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三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四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第1页/共47页第2页/共47页实验目的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改变R的阻值,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I、U值,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出几组E、r值,最后分别算出它们的平均值.第3页/共47页此外还可以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即在坐标纸上以I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I、U值画出U-I图象,图乙所得直线跟纵轴交点即为电动势的值,图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r的值.第4页/共47页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电键,导线.实验步骤1.选择好电流表、电压表量程.按图甲连接好电路.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到一端,使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3.闭合电键,调节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记录一组数据(I1,U1),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几组I、U值.4.断开电键时,整理器材.5.处理数据,用公式法和图象法求出电动势和内阻的值.第5页/共47页注意事项1.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选用已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干电池).2.电池在大电流放电时极化现象较严重,电动势E会明显下降,内阻r会明显增大,因此,实验中不要将I调得过大.读数要快,每次读完立即断电.3.测出不少于6组I、U数据,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用方程组求解时,要将测出的I、U数据中,第1和第4为一组,第2和第5为一组,第3和第6为一组,分别求出E、r值再求平均值.第6页/共47页4.画U-I图线时,要使较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或使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个别偏离直线太远的点可舍去不考虑,以减小偶然误差.5.干电池内阻较小时,U的变化较小,此时坐标图中数据点将集中在上部,呈现下部分大面积空间得不到利用,为此,可使纵坐标不从零开始,如图所示,把坐标的比例放大,可使结果的误差减小,此时图线与横轴交点不表示短路电流,仍可用r=|ΔU/ΔI|计算出电池的内阻r.第7页/共47页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多用电表的一般使用方法.2.练习用多用电表探测黑箱内的电学元件.3.了解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符号.实验原理1.多用电表一般可以用来测电压、电流和电阻等,而且每一种测量都有几个量程,其外形如图所示.上半部分为表头,表盘上有电流、电压、电阻等各种量程的刻度,下半部分为选择开关,它的四周刻着各种测量项目和量程,另外,还有欧姆表的调零旋钮,机械调零旋钮和测试笔的插孔.
第8页/共47页第9页/共47页第10页/共47页第11页/共47页3.晶体二极管是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它有两个极,一个叫正极,一个叫负极,它的符号如图甲所示.晶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符号上的箭头表示允许电流通过的方向).当给二极管加正向电压时,它的电阻很小,电路导通,如图乙所示;当给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它的电阻很大,电路截止,如图丙所示.第12页/共47页实验器材多用电表,电学黑箱,干电池,导线,晶体二极管,电阻,开关,小灯泡.实验步骤1.认识二极管,首先熟悉图甲中的二极管的符号,然后按照图乙、丙所示电路了解二极管的导电特性.第13页/共47页2.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直流电压挡,用两表笔分别与如图所示的黑箱上的A、B、C三个接点中的两个接点相连,判断黑箱内有无内电源.3.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旋至欧姆挡,使两表笔分别与三个接点中的两个接点相连,读出欧姆表上示数的大小.将表笔反接后,看欧姆表示数有无变化,以分析黑箱内是否有二极管.第14页/共47页4.根据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特点、二极管的导电性等知识分析多用电表探测的结果,并得出黑箱内元件名称和连接方式.5.结束实验时,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交流电压最高挡.第15页/共47页注意事项1.红表笔代表欧姆表内部电源的负极,黑表笔代表内部电源的正极.2.与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一样,多用电表在使用前要进行机械调零(即观察指针是否指在刻度线左端的零刻度处,若不指零,可用小螺丝刀旋转定位螺丝).3.使用欧姆挡测电阻时,还要进行“欧姆调零”,方法是:将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适当量程),将两表笔短接,调整电阻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置上.注意:每变换一次欧姆挡的量程,都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第16页/共47页4.关于欧姆挡量程的选择:使用欧姆挡测电阻时,指针指示在表盘中值电阻左右读数较准确.如某多用电表欧姆挡R中=15Ω,当待测电阻约为2kΩ时,应选用“×100”挡,读数不要忘记乘以相应的倍率.5.测量时,待测电阻要与电源以及其他电阻断开,且不能用手接触表笔.6.测量完毕后,要把表笔从测试孔中拨出,并将选择开关置于“OFF”挡或交流电流最高挡.7.当黑箱内有电源时不能用欧姆挡测量.第17页/共47页第18页/共47页命题规律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及要求,设计合理电路并利用U-I图象处理数据.[考例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所用的电路如图所示,一位同学测得的六组数据如下表中所示.组别123456I/A0.120.200.310.320.500.57U/V1.371.321.241.181.101.05第19页/共47页(1)试根据这些数据在下图中作出U-I图线.第20页/共47页(2)根据图线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根据图线得出的电池内阻r=________Ω.(3)若不作出图线,只选用其中两组U和I数据,可利用公式E=U1+I1r和E=U2+I2r算出E和r,这样做可能得出误差很大的结果,选用第________组和第________组的数据,求得E和r误差最大.第21页/共47页[解析]
(1)根据测得的数据所画的U-I图线如图所示.第22页/共47页(3)选用第3组和第4组数据求得的E和r误差最大.不需要利用所给的6组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利用作图就可看出这一点.选用这两组数据求E和r相当于过图中3和4两点作一直线,利用此直线求出E和r,而此直线与所画的直线偏离最大,实际上,第4组数据不合理,应排除.[答案]
(1)见解析(2)1.46
0.72
(3)3
4第23页/共47页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1)现备有以下器材:A.干电池1节B.滑动变阻器(0~50Ω)C.滑动变阻器(0~10kΩ)D.电压表(0~3V)E.电压表(0~15V)F.电流表(0~0.6A)G.电流表(0~3A)H.开关、导线若干其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第24页/共47页(2)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请在方框内画出该实验最合理的电路图.第25页/共47页(3)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中画出U-I图线.根据图线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Ω.123456I/A0.050.100.200.250.300.40U/V1.451.401.321.271.221.13第26页/共47页[答案]
(1)B
F
D
(2)如下图(左)(3)U-I图线如上图(右)
1.48~1.50
0.90~0.96第27页/共47页命题规律
根据题目所给器材和要求,设计合理电路,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考例2]有两只电压表A和B,量程已知,内阻不知.另有一干电池,它的内阻不能忽略,但大小未知.只有这两只电压表、开关和一些连接导线,要求通过测量计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已知电动势不超过电压表的量程).(1)画出测量时所用的电路图.(2)以测量的量为已知量,导出计算电动势的表达式.第28页/共47页[解析]
(1)测量时所用电路图如下图甲、乙所示.(2)将任一只电压表(如表A)与电源连通,记下电压表所示的电压值UA,再将两只电压表与电源串联,记下每只电压表所示的电压值,设为UA′、UB.设表A的内阻的RA,表B的内阻为RB,电源内阻为r,电动势为E,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第29页/共47页第30页/共47页(2010·江苏物理)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由于所用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的量程较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物电路.(1)实验时,应先将电阻箱的电阻调到________.(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任意值”)第31页/共47页(2)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分别测出阻值R0=10Ω的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下列两组R的取值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选填“1”或“2”)第32页/共47页方案编号电阻箱的阻值R/Ω1400.0350.0300.0250.0200.0280.070.060.050.040.0第33页/共47页[解析]
(1)电阻箱与电阻串联在电源上,故实验时应将其调到最大值.(2)方案1中电阻箱的阻值太大,线路中的电流过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过小,误差较大.第34页/共47页命题规律
利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读多用电表的示数.[考例3]
(2010·江苏南京模拟)(1)多用电表是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常用的仪器.图(a)多用电表的示意图,其中S、K、T为三个可调节的部件,现用此电表测量一阻值约为20~30Ω的定值电阻,测量的某些操作步骤如下:(1)①调节可调部件________,使电表指针停在________位置;②调节可调部件K,使它的尖端指向________位置;第35页/共47页③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笔尖相互接触,调节可调部件________,使电表指针指向________位置.第36页/共47页(2)在某次实验中使用多用电表进行了两次测量,指针所指的位置分别如图(b)中a、b所示.若选择开关处在“×10Ω”的电阻挡时指针位于a,则被测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Ω.若选择开关处在“直流电压2.5V”挡时指针位于b,则被测电压是________V.第37页/共47页[解析]
(1)多用电表在使用前首先要进行“机械调零”,则调节表盘下中间部位的调零螺丝,即图中的可调部件“S”,使指针停在刻度盘左端的“0”位置.测量电阻应将图中的选择开关K旋至欧姆挡的适当挡位.由图可以看出,该欧姆表的表盘中值约为“20”,又待测电阻的阻值为20~30Ω,所以应选Ω×1挡,这样测量时就可使指针指在中间部位了.选好挡位后就要进行欧姆挡的调零,且每次换挡后都要重新进行调零.调零时将红、黑表笔接触,调节图中的“欧姆调零”旋钮T,使指针指在表盘右端电阻刻度的“0”位置.第38页/共47页(2)选择开关处在“×10Ω”的电阻挡时读数为50,所以电阻值为R=50×10Ω=500Ω,选择开关处在“直流电压2.5V”挡时指针位于b,则被测电压是2.0V.[答案]
(1)①S左端的“0”
②×1挡③旋钮T电阻刻度的“0”
(2)500
2.0第39页/共47页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由于第一次选择的欧姆挡不够合适,又改换另一欧姆挡测量,两次测量时电表指针所指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列出这两次测量中的有关操作:第40页/共47页A.将两表笔连接,并调零;B.将两表笔分别跟被测电阻的两端接触,观察指针的位置;C.记下电阻值;D.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旋到R×100挡;E.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旋到R×10挡;F.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旋到OFF挡.(1)根据上述有关操作将两次的合理实验步骤按顺序写出为:________.(用上述操作项目前面的字母表示,且可以重复使用)(2)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Ω.第41页/共47页[答案]
EABDABCF
1.8×103[解析]
用多用电表测未知电阻的阻值,要先估测,估测时,可任选一挡,然后调零,调零后测其电阻.因指针指在中央时,测量结果较精确,故若发现电表指针不是指在刻度盘中央,而出现偏大或偏小时,要换挡使其指针能指到中央附近,但换挡后必须重新调零,再进行测量.使用完毕,将旋转开关旋至OFF挡.所以实验步骤为EABDABCF,且该电阻的阻值为1.8×103Ω.第42页/共47页命题规律
会使用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电阻值,会读数.知道使用多用电表的注意事项.[考例4]多用电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校园招聘24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人寿保险股份限公司南漳县支公司13人(湖北)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重庆酉阳自治县教育事业单位招聘125人开考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浙江省舟山市生态环境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2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阿坝州事业单位招聘19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甘孜州事业单位招聘61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研究人员公开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江苏省南通通州事业单位招聘7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省资阳安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考试招聘8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上半年四川凉山西昌市招聘教师212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表5.13.10钢构件(屋架、桁架)组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录
- 中国文化概要
-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 医学院临安校区学生宿舍家具改造招标文件
- 挥鞭样损伤描述课件
- 钴酸锂结构特性
- 台州造船行业产值分析
- 2024年度医院儿童保健科医务人员述职报告课件
- 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安全培训
- 23秋国家开放大学《汉语基础》期末大作业(课程论文)参考答案
-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