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转型与范式重构_第1页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转型与范式重构_第2页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转型与范式重构_第3页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转型与范式重构_第4页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转型与范式重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文学史考研知识点第一章——文学转型与范式重构下面,将按照时间顺序,讲一些当代文学史的知识点。1.知识点主要以南开的教材来带知识点,其实各家知识点都差不多,可能切入角度不一样。2.知识点是考研的一手笔记,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3.不是文学专业,或者没有文学考研兴趣的也可以看看,了解一下我们父辈、祖辈和我们当下的文学,以及我们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本文章主要是绪论和第一章文学转型的部分。绪论当代文学,即1949年以来的文学,被定名为中国当代文学,是从它显示的不同于现代文学的新的性质着眼的,也是与当时意识形态建构的要求相一致的。80年代,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试图将现代、当代和部分近代文学纳入同一框架论述。这是重写文学史的一个良好开端,结束了以政治标准切割文学史的做法,开始了文学史的整体化历程。第一章文学转型与范式重构第一节新规范的确立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即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北平召开,2日至19日,在大会上,郭沫若作了总报告,周扬作了关于解放区文艺工作的报告,茅盾作了关于国统区文艺工作的报告,最后通过了《宣言》,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由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和周扬任副主席。这次大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开始。最为重要的是,大会确立了文艺工作的路线、方针和任务,确立了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周扬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在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持续的文艺批判运动: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取材于清末武训“行乞兴学”的故事,1950年底上映,获反响和好评。1951年5月2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撰写《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批判武训传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毛泽东希望借此次批判,让人们明白,在进行创作之前,必须首先考虑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不应当称赞或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文艺不能随意而为。从而具体地为文艺创作与批评确定道路和规则。2.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夫为知识分子李克,妻为工农。发表于《人民文学》1950年第1期。批评者指出,萧也牧的创作存在不健康的倾向,即小资产阶级倾向,在创作上的表现为脱离生活,依附于小资产阶级的观点、趣味来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同时有对《关连长》《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洼地上的战役》的批判。3.对胡风的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与毛在《讲话》的思想是有矛盾的,和第一次文代会的文学方向也是矛盾的。(1)《讲话》要求知识分子彻底改造自己,在思想和感情上与工农大众打成一片,胡风却坚持知识分子的主观战斗精神,念念不忘大众的“精神奴役的创伤”。(2)新的文学规范要求走民族化、大众化道路,胡风却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持批判态度,念念不忘与世界文学接轨。批判胡风,在于铲除革命队伍内部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消除对新规范不能完全顺从的力量。整个知识界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与文艺批判运动一起,保证了文学新范式的确立。背后是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即作家、批评家的体制化。作家生存状态的改变,是文学转型更为深层的根本原因。第二节创作队伍的新旧交替1950年10月,中央文学研究所,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作家”。第三节新面貌的初步形成叙事作品集中于两个题材:现实生活题材+革命历史题材这些创作的新状态:一、文学的政治工具化,文学全力服从政治的需要,从各方面为政治服务。二、对生活有选择的反映,全力表现生活的光明面,回避生活的阴暗面。出现了很多“假大空”的文学。三、艺术追求的通俗化和肤浅化。第四节“双百”方针与突围的潮流双百方针:1956年5月,毛泽东提出,之后陆定一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下的文学新突破:一、呼唤文学的独立性,追求人格独立和创作自由,反对领导者对文艺横加干涉。二、回归人的文学。表现人情、人性,表现亲情和爱情,表现人的复杂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的价值和尊严。首先引人瞩目的是小说与诗。宗璞的《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诗歌上,艾青的《礁石》、流沙河的《草木篇》、公刘的《迟开的蔷薇》、曰白的《吻》。理论家文章: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巴人《论人情》三、恢复文学的批判职能。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对官僚主义和种种不健康的政治现象进行批判。小说方面,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耿荣祥《入党》、李国文《改选》;报告文学上,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白危《被围困的农庄主席》诗歌,邵燕祥《贾桂香》,公木《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艾青散文诗《养花人的梦》、公刘《禽兽篇》戏剧,海默《洞箫横吹》,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岳野《同甘共苦》干预生活的口号:黄秋耘在《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号召“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勇于干预生活”。“双百”突围的破灭:反右派运动1957年下半年,发动反右派运动,55万人,大多是知识分子。1958年2月28日,周扬《人民日报》,《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对文艺界的“右派”进行了分析和批判。认为百花齐放以来的文艺界新现象为“社会主义文艺路线和反社会主义文艺路线之争”。“再批判”:1958年,对1942年在延安首批盘的作家王实味、萧军、丁玲、艾青、罗烽等人的“反动言论”重新发表,再次批判。意义在于把文学重新纳入1942年建立的规范中。第五节“文艺大跃进”与“两结合”创作方法大跃进民歌:最权威选本为郭沫若和周扬选编的《红旗歌谣》。主题上,最集中的主题是歌颂党、歌颂领袖、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的三面红旗”。三面红旗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艺术手段上,最引人瞩目的是想象和夸张。1958年文艺大跃进还有两个重要成果:一、明确了诗歌发展道路。1958年3月,毛泽东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并说,形式是民歌的,内容应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排斥了外国诗歌和五四以来的新诗,认为即使给100大洋也不看新诗。二、产生了“两结合”创作方法。即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其中,关键在于肯定“革命的浪漫主义”,主要功能之一是为远离生活真实的创作提供理论上的支持。第六节走向“文革文学”“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毛泽东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会议期间李建彤长篇《刘志丹》被认定是“利用小说反党”的大毒草。“大写十三年”:八届十中全会后,柯庆施在上海提出了“大写十三年”口号,“十三年”即1949-1962,认为,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三年的生活,才是社会主义的文学。毛泽东对文艺界的不满首先从戏剧开始。1963年,毛泽东批评说,戏剧要推陈出新,不应推陈出陈,光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他们的丫头保镖之类。11月,又批评说文化工作方面,尤其是戏剧,大量是封建落后的东西,社会主义的东西少,“文化部是管文化的……如不改变,就改名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或外国诗人部”。“两个批示”:第一个: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就中宣部文艺处编印的《情况汇报》写下针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批示,认为文艺很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第二个,1964年6月27日,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