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_第1页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_第2页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_第3页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_第4页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体积厚大的混凝土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①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产生的温度变形;②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的收缩。第一页,共40页。二、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1、美国混凝土学会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大小,必须要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2、日本建筑学会的定义:“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第二页,共40页。三、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1、基础工程:厚大的混凝土底板、深梁、厚大的桩基承台等;2、上部结构:巨型柱、高层建筑的转换梁或板、防辐射结构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第三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第四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一、混凝土的裂缝形式

裂缝理论有许多种。近代混凝土的研究,逐渐由宏观理论向微观理论过渡。1、混凝土的微观裂缝:宽度一般在0.05mm以下,肉眼不可见的裂缝。2、混凝土的宏观裂缝:宽度大于0.05mm,肉眼可见的裂缝。微观裂缝出现的三种形式:粘着裂缝、水泥石裂缝、骨料裂缝。前两种形式的裂缝较多,且这些裂缝分布不规则、不贯穿,砼仍可承受拉力。宏观裂缝是微观裂缝扩展的结果。第五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二、混凝土裂缝的三类原因:1、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即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引起的裂缝。2、由结构的次应力(计算未考虑到的结构内部应力)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多由上述第三种原因引起。当变形受到约束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引起裂缝。3、由变形变化(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裂缝。混凝土基础底板内部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分布:第六页,共40页。三、结构变形的内外约束:1、内约束:结构变形时,其内部各质点之间产生的约束;2、外约束:结构变形时,不同结构之间产生的约束。

外约束分为:自由体、全约束、弹性约束(部分约束)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外约束应力占主要地位。第一节混凝土裂缝第七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四、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产生的裂缝1、内约束引起的表面裂缝:砼浇筑初期,其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2、外约束引起的深层裂缝:砼浇筑后期,砼降温、干缩变形引起的基础底板收缩受到地基约束。

(主要由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导致)第八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四、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产生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出现的裂缝按深度可分为以下三种:

表面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图3-2)深层裂缝进一步扩展形成贯穿裂缝第九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五、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的控制一类环境(室内正常环境):0.3mm;二类环境:0.2mm。对于基础、地下或半地下结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渗性能。当裂缝宽度只有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经过一段时间后一般裂缝可以自愈。当裂缝宽度超过0.2~0.3mm时,其渗水量与裂缝宽度呈三次方增加,必须进行化学注浆处理。目的:防止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和酥松脱落,从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防水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要求:第十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1、水泥水化热;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升:与混凝土单位体积内的水泥用量和水泥品种有关,并随混凝土的龄期按指数关系增长,一般10d左右达到最终绝热温升。但由于结构自然散热,实际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大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5d。第十一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2、约束条件;(1)在全约束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因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应为:σ=Eε;其中:ε=ΔT·α(即温差与混凝土线胀系数的乘积);

当ε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εp时,结构便出现裂缝。(2)实际混凝土结构并非受到全约束,且混凝土还有徐变变形,所以内外温差在25℃甚至30℃情况下混凝土也可能不开裂。第十二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3、外界气温变化;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浇筑温度+水化热绝热温升-结构散热降温。

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如外界气温下降,会增加混凝土的降温幅度。特别是气温骤降时,会增加混凝土内外的温度梯度,对大体积混凝土极为不利。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第十三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4、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1)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主要由于混凝土中多余水分的蒸发引起混凝土体积的干燥收缩。(这种收缩变形如受到约束,即会产生收缩应力)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在很大程度上是可逆的。(2)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除干燥收缩外,还有碳化变形。即:空气中的CO2与混凝土水泥石中的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CaCO3,放出结合水而使混凝土收缩。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第十四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1.温度应力计算:七、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设计x=0处,U=0;x=1/2L处,σx

=0;结构计算温差T,可按下式计算:T

=Tm

+Ty(t)其中:Tm——各龄期砼的水泥水化热降温温差(℃);

Ty(t)——各龄期砼的收缩当量温差(℃)。第十五页,共40页。第一节混凝土裂缝2.最大浇筑长度计算:七、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设计最大浇筑长度是确定伸缩缝间距的依据。第十六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第十七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除进行计算做到事先控制外,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也极为重要。这些都要求:施工中应进行温度监测。第十八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一)选择中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如32.5级和4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二)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指用f45、f60、或f90替代f28作为混凝土设计强度,可减少水泥用量。(三)掺加木钙减水剂;掺入水泥用量0.25%的木质素磺酸钙,可减少约10%的水泥用量。一、控制混凝土温升第十九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四)掺加粉煤灰外掺料;粉煤灰颗粒呈细微小球形,且有一定活性,可替代部分水泥,改善砼流动性。

掺加原状粉煤灰或磨细粉煤灰对水泥水化热的影响,见表3-12、13(水化热降低了)一、控制混凝土温升第二十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五)粗细骨料选择;石子应选用粒径大、级配好,针、片状颗粒少的石子;砂宜用中、粗砂。可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从而可降低混凝土温升、减少混凝土收缩)(六)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可降低砼总温升,减少砼内外温差。

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和水的温度;浇筑温度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温度(40℃以下为宜)。一、控制混凝土温升第二十一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二、延缓混凝土降温速率(一)主要目的: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二)主要方法:保温养护、蓄水养护、拆模后及时回填土等。

上述方法起到保温和保湿作用。保温作用可减缓降温速度,减小混凝土升温阶段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裂缝;保湿作用使混凝土顺利水化,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减少混凝土表面干燥收缩,防止混凝土表面干缩裂缝。第二十二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三、减少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一)改善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质量;(水泥用量、骨料品种和级配、水灰比、骨料含泥量等)(二)改善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1、混凝土浇筑后的“二次振捣”。以增加混凝土、混凝土与钢筋间的密实性,抗压强度可提高约10~20%,从而提高混凝土抗裂性;2、混凝土搅拌的“二次投料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工艺”。防止水份集中在石子表面形成水膜,抗压强度可提高约10%,从而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第二十三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1、设置滑动层

目的:减少外约束(对岩石类地基、较厚的混凝土垫层)滑动层的作法:①涂刷两道热沥青加铺油毡一层;②铺设10~20mm厚沥青砂;③铺设50mm厚砂或石屑层。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二十四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2、避免应力集中

———混凝土结构孔洞、变截面部位、转角处处理方法:①结构孔洞周围加设斜向钢筋、钢筋网片;②在结构变截面、转角处使断面逐渐过渡,同时增配抗裂钢筋。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二十五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3、设置缓冲层作法:图3-13(30~50mm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合理配筋合理配置构造筋、温度筋。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二十六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当结构尺寸过大,通过计算一次浇筑长度过大时,可与设计单位研究后合理用“后浇带”分段进行浇筑:5、合理的分段施工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二十七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

后浇带的构造:图3-14

后浇带的间距:计算确定,一般20~30m;

后浇带的宽度:应方便施工,避免应力集中,一般70~100mm;

后浇带的保留时间:一般不宜少于40d;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5、合理的分段施工第二十八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后浇带处宜用网状模板(一种不拆除模板),刚性好,其溢浆面粗造,可直接二次浇筑后浇带。后浇带处的砼宜用微膨胀砼,强度提高5~10MPa,保潮养护时间≮15d。后浇带的处理:四、改善边界条件和构造设计可采取以下措施:5、合理的分段施工第二十九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五、施工监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变化,现场施工与环境情况的变化等。应制定:《现场监控方案》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施工监测。根据监测信息,随时调整施工方案,作到信息化施工。第三十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测:①混凝土温度监测;②混凝土应变-应力监测。2、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系统:由温度传感器、信号放大和变换装置、微机组成。也有便携式测温仪:如: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五、施工监测第三十一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由主机和测温线构成):①主机为便携式仪表,可数字显示被测温度值;

(便携式仪表)五、施工监测第三十二页,共40页。第二节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技术措施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由主机和测温线构成):①主机为便携式仪表,可数字显示被测温度值;

②测温线由插头、导线、和外经为5×200mm的金属管制成,金属管内端封装温敏组件(即温度探头)。

五、施工监测(测温线)第三十三页,共40页。第三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第三十四页,共40页。第三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结构施工一、钢筋工程1、特点:

钢筋数量多、直径大、分布密、上下层钢筋高差大①粗钢筋的连接;(对焊连接、螺纹连接、套筒挤压连接)②上下层钢筋之间应设立支撑架;(可用粗钢筋或型钢制作)③铺设后浇带隔离金属网。(网状模板)

2、施工事项:第三十五页,共40页。第三节大体积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