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从至狮山路基路面及排水_第1页
乐从至狮山路基路面及排水_第2页
乐从至狮山路基路面及排水_第3页
乐从至狮山路基路面及排水_第4页
乐从至狮山路基路面及排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xx至xx公路主干线工程初步设计咨询意见路基、路面及排水部分(一)一般路基设计1、路基标准横断面中起点至K0+080路基宽44.50~42。00m;K0+080~丹桂立交段路基宽42.00m;丹桂立交至终点段路基宽72.50m(含两侧辅路),全路段不设左侧硬路肩。说明中应注明路基宽为72.50m的起点桩号和过渡段长度,现设计中左侧路缘带度采用0.50m(最小值),而中间带度采用3.50m(一般值),从行车安全考虑,建议左侧路缘带采用0.75m(一般值),中间带采用3.00m(最小值)。2、超高方式的说明中应补充超高渐变率的规定。3、应补充说明路基设计洪水位为2.086米(黄河高程)的依据来源。4、由于无地勘资料,路给纵断面图的地质概况栏中亦中流量挖方段的岩性。根据设计说明“本区第三条地层为丘陵和平原基底岩性,由凝灰质粉砂岩、凝土质砾岩、凝土质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组成”。不同的岩性其抗风化能力不同,石质挖方路段边坡坡率亦应不同。而对于土质挖方边坡应根据其土壤类别,干湿程度和密实程度的不同,以及边坡高度拟度边坡坡率。按说明书反映K17+168~K17+288存在高液限粘土,该高液限粘土如有膨胀性,则应按膨胀土路基的要求单独进行边坡设计。而有关路堑边坡防护的说明书中述及“K15+800~K17+948的深挖地段,……基岩为泥岩、粉砂岩、砂岩风化层。……,便存在小的局部崩塌现象,故在设计时,按1:1.25坡度尽量刷坡减重外,……。”与表5-2挖方路段边坡坡率匀不同。建议根据初勘资料对挖方边坡的坡率进行核查修改。同时修改边坡坡率变化部分的相关设计和工程数量。(二)特殊路基设计1、高液限土处理方案的说明中述及“本项目在局部路段K17+168~K17+228段,存在高液限土。”由于未见初勘报告,无法证实全线是否仅在这60m范围内存在高液限土,应结合地勘资料予以核查。对挖方段的高液限土路床换填80cm是合适的,但应明确换填材料。对高液限粘土用作路基填料则应就填料的膨胀性通过试验做出评价。如为中等膨胀土则应对填料予以掺灰处治。此外,对高液限土用作路基填料应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如高液限粘土不能破碎,含水量无法控制,则亦不宜用作下路堤填料。(三)路基防护工程设计1、路堤边坡防护的说明中所采用的防护形式应说明类型,如拱形+植草护坡,应说明中浆砌片石拱型骨架,护坡还是砼预制拱型骨架护坡;2、对处于珠三角地区公路的挡土墙设置必须考虑地基条件,按软土地基处理一览表和防护工程一览表反映,挡土墙设置在软基路段,均为浆砌片石衡重式挡土墙,而挡土墙基础处于未经处治的地基上,无法保证墙体和路基的稳定性,建议取消挡土墙。如为控制用地必须设置挡土墙,则宜采用悬臂式或扶壁式挡土墙,同时必须对基底采用复合地基予以加固处理。3、路堑边坡防护的目的是防止路堑边坡出露的土体冲蚀和岩性的进一步风化,因此,设置路堑边坡防护的前提是路堑边坡为稳定边,故说明中的路堑边坡坡率应与一般路基设计说明中所确定的路堑边坡值相统一。4、路堑边坡防护类型的选择应结合坡面排水系统的设置,挖方边坡的高度,坡体的抗冲刷能力,坡体上植被的生长条件等综合论证确定。故说明中应补充现设计的各类路堑边坡防护形式的适用条件;说明中述及的“石灰边坡均采用封面防护”应说明封面防护的类型。从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出发,除岩体破碎必须采用实体护面墙的路段外,应尽可能的采用植被防护。(四)取土、弃土方案,环保及节约地措施1、取土说明中述及“K0+000~K9+000段路基以填砂为主,路用砂料通过水路运输及抽砂泵送抵工地;”由此一般路基设计说明中应补充填砂路基的设计说明,其内容应包括路基断面型式,填料的压实方法等。而说明中和取土场一览表中未反映砂的来源和运距,亦无单价分析比较表,无法证实其之经济性。且根据路线平面图反映K0+000~K9+000段中只有K7+100处的吉利水道和K5+800处杏市涌可通航;K7+950南庄涌按桥梁部分说明能否通航,应认为非通航河涌。据此只有K7+100的吉利水道两侧可供运砂船靠岸装卸,K0+000~K7+000段长达7km,不可能采用抽砂泵送抵工地,尚需采用汽车二次装运。应结合临时工程中便道便桥的设置对取土场的设置,供应范围运输方式等重新予以研究分析。2、说明中述及弃方用于填中央隔带,反压护道,立交范围内鱼塘填筑等。当用于填中央分隔带时,需待路基、路面工程完成后才进行填筑,故仍需设置临时弃土场。且设计中需注意弃方由清表的耕植土、鱼塘清淤的淤泥等组成,耕值土中含植物根基,其与淤泥均不能作为路基填料用作反压护道的填筑。如全部弃于互通立交范围的鱼塘内,则路基绿化防护施工及取土场复垦时还需另行借土,明显不合理。故应根据弃方的不同土性、补充各类弃土的弃土场,补充弃土平均运距和弃土场占地面积等。3、“环保节约用地方面”的说明缺乏针对性,尤其是“路基边坡进行了全面绿化防护”,与设计中实体式护面墙,坡顶浆砌片不满铺等相矛盾,应予以修改。(五)路面设计1、说明中应补充各类车辆组成比例和各类车辆的代表性车型,为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和核查提供依据。2、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比较表中的某些结论有误。如AK-13B,其耐久性和抗老性和水稳性均较差,使用寿命较短,按国内的统计一般3-5年即需重新铺筑上面层或罩面;SM-13结构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于软基路段的高速公路,而对于路基不稳定路段无修筑何种结构类型的路面,均要发生破坏。应予以纠正错误结论,修改比较表。3、建议面层结构组合设计方案中增加下面层采用沥青稳定性碎石,以提高路面结构使用寿命。4、基层结构方案比较中方案二比方案一的基层结构总厚度大,似有误,应通过计算予以核查修改。方案二较方案一需增加水泥仝路面施工设备,故原则同意推荐的基层、底基层结构方案。5、按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沿线生产砂岩和玄武岩、未见有石灰岩料场,故说明中“下面层可采用石灰碎石作骨料”不妥,且从料场表反映砂岩碎石与玄武岩碎石单价相同,且玄武岩石料的支线运距短。建议路面面层结构均采用玄武岩碎石。6、按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反映,全线石方均为软岩,软岩风化迅速,且遇水易软化,故对软岩挖方路段不得取消下基层和底基层。设计图表(一)路基一般设计按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A线),K10+850~K11+720段路基两侧设反压护道,应补充设置反压护道的路基一般设计图。(二)填挖交界处路基一般设计图1、按设计说明“对于半填半挖路基,……,在靠近填挖交界的挖方路基一侧,对路槽超挖30~80cm后再以土方回填。”但未说明在何类情况下超挖30cm;何类情况下超挖80cm,应予以明确。此外对于回填料应满足规范要求的填料强度要求。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土方回填”应结合具体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2、按设计图反映超换回填厚度为100cm,与设计说明不符。应结合地勘资料予以核查,如挖方侧路槽为硬质岩,则超挖30cm即可,且回填料应采用碎石;如挖方侧路槽出露的岩性为软岩或土,则应超挖80cm,采用CBR>8的填料或碎石回填,无必要超挖100cm。3、由于“路基每公路土石方数量表”中不包括超挖回填土方,应增列“填挖交界处理工程数量表”,表中增列、超挖、固填和土工格栅数量。现设计图中遗漏较多,应核查补充。(三)路基每公路土石方数量表1、表中反映有多个路段的每公路土石方案数量为“零”,经查特大桥、大、中桥一览表,并非整范围内均为桥梁,例如A线中K4+000~K5+000范围内樵乐跨线桥长687.60m,尚有312.4m路基;K7+000+K8+000范围内吉内涌大桥跨线桥长终点约为K7+760,尚有约2×0m路基。对互通式立交应在路线平面图中注明其设计起讫桩号,以便核实。其他比较方案亦有同类情况,应一并予以核查修改。2、表中反映A线K9+000~K13+000中合计填缺423048m3(天然方),表中既未计借方,亦未计远运利用方;K15+000~K16+000间填缺石方75808m3表中亦未计借方或远运利用方;K8+000~K9+000中,填土171972m3,填石71613m3,但表中借方为借土方144404m3尚填缺土方27568m3,填缺石方71613m3;K20+000~K20+473.068间填缺石方33429m3,表中亦未反映借方和远运利用方。而K16+000~K18+000间路基挖方除本段利用外尚余土方27568m3,石方603899m3,供远运利用,则远运利用土、石方数应分别填入各填缺公里路段内,并分别填列各公里路段内远运方的土、石方平均运距。由此计算加权平均运距供设计概算计算运输费用。3、由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反映A线K16+000~K17+000的挖余土、石方和K17+000~K18+000的挖余石方,分别调运到K8+000~K13+000,和K20+000~K20+473.068供填筑路基,现表中所列远运利用土、石方的平均运距均有误,应按每公里分别计列平均运距,最终在合计栏内列出加权平均运距。应予以核查改整。D比较线亦有类似情况,亦应一并修改。4、表中虽反映A线计需借方775.793m3,但备注中已注明表中不包括立交范围数量。现表中挖方的余方均已远运利用,无剩余方可供利用,故上述表包括在表内的土石方尚需借方,应在本表中分 列各类的土、石方量和借方量。5、表中借方漏缺平均运距,应予以增补。6、按说明书K17+168~K17+228段存在高液限粘土,拟按弃方处理,但路基每公里土石数量表反映仅将表层松土按弃方处理,应予核查改正。(四)取土坑(场)、弃土堆(场)一览表1、按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不计立交范围等的土方已需借土方775793m3,但取一坑一览表中取土数量为362,5千立方米(表中单位误计为千平方米),尚差413293m3无来源,应按实际总缺方量补充取土坑调查。2、按路基每公里土石方表K15+000~K17+000段路基挖方段均有软石,现取土坑设于K15+800~K16+250路基右侧,取土场的取土中似应存在软石,应结合取土场调查,增列弃土场。4、取土场表中的平均运距应根据土石方调运予以核查。(五)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1、拱型护坡结构图(1)图中应注明踏步设置间距。踏步设计除应有踏步纵剖面外,尚应补充踏步横剖面。(2)按拱型护坡结构图,拱型骨架每榀宽5m,但实际布置中设置拱型护坡的设计路段长度并不等于5m的整倍数,每榀骨架高5.5m,而坡面斜长亦不为5.5m的整倍数。当坡面斜长不同每榀骨架高度不同,当防护长度不为5.0m的整倍数时,超出部分不能设置拱型骨架需采用浆砌片石予以护砌。故图中每平方米工程数量表不能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工程量,应予以修改。(3)图“注3”的说明内容与A-A剖面不相吻合,应予以修改。(4)拱型护坡布置示意图反映路堤边坡急流槽,挖方边坡平台拦水堰急流槽均未示出,计算工程数量时,应注意工程量不应重复计算。(5)拱型护坡布置示意图反映,拱型骨架护坡顶部以上为挂网植草,与设计说明中植草护坡不一致,亦与工程数量表中的铺草皮不一致,应予以统一。2、路基挡土墙一般构造图(1)图中列出了“浆砌片石衡重式路堤挡土墙尺寸表”,如为路堤式挡土墙,当地基条件和墙背填料均相同时,不同的墙上填土高度,将使土墙主要尺寸均发生变化,故表中应列出本设计的墙顶填土高度H。(2)“注1”注明“地基承载力б0与墙内土的内摩擦角未达到本表要求时不可采用本图结构”,作为初步设计应已基本确定承载力和填料类型,如该图与实际不符,则应补充适用的挡土墙设计图。经查A线设置的挡土墙均处于软土地基路段,不应采用衡重式挡土墙,应补充轻型挡土墙设计和地基处治设计。3、窗孔式护面墙设计图及实体式护面墙设计图(1)设计坡率为1:0.5时不应采用窗孔式护面墙。(2)窗孔式护面墙的窗孔高度不应超过3.5m。(3)注9中“本防护形式用于挖方大于10米的松散坡积土层路段”的描述欠妥,作为护面墙如为松散坡积层则其之地基承载力较小,不符合设置护面墙要求基层承载力一般不宜小于300KPa的要求。应根据地勘资料按本设计段内护面墙设置路段的实际地层条件对注9予以修改。(4)图中应标明护面墙埋置深度。(5)窗孔式护面墙的“注2”中“窗孔内采用30cm等厚度M7.5浆砌片石铺砌与I-I剖面中“窗孔内干彻片石”不统一。应予修改统一。(6)对窗孔式护面墙应注明其适用的最小高度。4、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1)对同一设计起讫桩号范围内既没有浆砌片石护坡,又没有拱型骨架护坡的应核查是否重复。(2)按取土场一览表A线K15+800~K16+250路线右侧取土,由此K15+800~K16+000段不应两侧边坡均设实体式护面墙。(3)软基路段不应采用衡重式挡土墙,立交范围设置的挡土墙应列出设置路段的起旋桩号。(4)挖方边坡坡度为1:1.25时无必要设置护面墙,建议改为拱型骨架护坡。(六)取土坑防护结构图1、按A-A剖面取土坑底标高为21.0m,而K15+800~K16+250段路基设计标高为30.280~41.220m,由此取土坑平面内应反映取土坑与路基间的边坡和距离。2、应增补取土坑与路基间取土坑开挖边坡的防护设计。(七)路面设计1、应补充路面各结构层混合料试验,以对路面材料设计指标予以核查。2、沥青封层可采用单层表面处治的做法。3、路面工程数量表中应补充“路面宽度”栏,以便对路面结构层铺筑面积予以核查。4、沥青路面结构图中应补路面边部结构大样图。5、应增补路面边部排水构造设计图。6、按路基部分说明丹桂立交至终点段路基宽72.50m(含两侧辅道),由于说明中未说明设辅道段的起讫桩号,路面表反映该段路面铺筑宽度不含辅道路面,如辅道不同不列入本项目,则应予以说明。(六)路基、路面排水1、本项目起点至K15+100间绝大部分路段穿起鱼塘密布区,少部分路段穿过居民区或工业区,从防止水污染的考虑,采用过鱼塘路基断面形式,于边坡平台设置排水沟引水至天然河涌排出是正确合理的。根据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反映路堤段排水沟长度一般为250~400m,最长达750m,按说明书排水沟均采用底宽80cm,深80cm的浆砌片矩形排水色。经核查不同汇水长度范围内的设计迳流量见表1(按路肩边缘至边坡平台高差3.0m计)。汇水区长度(mm)100200300400500600700750设计迳流量(mm3/s)0.140.280.420.560.700.840.981.05而采用80×80cm的矩形边沟时,沟内水深分别为0.6m、0.7m时当不同设计纵坡时其泄水能力见表2。0.0010.00150.0020.00250.0030.0040.0050.60(m))0.2340.2870.3320.3710.4060.4690.5240.70(m))0.3000.3490.4030.4510.4930.5700.637由上述两表可见统一采用80×80cm的边沟不能满足设计迳流量的要求,当发生暴雨时,路面及路基排水将溢出沟槽流入鱼塘,将危及渔业生产安全。同时沿线地势平缓,塘堤顶面标高基本上处于2.2~2.9m间,如采用较大的沟底设计纵坡,将增加路基边坡平台的高度和路基填方工程量,公路用地亦需增大。故应根据不同汇流长度,采用不同的排水色断面形式和断面尺寸,考虑到仅可能的减少用地和填筑土方量,建议对汇水区长度≤200m的采用80×80矩形边沟;汇水区长度≤400m的采用底宽0.8m、沟深0.6m、内坡1:1.5、外坡1:1.0的梯形边沟;汇水区长度≤750的采用底宽.8m,沟深0.8m,内坡1:1.5、外坡1:1.0的梯形边沟,沟底设计纵坡控制采用0.0015~0.002。当采用梯形边沟时可缩小路堤边坡坡脚平台宽度或不设边坡平台,边沟外侧平台宽度不变。2、挖方段按说明书采用0.6×0.6的带盖版的矩形边沟。根据路线纵断面图,结合路线平面图,挖方段边坡最大高度为47m,汇水区最大长度为400m经按挖方边坡平均高度20m计,不同汇水长度范围内的设计迳流量见表3。汇水区长度(mm)100200300400设计迳流量(mm3/s)0.230.450.680.90挖方区路线设计纵坡分别为0.80%,3.0%,3.6%,其相对应的边沟,当沟内水深分别为0.4m、0.5m时,能力见表4(未考虑竖曲线段纵坡的减缓)。0.0080.030.0360.4m0.270.510.560.5m0.350.680.74由上述两表可见统一采用60×60的边沟不能满足设计迳流量的要求。尤其是上复盖版其实际泄水能力受盖板的泄水口过水断面控制,更不能满足要求。应自行对边沟断面尺寸予以核查调整,为避免过大的扩大边沟尺寸,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