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辨证论治1)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1.gif)
![第八章(辨证论治1)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2.gif)
![第八章(辨证论治1)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3.gif)
![第八章(辨证论治1)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4.gif)
![第八章(辨证论治1)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3b9a933cf2a8ff4660869516440c1ac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用八纲来进行辨证,叫做八纲辨证。第一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一
表里辨证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表——人体的皮毛经络在外属表。里——人体的脏腑骨骼为内属里。病情的轻重:表证,病轻而浅,解表法治疗。里证--病重而深——攻里法治疗。病理变化趋势:表邪入里--病进。里邪出表--病退
第二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一)表证(一)定义:表证是指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二)特点: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三)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恶风),头身痛,苔白,脉浮,兼鼻塞流涕,咳嗽等。(四)证候分析:外邪袭表,卫气被郁,郁而发热,卫气受遏,肌表失于温煦,则恶风寒,邪气郁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于头身疼痛,邪未入里,舌象无明显变化,则为薄白苔,外邪袭表,正气奋起抗邪,脉气鼓动于外则脉浮,肺失宣肃则鼻塞流涕,咳嗽。(五)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头身痛,苔白,脉浮。第三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二)里证(一)定义:里证是疾病深入于里的一类证候。(二)特点: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或内伤疾病。(三)成因:表邪内传入里,侵犯脏腑;外邪直接侵犯脏腑;七情,饮食,劳逸等因素损伤脏腑,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逆乱而发病。(四)临床表现: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详见寒热虚实辨证及脏腑辨证。第四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表证里证病位皮毛,经络脏腑病史新病,病程短久病,病程长
寒热发热恶寒同时并见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或无寒热舌苔苔白视具体情况而定脉象浮不浮治疗原则解表和里三表证和里证的区别
第五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一)表里同病表证与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叫表里同病。成因:表证未罢,又及于里;旧病未愈,又加新病。如:本有内伤,又加外感;先有外感,又内伤饮食。第六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二)表里出入1.表邪入里:凡病表证,表邪不解,内传入里,称为表邪入里。原因:多因机体抗邪能力下降,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等因素。如:感冒由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转为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喜饮,鼻流浊涕。为病邪由表入里。意义:病由轻转重。第七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二)表里出入2.里邪出表:某些里证,病邪由里透达于外,叫里邪出表。原因:治疗护理得当,机体抗邪能力增强而成。如:出水痘,疹点(发热汗出后)意义:病由重转轻。第八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二、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反映了机体的阴阳偏盛与偏衰。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一)寒证(一)定义:是感受阴寒邪气,或机体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二)成因:外感阴寒邪气,或内伤久病,阳气耗伤,或过食寒凉生冷,阴寒内盛所致。(三)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而润,脉迟。第九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四)辨证要点:冷:恶寒喜暖,四肢逆冷;淡:面色苍白,舌淡苔白,小便清长;稀:大便稀溏,痰液稀白;润:舌润,口不渴;静:喜静卧,脉迟等。(五)治疗:“寒者热之”温以祛寒。寒盛阳未衰,应温以除寒。
寒盛阳衰,应温兼补阳。第十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二)热证(一)定义:指感受阳热邪气或机体阴虚阳盛所表现的证候。(二)成因:外感火热邪气,或寒邪入里化热,或七情过激郁而化火,或房劳伤阴,阴虚内热。(三)临床表现: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四)临床辨证要点:热:发热,喜冷饮;赤:面赤,小便赤,舌质红;稠:咳痰黄稠,鼻流浊涕;燥:口渴,咽干口燥,大便秘结;动:烦躁,脉数。(五)治疗:“热者寒之”阳盛阴津未伤者——清热泻火法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法第十一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三、寒证与热证的区别:
寒证热证面色面白面赤口渴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口渴喜冷饮寒热恶寒,手足厥冷恶热,手足烦热二便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苔舌淡苔白舌红苔黄脉象迟数第十二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寒证与热证虽有本质的不同,但又互相联系,它们即可在同一病人身上出现,表现为寒热错杂的证候,又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危重阶段,有时还会出现假寒或假热的现象。1.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交错出现。2.寒热转化(1)寒证转化为热证:表明机体正气尚盛,寒邪郁而化热。(2)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邪盛,正虚,正不胜邪。3.寒热真假:真寒假热——阴盛格阳;真热假寒——阳盛格阴。第十三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三
虚实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一、虚证(一)定义:指人体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二)成因:1.先天不足 2.后天失养,久病或失治,误治,损伤正气。
第十四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三)临床表现:全身气,血,阴,阳的不足。
气虚,阳虚,血虚,阴虚鉴别表
共症不同症治法气虚面色苍白,神疲自汗,少气懒言,声低气怯,纳食不化,舌淡胖,脉软无力。气短懒言,动则气急,或大便溏薄,小便淋漓,或尿闭。益气
阳虚形寒怕冷,四肢厥逆,面色晦暗,水肿,阳痿,小便清长,大便清稀,脉迟。补阳血虚消瘦乏力,面色不华,眩晕眼花,心悸失眠,少苔,脉细。面色淡白,爪甲不荣而苍白,手足麻木,舌质淡,脉虚。养血阴虚两颧发红,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盗汗遗精,梦多,舌红绛,或舌尖无苔,脉细数。滋阴第十五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二、实证(一)定义:指邪气盛所表现的证候。(二)成因:1.外邪侵入人体,正邪交争,出现实证。2.脏腑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气机阻滞,或水湿痰饮内停,瘀血内阻等引起。(三)临床表现:由于病邪性质及累及脏腑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四)治法实者泻之——攻邪法为主。如:气滞——行气破气; 瘀血——活血化瘀。
第十六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三、虚证和实证的区别病程精神声音气息痛处舌苔脉象虚证长萎靡声低气微喜按舌质嫩,无苔或少苔无力实证短兴奋声高气粗拒按舌质老,苔厚有力第十七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一)虚实错杂:患者同时有正虚的邪实的证候。包括: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1.实证夹虚:指以实证为
主,正虚为次的证候。常发生于实证过程中,正气受损的患者。2.虚证夹实:指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的证候。常发生于实证日久,正气大伤,余邪未尽患者。3.虚实并重:指正虚,邪实均严重的证候。常见于严重实证迁延日久,正气大伤,实邪不减者。虚实错杂证,在治疗上应攻补兼施,并根据虚实孰多孰少,用药上有轻重之别。第十八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二)虚实转化1.实证转虚:本为实证,因失治,误治等因素,导致病程迁延,虽邪气渐消,但正气亦伤,逐渐转化为虚证。2.因虚致实:本为虚证,因脏腑功能减退,以致产生痰饮,水湿,瘀血等实邪,而出现各种实证。(三)虚实真假1.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本为实证,或大积大聚,或热结胃肠,或痰食壅滞,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受阻而不能外达,而出现精神不振,身倦无力,大便泻泄等类似虚证的假象。2.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本为虚证,内脏气血不足,运行无力而出现腹满,腹胀,腹痛,脉弱等类似实证的假象。第十九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3.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1)察脉之有力无力,有神无神,是浮是沉。重按有力有神为实证无力无神为虚证。(2)
看舌质的胖嫩和苍老。舌质胖嫩淡白的为真虚证,苍老坚敛为真实证。(3)
注意语言发声气息高亢与低怯。声高气粗——实证;声低气怯——虚证。(4)
全面了解病史。第一节
八纲辨证里证寒热虚实鉴别表
第二十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四、阴阳辨证阴阳是八纲的总纲。一、阴证(一)定义:凡符合阴的属性的证候,称为阴证。里证,虚证,寒证均属于阴证范围。(二)临床表现:不同的疾病,表现不同。二、阳证(一)定义:凡符合阳的属性的证候,称为阳证。表证,实证,热证均属于阳证范围。(二)临床表现:不同的疾病,表现不同。第二十一页,共59页。第一节
八纲辨证阴证,阳证区别
精神面色寒热二便呼吸语音渴饮舌脉阳证狂躁红亮壮热不恶寒便闭溲赤气粗声高口渴喜冷舌红苔黄滑数洪实阴证萎糜恍白无热形寒肢冷便溏溲清气短声低口不渴或喜热冷舌淡苔白细微弱第二十二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气的病证很多,可概括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种。(一)气虚证1.定义:气虚证是指全身或某脏出现机能衰退的病理现象。2.临床表现: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舌淡胖,脉弱无力。3.辨证要点:本证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辨证要点。第二十三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二)气陷证1.定义: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陷的证候。2.临床表现:头晕目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坠胀,脱肛,或子宫脱垂等。3.辨证要点:以内脏下垂为主要特点。第二十四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三)气滞证1.定义:气滞证是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2.临床表现:胀闷,疼痛。3.辨证要点:以胀闷,疼痛为辨证要点,胀痛,窜痛,攻痛为气滞疼痛的特征。第二十五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四)气逆证1.定义: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2.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咳,喘。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肝气上逆:头痛,眩晕。第二十六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二、血病辨证血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方面。(一)血虚证1.含义:全身血液不足对人体某一部位的濡养作用减弱而出现的证候,叫血虚证。2.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细无力。3.辨证要点:血虚证以体表肌肤粘膜组织呈现淡白色及全身虚弱为特征。
第二十七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二)血瘀证1.含义: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于体内,或血行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及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的均称瘀血。2.成因:1)血寒,血热,气滞,气虚,使血行不畅而郁滞。2)外伤,气虚失摄,血热妄行而成离经之血,积于体内。3.临床表现:疼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面色黎黑,肌肤甲错,出血反复不止,色暗有血块。舌紫暗,脉细涩。第二十八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4.辨证要点:1)疼痛: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夜间痛甚,为特点。2)肿块:部位固定,外伤者表现为局部表紫肿胀,体内者表现为癥瘕积聚。3)出血:血色暗红,夹有血块。4)其它症状: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面色黎黑,肌肤甲错,舌爪甲紫暗,舌下静脉曲张,脉涩为特征。第二十九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三)血热证1.含义:是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表现的证候。2.成因:烦劳,嗜酒,恼怒伤肝。3.临床表现:咳血,吐血,尿血,衄血,舌红绛,脉细数。4.辨证要点:血热证以出血和热象为主要审证要点。(四)血寒证1.含义:指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2.成因:感受寒邪引起。3.临床表现:手足局部冷痛,痛处肤色青紫,得温痛减,遇冷痛剧。畏寒肢冷,舌淡紫,苔白滑,脉沉迟涩或紧。4.辨证要点:血寒证以手足局部疼痛,肤色紫暗为主要表现。第三十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三、气血同病辨证气与血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所以病理上,气血常相互影响。既见气病,又见血病。气血同病常见证候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一)气滞血瘀证1.含义: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证候。2.成因:多因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而使肝气久郁不解所引起。3.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胁下痞块,妇女经闭或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舌紫暗,脉涩。4.辨证要点:本证以病程长,以及肝脏经脉部位出现疼痛痞块为审证要点。第三十一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二)气虚血瘀证1.含义: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瘀滞而表现的证候。2.成因:久病气虚3.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剌,舌淡暗或紫斑,脉沉涩。4.辨证要点:本证虚中夹实,以气虚和血瘀的证候表现为依据。
(三)气血两虚证1.含义: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证候。2.成因:久病气虚不能化血,或血虚不能化气。3.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嫩,脉细弱。4.辨证要点:气虚与血虚证候共见。第三十二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四)气不摄血证1.含义: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见失血的证候。2.成因:久病气虚,或慢性失血,气随血耗,转而气不摄血。3.表现:吐血,便血,气短,乏力,面色白而无华,舌淡,脉细弱。4.辨证要点:出血和气虚共见。第三十三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五)气随血脱证1.含义:指大出血时,引起气脱的证候。2.成因:外伤,妇女崩漏,分娩。3.表现:大出血时,突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舌淡,脉微细欲绝。4.辨证要点:大量出血时,随即出现气脱之症。第三十四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四、津液病辨证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其生成与代谢和肺,脾,肾有密切关系。津液病变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水液停聚两个方面。(一)津液不足证1.含义:津液不足,又称津亏,津伤。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濡润滋养而出现的证候。属内燥证。2.成因:(1)津液生成不足(脾胃虚弱);(2)丧失过多(大汗,吐,泻)3.表现:口干咽燥,皮肤干枯无光泽,小便短少,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脉细数。4.辨证要点:以肌肤口唇舌咽干燥现象及尿少便干为依据。第三十五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二)水液停聚1.水肿:体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引起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为水肿。
2.痰饮(1)痰证①含义:痰证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证。②辨证要点:痰证临床表现多端。故古人有“诸般怪证皆属于痰”之说。其判断依据为:吐痰或呕吐痰涎,或神昏时候痰鸣,或肢体麻木,或见痰核。苔腻脉滑。第三十六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痰阻于肺,失于宣降,则见咳喘、咯痰;痰阻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痰涎、脘闷纳呆;痰停在头,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痰阻咽喉,则喉中痰鸣,或咽中梗塞不利;痰浊在心则发癫、狂;痰停经络,气血失荣,则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痰结皮下,则为瘰疬、瘿瘤、乳癖。第三十七页,共59页。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2)饮证①含义:饮证是指水饮质地清稀,停滞于脏腑组织之间,所表现的病证。②分类:根据饮停部位不同分为:饮留于胃肠——痰饮 水饮流溢四肢肌肤——溢饮饮停于胸胁——悬饮饮邪留伏,支撑胸膈——支饮③辨证要点:痰饮:胃中有振水音,肠鸣,便溏,饮入易吐,苔白,脉滑。悬饮:胸胁胀痛,咳唾疼痛加重,转侧及呼吸均牵引作痛(大叶性肺炎)溢饮:肢体浮肿。支饮:咳喘,胸满短气,倚息不得平卧,痰沫多色白。(肺心病,心衰)第三十八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辨证方法,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疾病。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三部分。第三十九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心居胸中,其经脉下络小肠,两者相为表里,心主血脉,主神,开窍于舌;小肠有分清泌浊的功能。心病有虚证实证之分。
心病常见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烦,心痛,失眠多梦,健忘,谵语等。第四十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一)心气虚,心阳虚和心阳暴脱1.含义:心气虚证是指心气不足,以致血运无力,心神不藏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心阳虚证是指心阳虚衰,失其温养的虚寒证候。心阳虚至极危重阶段称为心阳暴脱,多为突然发生。2.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为心气虚。若兼见畏寒肢冷,心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为心阳虚。若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神志模糊,昏迷则是心阳暴脱的危象。第四十一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3.审证要点:心气虚证——以心脏及全身机能活动衰弱为要点。
心阳虚证——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
心阳暴脱证——在心阳虚基础上出现虚脱亡阳症状。4.治则:心气虚证——补益心气心阳虚证——温通心阳心阳暴脱证——回阳救逆第四十二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二)心血虚证,心阴虚证1.含义:指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2.表现:共同点鉴别要点心血虚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多梦易惊。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眩晕,唇舌色淡,脉细弱。心阴虚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第四十三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3.审证要点:心血虚证:心常见症状+血虚证;心阴虚证:心常见症状+阴虚证4.治疗:心血虚:治则:养心血,安心神
心阴虚:治则: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第四十四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三)心火亢盛1.含义:指心火炽盛所表现的实热证候。2.表现:心胸烦热,面赤口渴,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3.审证要点:心火亢盛,以及舌,脉等有关组织出现实火内炽的症状。4.治则:清心降火
第四十五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四)心脉痹阻(冠心病,心梗)1.含义:指各种病邪导致心脉痹阻,血行失常,所表现的证候。2.表现: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或憋闷感,心悸,重则面青唇紫,四肢发凉,舌暗,脉细涩。3.审证要点:心脉痹阻证以胸部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为特点。4.治则:宣痹通阳,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第四十六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五)痰迷心窍1.含义:是痰浊蒙闭心神,以致精神,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证候。2.表现:神志错乱,意识不清,重则突然昏倒,喉间痰鸣作响,呕吐痰涎,舌淡苔白腻,脉滑。3.审证要点:痰迷心窍以神志不清,喉有痰声,苔白腻为辨证依据。4.治则:涤痰开窍。第四十七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六)痰火扰心1.含义:指痰火扰动心神所出现的症候。2.表现:心烦不寐,面赤气粗,口苦,多梦易惊,重则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力逾常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3.审证要点:痰火扰心证,外感热病以高热,痰盛,神志不清为审证要点;内伤杂病中,轻者以失眠心烦,重者以神志狂乱为审证要点。4.治则:清心豁痰开窍第四十八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七)小肠实热1.含义:是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2.成因:多由心火下移小肠所致。3.表现: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涩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4.审证要点:心火热炽及小便赤涩灼痛为辨证要点。5.治疗:治则:清利实热第四十九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肺居胸中,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大肠主传导,排泄糟粕。
肺病的常见症状: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大肠传导失常,主要表现为便秘与泄泻。
第五十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一)肺气虚1.含义:指肺的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2.成因:(1)久病咳嗽(2)气的生成不足3.表现: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动则加重。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虚。4.审证要点:肺气虚证一般以咳喘无力,气少不足以息和全身机能活动减弱为要点。5.治则:补益肺气 第五十一页,共59页。第三节脏腑辨证
(二)肺阴虚1.含义: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反映的证候。2.成因:久咳伤阴,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3.表现: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4.审证要点:肺病常见症状+阴虚内热证并见。5.治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翻新补贴合同协议书
- 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合作合同
- 中秋月饼购销合同书
- 无人机技术开发与应用作业指导书
- 农业休闲旅游与三农深度融合策略研究
- 化妆品买卖合同
- 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个人地皮转让协议书
- 人力资源管理关键步骤指导书
- 国际贸易进口合同履行流程
- 账期协议书账期合同书
-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阶段
- 2024年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2024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年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克罗恩病的外科治疗
- 金属表面处理中的冷喷涂技术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 建设平安校园筑牢安全防线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