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监测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_第1页
6-2监测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_第2页
6-2监测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_第3页
6-2监测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_第4页
6-2监测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处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采工作面地质及水文预报说明书一、地层情况地质构造及特征(一)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概况1、区域地层本区域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下第三系及第四系。其中,以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分布最广,其余地层零星分布。地面出露岩石以沉积岩(碳酸盐岩、碎屑岩)为主,仅中二叠世末至晚二叠初有基性岩浆喷溢,发育有数百米厚的峨嵋山玄武岩。区内缺失侏罗系、白垩系。表1云庄煤矿矿区区域地层简表系统组段厚度(m)第四系(Q)二桥组(T3e)0—41下第三系(E)0—900三叠系(T)上统(T3)166中统(T2)法郎组(T2/)下段(T2/1)299关岭组(T2g)上段(T2g3)>100中段(T2g2)192—352下段(T2g1)118—182下统(T1)永宁镇组(T1yn)第四段(二yn4)57—203第三段(】yn3)88—325第二段(】yn2)135—160第一段(T1yn1)101—211飞仙关组(T/)长兴组(P3c)上段(T/2)354—590下段(T/1)97—190二叠系(P)上统(P3)60—150龙潭组(P31)峨眉山玄武岩组(P3B)茅口组(P2m)185—465200—732中统(P2)上段(P2m2)74—285下段(P2m1)270—600栖霞组(P2q)70—237梁山组(P21)马平组(C3m)30-122石炭系(C)上统(C2)170—270达拉组(C2d)121—130滑石板组(C2hs)35—545下统(Ci)摆佐组(C1b)283—529大塘组(C1d)219—416岩关组(C1y)91—203泥盆系(D)上统(D3)代化组(D3d)90—292响水洞组(D3%)74—136中、下统①一)火烘组(D2h)260—716罐子窑组(D1_2g)未见底2、区域构造本区域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扬子准地台(I级)黔北台隆(II级)六盘水断陷(III级)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W级)。六盘水断陷北东以紫云一垭都断裂与遵义断拱分开;南东以黄泥河一潘家庄断裂为界,与黔南台陷相连。泥盆至石炭纪期间拉张沉陷,致使泥盆至石炭纪的沉积厚度较大。紫云一垭都断裂两侧地层的明显分化,表明其在海西期仍有较强的活动性。普安旋扭变形区则位于六盘水断陷的南部,其间褶皱和断裂发育,且呈旋扭状展布。旧普安向斜即其中的主要褶皱之一,背斜轴向近EW向,走向长约40km,核部地层为T2,南翼地层为P2P〜P3l,北翼被断层破坏,为不对称向斜,云庄煤矿即位于旧普安向斜南翼东段。3、陷落柱、剥蚀带发育情况及其分布规律地质报告未提供相关资料,在原矿井及相邻矿井生产过程中未发现陷落柱、剥蚀带发育情况。4、火成岩侵入情况及对煤层和煤层顶底板的影响地质报告未提供相关资料,在原矿井及相邻矿井生产过程中未发现火成岩侵入。(二)地层及地质构造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P)、龙潭组(P3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第四系(Q),现从老到新分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P2)1)峨眉山玄武岩组(P#)分布于区外南侧,区内无出露,但钻孔中有揭露。岩性为绿灰色玄武岩、拉斑玄武岩,上部夹多层凝灰岩,局部夹砂泥岩及薄煤1〜2层;顶部为一层凝灰岩。厚度不详。2)龙潭组(PJ)出露于矿区南部,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质灰岩、煤层等组成,中、上部一般夹8〜10层泥质灰岩。水平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较发育,含腕足类、瓣鳃类、介形虫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含煤13〜29层,一般20层左右,含可采煤层2层(1#、17#)。组厚约452m。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假整合接触。该区龙潭组上部与传统长兴组相当。(2)三叠系下统(T1):飞仙关组(TJ)分布于矿区中、北部大片区域,岩性主要为灰绿、灰紫、紫及紫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夹少量灰岩,具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含瓣鳃类及无铰纲腕足类动物化石,厚度约550m。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两段三亚段,分述如下:1)第一段(TJ1):俗称“卡以头层”,为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中夹细砂岩、鲕状灰岩及泥质灰岩,含瓣鳃类、舌形贝等动物化石,底部具水平层理,厚度130〜135m。与下伏龙潭组呈整合接触。2)第二段5户):为灰紫色、紫灰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岩、细砂岩、泥岩,含瓣鳃类、舌形贝等动物化石。区内出露不全,区域厚度约416m。根据岩性可分为三个亚段:①第一亚段(TJ2-1):灰紫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厚90〜100m。②第二亚段(TJ2-2):以灰紫、紫色粉砂岩为主,中夹泥质粉砂岩。厚165〜180m。③第三亚段(TJ2-3):为紫、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中夹泥质灰岩簿层。区内出露不全,出露最大厚度约50m。(3)第四系(Q)主要为坡积、冲积、残积之亚粘土、粘土、冲积砂、砾石等松散沉积物,厚度0〜20米,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地质构造(1)矿区构造特征矿区位于旧普安向斜南翼,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变化较大,中、南部走向近E-W向,北部则以NE向为主,局部受断层影响走向呈NW向;地层倾向以N和NW为主,倾角10〜23°,一般11〜18°;北部地层倾角有变陡之势,一般在18〜23°,局部达30〜34°。区内褶曲不发育,断层较多,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2)断层区内发现8条断层:即F2、F39、F40、F41、F42、%、%、也断层,主要分布矿区西部和北部,断层走向以NE向为主,少数为NW向;断层性质以正断层居多,少数为逆断层。区内主要断层叙述如下:F2断层:位于矿区南部外缘,为区域性大断层,延伸长度达数十公里。断层走向近NWW向,倾向近N,倾角20〜40°,区内表现为低角度正断层,落差120〜290m,由西向东,落差逐渐变小。该断层地表出露在区外,但深部延伸至矿区内,对含煤地层破坏极大,在西部8勘查线两侧,龙潭组中下部(17#煤层以下层位)几乎全被断失,见图2-3。在东部7勘查线(703孔)附近,17#煤层至15号煤层之间层位被断失,见图2-4。区内,该断层深部有3个钻孔(802、805、703)控制,已达到查明程度。F39断层:位于矿区东部,延伸长度约280m。走向NE60°,倾向NW,倾角不详,切割T1f2-2〜T1f2-3地层,其NW盘上升,SE盘下降,为逆断层,落差10m左右。该断层断距小,对含煤地层无影响。F。断层:位于矿区中南部,地表延伸长度560m。断层走向NE30°,40倾向NW,倾角63°,地表切割P3l〜T1f2-2地层,错断1、17#煤层露头线。其NW盘上升,SE盘下降,为逆断层,落差约10〜30m,向北东落差逐渐变小而消失。该断层向下延伸至含煤地层中,1#煤层巷道分别在1472m、1476m标高穿过F40断层,煤层被断开,落差5—10m,向深部落差渐小。F।断层:位于矿区北东部,东端延伸出区外,区内长约240m。41断层走向NE70°,呈一向突之弧形,倾向SE,倾角不详。发育于T1f2-2地层中,为正断层,落差不明。F42断层:位于矿区西部,区内延伸长度约800m。断层走向NW335°,倾向NE,倾角55〜65°,地表切割PJ〜T1f2-1地层,其NE盘下降,SW盘上升,为正断层,落差约30m。。该断层错断1、17#煤层,在深部造成1号煤与17煤之间地层缺失,对含煤地层造成一定破坏。F43断层:位于矿区北部,其南西端交F42断层,北东延伸出区外,区内长度约1000m。断层走向NE45°,倾向SE,倾角60°。地表切割T1f1〜T1f2-i地层,其NW盘上升,SE盘下降,为正断层,落差40〜80m,由南西向北东,落差逐渐变小。该断层深部错断F2断层,对含煤地层造成破坏。F”断层:位于矿区北部,其北端延伸出区外,区内长度约220m。44断层走向NE30°,倾向SE,倾角59°。地表切割T1f1〜T1f2-1地层,其NW盘上升,SE盘下降,为正断层,落差约20m。该断层对含煤地层无影响。F26断层:位于矿区东南部,地表无迹象,井下巷道见及。1#煤层巷道中有三处(标高1499m、1498m、1492m)揭穿该断层,断层走向NE,倾向SE,倾角65°。井巷中,煤层被断开,其南东盘下降,北西盘上升,为正断层,落差15m左右。区内主要断层特征见下表。表2断层特征一览表断层编号位置长度(m)断层性质产状落差(m)主要特征走向倾向倾角F2南缘区外正近E-WN20-40116-255龙潭组中下部断失F39东部280逆NE60NW不详10T1f2-3/t1P2界线错断F40中南部560逆NE30NW6310-301号煤被断开F41东部240正NE70SE不详不明地表见断层迹象F42西部800正NW335NE55-65301号煤露头线、T户1/T1f1界线被错断F43北部1000正NE45SE6040-80T1f2-1/T1f1界线错断F44北部220正NE30SE5920T产-1/T1f1界线错断F26南东部720正NE65SE65151#煤层被断开(三)煤层及煤质1、含煤性本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厚约452m。含煤20〜23层,煤层总厚度约7.62m,含煤系数约1.7%。含可采煤层2层(1#、17#),可采总厚度4.60m,可采系数为1.0%,在垂向上,龙潭组上部含煤性较好,可采煤层(1#、17#)均赋存于该层段;中、下部含煤性变差。2、可采煤层区内可采煤层共2层:即1#、17#煤层,均为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可采煤层情况见表1-4-3。1#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可采厚度,以下同)1.37—2.30m,平均1.94m。全区见煤点20个,其中,钻孔见煤点3个(703、805、902)、井巷测煤点17个,全部可采,见煤点可采率100%,面积可采指数100%,为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1层,厚0.05—0.30m,为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为灰色泥质灰岩(标一),盛产动物化石,局部地段顶板为粉砂质泥岩,亦含动物化石。煤层直接底板为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粉砂岩。1#煤层的厚煤地带,在南东部h5、h14、h12一带,煤厚在2.0—2.3m左右;由该带向NW、向SE方向,煤层均变薄,一般在1.3—2.0m左右。17#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1#煤层约113.92m。煤层厚0.88—3.56m,平均2.66m,全区见煤点共8个,其中,钻孔见煤点3个,井巷测煤点5个,全部可采。见煤点可采率100%,面积可采指数100%,为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3层,多为单一结构。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或细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有时含动物化石。煤层直接底板为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细砂岩。17#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其厚煤区位于矿区南部802孔一h1—h5一带,煤厚一般大于3m,最厚点(802孔)达3.56m。向北西方向,煤层有逐渐变薄之势,至北部805孔煤厚仅1.17m。其它煤层:据区内703孔资料,F2断层下盘尚残留有20#、25#、26#、27#、29#煤层,并且厚度均大于最低可采厚度(0.8m),因为区内仅有东南角1个孔(703)资料,上述煤层在区内的可采性难以评价;同时,因F2断层破坏,煤层残存范围很小(一般0.1—0.2km2),且均位于东南角。因此上述煤层作不可采煤层处理。表3可采煤层特征简表煤层可采厚度(m)煤层结构煤层倾角顶底板岩性煤类稳定程度煤层平均间距(m)最小-最大平均夹矸层数复杂程度1#1.37-2.301.94(20)0-1较简单10-18°14°顶板:灰色泥质灰岩底板: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泥岩贫煤较稳定113.9217#0.88-3.562.66(8)0-3较简单10-18°14°°顶板:灰色、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浅灰色薄层状泥岩贫煤较稳定3、煤层对比(1)煤层对比方法本区龙潭组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含煤沉积,其间海相灰岩夹层较多,层理较稳定,是良好的等时面和对比标志。故本区煤层对比,以标志层法为主,结合古生物、煤层顶底、煤层结构、煤质、煤层间距、物性特征等进行综合对比。(2)煤层对比依据及可靠性1#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其直接顶板即为标一(泥质灰岩);煤层厚度较稳定,一般在1.4—1.6m左右;结构较简单,一般含夹石1层;煤层硫分较高,属中高硫煤。对比标志明显,对比可靠。17#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1#煤层约113.92m,上距标二(泥质灰岩)约41m;煤层厚度较大,变化亦较大;结构较简单,多为单一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常含动物化石;硫分较低,属中硫煤。煤层对比可靠。4、煤层风、氧化带矿区未采风、氧化带煤层样,根据矿区附近老窑开采情况,煤层风、氧化带为煤层露头往下垂深30m,本次工作风、氧化带下界定为煤层露头往下垂深30m。5、煤类区内1#、17#煤层的浮煤挥发分(Vdaf)在11〜13%之间,浮煤氢(Hdaf)含量一般在4.00%左右,胶质层厚度(Y)为0,根据《GB5751—86》分类标准,区内1#、17#煤层的变质阶段为W,煤类为贫煤(PM)。但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煤层变质程度逐渐增高,龙潭组下部煤层则为无烟煤。表4 浮煤主要煤类指标一览表煤层编号Vdaf(%)Hdaf(%)Cdaf(%)Y(mm)煤类112.534.2991.050PM1711.134.1592.14PM6、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本区煤层为黑色、灰黑色,玻璃光泽及金刚光泽;中、细条带状结构为主,少数为均一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