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全球视野的缺失、危机及其因应措施_第1页
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全球视野的缺失、危机及其因应措施_第2页
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全球视野的缺失、危机及其因应措施_第3页
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全球视野的缺失、危机及其因应措施_第4页
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全球视野的缺失、危机及其因应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当前中历史教学国视野的缺失危机及其因措施——以庆市中学历教学现为考察对象摘要: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是新世纪的目标。今天的中学历史教学缺乏国际视野将使未来在有关历史问题的国际对话中缺乏专业人才和失去发言权本文从纵向分析历史“课标”变化入手探讨“国际视野”之内涵;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考察入手,探讨出其国际视野的缺失体现在教材、教学活动和考试内容等方面;从中国史学研究世界化的趋势的角度,探明目前中国中学历史教育国际视野缺失的严重遗患及改革的紧迫性。最后在笔者的教学探索实践基础上,提出三条因应措施:1.“通史专题”模式的教材编写;2.用“课堂+讲座”突破“必修+选修”;3.后现代史学观的大胆引入。关键词中学历史

国际视

缺失

因应措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和国际间接触的频繁碰撞不可避免。历史学科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日益突出且历史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在国际交流中超越了学术本身它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现实主义涉及到国际上历史遗留的争端问题,并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国际形象。从中学历史教育入手,培养具有扎实史学功底并具国际视野的未来生力军已迫在眉睫,并不是杞人忧天一个在全球崛起的国家和复兴的民族当注重从睿智辨和务实的国际视野角度培养年轻俊彦正真改变该学科应试的短视目标和浅薄的功利思想使之服务国家和民族的世界角色。一从“标”演进视探讨“际视”的内新中国伊始,历史教学效法前苏联,带有浓厚的政治教化色彩。1950年颁布的《小学历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规定,“基本观念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突出显示资本主义的腐朽和社会主义的伟大”①1978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也带动了“重新探讨历史学科的主流线索出现了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长达20年的探索”。

②接下来的几十年,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国家日益发展,思想日益开放

本文荣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卢新建化的角度看建国后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年第7。卢新建化的角度看建国后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年第7。

国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国际意识”的要求明显增强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首次提到中学历史教育的“国际意识”,并一再强调“增强国际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①同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②学者据此来探讨中学历史“国际视野”的具体内涵可概之为:1.一定的国际知识;2.一定的国际交往心智技能3.一种高尚的国际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③这种探讨,内容多于方法。而史学研究的国际视野,不仅仅指的是史学内容,还指史学发展及其方法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史学方法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阶级观念等,比史学内容更具意义。由此,从史学发展本身角度而言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际视野”内涵当为:关注史学世界发展形势关注史学世界潮流,关注史学方法尤其是中国史学世界化的研究方法关注西方史学研究尤其是中国史的研究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及其价值观念二

从中学史教学及考的角度其“国际视”的缺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国际视野缺失,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活动和考试之中。(一)材方面目前市场上中学历史教材可谓鱼目混珠就重庆而言,所使用的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厚的厚薄的薄。三套教材因编写团队不同编写思想各异教材内容差异也非常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所措,因为他学的是这套教教育部中课程方案》实验,民教育出版社20034月第1版,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民教育,目前探讨此问题的主要学者及论文有永文历史教育中的国际意识教育年9月;汪炜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际意识教育学报年8月;张淑贤,郭培培:中学历史教学中“国际意识”教育研究综述范学院学报年月;李卿:试论当前中学厉史课程内容的“时代性”问月。

材,他的同学则学的其他教材我们无法阻止学生间的交流,更无法阻止学生在他们之间交流后,对教材的失望。而重庆高考没有与教材很好结合,所谓“依据考纲而非教材。不知考纲毕竟“纲,每个知识点并无细致的内涵阐释,也无具体历史事件的边界和深浅约定,更无观点的统一规定。所以,我们的教材这些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平时教育学生不要“说话不打草稿”讲话不要本本我们自己的历史课,这几年就是这样没有“本本”!学生连历史教材都不可信不可依,还有什么可信可依!我使用的人民版,是三套教材中最“厚重”的一套,这套教材的中的史实错误、不讲逻辑、不重基础等毋庸详谈,网上评价的是“糟糕透顶”

!错误百出②

!一点都不过分。我想谈的是,该教材以模块编排,专题重复、交叉、累赘,真无法言表。这种教材几乎没有体现些许“国际眼光”。该套教材以“模块+专题”的方式编排。按主编朱汉国先生观点:“各个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突破以往的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③思路不错,但毫无新意。笔者当年读高中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教材为全国统一的人教版。它类似于编年体政治、经济、文化等并串其中。老师在复习的时候则又专门将政治、经济、文化等分而串之,这其实就是“模块+专题”。其他两套教材,在体现国际视野上不比本教材好多少。()教学活动无可否认历史教学具有思想教化的功能和性质也无可厚非历史教师充当官方“喉舌”的功能。但是,当这种教学活动异化乃至倾向极端的时候,也就是需要让其不偏离正途的时候了我们培养的学生,且不说思想保守,无法面临国际的挑战,但就其史学眼光合史学学科态度而言其狭隘和充满偏见教师通篇的教学内容和教案,全部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来构建和讲述无一例外;一再的要求死记硬背,难以学以致用。比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无法用来就见/forum-15-thread-3721322892190673-1-1.html见/link?url=RDM9K3Nh0lc1C4ByCuAn1GsyhnSTge-quwA1HbIrqXLEGZnqUaKyFZbvQQ-mFIAo3Uxbnkwee_E7SpD8-ajveVmVUOJg5l3-KPy_UYAhzxC朱汉国教授访谈录,月,中国青年报

钓鱼岛和南海争端问题展开国际对话。我曾在我校做克里米亚战争钓鱼岛问题海问题等专题讲座以弥补历史课堂之不足,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屡发现学生的国际意识之弱解决问题能力之差,思想表现出非理性情感化和浅层次以说明我们中学的历史教学缺乏起码的国际视野他们没有自己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的机械训练让他们学会了盲从,从而成为搬运文字方块的机器和考手()考试内容及方式谈到重庆高考的历史试卷,讳莫如深。首先是何谓知识、何谓能力?高考试题说重基础知识吧,它的确考核学生死记硬背之功夫;说考能力吧,那些平时熬更守夜、苦苦训练自己能力的学生,往往在高考历史考试中不能取得好成绩曾有专家讲重庆高考历史试卷,有根有据地举了好几处例子说明这些高考题本身逻辑就有大问题,老师们听得目瞪口呆。笔者其实也早就注意到此问题,但也无可奈何。逻辑是一个学科的基础,在西方”乃某一“学科”的构成词根,本来自“辑)一词。也就是说,某一学科要达到构成“学科”的程度,首先要讲究是否有逻辑系统!我们中学的历史考试和教学活动中,又曾有几人注意这个问题?且在批阅学生的问答题的时候,答案稍有偏差,即不给分!殊不知语言表达的千差万异,并不代表逻辑的差异。所谓的能,庆高考历史试卷多年走。能力除了逻辑、归纳、表述、分析等之外,更主要的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尤其是国际视野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重庆市的高考历史试题多是把东一个知识点、西一个知识点拼凑成一道题,要求学生在准确地死记住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再看表述上是否有误,最后得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学生考完即忘完!因为没有思维火花的东西不能刺激起学生记忆的丝毫情感。真不知这是考察学生什么能力具有这样的历史能力的学生怎么去与世界对话再说考试内容本身,少有命题者站在国际视野的角度,引领中学教学和学生关注中国所面临的世界问题;少有试题能发挥学生大胆想象、慎密推理,从而提出自己独特的新观点某一年重庆试高考历史试卷过于注重文化和国内问题,且有题目本身画蛇添足恕我不举出是哪年的高考题),叫人失望之极。

过于发扬传统而缺乏国际视野这样的命题没有时代性,反而不利于学生正确的国家、民族情感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古人提出高低相倾、内外相应的道理,表明单方面的从内部引领,不比从外部的“反照”更有效果。只有多看看他国情形,站在国际视角,才能反观祖国的真正伟大和民族到底有多“自豪再对比日本、美国的高考历史试题及历史教学,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历史教育并没有真正的“面向世界”①三

从史学界化的角度析其严危机这里从中国史世界化的角度探讨之而中国近代史的中学教材,几乎完全是按照毛泽东的理论编写的。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阐释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的理论,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对象及革命目标的理论,关于“落后就要挨打”„„凡此种种,构成了近代史编写必戴的“紧箍咒”。这些理论在建国初“唯一正确”的理论,“文革”时候而转化成束缚思想的教条,后来又因改革开放被视为“教条”而在新的理论探索中被逐渐疏离。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学者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现代人文及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三十多年来的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表明,“要在多元化的学术氛围中追求中国近代历史研究的系统性,反对像过去那样将所有的研究都纳入一个被视为“唯一正确”的解释系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学者涌入中国,走访民间,查阅档案,撰写研究中国的历史著作。当时国人并没有留意这种世界趋势。三十年后的今天,西方研究中国史的观点由“落后挨打论”的西方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观”,再到后现代史学的无中心论。其方法论背后潜伏的深层目的服务于西方国家新的意识形态和外交宣传,国内学者大惊!中国史学的研究和解读,已经不是中国自己分内的事情了。再反观我们自己的中学教,不能不说是鼠目寸,患无穷!历史教学缺乏国际视野,不能学以致用,反而在向成为国内青年人与青年人之间竞争而应试的一种手段的方向异化。殊不知今天的中学历史教育关系二、三十年后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示我们的话语形象,向世界阐释中国历史和解决国际间历史遗留问题参见《我国高考的历史与现状及其发展趋向窥探》一文,李禹阶、汪荣,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年第五期。杨天宏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近代史研究》年第2期。

。这不是其他学科所能替代的。四因应措施1.“史+专题”式的教编写史书在中国本有好的传统。而建国以来的中学历史教材,我们走了两个极端。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学历史教材多是编年体模式。二十一世纪初的教材则有开始走向专题式的纪传体模式,本来融为一体的知识点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中国目前的中学历史教材该到底怎么编写?看看几十年来中学历史教师的实际经验吧,他们才最有发言权在用“编年体”版的教材时,师在补充专题式的“纪传体”内容;而在使用“纪传体”式的新教材时,老师在一个劲地进行“编年体”的基础知识的弥补由此说明,将来中国的历史教材最好是“通史+专题”模式,将传统的“编年史”与“纪传体”史书笔法糅合而发扬光大。经过按时序的总写便有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的共生性逻辑;经过分而串讲,则有了分门别类的归纳之功。2.“课堂+讲座”模突破“修+选修”式“课堂+讲座”模式足以突破教材的滞后特点,弥补历史重考试的功利弱点。更能发挥历史的教化功,培养学生的积极热,将课堂搬到教室之,改变课堂晦涩干燥的教学气象笔者在本校开展钓鱼岛、南海局势、克里米亚战争等讲座时串讲这些当前问题的历史渊源,援引法律及国际会议条文,分析各派主张及当前形势。学生倍感新鲜,原来历史可以学以致用爱国不是停留在口头;反日不是情感的宣泄,更需要理性的思维„“必修+选修”是针对目前中学文、理分科而设置,除了学习内容多少的差异外,并不能弥补历史课堂的某些局限和缺点。这种模式的突破不是单在内容上,故讲座模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3.现代史学的大胆进后现代主义很难说出一个具体的定义因为此主义的本质就不让人有具体的,讲得清楚的定义。罗志田认为:“后现代主义撇开主观客观问题,从历史著述的形式、概念和原理中来审视现代历史学。”现代史学在欧美兴起,他强调历史理论的多元和跨学科强调历史视角的全方位而又独特性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历史研究》年第1期。

在这个前提下,教材内容的编写,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必须要具有世界化眼光,要大胆改变传统的单一观点和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