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山东省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考前热身押题(一)2021.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论语·为政》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孔子关于“孝”的思想A.旨在强调赡养父母的重要性 B.淡化了道德教化的作用C.重在宣扬人伦等级的合理性 D.有助于提升个人的修养2.西汉朝廷对诸侯王葬制明确规定,不轨的诸侯王死后不能使用玉衣。考古资料表明西汉诸侯王、列侯的玉衣多用金缕玉衣,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也有使用银缕、铜缕、丝缕者。由此可知,西汉A.中央集权强化 B.诸侯恪守朝廷制度规定C.王国问题严重 D.玉衣等级制度正式形成3.图1为唐代文学家地理集中分布图。由此可推知,唐代A.经济重心改变 B.长江流域呈现人才辈出C.科举影响巨大 D.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4.大体上中唐以前的农民起义,多因官府暴政、赋役苛重引起,目标往往直接针对国家。而两宋时期,农民起义则更多地提出了“均贫富”纲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宋代A.人地矛盾的突出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原有社会秩序C.土地政策的变化 D.“三冗”“两积”加剧社会矛盾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他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针对当时A.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 B.脱离社会现实的空疏学风C.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 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现实6.1864年后,清廷急欲恢复江南地区的八旗兵驻防旧制,但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旗兵制改革,江宁(即南京)驻防旧制也未能完全恢复。这主要是因为A.农民运动的沉重打击 B.新军军制已取代八旗旧制C.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动 D.江南地区的经济遭受重创7.1896年,梁启超在担任《时务报》主编,开始创设一种半文半白、轻松明白的文体,如“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天下积弱之本,必自妇人不学始”“窒脑之祸,白考试始”。他这一做法旨在A.实现男女平等 B.推动白话文运动C.开展戊戌变法 D.促进社会的变革8.1900年闸北绅商率先组织闸北工程总局。1905年,11月,上海工程总局成立,承办马路、电灯、警察等各项事宜。1909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后,总工程局随即改为“城厢内外自治公所”。这反映了上海A.近代城市治理进程的不断深 B.市政建设受到西方影响C.已形成较完善的地方治理体系 D.新政加剧地方独立倾向9.1922年9月,陈独秀发表《造国论》,指出:“我们造国的程序是:第一步组织国民军;第二步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第三步建设民主的全国统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这反映出早期共产党人A.已认识到建立自己武装重要性 B.正式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C.试图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革命 D.认为中国革命具有双重性
10.图2为1949—1956年间《人民日报》关于承载国家话语报道文本的核心词统计图。其中“丙”是A.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工业化C.土地改革 D.人民内部矛盾11.马克思认为,“在希腊和罗马,采取周期性地建立殖民地而形成的(向外)强迫移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他的这一观点是基于A.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B.稳定民主政治的需要C.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 D.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12.表1为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代表人物及作品。这一材料可用来研究文艺复兴A.挑战教皇权威 B.文学风格演变C.所属阶级性质 D.如何对待传统13.有西方学者在评价某一时期形势时说:“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该学者评价的历史时期是A.17世纪中叶 B.18世纪初期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末期14.1954年上半年美国新闻署出版发行了《什么是共产主义》《监控之下》《共产主义存在的问题》《什么是民主》《美国经济的发展》《自由史》《美国社区精神》等100多种图书,并流通到海外数百个美国新闻署图书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构建文化霸权需要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国国家战略诉求 D.争夺第三世界国家15.20世纪80年代初,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也占世界总数的14%,在出口中的份额则占20%,同一时期,苏联产品占国际产品总数的14%,而在全球贸易出口的份额仅占4%。这一现象说明苏联A.经济落后于发展中国家 B.经济内循环特征明显C.独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 D.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16题14分,17题12分,18题14分,19题15分,共计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岁戊申(公元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江以南大水,无麦禾,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备异日也,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庶几载橘逾淮弗为枳矣。余不敢以麋鹿自封也,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明)徐光启《甘薯疏序》材料二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注:《金薯传习录》是一部引种、推广、种植和传播甘薯的农业科学史料汇编。在探究“明代甘薯传入中国”这一问题时,你认为应该如何辨析和使用上面的材料?
17.(12分)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的重要物质载体,其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普遍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赵永琪《中国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18.(14分)口述史让亲历者追忆细节,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改革开放后,许多经济学家率先突破“左”的思想的束缚,特别是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展开了热烈争论。然而,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计划经济根本不能与市场经济结合,只能一个吃掉一个,如果结合就会导致资本主义。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一致认为,原有的经济体制非改不可,而且必须发展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的颁布,开创了我国以城市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国企改革、计划体制改革、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对外开放等都大大加快了步伐。——摘编白欧阳淞等《改革开放口述史》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补充说明。
1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摘编自马燕、鲁东海《以“历史的合力论”理解美苏冷战的起源》、陈从阳《经济因素在美苏建交和美中建交中的作用比较研究》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上半叶美俄(苏)关系演变的理解。
山东中学联盟2021年高考考前热身押题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DADCB 6-10CDADA 11-15CDDCB16.(14分)角度一:从史料辨析的角度出发,任答3个方面,每个方面4分,共12分。文献类型与价值不同:材料一选自徐光启给皇帝所上的奏疏,他是明代人,作为明代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其奏疏是研究明代甘薯传入中国的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材料二选自清代学者所编著的农业科学史料汇编,属于后代人的记述,是二手史料,对研究明代甘薯传入中国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材料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材料一是直接形成于明朝末期,是明代甘薯传入中国后影响下的产物;材料二则是清代学者研究历史的产物。材料视角不同:材料一表明徐光启站在地方官员的角度上;材料二学者陈世元更多是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上。材料记载内容不同:材料一表明徐光启站在地方官员的角度上,通过试种甘薯,上疏皇帝推广以备饥荒;材料二学者陈世元更多是站在学术研究的角度上,重在叙述甘薯的来源、传入方式与传播情况。两则史料从不同角度记载了明朝甘薯传入中国的史实,指互印证,可信度高。角度二:要注意从使用史料的角度出发。(2分)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应该注意搜集和辨析不同的历史资料,关注资料作者在历史过程中的不同身份地位和不同的立场观点,思考其时代背景,进行全面合理性的分析思考。同时,在使用不同类型的史料时,也要注意鉴别,相互印证。17.(12分)特征: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长三角地区最为集中(或答形成空间聚集的分布趋势);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均有分布。(4分)成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逐步在华投资设厂,特别是甲午战后取得投资设厂的特权,外资工业在中东部的通商口岸地区增多;(2分)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用和民用企业,但这些企业多集中于经济相对发达的中东部地区;(2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工业遗产形成的又一重要原因。但受制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民族工业发展也呈现出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特征;(2分)新中国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在空间上不断地丰富和扩大了中国工业遗产的分布范围。(或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大跃进、三线建设等具体内容也可)(2分)18.(14分)主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的背景及意义(2分)说明:改革开放后,在思想领域里,一方面,经济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但仍受“左”的思想干扰;另一方面,中央领导人对原有的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积极探索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在改革实践中,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初步改革,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性的试验,积累了重要经验;与此同时,也遇到了许多传统理论和观念,以及许多现行政策和法规的阻碍,现实强烈呼唤着理论上的突破和制度上、政策法规上的创新。(10分)(如果提炼其他主题,并补充说明准确,可酌情给分)制改革方面也进行了探索性的试验等内容。材料的意义信息主要有: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9.(15分)20世纪上半叶美俄(苏)关系经历了敌对——缓和与建交——同盟——冷战对抗的演变历程。(4分)1917—1920年敌对: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了双方处于敌对状态。这迫使苏俄实行战时主义政策以应对危机。(2分)1933年建交:20世纪20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领域的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
- 科技助力乳腺疾病早期发现与干预
- 2025年度个人与企业租车合作保障协议3篇
- 2025版个人住宅电梯公寓租赁管理合同
- 2025年度个人贷款合同解除条件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延期还款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土地租赁合同范本7篇
- 学前儿童科技美术教育的政策支持与实施策略
- 2025年新型环保橱柜销售服务合同范本4篇
- 珠海广东珠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金湾大队招聘辅警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八省联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 2024年日语培训机构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 GB/T 10322.7-2004铁矿石粒度分布的筛分测定
- 2023新译林版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一重点词组归纳总结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 基于协同过滤算法的电影推荐系统设计
- 消防应急预案流程图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完整版课件(全)
-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单元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