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过程_第1页
血栓形成过程_第2页
血栓形成过程_第3页
血栓形成过程_第4页
血栓形成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血栓形成过程第一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血小板1、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2、平均寿命7-14天3、无细胞核,有完整的细胞膜第二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血小板颗粒区:1、a-颗粒:PF4(血小板因子IV)——对抗肝素的抗凝血作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修复凝血酶敏感蛋白——促进血小板聚集2、致密颗粒:5-HT——促进血管收缩

ADP——血小板聚集,第二时相

ATP、钙离子、肾上腺素3、20%有溶酶体——酸性蛋白水解酶、组织水解酶透明区:含微管和微丝,参与血小板形状的维持及变形血小板两个系统:开放小管系统——摄取血浆物质、释放颗粒内物质致密小管系统——收集钙离子、合成前列腺素血小板内重要的酶:磷脂酶A2,血栓素合成酶、前列腺素合成酶血小板细胞膜:磷脂——存在花生四烯酸糖蛋白——主要有GPIbGPIIb第三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大动脉

又称弹性动脉,包括主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髂总动脉第四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大动脉内膜:内皮——单层扁平上皮W-P小体vWF同时和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结合内皮下层——疏松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细胞中膜:平滑肌纤维:病理情况下,可迁入内膜,产生结缔组织成分,使内膜增厚,动脉硬化重要环节弹性膜:40—70层少量胶原纤维基质主要是硫酸软骨素外膜:疏松结缔组织第五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中动脉又名肌性动脉,除大动脉外,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特点:1、内膜:内皮下层薄,内弹性膜明显。2、中膜:10~40层环行平滑肌及肌间一些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3、外膜:可见外弹性膜第六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及分泌功能1、前列环素PGI2和NO:抗血小板粘集作用;2、ADP酶:把ADP转变为抗血小板粘集作用的腺嘌呤核苷酸;3、凝血酶调节蛋白:内皮细胞表面的凝血酶受体,与血液中凝血酶结合,激活蛋白C(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浆蛋白),后者再与内皮细胞合成的蛋白S协同,灭活凝血因子Va和VIIIa;4、膜相关肝素样分子:在内皮细胞表面,与抗凝血酶III结合,灭活凝血酶、凝血因子X、IX等;5、蛋白S:与蛋白C协同作用;第七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及分泌功能6、t-PA: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促进纤维蛋白溶解;7、TFP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糖蛋白,K1,K2,K3串联,分两步(1)K2与FXa结合,直接抑制FXa的催化活性,同时TFPI变构,(2)Ca2+,TFPI变构,FVIIa-TF结合,形成FXa-TFPI-FVIIa-TF,灭活FVIIa-TF复合物。8、抗凝血酶III,肝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9、vonWillebrand因子:介导血小板与内皮下胶原黏附;10、PAIs: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因子,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第八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凝血因子国际命名的凝血因子因子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因子Ⅱ凝血酶原prothrombin因子Ⅲ组织因子tissuethromboplastin外源性非存在于血液因子Ⅳ钙离子Ca2+因子Ⅴ前加速素proaccelerin因子Ⅶ前转变素proconvertin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factor.AHF因子Ⅸ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因子ⅩStuart-Prowerfactor因子Ⅺ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因子Ⅻ接触因子contactfactor内源性因子ⅩⅢ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此外:此外有前激肽释放酶(PK)和高分子激肽原(HK)来自血小板的磷脂。。

第九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血浆或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主要特点:1、除组织因子外,其余均在血液中,且多为肝脏合成。组织因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存在于大多数组织细胞,生理情况下不表达。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属辅助因子,与Ⅶ结合并使Ⅶa催化效力增加千倍;2、除因子Ⅳ是Ca2+外,其余均为蛋白质;3、因子Ⅱ,Ⅶ,Ⅸ,Ⅹ,Ⅺ,Ⅻ,ⅩⅢ和前激肽释放酶是蛋白内切酶,以酶原形式存在,需激活才有活性;4、因子Ca2+,Ⅲ,Ⅴ,Ⅷ和高分子激肽原在凝血反应中起辅因子(非酶促)作用;5、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需维生素K,为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6、Ⅴ,Ⅷ是最不稳定的因子。第十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血小板的黏附黏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时出现;主要由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GP)受体,主要是GP1b,内皮下成分(主要为胶原纤维)及血浆vonWillebrand因子(vWF)参与。黏附后血小板被激活,出现释放反应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血小板的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主动外排生物活性物质的现象。致密颗粒:5-HT、ADPATP、钙离子、肾上腺素-颗粒排出:

PF4(血小板因子IV)、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凝血酶敏感蛋白溶酶体:酸性蛋白水解酶、组织水解酶第十二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血小板的聚集主要有ADP、纤维蛋白原、ATP、Ca2+、TXA2、凝血酶、5-HT、GPIIb等参与。外源性ADP——可逆——第一时相内源性ADP——不可逆——第二时相血小板聚集机制:凡能降低血小板内cAMP浓度,提高游离Ca2+浓度的因素,均可促进血小板凝聚,反之,抑制凝聚。

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内重要的反应:血小板质膜中有花生四烯酸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脱落环加氧酶PGG2和PGH2(很不稳定)PGE2和PGF2aPGG2和PGH2血小板内血栓素合成酶TXA2血小板内cAMP减少,游离Ca2+增多血小板脱颗粒释放内源性ADP胶原氯吡格雷选择性抑制ADP与血小板结合

恶心、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

凝血酶与凝血酶受体结合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血小板聚集PGH2内皮细胞合成的PG合成酶PGI2血小板内cAMP增多,游离Ca2+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血小板内的PG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中PG合成酶高cAMP磷酸二酯酶

5’-AMP(-)

双嘧达莫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2.血压下降、头痛、眩晕、潮红、晕厥等3.诱发心绞痛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PGG2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凝血途径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凝血酶原酶复合物(Xa,Ca2+,Ⅴa,PF3)形成↓凝血酶原(Ⅱ)凝血酶(Ⅱa)↓

纤维蛋白原(Ⅰ)纤维蛋白(Ⅰa)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凝血途径S:内皮下组织HK:高分子激肽原PK:前激肽释放酶K:激肽释放酶

纤维蛋白多聚体甲乙丙XIIIXIIIa哪个凝血途径重要呢?组织因子:TF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抗凝系统一TFPI:TFPI:糖蛋白,K1,K2,K3串联,分两步(1)K2与FXa结合,直接抑制FXa的催化活性,同时TFPI变构,(2)Ca2+,TFPI变构,FVIIa-TF结合,形成FXa-TFPI-FVIIa-TF灭活FVIIa-TF复合物。XIIIXIIIa组织因子:TF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抗凝系统二蛋白C系统:1、蛋白质C2、凝血酶调节蛋白3、蛋白质S4、蛋白质C的抑制物蛋白C系统蛋白C系统检测蛋白C和蛋白SXIIIXIIIa组织因子:TF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抗凝系统三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1、抗凝血酶III2、C1抑制物3、a1抗胰蛋白酶4、a2抗纤溶酶5、a2巨球蛋白6、肝素辅助因子II

抗凝血酶III的精氨酸残基FIXa、FXa、FXIa、FXIIa、IIa丝氨酸残基结合,灭活这些因子正常情况下,作用很弱与肝素结合后,作用增强ATIIIATIIIATIIIATIIIATIIIXIIIXIIIa组织因子:TF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抗凝系统四肝素:1、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产生3000-57000分子量2、酸性粘多糖3、肺心肝肌组织中丰富,生理情况下血浆中甚少机制:1、肝素—抗凝血酶IIIFIXa、FXa、FXIa、FXIIa、IIa内源性凝血途径APTT2、肝素—肝素辅助因子II灭活凝血酶的速度可加快1000倍3、刺激TFPI和其他抗凝物质的释放4、增强蛋白质C的活性5、刺激血管内皮释放纤维酶原激活物肝素肝素肝素肝素肝素低分子肝素:分子量7000以下只能与AT-III结合半衰期长,副作用少静脉维持12小时,皮下每日一次拮抗剂:硫酸鱼精蛋白XIIIXIIIa组织因子:TF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抗凝系统五口服抗凝药:华法林1、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II,VII,IX,X

外源性凝血途径PTINR=PT/PT正常对照值2、拮抗剂:维生素K3、口服吸收几乎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少4、经肝药酶羟基化失活后自肾排除5、起效缓慢12-24h:II50VII6IX24X36先用肝素作用时间长T1/2:40h1到3天达高峰6、不良反应:出血通过胎盘华法林华法林华法林华法林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提高血浆浓度)

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米替丁等使本类药作用增强(抑制肝药酶)

苯妥英钠使本类药作用减弱(诱导肝药酶)XIIIXIIIa组织因子:TF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七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内皮细胞激肽释放酶

C1抑制物

tPAUPA尿激酶原

PAI-1纤溶酶原纤溶酶

a2抗纤溶酶

a2巨球蛋白纤维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