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教案 第1章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建筑节能教案 第1章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建筑节能教案 第1章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建筑节能教案 第1章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建筑节能教案 第1章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能源概论一、能量(1)机械能是与物体机械运动或空间状态相关的能量,包括固体和流体的动能、势能、弹性能和表面张力能。设质量为m的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该物体的动能Ek可以用下式表示:QUOTEEk=12mv受重力作用,不同位置高度的物体具有不同的重力势能。设物体的质量为m,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的重力势能Ep可用下式表示:QUOTEEk=12mv2物体由于弹性变形而具有做功的本领,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设物体弹性系数为k,物体的变形量为x,则物体的弹性势能EτQUOTEEk=12mv2(1在不同物质和同一物质不同相的界面上,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而具有的做功能力称为表面张力能。设物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为σ,界面面积为S,则表面张力能Es可表述为:QUOTEEk=12mv2(2)热能设温度为T的系统的熵的变化为dS,则热能Eq可以表述为:QUOTEEk=12mv2(3)辐射能(1-6)(4)化学能(5)电能以电子的流动传递的能量。设驱动电子流动的电动势为U,电流强度为I,则电能Ee可以表示为:(1-7)(6)核能是原子核内部粒子相互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核能要通过核反应释放能量。核反应有三种形式:①放射性衰变;②核裂变;③核聚变。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熵是不可用能的度量。熵的增加意味着系统的能量数量不变,但质量变差,做功的能力变低。因此熵增加意味着能量在质量上的贬值。如果环境温度为T0,系统的熵增为△S,则能量的贬值E0为:QUOTEE0=T0∆S(1图1-1示意图设在图1-1中,一台卡诺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热量Q,对外做功W,向低温热源放热Qo。热量Q的为:(1-9)(1-10)在一定的能量中,占的比例越大,其能质越高。我们定义一个能质系数φQ。(1-11)(1-12)(1-13)二、能源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表1-2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海洋能电力、城市煤气、各种石油制品、蒸汽、氢能、沼气从资源的角度出发,还可以将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国际公认的可再生能源有六大类: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现代生物质能;海洋能;小水电。图1-22005年世界各国的能源消费比例图1-3200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构成图1-4纽约石油期货市场油价的变化(截止至2008年6月)第二节能源与环境一、能耗引起的环境污染二、能耗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大气污染和酸雨(雪、雾),即跨国界的大气污染问题;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热带雨林的迅速减少;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害废弃物的越境转移;海洋污染;人口增长过快。这十大问题或多或少都与人类消耗能源有关,也或多或少与人类大规模的建设活动有关。其中最直接的,也是影响最大的问题是温室气体排放、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图1-5温室效应示意图图1-6从公元元年开始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1图1-7有气象记录以来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以1961~1990年平均值为基准)1图1-8海平面的变化(以1961~1990年平均值为基准)1为了评价各种温室气体对全球温暖化影响的相对能力大小,可以用“全球变暖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的指标参数:(1-14)图1-9地球大气层构造图1-10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的南极上空图像(2006年9月)(1-15)图1-11HCFCs淘汰时间表(2007年9月)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第三节中国的能源与环境(1-16)。图1-122005年我国人均能耗(电耗)与世界各国的比较纵观我国的能源消费状况,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图1-13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亿吨标准煤)图1-14我国电力装机量的增长(亿千瓦)(1)我国的能源消费以工业为主图1-152005年我国各部门能耗比例(2)能源效率低图1-16我国能源效率与2005年国际水平的比较(每千美元GDP消耗油当量)图1-17我国GDP(以PPP计算)与2005年国际水平的比较(每千美元GDP消耗油当量)(3)人均能源消费量低,人均生活能耗量更低图1-18我国人均生活能耗(电耗)的增长(4)农村用能水平很低(5)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图1-19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1-202006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1-212005年各国和地区温室气体(GHG)排放份额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图1-21中国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t[C]/TJ)图1-22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