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心整理1免疫系统的组成: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细胞因子和膜分子等)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功能2、免疫监视功能3、免疫耐受功能4、免疫调节功能2免疫分类:①固有免疫: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4可稳特点:1非特异性2先天性3初次与抗原接触级发生反应,不产生免疫记忆定遗传同一物种间差异不大 ②适应性免疫:机体与抗原物质接触后获得的,具有针对性的免疫过程,亦称为获得性免疫 特点:1特异性2获得性3记忆性4可传递性5自限性3免疫器官按其发生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①中枢免疫器官:或称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人包括骨髓和胸腺,鸟包括腔上囊(法氏囊)骨髓的结构: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造血组织主要由基质细胞和造血细胞组成骨髓的功能: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中首先分化为髓样祖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一部分随血流进入胸腺,发育为成熟T细胞;另一部分则在骨髓内继续分化为成熟B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成熟的B细胞和NK细胞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骨髓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胸腺的结构:胸腺分左右两叶,表面覆盖有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被膜伸入胸腺实质,将实质分隔成若干胸腺小叶.胸腺小叶的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皮-髓质交界处含有大量血管胸腺的功能: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产生胸腺激素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②外周免疫器官:或称刺激淋巴器官,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等。淋巴结的结构:淋巴结表面覆盖有致密的结缔组织被膜,淋巴结的实质分为皮质区和髓质区两个部分1.皮质区:皮质区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非胸腺依赖区.受抗原刺激后,淋巴滤泡内出现生发中心,称为次级淋巴滤泡.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2.髓质区:髓质区由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由致密聚集的淋巴细胞组成,主要为B细胞和浆细胞,也含部分T细胞及Mφ。髓窦内富含Mφ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4.过滤作用脾的结构:脾外层为结缔组织被摸,被摸向脾内伸展形成若干小梁.脾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1.白髓:小梁动脉分支进入脾实质,称为中央动脉.中央动脉周围有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称为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在PALS的旁侧有淋巴小结,又称脾小结,为B细胞区.白髓与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为边缘区2.红髓:由脾索和脾血窦组成。脾的功能: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4.过滤作用4淋巴细胞归巢机理:淋巴细胞归巢现象的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接到淋巴细胞归巢的黏附分子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其相应配精心整理精心整理体称为血管地址素,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尤其是 HAV),通过表面归巢受体于HAV表面相应血管地址素结合,促使淋巴细胞黏附于HAV,继而迁移至淋巴结相应特定区域内定居。5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时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生物学意义:1使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为合理2淋巴组织更可不断的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助于争抢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3通过再循环,增加了与抗原和APC接触的机会4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练习称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核其他免疫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效应6抗原特性:①免疫原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由省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②抗原性: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有特异结合能力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既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抗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7抗原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是抗原分子中的抗原表位。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称为抗原表位,又称为抗原决定簇,他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集合的基本结构单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抗原表位,仅能与抗体分子的一个结合部位结合抗原表位类型:顺序表位(线性表位)、构象表位影响抗原特异性的因素: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位置和空间构象决定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8影响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易接近性、物理状态。二、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程度。三、抗原进入机体方式的影响:数量、途径、两次免疫的时间间隔、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应用和佐剂类型都明显影响机体对抗原的应答。9抗原的种类:一、根据诱生抗体时需否Th细胞参与分类: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独特型抗原。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成分分类: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比较超抗原普通抗原化学性质细菌外毒素、逆转录病毒蛋白普通蛋白质、多糖等MHC结合部位飞多态区多态区肽结合槽TCR结合部位VβVαJα及VβDβJβMHC限制性—+应答特点直接刺激T细胞APC处理后被T细胞识别反应细胞CD4+T细胞T、B细胞T细胞反应频率1/20~1/51/106~10411佐剂的作用机理: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延长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生,从而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的能力。佐剂的主要用途:1、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抗血清 2、作为菲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与抗感染的辅助治疗精心整理精心整理1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球蛋白由四台联分子组成,各肽链间有数量不等的链间二硫键。结构上Ig可分为三个长度大致相同的片段,其中两个长度完全一致的片段位于分子上方,通过一易弯曲的区域与主干连接,形成一Y字形结构,成为Ig单体,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单位。①重链和轻链:任何一类天然免疫球蛋白分子均由四条异源性多肽链,其中分子量较大的成为重链,而分子量较小的成为轻链。1重链:分子量约为50~75kDa,由450~5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各类免疫球蛋白重链恒定区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不尽相同,因此其抗原性也不同。据此可将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或五种类型,即IgM、IgD、IgG、IgA和IgE,其相应的中联分别为μ链、δ链、γ链、α链、ε链。2轻链:分子量约为25kDa,由21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据此可将Ig分为两型,即κ型和λ型。一个天然Ig分子上两条轻链的型别总是相同的,但是同一个体内可存在分别带有κ或λ链的抗体分子。②可变区和恒定区:免疫球蛋白重链和轻链中靠近N端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成为可变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1/4和1/2;而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成为恒定区。分别占重链和轻链的3/4和1/2。1、可变区:重链和轻链的V区分别称为VH和VL。VH和VL各有3各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高度可变,成为高变区或补决定区。2、恒定区: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同意类别的Ig,其C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定,其免疫原性相同,但V区各异。③铰链区:铰链区位于CH1和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有利区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13免疫球蛋白的水解片段: ①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 2个相同的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和1个Fc段,Ig同种型的抗原性主要存在于 Fc段。②胃蛋白酶水解 IgG片段:,获得一个F(ab’)2片段,该片段为双价,与抗原结合可发生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Ig的Fc段被胃蛋白酶裂解为若干小分子片段,被称为 pFc’,失去生物学活性。胃蛋白酶水解IgG后的F(ab’)2片段,既保存了结合抗原的生物学活性,又避免了 Fc段抗原性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1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详细)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主要是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由于 Ig有单体、二聚体和五聚体,因此结合抗原表位的数目也不同。 Ig结合抗原表位的个数称为抗原结合价。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IgG1~3和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因构型改变而使其CH2/CH3功能区内的补体结合点暴露,从而导致补体传统途径激活。 IgG4、IgA和IgE与抗原结合后不能激活补体传统途径,但其凝聚物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 2)结合Fc段受体:①调理作用: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 可通过其Fc段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的结合而促进吞噬细胞对细菌等颗粒抗原的吞噬,此即抗体的调理吞噬作用。②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NK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的结合,增强NK细胞和触发吞噬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破坏作用,即产生ADCC效应。③介导Ⅰ型超敏反应:IgE为亲细胞抗体,可通过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IgEFc受体结合,而使上述免疫细胞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结合时,即可使之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Ⅰ型超敏反应。(3)穿过胎盘与黏膜:在人类,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功能:一、IgG: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Ig,在体内分布广泛,亲和力最高,具有重要的免疫效应,是集体抗感染的“主力军”。二、IgM:一般不能通过血管,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体抗感染不对的“先头部队”,可用于感染按的早期诊断。三、IgA:主要存在于胃肠道和支气管分泌液、初乳、唾液和泪液中。四、IgD:膜结合型IgD构成BCR,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未成熟B细胞仅表达mIgM,成熟B细胞可同时表达mIgM和mIgD,称为初始B细胞。五、IgE:IgE为亲细胞抗体,其CH2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和CH3机构与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FcRI高亲和力结合,引起I型超敏反应。16多克隆抗体优点:作用全面,具有中核抗原、免疫调节、介导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等重要作用,来源广泛、,制备容易;缺点:奇异性不高、易发生交叉反应,从而应用受限。单克隆抗体优点: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血清交叉反应小无、制备成本低;缺点:其鼠源性对人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反复人体使用后可诱导产生人抗鼠的免疫应答,从而削弱了其作用,甚至导致机体组织细胞的免疫病理损伤。17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受体、血浆及细胞膜补体调节蛋白等蛋白组成。1补体固有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及体液中、构成补体基本组成的蛋白质。2补体受体指存在于不同细胞膜表面、能与补体激活过程所形成的活性片段相结合、介导多种生物效应的受体分子。3补体调节蛋白指存在于血浆中和细胞膜表面,通过调节补体激活途径中关键酶而控制补体活化强度和范围的的蛋白质分子。18补体激活的途径:①从C1q-C1r2-C1s2开始的经典途径,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激活物;②从C3开始的旁路途径,其不依赖于抗体;③通过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糖基识别的凝集素激活途径。上述3条途径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一、经典途径:指主要由C1q与激活物(IC)结合后,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2b)与C5转化酶(C4b2b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①参与的补体成分依次是C1、C4、C2和C3,C1通常以C1(C1r)2(C1s)2复合大分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②激活物主要是与抗原结合的IgG、IgM等分子。③活化过程指C1q于2个以上Fc段结合可发生构型改变,使与 C1q结合的C1r活化,活化的C1r激活C1s的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二、MBL途径(凝集素途径):指由血浆中甘露聚糖结合的凝集素直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进而依次活化MASP-1、MASP-2、C4、C2、C3,形成和经典途径相同的 C3与C5转化酶级联酶促反映过程。MBL激活途径的主要激活物为表面含有甘露糖基、岩藻糖和 N-氨基半乳糖的病原微生物。①旁路途径的“激活物”,实际上是为补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表面的成分,如某些细菌、葡聚糖等。②活化过程从 C3开始:天然的C3与水分子形成C3(H2O),在Mg2+存在下,C3(H2O)与B因子结合,B因子被D因子裂解为Ba和Bb,Bb与C3(H2O)结合为C3(H2O)Ba,其中Bb片段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三、旁路途径:指由B因子、D因子和备解素参与,直接由微生物或外源异物激活C3,形成C3与C5转化酶,激活补体级联酶促反应的活化途径。①主要激活物为含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基的病原微生物。②MBL分子结构类似与C1q分子.在Ca2+存在条件下,MBL可与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N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结合,并发生构象的改变,导致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活化。MASP的活化分为两类:1活化的MASP2能以类似于C1s的方式裂解C4和C2 ,生成类似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C4b2a,进而激活后续补体成分;2活化的MASP1能直接裂解C3和C3b,形成旁路途径C3转化酶C3bBb,参与并加强旁路途径正反馈环路。19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过程:C5转化酶将C5裂解为C5a,C5b;C5a游离于液相,是重要的炎症介质,C5b可与C6稳定结合为C5b6;C5b6自发与C7结合成C5b~7,暴露膜结合位点,与附近的细胞膜非特异性结合;结合于膜上的C5b~7可与C8结合,所形成的C5b~8可促进C9聚合,形成C5b6789n复合物,即攻膜复合物(MAC).插入细胞膜的MAC通过破坏局部磷脂双层而形成渗漏斑,或形成穿膜的亲水性孔道,最终导致细胞崩解。20补体的生物学意义:(1)补体的生物功能:①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②调理作用③免疫黏附④炎症介质作用(2)补体的病理生理学意义:①补体抗感精心整理精心整理染防御的主要机制②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③补体系统与血液中其他级联反应系统的相互作用21MHC:MHC多基因性:MHC机构十分复杂,其多样性由多基因性和多态性两方面构成。多基因性指复合体由多个位置相邻的金银作为所组成没编码产物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MHC的多态性:MHC的多态性是一个群体概念,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MHC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多态性是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其意义为1、赋予种群适应多变的环境条件2、实现对抗体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使MHC称为人体的终身遗传标志4、增加了寻找合适同种器官移植供体的难度。22MHC的生物学功能:1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①T细胞以其TCR实现对抗原肽和MHC分子的双重识别,由此形成T细胞在抗原识别和发挥效应功能中的MHC限制性②被MHC分子结合并提呈的成分,可以使自身抗原,甚至是MHC分子本身③MHC是疾病易感性个体差异的主要决定者④MHC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2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应答①经典的Ⅲ类基因为补体成分编码,参与炎症反应、对病原体的杀伤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生②非经典Ⅰ类基因和 MICA基因产物可作为配体分子,以不同的亲和力结合及活性和抑制性受体,调节
NK
细胞和部分杀伤细胞的活性。③炎症相关基因参与启动和调控炎症反应,并在应激反应中发挥作用。23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B细胞表面有众多的膜分子,他们在B细胞识别抗体,B细胞的活化、增殖,以及抗体产生过程中发挥着作用。(1)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BCR)复合物。BCR复合物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mIg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α/Igβ异源二聚体组成。①mIg:是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②Igα/Igβ:Igα和Igβ均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有胞膜外区、跨膜区和相对较长的胞质区。(2)B细胞共受体:B细胞共受体能加强B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B细胞表面的CD19与CD21及CD81(TAPA-1)非共价相连,形成B细胞特异的多分子活化共受体,能增高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三}协同刺激分子:抗原与B细胞的BCR结合,所产生的信号经由CD79a/CD79b转导至细胞内,还需要第二信号,第二信号主要由Th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①CD40②CD80和CD86③其他黏附分子{四}其他表面分子:①CD20②.CD22③CD3224B淋巴细胞的功能:1、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①中和作用②调理作用③参与补体的溶细胞或溶菌作用④ADCC2、提呈可溶性抗原:无论是巨噬细胞还是树突状细胞,都不能有效地摄取可溶性抗原,而活化的B细胞则可籍其表面BCR结合可溶精心整理精心整理性抗原,并内化BCR-可溶性抗原复合物,对其加工、处理后,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25T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1、TCR-CD3复合物①TCR的结构和功能:T细胞抗原受体(TCR)为所有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以非共价键与CD3分子结合,形成TCD-CD3复合物。TCR的作用是识别抗原。与B细胞抗原受体不同,TCR不能直接识别蛋白质抗原表面的表位,只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而且TCR识别pMHC时具有双重特异性,既要识别抗原肽的表位,也要识别自身MHC分子的多态性部分。②CD3分子具有五种肽链,均为跨膜蛋白,具有带负电和的氨基酸残基,与TCR跨膜区带有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盐桥。CD3分子的功能是转导TCR识别抗原所产生的或化信号2、CD4分子和CD8分子:成熟的T细胞一般只表达CD4或CD8分子,即CD4﹢T和CD8﹢T细胞。CD4分子和CD8分子的主要功能是辅助TCR识别抗原和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3、协同刺激分子:初始T细胞的完全活化需要两种活化信号的协同作用。第一信号是由TCR识别抗原产生,经CD3分子将信号转导至细胞内,第一信号的基本作用是使T细胞克隆被抗原活化后产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第二信号则由抗原提呈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的协同刺激分子相互作用而产生。主要包括CD28、CTLA-4、ICOS、PD-1、CD2、CD40配体、LFA-1和ICAM-1等。4、丝裂原分子及其他表面分子:T细胞表面还表达多种能结合丝裂原的膜分子,其结合丝裂原的特异性由糖基特点决定。丝裂原可直接诱导静息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丝裂原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无特异性。26T淋巴细胞的功能:一、CD4+辅助性T细胞的功能:{一}CD4+Th细胞的亚群:初始CD4+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分化为Th0细胞。Th0细胞继续分化为不同Th细胞亚群,即Th1细胞,Th2细胞,Th3细胞和Th17细胞{二}CD4+Th细胞分化的调节:Th0细胞的分化方向受精心整理精心整理抗原的性质、局部环境及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三}CD4+效应T细胞亚群的功能:①Th1细胞功能:Th1细胞的主要效应功能是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免疫,特别是抗胞内病原体的感染②Th2细胞功能: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使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抗体的生成,故Th2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诱导和促使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二、CD8+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CD8+杀伤性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发挥细胞毒作用:一是分泌穿孔素、颗粒酶、颗粒溶解素细胞凋亡。三、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自然调节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抑制CD4+和CD8+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有:①主要是直接与靶细胞接触而发挥压抑作用②可通过分泌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TGFβ-、IF-10和IF-35等,对多种免疫细胞发挥负调节作用。27抗原的处理和提呈:根据抗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 APC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进行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 MHCⅡ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1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由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表达MHCⅠ类分子,因此,所有有核细胞均具有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的能力。①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与转运:完整的抗原必须首先在胞质中降解成抗原肽,然后进行转运.抗原肽首先转移至内质网腔内与新组装的MHCⅠ类分子结合,该过程依赖于ER表面的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抗原肽与TAP结合后,使TAP异二聚体结构改变,孔道开放,抗原肽得以通过孔道进入ER腔内② MHCⅠ类分子的生成和组装 :MHCⅠ类分子α链和β2m链在ER中合成,MHCⅠ类分子中的α链立即与伴侣蛋白结合。③抗原多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与多肽的提呈在伴侣蛋白的参与下,MHCⅠ类分子组装为二聚体,其α链的α1和α2功能区构成抗原肽结合槽,在ER内与已被精心整理精心整理降解的8~12个氨基酸的抗原肽结合,形成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膜上,提+TAP结合并由TAP呈给CD8T细胞。总之,内源性蛋白抗原被蛋白酶体降解后,与选择性的将抗原肽转运至ER内,与ER内组装的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再经高尔基体将此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上,供 CD8+T细胞识别,从而完成抗原提呈过程。2MHCⅡ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APC的MHCⅡ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①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外源性蛋白抗原进入人体后被抗原提呈细胞所识别与摄入,在细胞内形成一种膜性细胞器——内体,进入内体的蛋白质在酸性环境中被附着于内体膜上的蛋白酶水解为多肽片段,并随内体转运至溶酶体或融合为内体/溶酶体。②MHCⅡ类分子的合成与转运:在粗面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Ⅱ类分子α链与β链折叠成二聚体,在粗面内质网膜上与一种称为 Ia相关恒定链的辅助分子结合成(αβIi)3九聚体。③MHCⅡ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多肽的提 :MHCⅡ类分子的1和β1功能区形成抗原多肽结合槽,其两端为开放结构,与之结合的最适抗原肽约含13~18个氨基酸。总之,外源性抗原被APC识别和摄取,在胞内形成内体,内体转运至溶酶体或与溶酶体融合,抗原随后被降解为多肽而转运至MⅡC中,MⅡC中含有在ER中合成并与Ii链结合形成复合物而经高尔基体准运过来的MHCⅡ类分子。在MⅡC中,Ii链被降解而将CLIP残留于MHCⅡ类分子的抗原多肽结合槽中,在HLA-DM的作用下抗原多肽结合槽的CLIP被提呈的抗原肽所置换,形成稳定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然后转运至APC膜表面,最终将抗原肽提呈给CD4+T细胞。3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 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 抗原的交叉提呈也称为交叉致敏,主要指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将外源性抗原摄取、加工和处理并通过 MHCⅠ类途径提呈给CD8+T细胞,这不同于传统性的外源性抗原是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进精心整理精心整理行加工、处理和提呈给 CD4+T细胞。4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 哺乳动物细胞不能将脂类抗原加工处理称为能与 MHC分子结合的多肽,因而脂类抗原不能被 MHC限制的T淋巴细胞识别。目前发现,脂类抗原可与表达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 CD1分子结合而被提呈。28AP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1、T细胞与APC的非特异性结合:初始T细胞进入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利用其表面的粘附分子与APC表面相应配体结合,可促进和增强T细胞表面T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肽的能力。2、T细胞与APC的特异性结合:在T细胞识别相应的特异性抗原肽-MHC复合物(pMHC)后,T细胞与APC发生特异性结合,然后在特异性抗原的信号刺激下,T细胞与APC的结合稳定并延长,以便有效地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激活和增殖。29T细胞活化涉及的分子(1)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即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是通过TCR附近的CD3和辅助受体(CD4或CD8)经过一系列级联反应传向细胞核内的,引起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即APC表达的协同刺激协同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或配体相互作用介导的信号。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到的主要途径有磷脂酶C-γ(PLC-γ)活化途径和MAP激酶活化途径。(3)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充分活化:除上述双信号外,T细胞的充分活化还有赖于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T细胞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① PLC-γ活化途径②MAP激酶活化途径T细胞的效应功能:一、TH细胞的效应功能(一)TH1细胞的生物学活性1、TH1细胞对巨噬细胞的作用:TH1细胞在宿主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TH1细胞对胞内寄生病原体可通过活化巨噬细胞及释放各种活性因子而加以清除。TH1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巨噬细胞。①激活巨噬细胞。②诱生并募集巨噬细胞2、TH1细胞对淋巴细胞的作用:TH1细胞产生IL-2等细胞因子,可促进TH1细胞、TH2细胞、CTL和NK细胞等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放大免疫效应;另外,TH1细胞分泌的IFN-γ可促进B细胞产生具有调理作用的抗体,从而进一步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3、TH1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TH1细胞产生的淋巴毒素和IFN-α,可活化中性粒细胞,促进其杀伤病原体。(二) TH2细胞的生物学活性1、辅助体液免疫应答:TH2细胞通过产生IL-4、IL-5、IL-10、IL-13等细胞因子,协助和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2、参与超敏反应性炎症: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激活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超敏反应的发生和抗寄生虫感染。(三)TH17细胞的生物学功能:TH17细胞分泌IL-17,刺激上皮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因此,TH17参与了炎症反应、感染性疾病以及身免疫疾病的发生。二、CTL细胞的效应功能:CTL主要杀伤胞内寄生病原体的宿主细胞、肿瘤细胞等。1、效-靶细胞结合:一旦CTL的TCR识别特异性抗原,TCR的激活信号可增强效-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与其相应配体结合的亲和力,并在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紧密、狭小的空间,使CTL分泌的效应分子在局部形成很高的浓度,从而选择性的杀伤接触的靶细胞,而不影响邻近的正常细胞;2、CTL的极化:CTL的TCR识别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后,TCR及辅助受体向效-靶细胞接触部位聚集,导致CTL内某些细胞器的极化,从而保证CTL分泌的效应分子有效作用于所接触的靶细胞;3、致死性攻击:CTL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途径和Fas/FasL途径杀伤靶细胞。三、记忆性T细胞:免疫记忆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特征之一,表现为在免疫系统针对已接触过的抗体能启动更为迅速和更为有效的免疫应答。精心整理精心整理30浆细胞的形成:浆细胞又称抗体形成细胞(AFC),是B细胞分化的终末细胞,浆细胞胞质中除了少量线粒体,几乎全部为出现大量粗面内质网,能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同时表面的 BCR表达减少。与初始 B细胞不同,浆细胞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分泌大量抗体,而不能与抗原起反应,也失去了与 TH相互作用的能力,因为浆细胞表面不再表达BCR和MCHⅡ类分子。31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对TI-1抗原发生的免疫应答(二) B细胞对TI-2抗原发生的免疫应答32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初次应答:特定抗原初次刺激机体所引发的应答叫初次应答。初次应答中所形成的记忆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后可迅速、高效、持久的应答,即 再次应答。初次应答可分为四个时期:潜伏期、对数期、平台期和下降期。与初次应答相比,再次应答有如下特征:○1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的一半; ○2抗体浓度增加快,快速达到平台期,平台高;○3抗体维持时间长;○4诱发再次应答所需抗原剂量小;○5再次应答主要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lgG,二初次应答中主要产生低亲和力的lgM.33TD-Ag与TI-Ag的特点比较:TD-AgTI-Ag组成B细胞和T细胞表位重复B细胞表位T细胞辅助必需无需免疫应答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体类型多种IgM免疫记忆有无固有免疫:亦称为非特异型免疫或天然免疫,是生物体在生长期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亦可参与对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细胞的清除,同时固有免疫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固有免疫细胞的组成: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二相互作用第3讲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练习含答案
- 2024北京商业购物中心项目考察学习分享报告
- 九年级化学上册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教案2 (新版)粤教版
- 2024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6 Today Is Her Birthday Lesson 1教案 陕旅版(三起)
- 高中地理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 五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 9加几第2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章末小结与测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 风机房管理规范
- 租房制式简易合同(2篇)
- 西京学院《融合新闻报道》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专题05 家国情怀 中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专题解读课件(2022版新课标)
-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申请书(参考模板)
- 呼吸重症医学学习班主持稿
- 医院护理品管圈成果汇报缩短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DNT完整版本PPT易修改
- 幼儿园教学课件中班美术《百变的花瓶》课件
- 液化石油气充装操作规程(YSP118液化石油气钢瓶)
- 工程样板过程验收单
- 颅内动脉动脉瘤介入治疗临床路径
- 《人体内脏》教学课件
- 粮食仓储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珠宝销货登记表Excel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