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5篇)_第1页
2022年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5篇)_第2页
2022年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5篇)_第3页
2022年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5篇)_第4页
2022年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2022年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5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寻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我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篇一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演义》,把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整体把握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备虚怀若谷、礼贤下士的胸怀,及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才学,提高自身素养。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部分文言词语的现代意思,把握小说的艺术特点。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新课导入

(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方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一、助学资讯

1、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3、背景介绍:官渡大战,曹操击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刘备听从徐庶建议,去襄阳隆中访问诸葛亮。三次到隆中才得以见到诸葛亮。本文是第三次访问。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缚(fù)胄(zhòu)沔(miǎn)殆(dài)彝(yí)箪(d226;n)

吴会(kuài)纶巾(gu226;n)拜谒(yè)刘璋(zh226;ng)存恤(xù)

鹤氅(chǎng)愧赧(nǎn)

2、理解词语。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经世奇才:有整治天下的罕见才能。

思贤如渴:形容迫切。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顿开茅塞:比喻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窍,马上明白了某个道理。

三、整体感知

1、文中刻画了哪几个人物?

刘备、诸葛亮、张飞。

2、通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出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3、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三顾茅芦,拱立阶下——刘备问计,孔明对策——拜请辅佐,感恩出山。

一、研读主要情节。

1、刘备三顾:找出人物的不同表现。

刘备:下马步行,拱立阶下。

张飞:大怒,欲放火。

孔明:仰卧几席。

2、刘备问计:他的话包含哪几层意思?

(1)说明身份及诚意。

(2)分析现状,说明志向。

(3)求开愚拯厄之计。

(4)表达心中疑虑。

3、孔明对策:

(1)他为刘备献策包括哪几层意思?

a、分析曹操、孙权两大势力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

b、指出荆、益二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c、规划政治蓝图,消去刘备疑虑。

(2)孔明为刘备规划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汉室兴,大业成。

(3)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以人和为基础,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二、分析人物形象。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1)刘备:谦逊、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侧面衬托:以张飞、关羽的言行衬托出刘备的谦逊、礼贤下士。

(2)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非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

侧面衬托:司马德操、徐元直的推介。

(3)张飞:鲁莽、急躁、讲义气。

描写方法: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三、小说中屡屡出现诗词,有什么作用?

小说中三次使用诗词:第一次是孔明醒后所吟的诗,表现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质;后两首是后人的赞诗,是对诸葛亮的才华与品质的赞誉。三首诗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四、概括小说的艺术特点。

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2、人物形象特性显明。

3、铺垫衬托突出形象。

文章主旨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致。

教学板书

情节:三顾茅庐——问计对策——拜请出山。

三顾

茅庐

人物:刘备、诸葛亮、张飞(正、侧面描写)。

1、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2、阅读《三国志》,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的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学生对《三国演义》对比感兴趣,但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还有一定的字词障碍。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已知〞,用“兴趣〞为桥梁,激发他们去探究“未知〞,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先易后难,从情节入手,到分析人物形象,最终探究写作特色,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足的是,对人物及作品的相关情节拓展不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学生综合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

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篇二

1.朗读探讨毛宗岗的评点内容。

2.灵活运用此法评论名著片段。

有关文评诗词,三大名著片段。

引导学生涉猎古代文评,了解古代文评典故佳话,对比阅读拓展知识视野。

一、月旦评——导入新课

(月旦评,东汉许劭、许靖之典故)

风流旧仰先贤传,月旦翻输后生评(清黄景仁)

独先月旦宜无愧,满纸清风月旦评(金元好问)

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红学派〞是中国文评第一大派,脂砚斋扛鼎;《金瓶梅》道尽古代兰陵家居生活,“金学派〞不让红学;《水浒传》高举替天行道大旗,“金圣叹腰斩水浒〞;《三国演义》有毛宗岗,生花妙笔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重要文学评论派,及相关重要评论家)

二、石鼎评——理解内容

(典故出自韩愈,借指诗文善能。)

咫尺西风诗酒社,石鼎句(辛弃疾)

清吟联石鼎(萨都拉)

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篇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访问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致。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1、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访问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致。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

2、研讨题意:

(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访问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

(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恳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3、反复读,分角色读其次自然段。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风景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

2、品析人物特点。(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共享所仿写的句子。

《三顾茅庐》一文通过写刘备三次亲自去隆中访问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致。同时,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近友情。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有四个方面对比成功:

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为突破点,教学时紧扣“尊重〞这一中心词,依循“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了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和诸葛亮的“隆中决策〞,使刘备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确为奇才相映生辉,学生在领悟文本的过程中思维灵巧、自信而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而愉悦,效果良好。

我为了避免教学时枯燥、乏味,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了14张幻灯片,有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重点句段、有三国时期群雄纷争图、有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图、有古隆中图。既使学生明了直观、又加强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导入课文时,我避免了繁琐的介绍,而是联系电视剧及古典小说,由学生看过、读过导入课题,水到渠成,简捷自然。

本文关于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等在文中都刻画地十分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品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本文最精彩描写景物部分,并用“来到……只见……〞仿写比喻句,由于我设计课文时,预设不足,没想到学生会在理解课题“三顾茅庐〞中的“三〞是写刘备三次去隆中还是写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这个问题卡壳,耽搁了时间,所以在最终仿写比喻句时时间紧迫,没来得及让学生展示,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

在品析其次自然段中关羽和刘备对话部分,关于“嚷〞到的“嚷〞时,没有让学生真正“嚷〞出来。

今后,在课文设计时,一定要给自己的课堂留有一定的“空隙〞,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与别的老师沟通交流,多听专家讲座,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课堂更有高度、更好玩儿味性,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喜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篇四

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2、理解人物形象,抓关键字词句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古典小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目标2、3

目标3

ppt

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二、合作探究

1、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说说从哪个角度来概括的?

2、分析人物形象。

1刘备来茅庐邀请诸葛亮,在哪些地方足见其诚恳诚意?

请找出相关语句内容进行交流概括其形象

链接;刘备死后,诸葛亮回忆往事时写下《出师表》,看他是怎样对待当年刘备三请他的?展示《出师表》节选。

3、文章主要写刘备与诸葛见面,却屡屡写张飞,文中是怎样刻画张飞的,有什么作用?

小结:

三、总结稳定

仿写运用

类文阅读:《借东风》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

五、作业布置

语文课文《三顾茅庐》教学教案设计方案篇五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恳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写刘备三顾茅庐,一次比一次详细,特别是第三次访问,突出刘备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用张飞的莽撞、无礼,反衬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致。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致。

三课时

1、谈话导入。《三国演义》、群雄纷争。

2、板书课题。示范“茅〞、“庐〞两字写法;学生练习写“茅〞、“庐〞两字,写在课题旁边。

3、解题。理解“顾〞、“茅庐〞意思。

1、范读。(或听录音)

提问:谁“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干什么?“三顾茅庐〞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渎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3、检查自渎状况。

①检查字音把握状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稀稀朗朗潺潺

嘱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探讨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探讨: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

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致

1、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

3、给以下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1、出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访问诸葛亮?

(2)填空:

刘备()前往隆中()诸葛亮,()地()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3)探讨填空,理解重点词语:两次、访问、诚恳诚意、邀请,体会刘备求才的急忙心情和虔诚态度。

(4)指导朗读,体会。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刘备诚恳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究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学习。读课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划出刘备有关动作、语言、神态等词语、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雄才大致?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

(2)探讨问题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要点:

①其次自然段。重点指导分角色读张飞、刘备的话,探讨,指导朗读,细细感悟品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

②第三自然段。精读赏析:“下马步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