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药学习课件_第1页
动物药学习课件_第2页
动物药学习课件_第3页
动物药学习课件_第4页
动物药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药学习课件第1页/共107页二、应用概况动物药在我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远在战国时期《山海经》(公元前400~前250年)中,已有关于药用动物麝、鹿、犀、熊、牛等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收载动物药65种(占该书365种药物的17.8%);明代《本草纲目》收载动物药461种(占该书药物总数的24.4%;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又收载动物药160种。除去重复的,历代本草收载的动物药达500余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约40余种。第2页/共107页动物药尤其是一些来源于高等动物的药材,所含化学成分常与人体中某些物质相似,因而可直接用以改善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常用的重要动物药,如牛黄、鹿茸、全蝎、蟾酥、麝香、斑蝥、阿胶等一直被广泛使用。第3页/共107页动物药鉴定概述动物类药材的鉴定,也包括原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生物检定等。动物分类等级也是按门、纲、目、科、属、种,并以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有时为了准确地表明动物间的相似程度,又分为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和亚种,以示相邻两分类单位间的中间级。第4页/共107页动物学名的表述1

物种的学名与植物一样也采用双名法命名,例如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ikarsch。如果种内有不同的亚种,则用三名法命名,即在种加词后加上第三个拉丁字亚种名,并附加亚种的命名人,例如中华大蟾酥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假如属名有改变,应在定名人姓氏外加括弧,例如蟾酥的学名原为蛙属RanabufoLinnes,后改为蟾酥属Bufobufo(Linnes)。

第5页/共107页4

动物如为亚属,则在亚属名放在属名和种名之间,并外加括号,且第一个字母大写。如乌龟Chinemys(Geolemys)reevesii(Gray)。5

动物一般不用变种、变型。拉丁学名中的属名、亚属名及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小写。第6页/共107页动物药鉴定方法1对以完整动物入药的,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动物分类学鉴定,确定其品种。2对以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入药的常采用性状鉴别配合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3对以动物分泌物、生理产物或病理产物入药的,除使用性状鉴别外,理化鉴别和显微鉴别尤为重要。第7页/共107页4近年来,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DNA指纹技术,扫描电镜法,动物骨骼磨片;蛇类鳞片切片显微观察等可成功地进行动物类中药的真伪鉴别。第8页/共107页动物类生药选论1斑蝥2蟾蜍3熊胆4鹿茸5麝香6牛黄第9页/共107页珍珠第10页/共107页

来源本品为节肢动物门芫青科昆虫南方斑蝥

MylabrisphalerataPallas或黄黑小斑蝥M.cichoriiL.的干燥体。

采制

夏,秋季在露水未干时捕捉,放入容器内闷死、烫死或蒸死后晒干。生用或米炒用。

产地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销全国并出口,其他各地多自销。。斑蝥Mylabris第11页/共107页性状鉴定南方大斑蝥虫体长圆形,长1.5-2.5cm,宽1.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己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翘一对,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黄黑小班蝥虫体较小,长1-1.5cm第12页/共107页南方大斑蝥第13页/共107页第14页/共107页南方大斑蝥第15页/共107页黄黑小斑蝥第16页/共107页

化学成分含斑蝥素(斑蝥酸干cantharidin)1%-2%,羟基斑蝥素、脂肪12%甲酸、色素及树脂等。斑蝥素有抗癌作用,但毒性大,临床用其半合成品羟基斑蝥胺(hydroxylcanthridin),疗效类似而毒性只有斑蝥素的1/500。

斑蝥素是斑蝥类昆虫受外敌(他种)侵扰时,为保卫自己而放出来的有毒的化学物质,致外敌以死地或给敌人一不快感而使其退去。这样的化学物质称为他感作用物质(allelochemics)。

第17页/共107页第18页/共107页

理化鉴别粉末微量升华,得柱形或棱形斑蝥素结晶。

1.将升华物用石油醚洗2-3次,加硫酸2-3滴,微热溶解,转入试管内,小火加热至发生气泡,稍冷,加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溶液1滴,显樱红色或紫红色。

2.将升华物加硫酸2-3滴,微热溶解,转入试管内,加间苯二酚粉末少许,小火加热至沸,溶液显红色,在紫外灯下观察显绿色荧光。

3.将升华物滴加氢氧化钡水溶液封藏后镜检,可见斑蝥酸钡盐的针晶束。

第19页/共107页薄层层析1斑蝥素2斑蝥(对照药材)3斑蝥(商品)

样品液:取斑蝥粉末0.5g,加氯仿15ml,振摇提取15分钟,室温放置过夜,过滤,滤液作为供试液。

对照品液:取斑蝥素对照品1mg,加氯仿1ml,作为对照品液。

展开:硅胶薄层板,以氯仿∶丙酮(97∶3)为展开剂,展开。

显色:喷以0.04%溴甲酚绿乙醇试液,110℃加热10分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1个黄色斑点。第20页/共107页

药理作用

1.斑蝥有抗癌作用。

2.水浸剂(1:4)试管内对堇色毛藓菌等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3.斑蝥有强烈刺激性,但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小,故刺激皮肤生成的泡很快痊愈,不留疤痕;口服引起胃肠炎和肾炎。此外尚有抗病毒、升高白细胞,促进雄性激素样作用,有利于治疗乙肝。

第21页/共107页功效性热,味辛,有大毒。破血消瘀,攻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癥瘕癌肿,积年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用量0.03-0.06g。内服慎用;外用适量,不宜大面积用;孕妇禁用。本品及斑蝥素衍生物制剂临床用于肝癌、肺癌。

第22页/共107页附注

1.红娘子为蝉科昆虫黑翅红娘子Huechyssanguinea或

H.philaemata的干燥体。成虫全形如蝉而瘦小,头部及胸部大多黑色,额部、口器部及胸部背部两侧有朱红斑,腹部朱红色;翅2对,黑棕色膜质。主产于湖南、河南、湖北、江苏。功效与斑蝥类似。

2.青娘子为芫青科昆虫绿芫青Lyttacarag-anae

的干燥体。成虫长圆形,全体亮绿色、兰紫色,具美丽光泽。主产于江苏、浙江。含斑蝥素。功效与斑蝥相似。

3.芫青科昆虫我国有29种,许多均含斑蝥素,有待研究和开发利用。第23页/共107页

来源本品为脊索动物门两栖纲蟾酥动物中华大蟾酥BufobufogargarizansCantor或黑眶蟾酥BufomelanostictusSchneider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干燥分泌物。

动物形态

1.中华大蟾酥体大,长10cm以上,雄性略小。头顶较平滑,全身皮肤粗糙,布满大小不等的圆形瘰疣,腹部有小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明显,上下额均无齿,近吻端有小型鼻孔1对。眼大突出,鼓膜明显,头顶部两侧各有一大而长的耳后腺。躯体短而宽。生殖季节雄性背面黑绿色,雌性背面色浅,瘰疣呈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斑,前肢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蹼。指长顺序为3、1、4、2;后肢粗状,胫跗关节前达肩部,趾侧有圆膜,蹼尚发达。除新疆、云南、西藏外均有分布。蟾酥VenenumBufonis第24页/共107页原动物中华大蟾蜍黑眶蟾蜍第25页/共107页中华大蟾蜍第26页/共107页2.黑眶蟾酥体形较小,长约7-10cm。头部沿吻棱、眼眶上缘、鼓膜前缘及上下额缘有十分明显的黑色角棱或黑色线;身体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形疣粒,疣粒上有黑点或刺;体色变异较大,一般背部有黄棕色略带棕红色的斑纹,腹面色浅;胸腹部具不规则灰色斑纹。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台湾等省。

采制

夏、秋季捕捉蟾酥,洗净,用铜或竹制镊子夹其耳后腺及皮肤腺,挤出白色浆液。将收集的白色浆液放入圆模型中晒干,为“团蟾酥”;白色浆液直接涂在玻璃板上晒干,为“片蟾酥”。

产地

团蟾酥主产于河北、山东、辽宁等省;片蟾酥主产于江苏、浙江等省。

第27页/共107页性状

团蟾酥形状大小常因地而异,通常呈扁圆形团块,棕褐色,质坚,不宜折断,断面角质状,微有光泽;片蟾酥呈不规则片状,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第28页/共107页化学成分

1.

强心甾类化合物①蟾毒配基类(bufogenies)含脂蟾毒配基(resibufogenin)3.4%,华蟾毒配基类(cinobufagin)5.0%,蟾毒灵(bufalin)1.8%,蟾毒素(bufotalin)1.5%等。②蟾毒类(bufotoxins)为上述蟾毒配基类C3-OH与辛二酰精氨酸(suberoylarginie)、庚二酰精氨酸(pimeloylarginine)或丁二酰精氨酸(succinoylarginine)等结合而成的酯类,多存在于新鲜的蟾蜍分泌物中。

2.吲哚类生物碱主要有蟾酥碱(bufotenine)、5-羟色胺(serotenin)、去氢蟾酥碱(dehydrobufotenie)及蟾酥甲碱(bufotenidine)等。第29页/共107页第30页/共107页第31页/共107页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1g,加氯仿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酐少量使溶解,滴加硫酸,初显蓝紫色,渐变蓝绿色(甾类化合物反应)。

2.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5ml,浸泡1小时,滤过,滤液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固体少量,滴加硫酸数滴,即显蓝紫色(吲哚类化合物反应)。

第32页/共107页(1)蟾酥

(2)蟾酥

(3)蟾酥

(4)脂蟾毒配基

样品液:取细粉1g,加氯仿20ml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加氯仿1ml使溶解,供试。

对照品液:取脂蟾毒配基,以氯仿溶解成每毫升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

展开: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丙酮∶环己烷(13∶3∶4)上行展开。

显色:10%硫酸试液,110℃加热10分钟,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上显相同色斑。第33页/共107页

药理作用

1.蟾酥油强心,利尿,促进胆汁分泌,抑制胃液分泌及抗炎作用。

2.脂蟾毒配基有强心、升压、呼吸兴奋作用,其制剂已用于临床,商品名为“Respigon”。

功效性温、味辛;有毒。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吐泻、腹痛神昏、手术麻醉。用量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常用制剂有六神丸、蟾酥丸等。

第34页/共107页附注

1.干酥为蟾酥的干燥全体。含与蟾酥类似成分,用于小儿痨热、腹胀泻泄,慢性支气管炎。用量3-5g。外用治痈肿恶疮。

2.花背蟾酥BuforadeiStrauch.体背面有不规则花斑,腹面为白色,通常无斑点。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制取的“蟾酥”亦供药用,但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甚低,品质较次。第35页/共107页第36页/共107页来源本品为脊索动物门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thibetanusCuvier或棕熊UrsusarctosL.的干燥胆。动物形态黑熊体长1.5-2.0m,全身被黑色毛,带光泽。头部宽,吻部较短,鼻部裸出,耳较长,生有长毛,颊后及颈部两侧的毛甚长,胸部有V字形大白斑纹,四肢粗壮,前后足均具5趾,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掌垫宽大而肥厚,具爪,爪能弯曲,前爪稍长于后爪。尾短。熊胆FelUrsi第37页/共107页原动物第38页/共107页第39页/共107页第40页/共107页黑熊第41页/共107页第42页/共107页第43页/共107页

棕熊体长约2m,全身被黑棕色毛;头阔而圆,而较圆,被长而柔软的毛,肩部隆起,胸部无V字形大白斑纹,前足腕垫小,与掌垫间有毛相隔,爪侧扁而弯曲。栖息于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以至华南。

采制割取胆囊,将口扎紧,剥去附着的脂肪后悬挂通风处阴干或晾8-10天后用竹片夹起,边晾边收紧夹板,使之扁平、直至全干。

产地主产于东北及云南、贵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以云南产者质优,习称“云胆”,东北产量较大,“东胆”。

第44页/共107页黑熊掌棕熊掌第45页/共107页性状胆囊呈扁卵圆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成囊状,长10-20cm,宽5-10cm。表面灰褐色、灰色或棕黄色,有皱褶、囊皮薄,对光透视上半部常半透明。囊内有干燥的胆汁(习称胆仁),呈块状、颗粒状、粉状或稠膏状,金黄色,透明如琥珀,有光泽,质松脆者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质坚脆或稠膏状者习称“黑胆”或“铁胆”;黄绿色,光泽较差质脆者习称“菜花胆”。气微清香或微腥,味极苦而回甜,有粘舌感。第46页/共107页第47页/共107页天然熊胆引流熊胆第48页/共107页常见伪品第49页/共107页第50页/共107页

化学成分含胆汁约含20%,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牛熊去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acid,水解后生成熊去氧胆酸和牛黄酸;熊去氧胆酸为熊胆特有的成分,尚含有少量胆酸及鹅去氧胆酸。

第51页/共107页理化鉴别

1.取胆仁少许投入水中,可在水面盘旋而逐渐溶解,显黄色线状下沉而不扩散;另取胆仁碎末用火烧之则起泡而无腥气。

2.取胆仁粉末在紫外灯下应显黄白色荧光,而不是显黄色荧光;另取粉末约0.2g,溶于7%冰醋酸溶液20ml中,溶液不应显浅蓝色乳浊荧光(与牛、羊胆区别)。第52页/共107页3.取本品粉末0.lg,加盐酸lmL及氯仿lOmL充分振摇,混匀,氯仿层呈黄褐色,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钡试液5mL,振摇,即产生黄褐色沉淀(胆红素反应),分离除去水层和沉淀,取氯仿层约lmL,加醋酐lmL硫酸2滴,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检查胆固醇)。

第53页/共107页4.薄层色谱取胆仁约0.1g,加甲醇10ml温热使溶,放冷虑过,滤液浓缩进干,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水浴水解5小时,放冷,加盐酸至pH2-3,用乙酸乙脂萃取2次,合并乙酸乙脂液,浓缩至约5ml供试;另取胆酸、猪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及去氧胆酸各约1ml,分别加甲醇1ml溶解作对照。分别电样于硅胶G上,用异辛烷-乙醚-冰醋酸-正丁醇-水(10:5:5:3:1)的上层液展开,喷雾30%硫酸,105℃干燥10分钟,共试品应有与熊去氧胆酸相同的斑点。

第54页/共107页药理作用①有解痉作用。②促进胆汁分泌作用。功效

性寒,味苦。清热、平肝、明目。用于热盛黄疸,小儿惊痫,目翳,咽喉肿痛,恶疮痈肿及胆囊炎。用量0.15-0.3g,多入丸散。附注熊胆粉为引流熊胆,功效同熊胆。第55页/共107页第56页/共107页

来源

本品位脊索动物门鹿科动物梅花鹿C.elaphusL.的雄鹿末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者泽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动物形态

梅花鹿身长1,5m左右。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雄鹿出生后6-8个月额骨表皮膨起,内有骨突起称为稚角(习称毛桃);生后第三年夏天稚角延长生长称为初角茸或锥茸(习称锥角子);生后第三年所生的角具1-2枝叉,其后每年早春脱换新角,增生一叉,最多至4-5枝叉。耳稍大,直立;四肢细长,前2趾有蹄;尾短。全身披棕色毛,光滑,体侧纵列4-6行白斑,腹部及四肢内侧有白毛。冬毛厚密,呈棕黄色;夏毛薄呈红棕色。常群栖于山地草原及林边。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现多为人饲养。鹿茸CornuCerviPantotrichum第57页/共107页第58页/共107页原动物

梅花鹿马鹿第59页/共107页梅花鹿第60页/共107页梅花鹿(示三年生角)第61页/共107页马鹿第62页/共107页马鹿身长2m余,角可多至6-8枝叉,全身披棕色或红棕色毛,无白斑。栖息于高山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及内蒙古。野生或饲养。采制

1.锯茸雄鹿从第三年开始锯茸,“二杠”(具有一个分枝者)每年采二次,第一次在清明后45-50天,习称“头茬茸”,第二次约立秋前后,习称“二茬茸”;“三岔”(具有二个分枝则者)每年采收1次,通常在7月下旬锯取。锯下之茸。须立即加工。先洗去茸毛上不洁物,并挤去一部分血液,锯口处用线绷紧。固定于架上,放入沸水中烫炸3-4次,每次15-20秒钟,使茸内血液排出,至锯口处冒白沫,嗅之有蛋黄气味为止。然后晾干,次日再烫炸数次,风干或烤干。

2.砍茸用于生长6-10年的老鹿,病鹿,将鹿头砍下,再将鹿茸连脑盖锯下,除尽残肉,绷紧脑皮,如上法反复烫渣。第63页/共107页锯茸(梅花鹿)砍茸第64页/共107页

产地花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东北产者称“东马鹿茸”,西北产者称“西马鹿茸”。

性状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有一个分支者习称“二杠”,柱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一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味腥,味微咸。“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细而粗。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第65页/共107页第66页/共107页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之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

1、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细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细称“捻头”.2、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毛茸细长,灰色或黑灰色。据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味,味咸。

第67页/共107页第68页/共107页1.表皮角质层表面颗粒状;茸毛脱落后的毛窝呈圆洞状。

2.毛茸较多,碎断,表面由扁平细胞(鳞片)呈复瓦状排列的毛小皮包围,细胞的游离缘指向毛尖,皮质有棕色色素;髓质断续或无。

3.骨碎片表面有纵纹及点状孔隙;骨陷窝呈类圆形或类梭形,边缘骨小管呈放射状沟纹。

4.未骨化骨组织表面具多数不规则的块状突起物。第69页/共107页化学成分

含胶原(collagen)、肽类、蛋白质,神经酰胺(ceramide)、油脂、磷脂类,次黄嘌呤、尿嘧啶、尿嘧啶核苷、鸟苷(guanosine)、腺苷(adeno-sine)及肌酸酐(creatinine)等。药理作用

1.强壮作用提高肌体的工作能力,减轻疲劳,改善睡眠,促进食欲,改善能量代谢。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大剂量使心缩幅度变小,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中剂量引起离体心脏活动明显增强,心缩幅度变大,心率加快,对节率不齐的离体心脏能使节律恢复正常。

3.对创伤的影响长期不愈合的溃疡、伤口,均能增强其再生能力,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第70页/共107页功效性温、味甘、咸。能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萎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用量1-2g。研末冲服。第71页/共107页现代应用1、血液病:鹿血酒血小板减少症、再障、白细胞减少症等引起的眩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2、低血压:肌注鹿茸精1毫升/天,20d,80%对低血压症的眩晕、头重、头痛和恶心有明显疗效。3、植物神经失调症:皮下注射鹿茸精1毫升/天,20d,对恶心、心悸、头痛等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特别是对改善全身倦怠、食欲不振、失眠、和头痛等症状效果非常明显,有效90%,未见任何不良反应。4、其他:对脑部外伤、头颈外伤后遗症有明显效果。还用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机能低下、风湿关节炎。第72页/共107页【用法用量】研末服,一日三次分服,1~3g。【使用注意】1、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剂量,以免助火动血。2、阴虚阳亢、有热者忌服。第73页/共107页不良反应动物中毒时出现颤抖、喘气、流泪等症状。第74页/共107页

附注

1.鹿角为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具有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能。

2.鹿角胶为鹿角加水熬制成的胶块。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功能。

3.鹿角霜为鹿角熬去胶质后的角块,具有瘟肾阻阳,收敛止血的功能。

4.鹿胎为梅花鹿或马鹿的水胎(包括胎鹿胎盘和羊水)的干燥品。有益肾阳,补精血的功能。制剂有鹿胎膏,用于妇科病。

5.鹿鞭为梅花鹿和马鹿的干燥阴茎和睾丸。有补肾阳,益精血,强阳事的功能。第75页/共107页鹿角(马鹿)鹿角霜第76页/共107页来源

本品为脊索动物门鹿科动物林麝M.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动物形态林麝身长70-80cm,肩高50cm以下。头部较小,耳长直立,眼圆大,吻端裸露,雄性上颌犬齿特别发达,长而尖,露出唇外,向下微弯,雌性犬齿细小,不露出唇外,雌雄均无角。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全身橄榄褐色,并有桔红色泽,幼麝脐部和生殖器之间有麝香腺,成囊状,外部略隆起,习称“香囊”,生成的麝香贮存于香囊内。栖息于多岩石山地针阔混交林中,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湖北、贵州;现已人工饲养。马麝体形似林麝而稍大,全身沙黄褐色,颈部有栗色斑块。栖息于高原林缘,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麝香Moschus

第77页/共107页

原麝体形似林麝而稍大,全身暗深棕色,背部有6列肉桂红色斑点,栖息于高山针叶林和真阔混交林中,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河北。

第78页/共107页林麝(雄麝)第79页/共107页林麝(雌麝)第80页/共107页第81页/共107页采制

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整麝香),除去麝壳,习称“麝香仁”,练去麝香仁中的细毛和多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其颗粒大者习称“当门子”,质量最好。我国为保护药用资源,采用活麝取香,即从饲养的麝的香囊中取出麝香仁,拣去毛和银皮等杂质,干燥,密封保存。取香仁后的麝继续饲养,不但能再供取香,并能参加配种。产地

麝香是我国特产的名贵药材,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称川麝香),陕西、甘肃、青海(称西舌香),内蒙古、黑龙江(称口舌香)等地。

第82页/共107页性状

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大小和重量因生长年龄不同而异,一般重约30g。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和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成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成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麝香仁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为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或不规则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第83页/共107页药材性状第84页/共107页第85页/共107页显微特性

粉末黄棕色。

1.分泌物团块由多数形状不一的颗粒状聚集而成,黄色、淡黄棕色或暗棕色。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簇状结晶,结晶透明或半透明,有的边缘不平整,表面偶见不规则细纹理,方形结晶直径10-61μm,簇状结晶直径11-66μm,柱状结晶长约至92μm,尚有较多细小颗粒状或不规则形结晶;类圆形油滴散在或存在于团块中,半透明,表面具细点。

2.表皮组织碎片系香囊内壁脱落物,无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可见多条纵皱纹,有的附着油滴及结晶。第86页/共107页第87页/共107页第88页/共107页

理花鉴别

1.取麝香少许,加五氯化锑研磨,香气消失,再加氨水少许研磨,香气恢复。

2.滤纸的一端浸于麝香仁的乙醇提取液中,上行展开1小时后,将滤纸取出干燥,在紫外灯(365)下观察,出现2个黄色或黄绿色荧光带。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双向性,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据此可以解释中医用麝香治中风不省,又治惊痫的矛盾现象。

2.能增强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肌收缩作用及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

3.有抗炎作用。

4.有雄性激素作用。

第89页/共107页

功效性温,味辛。能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迷,中恶昏迷,经闭,癥下,难产死胎,心腹暴痛,痈肿瘰疠,咽喉肿痛,跌扑伤痛,痹痛麻木。用量0.03-0.1g,多用丸散,孕妇禁用。

附注

1.人工麝香系根据天然麝香的分析结果,以合成麝香酮(dlmuscone)为主,按一定比例其他物质配制而成。经药理试验、理化分析、临床试用证明,人工麝香与天然麝香近似,并对心绞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2.灵猫香为猫科动物小灵猫VirerriculaindicaDesmarest会阴泌香腺的分泌物。历代医籍记载“其阴如麝,功亦相似”。现以人工养殖,自然采香。小灵猫所产香膏含有灵猫酮(zibetone)等大环烯酮类化合物,均有类似麝香的香气,药理作用也相似,有待开发利用。第90页/共107页

来源

本品为脊索动物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但解释。

采制宰牛时检查胆囊、胆管,如发现有硬块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用棉花包好,阴干。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西北(西牛黄)、东北(东牛黄)、华北(京牛黄)及西南。

性状结石多呈卵圆形类球形三角形或类方形,直径0.6-3(-4.5)cm,重量多在25g以下,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