浅谈中日关系及如何理性处理_第1页
浅谈中日关系及如何理性处理_第2页
浅谈中日关系及如何理性处理_第3页
浅谈中日关系及如何理性处理_第4页
浅谈中日关系及如何理性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势与政策论文PAGEPAGE2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形势与政策论文(20—20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浅谈中日关系及如何理性处理所在系部:姓名学号:浅谈中日关系及如何理性处理【论文摘要】中日关系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纵观中日两千年的交往史,中日两国即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症结,对于中国领导人,正确认识中日关系,理性对待中日问题,采取合理有效地外交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30多年来,中日关系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这不仅使两国受益,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近期,日本的大国梦日益膨胀,制造了诸多麻烦,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对此,我们这一代学子要理性看待中日关系,合理散发爱国热情。【关键词】中日关系;性对待;交策略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正确把握当今形势与政策,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一大步。而说到当前国内外的形式与政策,就不得不提到中日之间的关系了。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外交领域十分敏感的重要话题,既被国人关心也为全球所关注。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既有友好交往,也有兵戎相见。但是,最令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是中日之间的“不愉快”经历,尤其是近现代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只要谈及中日关系,大部分中国人就会想到六十多年前的那场中日战争,忆及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毒气室、万人坑和千千万万无辜被杀的普通民众。虽然时光已流逝六十多年,但对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起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仍然是义愤填膺、难以忘却。自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开始了英勇抗战以来,中日两国就存在着战争状态,断绝了一切关系。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主义接受无条件投降以后,日本本来有可能恢复和中国的正常关系,但是由于日本处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占领之下,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基地,由于日本反动政府一贯顺从美国,采取敌视中国人民的政策,以致中日两国的正常关系一直处于时好时坏,实质上问题多多的境况。自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虽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并不一帆风顺,由于冷战思维模式和“向美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日本自民党政权总是不能摆脱与中国之间的政治争论,而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三:历史认识问题、领土主权问题和台湾问题。多年来三个焦点交叉出现,既影响了两国人民之间建立互信,也阻碍了两国作为亚洲双雄建立战略合作的进程。中国经济的起飞时机正值日本处于严重的经济衰退,这给日本经济的恢复带来了机会,两国间的贸易大幅攀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与本世纪初,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经济交往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两国间的政治关系却出现严重下滑,随着小泉政府的上台,日本政府右倾趋势更加明显,日本政府的一系列行为让中日关系降到冰点。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政冷经热”的局面。尽管现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30多年,但是中日两国的关系总体上是“经热政冷”,红红火火的经贸往来的背后,是双方政治交往的“相对冷却”,前几年围绕日本“争常”的这一现实问题,中日关系进入建交以来的最“冷”时期。30年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一发而动全身。两国不论哪一方的政治生态变动都会给对方带来重大的影响。我们这一代生长在一个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八年抗战的艰苦,没有目睹过侵华日军的暴行,因而对于日本我们往往有着比较狭隘的民族感情。从小到大,从祖辈们那儿了解到最多的关于日本的便是他们曾经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他们怎样屠杀了30万南京人民,怎样进行无耻的烧杀抢掠。对于祖辈们对日本的厌恶,对日本的恨,我们可以理解,我们也有同感;毕竟,那是大和民族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当然,祖辈们的民族仇恨也影响着我们。或许正式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都是日本的不好,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狭隘的民族感情。还记得,2006年在多哈亚运会上,当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挑衅性问中国运动员:亚洲人在田径短跑上一直是弱势,许多人怀疑可能是服用了查不出的兴奋剂?

刘翔当即抨击道:“日本和美国的医学一向比中国发达,如果有这种药的话日美的运动员一定用过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就是日本人就算服用了兴奋剂也进不了前三名,更不可能得冠军!我先前说过:“我的成绩代表了亚洲,代表了黄种人,我想这里面应该不包括日本。”姑且不论刘翔这番带有强烈民族感情的话是否只是单纯的用来回击日本记者的挑衅,但却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点偏激的民族观。他并没有理由把日本人排除在外。当然,我并不是在为日本人说好话,事实上,我本人并不认同日本。可是,我们是否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列宁曾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于是,大部分的中国人选择了铭记。历史需要铭记,没错。但是,中日关系与其他对外关系一样都是一对互利共赢、共荣共存的关系,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的背景下,双方的依存度会越来越高。只有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的把握当今中日关系。或许,我们并没有发现,我们对日本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深的仇恨。实际上,我们真正放不下的是那段历史,是战后日本对那段历史的态度。而只要日本承认那段历史,那么中日之间的绝大多数矛盾也就不存在了,那段历史也终究会随时间而被淡忘,最终它会像二战那样成为历史中重要而又普通的一页。日耳曼民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曾和日本一样,犯下滔天的罪行。但他们与日本不同是,他们勇敢的承认了这一切。甚至当他们的首相在战后访问曾经被他们侵略过的国家时,他跪下了,代表所有日耳曼人民跪在了死去受害者的坟前。于是,“华沙之跪”让一切的罪过都烟消云散了,让千千万万的日耳曼人民站了起来。并且,之后德国人的行动也证明了他们的诚心。就这样,所有国家都接受了这样一个伟大民族——也就是现在日益发展壮大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中日关系集中体现和浓缩了国家关系的复杂性,中日关系的现状与中日关系的历史有很大程度的相关,而近些年来围绕台湾问题、钓鱼岛主权、东海海底资源等,两国的外交冲突频繁发生,日本对中国外交越来越采取强硬姿态。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综观中日两国的历史症结,日本缺乏对侵华战争历史的正确认识,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60年的时光并不能磨灭淤积在中国人心中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建立在政府强制基础上的“中日友好”又是多么脆弱和不堪一击,应该说这大大出乎那些主张中日友好的人士的预料之外。中国人必须全面反思中日关系,中日两国既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睦邻友好符合中国长久的利益,但我们也应看到,中日关系中有其根本的利益冲突点,也有两国历史上遗留的民族感情问题。所以,任何沉迷于单方面的“一衣带水”友好邻邦的幻想,都必须经受两国关系现实的严峻冲击和检验。另一方面,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这也为两国展开经济互利合作、共创双赢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日经济贸易合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两国经济交往更加密切,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包括经香港中转的贸易,中国已经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日本则已成为中国实际上的最大外资来源国。中日两国同是亚洲重要的国家,对维护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中日关系的好坏,对亚洲乃至全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协调,建立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推进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日关系是中国外交策略中极其重要也极其敏感的一环,如应对不当,极可能会引发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中日关系对中日双方均极为重要,这里既有地缘政治的考虑,也有双方各自的实际需求。中国政府发展中日关系的措施必须有战略眼光,中日关系有起有伏,我们应当看到,中日两国的合作是长期的,其冲突,尤其是领土冲突也将是长期的。中日民间的主流声音,均对中日关系的长期走向不甚乐观。对日本软弱,会严重削弱、甚至催毁我党的执政基础,中国领导人一而再的强调坚持中日友好,已多次被证明是一厢情愿,甚至会在以后沦为历史的笑柄。中国领导人在对日问题上的表态,应该代表国家利益、民族尊严,更应兼顾民众感情,其战略和策略应有智慧和勇气,人民期待我们的党和政府在对日问题上显示出应有的气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了伟大灿烂文明的民族。光荣不仅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应当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并注入现代和青春的因子。而一个现代的伟大民族,开放的胸襟和现代理性是其不可缺少的特质,她的爱国主义表达是一种深沉、理性的情怀,是建立在尊重法制社会秩序和体现出建设性的基础上的。因此,激情加理性才是我们今天表达爱国热情的正确态度。历史既可成为一笔宝贵财富,也会成为背负的沉重包袱。铭记中日之间的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找寻中日之间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正确看待中日历史,才能更好的掌握中日之间的关系。我们要铭记历史,更要记住而今的中日关系——“和则双赢,战则两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