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牡丹亭》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梦境中遇一少年柳梦梅,遂卿卿我我。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葬于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一座。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偶感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病愈后得见丽娘画像,因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遂结为夫妻。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

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寻找到杜府,柳梦梅自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一派胡言,因他女儿三年前就死了,怎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掘,因而审讯吊打并判了他斩刑,此时柳梦梅家属找到杜府,报知柳中了状元。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是妖精,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写杜丽娘为了排遣愁闷,走出深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天地。通过赏春――感春――伤春的感情变化,透露出杜丽娘青春的苦闷与精神的压抑,同时大自然的无限春光也触动了她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唤起她青春意识的觉醒。

本文选择的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昆曲曲牌名)游园是编者加的汤显祖(1550--1616)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汤显祖(1550--1616)作者简介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在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在戏剧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主要戏剧作品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写作背景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千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经日益迂腐固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发展,扼杀人性。女性受到礼教的束缚就更为残酷。《丛杂记》记载说:明时,“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垢骂辱之,甚至有鞭打使从者”。16世纪,新的商业城市在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社会上出现了反对迷信和正统思想的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塑造了一个背叛礼教,反对封建束缚的个性形象,呼吁给妇女做“人”的权利,不能不说是进步社会思想的反映。了解“传奇”

“传奇”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以别于北杂剧,由宋南戏发展而来,也吸收杂剧的优点。但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脚色分工更为细致,音乐上采用宫调区分曲牌,兼唱北曲或南北合套。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等。品曲中之韵,感音乐之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游园明·汤显祖【】皂罗袍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疏通文意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哪一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听到《游园》的戏文,“止步侧耳”“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魅力?请从所写之景和所用艺术手法和所抒之情三方面思考《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赏园中之景,解人物之情这一句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少女心中的期望与失落,无奈。“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姹紫嫣红:描述花的艳丽俊丽。断井颓垣(yuán):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描述天井的陈旧荒凉。赏园中之景,解人物之情这两句话运用典故,典出晋宋时代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世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对比,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lè)事:晋宋时代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世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奈何天:无可若何的意义。谁家:哪一家。赏园中之景,解人物之情采用铺陈的方式描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的春光了。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赏园中之景,解人物之情

所处的环境:(外)叫春香。俺问你小姐终日绣房,有何生活?(贴)绣房只则是绣。(外)绣的许多?(贴)绣了打绵。(外)什么绵?(贴)睡眠。(外)好哩,好哩,夫人你才说“长向花阴课女工”,却纵容女孩儿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旦上)爹爹有何吩咐(外)适问春香,你白日睡眠,是何道理?假如刺绣余闲,有架上图书,可以寓目,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第3出训女这段曲词表现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赏园中之景,解人物之情

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她看到美好的春色与幽禁的深闺生活迥然不同,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媚,女主人公惜春伤春的同时,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青春萌动,引起了她对青春岁月在深闺寂寞生活中青春消逝的叹惜。这段曲词表现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赏园中之景,解人物之情音乐美:音韵美:整支曲子压ian/uan韵,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同时句式上,对比、对偶、用典齐用,富有音乐性。对偶、对比,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用典,“赏心乐事”化用晋宋时期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而且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赏园中之景,解人物之情画面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断井颓垣、春花开遍、姹紫嫣红,还有多情而又年轻美貌的少女构成了一幅美丽迷人的图画;“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这十六字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看到了云蒸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美丽的游艇……这是多么迷人而又略带怅惘色彩的春景啊!赏园中之景,解人物之情情感美:这支曲子,写了姹紫嫣红的春光在杜丽娘心中引起的震颤。由姹紫嫣红的春光,联想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都交付给了这断井残垣般的清冷拘束的生活环境。曲文感情色彩浓厚,表达了杜丽娘的感叹和惋惜。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作者化用至此,又用“奈何天”、“谁家院”,倾诉了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雕樑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以乐衬哀)更反衬了杜丽娘深闺的寂寞和怅惘。“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只有深闺中的人才会辜负了美好春光。赏园中之景,解人物之情结合《牡丹亭》故事谈谈杜丽娘的形象和现实意义她是一个觉醒的闺阁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而去追求自由与幸福的大家闺秀,是一朵在封建礼教岩缝中绽开的个性解放之花。绘人物形象,思觉醒力量记住每一位发出光亮的女性,是她们让我们知道,有太多的便捷和美好并不会与生俱来,需要用行动去创造;有太多的误解和偏见并不会自行消失,需要用智慧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