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Y寨卡病毒病防控_第1页
FCY寨卡病毒病防控_第2页
FCY寨卡病毒病防控_第3页
FCY寨卡病毒病防控_第4页
FCY寨卡病毒病防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寨卡病毒病:热点持续上升自2015年以来巴西等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2016年1月28日,世卫组织称:寨卡病毒在美洲“爆炸式”传播。美洲预计该病毒可能在美洲感染300-400万人。其中哥伦比亚感染寨卡病毒案例巳超过3万例,是目前寨卡病毒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哥政府称可能有5000名孕妇被病毒感染。当前1页,总共73页。

据WHO的报道,自去年疫情开始巴西已上报婴儿小头畸形案例4180个,其中自2015年10月至今达3893例,死亡68例。当前2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热点持续上升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巴西近期报告的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的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疾患聚集性事件确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近期美洲疫情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缺乏群体免疫;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在美洲广泛分布(除加拿大和智利以外);全球经济一体化。当前3页,总共73页。英国《卫报》周末版《观察家报》报道一一“比埃博拉更具威胁”2014-2015年间,寨卡病毒对西部非洲造成巨大打击,导致11300多人死亡,其对世界保健造成的威胁比埃博拉还要大。支援消除埃博拉病毒的英国医疗慈善机构“维康信托基金会(WellcomeTrust)”的负责人杰米雷•佩勒表示:“对于孕妇和新生儿等极其脆弱的群体而言,寨卡病毒会造成可怕的结果,因此比埃博拉病毒更具威胁性。”

当前4页,总共73页。内容1.寨卡病毒的发现与疫情流行史;2.流行病学特征;3.临床特征;4.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5.应对与防控要点。当前5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发现“寨卡”(Zika)一词在当地的乌干达语里意为“杂草”。1947年,科学家们在乌干达抓来一些猴子放在笼子里,准备用于黄热病的研究。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的症状。科学家们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到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科学家们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病毒”。

1948年,在同一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到寨卡病毒。当前6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疫情:流行史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1954年,从西非(尼日利亚)“黄疸”暴发中的病人分离到寨卡病毒。1956年,动物试验证明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后来的调查发现,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南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物(特别是猴子)中广泛流行。

当前7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疫情:流行史

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主要集中于非洲(如埃及、中非共和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塞拉利昂)和亚洲(如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等国),被证实的人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仅14例。2007年第一次在密克罗尼西亚雅浦岛爆发流行。185例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的症状,其中49例以实验室证实为寨卡病毒感染的确诊病例,59例被诊断为寨卡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人类感染爆发事件,但没有导致住院或死亡的严重患者。当前8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疫情:流行史当前9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疫情:流行史2007年后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等出现散发病例,但没有规模性聚集疫情。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流行,并出现扩散、蔓延。2015年后,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和非洲的佛得角相继出现大规模寨卡病毒病疫情,并向全球快速蔓延。2007年以来,全球共39个国家出现寨卡病毒病本地病例,16个国家或地区出现输入病例。其中,发生本地疫情的国家或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出现输入的国家或地区遍布欧洲、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当前10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全球疫情概况根据(WHO:wer9107,73-88)2016年2月19日寨卡病毒病疫情更新报告:近期疫情严重的国家主要是南美洲的巴西、哥伦比亚和非洲的佛得角,其中,巴西已报告约150万例病例、累计报告小头畸形病例超过4000例,哥伦比亚报告疑似病例25000例、确诊1331例,佛得角报告7081例疑似病例。2月12日,WHO将泰国列为寨卡病毒病本地流行国。印度尼西亚近期也发现寨卡病毒感染案例,且有研究表明,病毒已在当地传播了“一段时间”。当前11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全球疫情概况墨西哥3例萨尔瓦多3,836例巴拿马99例危地马拉1例洪都拉斯2例萨摩亚31例法属波利尼西,库克群岛,新咯里多尼亚,瓦努阿图委内瑞拉7例厄瓜多尔6例哥伦比亚20,000+例玻利维亚1例圭亚那1例苏里南5例法属圭亚那1例巴西56,318例巴拉圭6例佛得角4,164例其他输入病例国家:澳大利亚3例中国台湾1例以色列1例暴发疫情国家/地区(5)散发病例国家/地区(25)输入病例国家/地区(16)输入病例:美国6例加拿大1例欧洲输入病例国家:意大利、丹麦、芬兰、德国、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巴巴多斯3例波多黎各1例海地1例马提尼克1例法属圣马丁1例多米尼加共和国10例库拉索岛、尼加拉瓜、瓜德罗普、美属维尔京群岛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病报告国家/地区

(截止2016年1月31日)当前12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全球疫情概况巴西寨卡病毒疫情当前13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我国疫情概况2016年2月9-26日,我国先后确诊6例疫区国家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6日,一名从委内瑞拉回国的江西省赣州市赣县34岁男子因发热等身体不适到赣县人民医院就诊,疑似感染寨卡病毒。经调查,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国)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2月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14日,该病例痊愈出院。

2月12日,一名在委内瑞拉经商的广东江门28岁男子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入境检疫时发现有发热、皮疹,经广东省疾控中心和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2月15日被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该病例尚在隔离治疗中。当前14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我国疫情概况2月16日,广东向浙江通报1例深圳口岸入境发热且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该患者为浙江省义乌市人,男,38岁,2月2日启程赴斐济和萨摩亚(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国)旅游,2月15日返回义乌市。经浙江方面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符合,于2月19日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目前,患者在浙江义乌市中心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已明显好转。2月23日,浙江省又确诊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两病例为父子关系,义乌市人。父:38岁,子:8岁,均为该省首例患者的同团旅游人员。2月26日,浙江省新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患者,女,42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在南美洲苏里南工作,有被蚊虫叮咬史;21日回国探亲,归国途中发现全身发痒、皮疹逐渐增多等症状,未发热。当前15页,总共73页。流行病学特征寨卡病毒病(ZikaVD)——由寨卡病毒(ZikaVirus)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极少出现死亡。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当前16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病原学黄病毒科黄病毒属—“黄病毒”寨卡病毒与乙脑病毒、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及西尼罗病毒等同为黄病毒属,存在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可在蚊源细胞(C6/36)、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细胞中培养繁殖并产生病变;

黄病毒属包含53个种,其中27种经蚊传播,12种经蜱传播,14种病毒传播媒介尚不清楚。根据血清学抗原特点,黄病毒可分为血清群和亚群。寨卡病毒的抵抗力不详,但黄病毒属的病毒一般不耐酸、不耐热,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均可灭活。当前17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病原学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40-70nm;10794个核苷酸,编码3419个氨基酸。当前18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病原学基因分为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目前在美洲地区流行的为亚洲型,与2013年-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亚洲型病毒相似度最高。当前19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流行病学:宿主有证据表明:非人灵长类动物(猴)可能是寨卡病毒自然宿主,病毒可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其他宿主如猪和蚊子是否可成为宿主有待研究。当前20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当前21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流行病学:传播媒介伊蚊为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也可能传播。我国存在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分布于海南省及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域。当前22页,总共73页。埃及伊纹白纹伊纹胸部背侧有一对弯曲的白线,中间有两条纵形白线胸部背面有一条白线脚上都有黑白相间的条纹称为花斑蚊当前23页,总共73页。我国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分布图当前24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流行病学:传播途径1.伊蚊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2.可通过宫内感染、产程感染。3.输血、性传播罕见,但已有报道。当前25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流行病学:易感人群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未来感染具有免疫力。当前26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流行病学:潜伏期和传染期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资料认为可能为3-12天。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患者发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有传染性。约为5-7天。

当前27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疾病谱及临床表现仅约20%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多数为轻症,临床症状温和,一般持续2-7天缓解,预后良好,自限性疾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少见。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低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主要是手、足等小关节)、全身乏力、眶后痛以及头痛。少数病例可有腹痛、恶心、腹泻、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目前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当前28页,总共73页。当前29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的比较

临床症状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发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结膜炎+++-+四肢水肿++--眼眶后痛+++++淋巴结肿大+++++肝肿大--+++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出血-+-当前30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的危害:并发症一、出生缺陷(孕妇)新生儿小头畸形二、免疫系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三、神经系统

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当前31页,总共73页。新生儿小头畸形巴西卫生部2016年1月27日通报,自2015年第45周以来,共报告疑似小头畸形4180例,已调查732例,其中270例(37%)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6/270(2.2%)寨卡病毒感染阳性。1月15日,美国夏威夷,1名寨卡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所生婴儿患有小头畸形,该妇女曾在2015年5月期间前往巴西居住生活一段时间。—现有资料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怀孕期间寨卡病毒感染有关,但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仍有待研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可造成小头畸形,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其它毒素,怀孕期间风疹病毒感染等。当前32页,总共73页。来源:ZikavirusoutbreakBrazil2015,F.BozzaOswaldoCruzFoundation当前33页,总共73页。格林-巴利综合征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异常上升。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上升。截至2015年7月13日,共监测到76名有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其中55%(42/76)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62%(26/42)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曾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两者之间确切病因关系也有待研究。当前34页,总共73页。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病原学检查。核酸检测:RT-PCR等核酸扩增方法,检测寨卡病毒RNA。阳性窗约3-7天。病毒抗原检测:免疫组化法检测寨卡病毒抗原。病毒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Vero)等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当前35页,总共73页。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寨卡病毒抗体与登革病毒、黄热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等有较强的交叉反应,易于产生假阳性,在诊断时应注意鉴别。当前36页,总共73页。诊断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2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当前37页,总共73页。诊断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之一者: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寨卡病毒。恢复期血清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以上升高或阴性转为阳性,同时排除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感染。当前38页,总共73页。鉴别诊断主要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其他:与西尼罗热、黄热病、微小病毒、风疹、麻疹、肠道病毒、立克次体病等相鉴别。当前39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全国

2016年2月2日,中国疾控中心组织召开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月度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我国存在病例输入风险。目前寨卡病毒本土流行国家较多,我国与相关国家人员往来,不排除寨卡病毒病例输入我国的风险。发生输入性病例后国内传播风险。冬春季节在我国扩散的风险极低。我国冬春季节伊蚊密度低,无法形成有效传播。夏秋季节不排除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本地传播扩散可能。我国局部地区夏秋季节伊蚊密度较高,一旦有病例输入,不排除疫情在当地局部地区传播扩散。当前40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全国当前41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全国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广西沿海曾因埃及伊蚊传播而引起合浦、钦州地区暴发登革热疫情。当前42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我区由于全球寨卡病毒病本地流行的国家和地区较广、病例输出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东南亚,且我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人员往来密切,输入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风险较高。当前43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我区依据:一、2014年,我区南宁、梧州、贺州等地暴发本地登革热疫情,足见白纹伊蚊仍然十分活跃。2015年4-11月全区937监测点蚊媒监测数据显示,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符合登革热防控要求的占48.88%,低度传播风险的占15.90%,中度传播风险的占12.91%,高度传播风险的占22.31%,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依次为柳州市、北海市和百色市,花鸟市场、公园、居民区、废旧品收购站等为伊蚊防制重点场所和区域。当前44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疫情风险评估—我市二、根据我区蚊媒种群分布特点和消长规律,若出现输入寨卡病毒病例,我区近期(3月前)发生本地播散的风险较低;进入4月后,随着气温升,白纹伊蚊活跃度上升,本地播散的风险随之升高。三、我区自20世纪80年代由埃及伊蚊传播而引起合浦、钦州地区暴发登革热疫情以来,一直再未监测到埃及伊蚊活动。但白纹伊蚊持续存在,且分布较广。四、与广西交往密切的东南亚各国如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为寨卡病毒病流行国。当前45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应对—巴西

巴西政府出动22万名军人帮助铲除蚊虫。巴西将向40万名孕妇提供驱虫剂。罗塞夫总统与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就派双方专家代表组成高水平研发团队达成一致,合力研发寨卡疫苗。巴西国家生物安全委员会最近批准了利用转基因蚊子来阻止伊蚊大量繁殖的办法。当前46页,总共73页。里约奥运:巴西寨卡疫情蔓延引担忧为控制疫情,巴西共动员约22万名军人、4.6万名防疫人员和26.6万名社区卫生工作者参与防控。当前47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应对—中国台湾

台湾计划将寨卡病毒病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台湾“疾管局”宣布对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旅行建议为警告级别(Warning,最高级),对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马尔代夫6个有寨卡病毒病流行的亚洲国家的旅行建议为关注级别(Watch)。建议病人和孕妇暂时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当前48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应对—中国大陆及时、快速、准确国家CDC已从江西、广东、浙江病例中分离出病毒株并成功研发了试剂。密切跟踪疫情进展,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加强实验室技术准备,向省级疾控中心和检验检疫机构实验室下发试剂。当前49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应对—中国大陆及时、快速、准确编制防控技术指南和诊疗方案(已下发)。开展技术培训(省和重点地区CDC、检验检疫部门、重大专项网络实验室)。多途径风险沟通,编发防控科普知识。加强与WHO、美国CDC的沟通。当前50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应对—我区密切跟踪疫情进展,及时开展风险评估。下发了《关于做好寨卡病毒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的通知》(桂卫应急发〔2016〕2号)。当前51页,总共73页。寨卡病毒病应对—我区组织召开了应对寨卡病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讨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寨卡病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工作方案》,并进行了相关工作部署。建议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相关工作要求,以“防控输入疫情为主,寨卡病毒病与登革热本地防控相结合”为原则,积极组织与部署,做好寨卡病毒病疫情防控措施的准备与落实。做好寨卡病毒病检测试剂、防护用品、消杀药品与器械、宣传材料等必要防控物资储备。开展技术培训(省和重点地区CDC)。当前52页,总共73页。预防措施灭蚊防蚊是关键寨卡病毒感染的预防与登革热相似,主要是消灭蚊子,防止蚊虫叮咬。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为伊蚊,最爱在室内外犄角旮旯的锅、盆、瓦、罐或坑洼地的积水中孳生。因此,要“翻缸倒罐,清除积水”,消灭伊蚊的孳生地。钦州市区大路街、花鸟市场作为重点区域。各县区要及时甄别重点区域。当前53页,总共73页。下一步工作要求高度重视,科学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的防范和应对工作,科学认识病毒危害、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防控工作部署,抓紧落实重点场所(蚊虫孽生地)、重点人群(孕妇、出入境游客)的防控措施,强化工作部署和督导检查,严防疫情输入和传播扩散。当前54页,总共73页。下一步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加强属地管理,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属地管理责任,科学制定本辖区的应对预案,做好疫情防范和应对部署工作。各级疾控机构要根据国家防控工作方案,制定疫情处置方案,开展疫情监测、病例检测、风险评估、健康监护、疫情处置和应急物资准备等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国家诊疗方案,培训医务人员,落实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当前55页,总共73页。下一步工作要求明确职责,加强属地管理,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作用各级爱卫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开展防蚊灭蚊为主的爱国卫生工作。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按照国家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中相关要求,监督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旅游、公安边检、机场管理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明确部门分工,建立多部门疫情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制度,协调做好疫情防范和应对准备工作。当前56页,总共73页。应对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密切关注疫情防控进展,定期组织疫情风险评估工作,并做好疫情发生国来华返钦人员健康监测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好信息报送和标本检测,确保做到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各级疾控机构密切关注寨卡病毒病疫情动态,尤其是我国和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疫情,及时、评估疫情输入和本地流行风险,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市疾控中心应建立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体系,一旦发现阳性标本及时上送自治区疾控中心急传所复核。自治区将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送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复核予以确认。当前57页,总共73页。应对措施大力开展“清洁家园、灭蚊防病”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全爱卫办发〔2016〕1号)集中开展以灭蚊为主题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为增强整治活动效果,广东、云南、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西等7省(区)要于2月底至3月初选择同一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全省(区)统一组织开展专题现场活动。当前58页,总共73页。应对措施大力开展“清洁家园、灭蚊防病”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全爱卫办发〔2016〕1号)加强病媒生物监测与蚊虫灭杀工作:要参照《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要求,在本县(区)全部高风险区域(如花鸟市场)开展媒介伊蚊监测。要根据媒介监测数据、媒介传染病发病情况及风险评估结果,适时增加监测点数和频度,为科学采取灭蚊措施提供技术支持。要充分组织发动各类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服务机构和广大群众,有针对性地采取化学、生物等方法集中灭蚊,控制蚊媒密度。当前59页,总共73页。应对措施积极开展防控诊疗技术培训加强疾控机构人员培训,提升寨卡病毒病疫情调查处置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加强医疗机构人员培训,特别是产科医生的培训,提高寨卡病毒早期识别、防控和诊疗能力并及时对疫情信息进行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国卫发明电〔2016〕4号)和《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国卫发明电〔2016〕5号)电子版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当前60页,总共73页。应对措施做好防控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要通过部门网站和微博、微信等渠道,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公众科学认知、理性应对,提高公众防护能力,特别是各地医疗机构妇产科应在孕产妇孕前产前保健过程中询问并普及防控知识。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宣传、网信等部门加强舆情监测,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及时澄清不实信息,避免出现恐慌和引发炒作。当前61页,总共73页。应对措施做好疫情应对准备工作疾控机构要做好检测试剂、消杀器械和防护用品的应对准备。医疗机构要着重做好妇科、产科、传染科诊疗专家、专项治疗方案、药品等应对准备。一旦发现疑似病例,事发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规定报告当地政府和我委,通报当地相关联防联控部门,按照相关预案和方案做好应急处置,确保响应及时、应对有效,严防疫情扩散。当前62页,总共73页。国家防控方案介绍:病例诊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按照《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做好相关病例

的诊断工作。诊断时应注意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疾病进行鉴别。各省份发现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的确诊,应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复核后予以确认。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以及暴发疫情的指示病例和首发病例标本均应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进行复核检测。当前63页,总共73页。国家防控方案介绍:病例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它传染病中的寨卡病毒病”,如为输入性病例须在备注栏注明来源地区,统一格式为“境外输入/X国家或地区”或“境内输入/X省X市X县”。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当前64页,总共73页。国家防控方案介绍:实验室检测按照《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附录1)进行病例和蚊媒标本的采集、包装、运送和实验室检测。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测。开展蚊媒寨卡病毒检测时,对捕获的伊蚊成蚊或幼虫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寨卡病毒在我国归属于三类病原体,应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开展实验室检测。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要求,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当前65页,总共73页。国家防控方案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病例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