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1页
必修一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2页
必修一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3页
必修一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4页
必修一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一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综合分析区域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近年高考比较关注的命题方向。2.以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变化为背景,考查气候异常引起的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突出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掌握典型地区的差异;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析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_______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____。(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_______,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________的能力。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变化性:各要素时刻都在________。(2)________: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①表现: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________及________的改变。②变化:________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________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材料二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江汉平原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据当地问题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3)试解释黄河在本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解析:第(1)题,地中海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优质葡萄的生产基地与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光热充足有关;第(2)题,植被的南北更替是受太阳辐射纬度变化的影响而形成;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第(3)题,洋流为寒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在沿海形成沙漠景观。整体性的表现统一性变化性涵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由题干材料“岩石溶蚀与侵蚀”确定该地区为石灰岩分布地区。石灰岩地区主要是受流水的溶蚀与侵蚀作用,而不是风蚀作用。黄土高原地区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千沟万壑。答案:C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在高山地区影响垂直带谱数量的要素可图解如下:由图可知:①山坡上的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及山地海拔高度有关。②同一纬度地区,海拔高的山地带谱多;相同高度的山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的带谱多。由图可知:①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山麓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②同一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③同一山体、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分别说明判断的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读图可知,在西海岸主要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甲→乙→丙则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丁地→纽约→华盛顿,则主要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反映纬度地带性规律的依据:从丁地经纽约至华盛顿,自然植被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因:随着纬度降低,热量有所增加。1.下列关于数字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A.①—土壤比热容减小B.②—地面蒸发的水量减小C.③—地面植被覆盖增加D.④—气温年较差变大答案:C解析:土壤中水分增多,比热容就会增大,同时地面植被覆盖也会增加;②表示土壤中水分增多导致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加,④表示蒸腾作用加强,空气中的水汽和云量增多,导致气温年较差变小。2.①环节导致“大气温度变幅减小”,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B.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C.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D解析: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土壤中的湿度增大,则其比热容随之增大,地面降温的幅度减小,大气温度变幅减小。(2011·江苏徐州二模)2010年7月12日南非足球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举行,最终西班牙队战胜荷兰队获得冠军。结合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自然带的分布图,完成3~4题。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草原带4.图甲中该自然带的分布最高纬度高于40°,而在乙地区分布的最高纬度低于35°,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及轮廓B.大气环流的差异C.地形分布D.洋流影响答案:3.C

4.A解析:第3题,结合两图中阴影区域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判断出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第4题,由于图乙(南非)陆地的最高纬度不足35°S,再往南为海洋,图甲(西班牙)受地中海影响,自然带的分布最高纬度高于40°。故选A项。(2012·山东泰安模拟)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5~7题。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答案:B解析:图中地理要素变化过程分解如下:①阶段为平地、森林植被;②阶段地壳隆起升高,使背风坡由森林变为草原;③阶段地壳继续升高,背风坡出现了沙漠。这一过程中,变化的是地势和植被,而植被的变化又是地势变化的结果,故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6.下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时期的地理环境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答案:D解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迎风坡多雨,西侧背风坡少雨;天山山脉北侧为迎风坡,南侧为背风坡;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侧没有形成荒漠;安第斯山南段西侧为迎风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侧为背风坡,形成巴塔哥尼亚沙漠。7.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答案:A解析:地理环境中的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也发生改变,说明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理环境,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1·江西上饶四校联考)读图,完成8~9题。8.全球雪线高度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蒸发D.地形9.雪线在南北纬60°分布差异悬殊,是因为(

)A.降水量的差异B.洋流影响的差异C.植被分布的差异D.海陆分布的差异答案:8.A

9.D解析:第8题,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雪线分布的海拔高,高纬度地区则相反。第9题,60°S的地区为海洋,因此海陆分布是影响雪线在南北纬60°分布差异悬殊的原因。10.(2011·广东汕头一模)下图为“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略图”。影响图中P线、Q线沿途自然带变化差异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河网密度D.气压度、风带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青藏高原南部地区)自然带界线大致与等高线吻合,因此地形地势是影响自然带变化差异的因素。(1)甲图中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2)乙图中A表示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C→B→A自然带分异现象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乙图中C地冬季降雪多的原因。(4)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三例。(4)地势第二级阶梯与地势第三阶梯(或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或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森林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