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七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特有的是()A.画饼充饥 B.排尿反射 C.眨眼反射 D.膝跳反射2.小明打篮球时不小心戳了手,造成手指关节脱臼。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指关节没有关节囊的保护B.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限C.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造成脱臼D.脱臼后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3.以下为巴甫洛夫的实验分析,说法错误的是A.给狗喂食时,狗分泌唾液是属于非条件反射B.最初给狗以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唾液的分泌C.铃声刺激与食物结合一、两次,就可以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D.“铃声-唾液分泌反射”属于条件反射4.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的OA段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胸腔缩小B.图中曲线的AB段表示呼气状态,此时胸腔缩小C.图中曲线的OA段表示呼气状态,此时胸腔扩大D.图中曲线的AB段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胸腔扩大5.生命不停呼吸不止,人的呼吸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净化吸入的空气,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更加干净,在净化气体的过程中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A.鼻毛 B.鼻黏膜 C.会厌软骨 D.气管黏膜上的纤毛6.下列各项中,属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A.不以种子繁殖后代 B.无根、茎、叶的分化C.有根、茎、叶的分化 D.均生活在陆地上7.有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不小心戳穿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A.耳廓 B.咽鼓管 C.半规管 D.鼓膜8.下列营养缺乏症与其病因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B.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铁 D.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9.在人体消化道某部位抽取了内容物样本化验,发现其中有麦芽糖、初步消化的蛋白质、脂肪、水和无机盐,送检物可能抽取于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10.茜茜同学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经检查医生说她患了近视。下面是茜茜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分别是()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11.人的受精卵形成部位是()A.输卵管 B.卵巢C.子宫 D.胎盘12.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 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C.人是自然产生的 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常长期进化而来的13.有关人类反射知识的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B.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人类特有的反射C.当人从明处到暗处时瞳孔会变大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中14.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外耳道 B.听觉中枢 C.听神经 D.耳蜗15.下列结构中没有瓣膜的是()A.上腔静脉和左心房之间 B.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C.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 D.下肢静脉的血管16.形成听觉的部位是()A.耳蜗B.前庭C.半规管D.听觉中枢17.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A.呼吸 B.排汗 C.排尿 D.排粪便18.如图是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表示心脏,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C.B表示小肠,则C血管里流的是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D.B表示肝脏,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19.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系统由①②③④⑤⑥⑦组成B.①内有黏膜,能够分泌黏液湿润空气C.③既是气体通道又是食物通道D.⑦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0.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B.白细胞和血小板C.血小板和红细胞D.血细胞和红细胞21.下列人体的生命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A.汗液的排出 B.尿液的排出 C.粪便的排出 D.二氧化碳的排出22.2017年4月18日,李克强在贯彻新动能座谈会上强调,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比如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旧动能(如煤,石油等)应该被清洁能源(如天然气,风能等)替换掉。在以上提及的新旧动能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煤B.风能C.石油D.天然气23.下表为测定某人的肺泡内、静脉血、动脉血以及组织细胞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假设其他气体含量相同),根据数据分析,A、B、C、D4项中表示动脉血的是()ABCD氧气/二氧化碳100/116100/40100/150100/30A.A B.B C.C D.D24.下列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是()A.脚气病B.呆小症C.色盲D.白化病25.下列叙述中,与肺的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B.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C.肺泡数目多,总面积大D.肺位于胸腔内26.人们都说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你了解脑的基本结构吗?请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喝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醉了_____的缘故。(2)调节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位于_____中。(3)[C]_____表层称大脑皮层,具有调节听觉、视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被称为____。表层凸出的[A]叫_____,凹陷的[B]叫_____。27.2017年3月31日是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请据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红灯停绿灯行”.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经过②________等的折射,刺激④_________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急救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也会在等到救护车过后方能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急救车的“鸣笛声”刺激___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________形成听觉。(3)某伤员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可能的损伤部位是________。(4)脊髓灰质炎是一种能够导致人体瘫痪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该病属于________传染病.让健康婴幼儿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这种糖丸属于________。(5)A和B所构成结构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28.春夏换季时节,小明出现了咳嗽、高热等现象,经医生诊断为细菌性肺炎。请据图分析并作答:(1)医生为小明进行了静脉注射抗菌药物治疗,药液在体内到达肺部感染部位依次经过了上臂处静脉血管→上腔静脉→____→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同时,如甲图所示,在肺部,血液由____血变为____血。(2)一段时间治疗后小明的症状大大缓解,医生停止对小明进行静脉注射,改为口服头孢类药物继续治疗,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____吸收,因为该器官具有长度长,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____(如丙图所示),从而增大了____,有利于物质的吸收。(3)药物进入体内后,未被吸收的药物中的一部分通过乙图所示等结构排出,通过[②]____的____作用和(___)____处的____作用,与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形成的尿液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29.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f代表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淀粉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物质a__________后进入血液的过程叫________。(2)a在血液中由________运输,并最终到达组织细胞。(3)在组织细胞内,a在b中的_______气体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出能量。(4)正常情况下,d、e、f三者中______含有a,若某人f中含有a,且肾脏功能正常的话,则可以通过注射__________来进行治疗。30.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甲肝(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染上甲肝。(1)甲肝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的特点。(2)引起甲肝的病原体是________。(3)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分开,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属于________。(4)人类可以通过接种甲肝疫苗预防甲肝,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甲肝疫苗”属于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31.阅读有关炭疽病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炭蛆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牛、马、羊等草食牲畜最易得此病,人类炭疽病是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吸入带病菌(芽孢型)尘埃,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畜肉类而感染。主要症状为高热、黏膜紫黑、呼吸困难等,常常来不及医治而死.以皮肤炭疽最为常见。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对炭疽病进行过深入研宄,发明了制造疫苗的方法和预防接种,从而使免疫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这种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_。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病原体毒性降低,它不具备感染性,经注射、口服、鼻吸等方法进入健畜体内,使健畜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从而获得免疫,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_。(2)带菌的牛、羊等对健康人来说是___________,健康人可以称为___________,病畜尸体烧毁或深埋属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_____。(3)按传播途径分,炭疽病是一种___________传染病。
参考答案1、A【解析】
(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详解】A.画饼充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A符合题意。BCD.排尿发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BCD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特点有语言中枢的参与的反射。2、A【解析】
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既具有牢固性又有灵活性。【详解】A、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来的现象,关节囊具有保护作用,所以指关节有关节囊的保护,故A错误;B、关节既有灵活性,又有牢固性,但是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限,超过一定限度,关节会受到损伤,故B正确;C、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造成脱臼,故C正确;D、脱臼后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故D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关节的组成和特点。3、C【解析】分析: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摇铃。当狗见到食物时,自然会分泌唾液。但巴甫洛夫发现,狗在听到铃声时即使不给食物,也会分泌唾液。这种现象称之为经典条件反射。详解:A、给狗喂食时,食物刺激唾液腺,就会分泌唾液,这是狗见到食物后,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这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最初给狗以铃声刺激,狗并没有将其与食物联系起来,因此,对铃声刺激不做出反应,不会分泌唾液,B正确。C、一边给小狗喂食,一边摇铃,将铃声刺激与食物结合多次后,狗在听到铃声时即使不给食物,也会分泌唾液。也就是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一、两次的刺激,狗还未建立联系,故不会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C错误;D、“铃声-唾液分泌反射”是经过多次训练后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是解题关键。4、D【解析】
图甲中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曲线OA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详解】曲线OA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腔缩小,肺内气体排出,表示呼气。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腔扩大,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表示吸气,可见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呼气和吸气时肺内气压和大气压的关系及呼吸肌的变化。5、C【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详解】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而呼吸道中会厌软骨的作用是避免食物进入气管,与吸入的空气清洁无直接关系,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注意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6、A【解析】
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详解】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在生活在潮湿的环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因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不以种子繁殖后代。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这三种植物共有的特征。7、D【解析】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8、A【解析】
本题考查营养物质缺乏症。【详解】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A正确;
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形成的,B错误;
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含铁的无机盐缺乏会得贫血,C错误;
幼儿缺钙和维生素D会得佝偻病,D错误。【点睛】注意区分不同的病症引起的原因。9、C【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详解】口腔能够将部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咽和食道对食物没有消化作用;胃中含有胃液,胃液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在小肠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因此从消化道的某部位为抽取内容物,若内容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麦芽糖和开始消化的蛋白质,则说明该部位是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理解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部位和及消化产物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A【解析】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详解】图甲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
图乙光线在视网膜上,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上,因此表示的是正常眼;
图丙,表示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图丁表示远视眼用凸透镜进行矫正
所以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正确的是甲、丙。【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11、A【解析】
根据“受精卵形成部位”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受精过程,据此分析解答。【详解】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通过胎盘交换的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怀孕两周后,胚胎称作胎儿。母体怀孕280天(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所以,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故选A。【点睛】理解受精过程是解题关键。12、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距今1200万年前的古猿过着树栖生活,后来随着气候逐渐向干燥寒冷转变,大片的森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古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古猿改向地面生活,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工具,久而久之,四足行走的古猿就逐渐的演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13、A【解析】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详解】听觉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把声波的刺激转化为震动,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是耳蜗,A错误;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通过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B正确;当人从明处到暗处时瞳孔会变大,C正确;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人类特有反射的特点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14、B【解析】
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形成的过程等知识。15、A【解析】
血液之所以能够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循环流动,是因为在心脏和四肢的血管中具有只能朝一定方向开放的瓣膜。【详解】A、上腔静脉和左心房之间没有瓣膜,符合题意。B、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不符合题意。C、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使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不符合题意。D、下肢静脉的血管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不符合题意。【点睛】掌握瓣膜的作用以及位置是本题解题关键。16、D【解析】
此题考查耳的结构及各部位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理解掌握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D【解析】
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据此解答。【详解】由分析可知: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故D不符合题意。【点睛】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及途径。18、D【解析】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详解】若B表示心脏,则C血管看可能是主动脉或肺动脉。主动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故A错误;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B结构可能是肾小球,若A、C都流着动脉血,则B也可能是心脏(如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和主动脉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故B错误;若B表示小肠,则C血管是小肠静脉,小肠静脉里流的是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的静脉血,故C错误;若B表示肝脏,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故D正确。故选D。【点睛】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9、B【解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称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图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⑦膈。【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⑦膈不属于呼吸系统,A错误;①鼻腔内有黏膜,能够分泌黏液湿润空气,B正确;②咽既是气体通道又是食物通道,C错误;⑥肺是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D错误。【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0、C【解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又称红血球,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所以没有细胞核的有红细胞和血小板,C正确。【点睛】知道血细胞中三种细胞的数量关系为:红细胞最多无核,白细胞最少有核。21、C【解析】
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泌尿系统排出尿液(水、无机盐和尿素)、皮肤排出汗液(分水、无机盐和尿素)。【详解】ABD、汗液的排出、尿液的排出、二氧化碳的排出,都属于排泄,ABD不符合题意。C、粪便的排出是排遗,而不是排泄,C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排泄的概念和途径。22、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保护现有能源的意义。【详解】人类目前所依赖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物能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天然气、石油和煤炭属于地球长期进化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化石能源,这些能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由于煤炭、石油等资源日益减少,利用这些资源又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人们十分重视对风能的利用,并积极探索各种利用风能的方式。开发风能不污染环境,风能将成为未来能源的主流,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故选B。【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常见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有哪些。23、B【解析】组织细胞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特别是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表中能代表静脉血的序号是丁,代表组织细胞的序号是丙。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结果血液由含氧气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含氧气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因此肺泡内氧气含量最多,二氧化碳含量最少,表中能代表肺泡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的是甲;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因此动脉血比静脉血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少,表中能代表内动脉血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的是乙。故选D。24、B【解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脚气病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色盲、白化病属于遗传病;当幼年时期缺少甲状腺激素易患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故选B。25、D【解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肺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数目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位于胸腔内与气体交换没有直接的关系。故选D。【点睛】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是考查的重点。26、D小脑E脑干大脑神经中枢回沟【解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详解】(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喝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醉了D小脑的缘故。(2)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调节人体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位于脑干中。(3)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因此,C大脑表层称大脑皮层,具有调节听觉、视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被称为神经中枢。表层凸出的A叫回,凹陷的B叫沟。。【点睛】本题考查脑的结构及其功能,熟记大脑、小脑及脑干的作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晶状体视网膜耳蜗听觉中枢上行传导的神经纤维(上行传导束)消化道抗原神经元【解析】
如图眼球结构模式图: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玻璃体,④是视网膜,⑤是视神经;耳朵结构模式图:1是鼓室,2是听小骨,3是半规管,4是鼓膜,6是耳蜗;大脑皮层模式图:I是听觉中枢,II语言中枢,III是视觉中枢;反射弧模式图:A是脊髓的白质,B是脊髓的灰质,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详解】(1)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②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④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⑤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III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急救车的鸣笛声经过外耳道传到4鼓膜,鼓膜的震动通过2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6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I听觉中枢,就产生了听觉。(3)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表明则此人下肢能活动,反射弧完整,大脑能支配下肢的活动;但是不能感知下肢的位置,可能的损伤部位是G,上行传导的神经纤维(上行传导束),不能把下肢的活动情况通过脊髓白质的神经纤维上行传导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因此不能感知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4)脊髓灰质炎是一种能够导致人体瘫痪的传染病,该病主要是通过饮食传播,因此属于消化道类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糖丸是其疫苗,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糖丸属于抗原,服用后能产生对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提高人们抵抗该病的抗体,提高人们抵抗该病的能力,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5)A是脊髓的白质,B是脊髓灰质,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末端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点睛】解答此题要结合图示解答视觉、听觉的形成,还要认识眼球、耳朵、脊髓的结构模式图。28、右心房静脉动脉小肠小肠绒毛吸收面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③肾小管重吸收【解析】
(1)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所示:
(2)人体排出尿,不仅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3)图乙中,①肾小囊、②肾小球、③肾小管。【详解】(1)医生为小明进行了静脉注射抗菌药物治疗,则药物随血液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到达肺部。即上臂处静脉血管→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甲图中,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所以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3)药物进入体内后,未被吸收的药物中的一部分通过尿液排出,尿液的形成包括②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③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最后,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形成的尿液。【点睛】理解掌握血液循环路线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和小肠是消化、吸收主要器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29、葡萄糖吸收血浆氧气d、e胰岛素【解析】
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图解,其中,a、b、c、d、e、f表示人体内的某种物质,a是葡萄糖,b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d是原尿,e是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的物质,f是尿液。【详解】(1)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2)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a(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由血浆运输,并最终到达组织细胞。(3)由图可知,b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在组织细胞里,葡萄糖在氧气的参与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租赁合同范本3
- 《通过面部特征洞察健康状况》课件
- 2025家电维修服务合同书
- 2025个体经营者租赁合同范文
- 2025物业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船舶机械设备解析》课件
- (16)-专题16 小说阅读
- 消防员摘除马蜂窝的方法及处置程序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制药工程学科前沿讲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科技节活动小学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80题)
- 决胜新高考·四川名优校联盟2025届高三4月联考生物+答案
- 2025年元宇宙+游戏行业新兴热点、发展方向、市场空间调研报告
- 森林管护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附答案)
- 培训课件: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浇筑、养护)
-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下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策略研究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导写及点评:社会时钟
- 《护理信息系统》课件
-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与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方案
- 建筑施工大型机械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