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大一统的汉朝王红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大一统的汉朝王红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大一统的汉朝王红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大一统的汉朝王红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大一统的汉朝王红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课题名称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时安排共1课时授课班级初一1——9班第1课时授课时间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准备导学提纲、多媒体课件学案教案超前复习安排:知识链接:搜集战国时期的一些关于帝王的故事(特别是与本节课联系比较大的)。2、提前发放导学提纲,让学生根据导纲进行学习。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任务一: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汉初,经济________文原因统治者吸取____________的教训=1\*GB3①减轻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负担。景措=2\*GB3②注重发展_________,奖励耕作,关心________施=3\*GB3③提倡_________,以身作则之=4\*GB3④重视_________大结果:农业发展,百姓富裕一社会安定,国家兴旺统治政治:接受______的建议,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朝措施思想:接受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汉武帝的______________。”大一统文化:推行_____教育,兴办_____,以儒家的_______为主要教材。作用:西汉实现大一统,进入______时期。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务二: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汉武帝为什么要削弱诸侯国势力?如何做的?达到怎样的效果?二、交流助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汉武帝的这一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思考这一措施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有何异同?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注意知识的梳理建构,方法)四、达标测试(1—5题各2分,共10分)得分率_____________1.文景之治是指()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C.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①商②西周③秦朝④西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汉武帝时期,要到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A.洛阳 B.咸阳 C.开封 D.长安4.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法家和墨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诸子百家 D.道家和兵家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应是()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B.确立了儒家学说作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C.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一、安排超前复习:1、自主阅读课本内容,根据导纲的要求,将知识点勾勒、标记出来。2、重要的知识让学生提前背诵。3、让学生将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导纲的《我的疑惑》中。二、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预习初学小组交流预习情况(二):交流助学1、小组交流,阳光展示展示内容:自主学习部分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题目,让学生适当讨论,之后小组展示。三:总结梳理: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梳理要简洁,使学生对知识有整体上把握。四、达标检测6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小组内互换批阅。按小组评价标准看哪个小组成功达标。学情分析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初一学生优势: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不足:刚刚接触历史不久,还没有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效果分析一、学生的参与状态。本节课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课堂学习,如师生谈话、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表演等。大部分学生很投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学生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建立了良好、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不同小组学生之间自愿互相交往,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三、学生的达成状态。1、达标测试得分率统计题号12345得分率87%95%90%90%60%考查知识文景之治的含义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汉武帝时儒家教育情况“罢黜百家”的含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2、达标测试得分率分析通过以上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尚可,掌握较好的知识分封制的实行情况、汉武帝时儒家教育情况等。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情况掌握的还不够好。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宁阳二十四中学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也是课文前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他能够完成大一统的主观因素。本目的重点是写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课文中未作任何理论性的评析,这就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留下了充足的空间。2.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先,应理解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汉初,诸子百家各派学说仍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不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其次,要把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内容是把儒家学说抬高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再次,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即所谓“霸(法家)王(儒家)道(道家)杂之”。最后,设太学,以“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是实行“独尊儒术”的必然结果。三、学法指导

1.史料阅读法: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读懂史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加深对有关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时,可以出示《汉书·食货志》的记录:“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再如文景之治的景象则可出示以下史料:“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资治通鉴》卷15)、“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2.新旧知识对比:汉高祖以后的几代皇帝,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此时,可以回想并对比秦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与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停建露台的做法有何不同。从而总结出“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3.直观图示法:在学习推恩令时可以作图示意:假如一个诸侯王拥有封地是图1这么大;他有四个儿子,根据汉朝的推恩令,他的封地就变成了如图2的阴影部分,以此可以形象地说明推恩令的作用。

图1

图24.历史扮演法:可以根据历史故事,自编剧本,扮演历史人物,演绎历史故事。如在学习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时,可以演绎文帝罢建露台的故事;在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汉武帝、董仲舒及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事进行辩论。5.列表对比法:对西汉与东汉的朝代要素进行列表对比记忆。如下表:

建立者建立时间灭亡时间西汉刘邦(汉高祖)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东汉刘秀(光武帝)公元25年公元200年

达标测试(1—5题各2分,共10分)得分________达标率1.文景之治是指()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C.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2、实行过分封制的朝代是①商②西周③秦朝④西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汉武帝时期,要到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须到()A.洛阳 B.咸阳 C.开封 D.长安4.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法家和墨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诸子百家 D.道家和兵家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突出的积极作用应是()A.促进了西汉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B.确立了儒家学说作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C.巩固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D.限制了其他多种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教后反思这节课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是我2013年的11月份参加“1751”现场会讲的一节同课异构课。那时专家同行们给了我很多的指点,让我收获很多,感触很深。这节课主要讲述两汉时期的基本历史事件,由于时间跨度较大(大药四百年的历史)涉及史实多。首先让学生对本课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进行梳理一下,让学生理解汉朝初年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到处一片残垣断壁荒凉的景象。来引起学生足够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当地的皇帝时,你怎么办?引起学生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吸取

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传和赋税的负担,注定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刘邦去逝后,后来继承者,文帝和景帝奖励耕作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

桑等为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环节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比如,节俭、友爱等。在处理汉武帝的大一统时则利用了图示,表演等方式,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教给学生直观的认识、思考问题。

本课的教学方法虽然灵活多样,但专家同行们也认识到了课下准备太多,显得不够真实,一般的课是很难上成这样的。这节课后我的确有了深刻的反思,以至于以后的很长时间我都处于迷茫阶段,不知道教学路该如何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消化了专家同行们给我的指点。我似乎逐渐明白了如何去上好一堂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得越来越好。课标分析: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宁阳二十四中学内容标准学习目标细化完成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1、复述文景之治。

2、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上的措施。

3、了解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1、列举文帝、景帝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全面把握“文景之治”的出现及历史作用。2、通过影视资料或文字资料,对汉武帝作总体评价,归纳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阅读课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使学生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学片断)二十四中学生表演(儒、法、道等诸子百家说服汉武帝采用自家思想。)(旁白):某日,在御书房中,汉武帝与某大臣正在商议国家大事汉武帝:爱卿,近来天下可太平?大臣:启奏陛下,现在有些人整天说三道四,批评您的政策,指责中央,这样下去,恐怕对国家不利。汉武帝:爱卿说的有理啊。那么爱卿可否给朕出个主意,看看究竟该用什么意思统治才可永葆(保)江山呢?是法家、道家、还是儒家思想呢?大臣:可明天上朝让各家代表阐述一下治国意见我们再定酌用哪家的。(旁白):第二天朝堂上汉武帝:众爱卿,朕今天让你们给寡人出出主意,究竟采用什么思想来统治国家可保江山呢?,可一一说来。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用法家的思想治国最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有些人目无国法,不把皇上看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这样下去,对国家不利。制定严厉刑法,对乱说者治罪,看今后谁还敢诽谤皇上?道:陛下万岁!臣以为法家的意见不可取。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商纣及秦王的历史就是前车之鉴,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先帝们一直用道家的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既然道家的思想这么好,那就继续采用不动摇。儒:(董)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帝乃是天子,既是上天的儿子,那就是奉上天的命令来统治人间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谁对皇帝说三道四就是对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