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要点:1.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3.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4.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第1章绪论一、填空题1.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2.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有、、、、、、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3.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的。4.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二、名词概念1.物种;2.双名法;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一、填空题1.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3.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4.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二、名词概念1.组织;2.器官;3.系统。第3章原生动物门一、填空题1.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2.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3.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官是。4.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5.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为。6.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7.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8.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体内。9.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称为。10.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11.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12.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13.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14.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15.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传染。16.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二、名词概念1.伪足;2.变形运动;3吞噬作用;4.胞饮作用;5.裂体生殖;6.接合生殖;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杂和最高等的?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一、填空题1.卵裂的方式与卵黄的多少及其在卵内的分布情况有关,根据卵裂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和两种方式。2.卵裂生成的分裂球形成中空的球状胚,称为,中间的空腔称为,表面的细胞层称为。3.原肠胚的形成在各类动物有所不同,主要有、、、、等几种方式。4.动物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方式有两种,即和。5.多细胞动物起源的主要学说有和两大类。二、名词概念生物发生律第5章多孔动物门一、填空题1.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枝,因此又称为。2.多孔动物的水沟系有3种基本类型,即、和。3.多孔动物的无性繁殖可分为和形成两种方式。二、名词概念中央腔;细胞内消化;出芽生殖;逆转。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第6章腔肠动物门一、填空题1.最早出现神经系统的动物是。2.水螅外皮肌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沿着身体的排列,收缩是可使身体或触手;内皮肌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沿着体轴或触手的中心呈排列,收缩时可以使身体或触手。3.水螅外胚层中具有捕食和防御机能的细胞是。4.水螅的无性生殖方式为。5.进行有性生殖时,水螅的生殖腺是由的分化形成的临时性结构,而钵水母纲和珊瑚纲种类的生殖腺来源于。二、名词概念1.辐射对称;2.两辐射对称;3.细胞外消化;4.消化循环腔;5.网状神经系统。第7章扁形动物门一、填空题1.最早出现固定生殖腺的动物门是。2.涡虫体壁中具有捕食和防御机能的结构是。3.涡虫头部具有感光功能的结构是,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的结构是。4.海产扁形动物的幼虫阶段称为。5.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中间寄主,第一中间寄主是,第二中间寄主是。6.血吸虫能引起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的血吸虫病,其中间寄主是。7.肝片吸虫的中间寄主是,布氏姜片虫的第一中间寄主是。8.与寄生生活相适应,扁形动物中的的消化系统十分简单,而则没有消化系统,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9.猪带绦虫的身体分为、和3个部分。10.依据节片内生殖器官的成熟情况,猪带绦虫的节片可分为、和3种。11.感染了猪带绦虫的猪肉内常含有具感染性的囊尾蚴,这种猪肉俗称为。12.吸虫纲用于吸附在寄主体内的结构有和,绦虫纲用于吸附在寄主体内的结构有和。13.最早出现三个胚层的动物是。二、名词概念1.两侧对称;2.不完全消化系统;3.原肾管;4.梯型神经系统;5.中间寄主;6.终末寄主;三、问答题1.什么是两侧对称?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2.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8章假体腔动物一、填空题1.从假体腔动物开始,消化道分化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和后肠是由内陷形成的,中肠来自,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2.蛔虫的上皮层是,细胞界限不清楚,在背、腹及两侧部分加厚,称为背、腹及两侧,形成、及。3.线虫的排泄系统仍然属于原肾型,是一种特殊的原肾管,主要分为和两类。4.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种是由线虫动物引起的,引起这两种病的寄生虫是和。5.轮虫的身体一般分为、和3部分,体外被角质膜,在躯干部常增厚,称为;有些部位因角质形成的硬度不同而形成折痕,形状酷似,因此虫体可伸缩自如。6.在线虫的发育过程中,一旦器官发生完成,除了生殖细胞外,所有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停止,因此体细胞数目不再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是所有线虫动物的特征之一。7.轮虫的体形结构具有高度多样性,但又具有明显共同的主要特征:①体前端有,②口后有和。二、名词概念1.假体腔;2.完全消化系统;3.蜕皮;4.孤雌生殖。三、问答题1.与扁形动物相比,假体腔动物出现了哪些进步性特征?第9章环节动物门一、填空题1.分节现象的特点是,每个体节之间在体内以相分隔,在体表相应形成,为体节的分解;许多内部器官表现出的现象。2.是海产环节动物的原始附肢形式的运动器官,具有运动和双重功能。3.海产环节动物个体发育的幼虫期是。4.蚯蚓的运动器官是。5.蚯蚓在性成熟时第14~16节的上皮变为腺体细胞,比其它部分肥厚,无节间沟,色暗呈环状,称为。6.蚯蚓的体腔在背中线自11/12节之间的节间沟开始有孔与外界相通,称为。7.蚯蚓的脏体腔膜在中肠处特化形成,有类似于肝脏的功能。8.蚯蚓在肠壁背侧中央凹入形成一纵沟,称为,可增加消化吸收面积。9.蛭俗称蚂蟥,大部分种类的真体腔退化缩小,循环系统被取代。二、名词概念同律分节;异律分节;真体腔;闭管式循环;后肾管;索式神经系统。三、问答题1.分节现象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2.真体腔的出现有何进化意义?3.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外形特征?第10章软体动物门一、填空题1.软体动物的身体一般可分为、、和四部分。2.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隙称为,肛门、肾孔、生殖孔等直接或间接开口于此。3.软体动物的贝壳一般由、和三层结构组成。4.贝壳的外层和中层由分泌形成,随动物体和外套膜的生长而面积不断扩大,一旦形成就不再增厚。5.滤食性和植食性软体动物在胃肠交界处有一杆状结构,称为,上有与消化有关的水解酶,可溶解后释放到胃中。6.最早具有真正心脏结构的动物是。7.软体动物通过后肾管与围心腔共同完成代谢废物的收集和排泄,这种结构称为。8.软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和四对神经节及神经连索组成。9.动物界中最早出现专职呼吸器官的是。10.淡水蚌类发育过程中有一特殊的幼虫期,称为。11.腹足纲神经系统的与其它软体动物最大的区别是在食道上下左右交叉形成“8”12.软体动物的足因生活方式不同而形态各异,腹足纲的足,利于爬行;双壳纲的足呈,可挖掘泥沙;头足纲的足特化成和,成为捕食器官和在水中快速运动时的喷水加速器官。13.头足类雄性左侧第5腕的中间吸盘退化,可将精荚送入雌体内,称为。14.食物在乌贼食管内的转运主要靠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这与软体动物其它类群主要依靠来运送食物不同。15.乌贼口腔的前面有一对鸟喙状的的颚片,称为,由强大的肌肉支配,可撕咬、切碎食物。16.乌贼体背面皮肤下的壳囊内有一石灰质内壳,称为。17.乌贼遇到危险或进攻其它生物时可释放墨汁染黑海水的结构是。18.与快速运动的生活方式相适应,头足纲的循环方式为。19.我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鹦鹉螺属于软体动物门的(填写纲的名称)。二、名词概念开管式循环;卵胎生。三、问答题1.外套膜在软体动物的生活中有那些重要作用?第11章节肢动物门一、填空题1.动物界中的第一大类群是,第二大类群是。2.节肢动物的外骨骼虽然能很好保护内部器官,但同时也限制了个体的生长与活动,因此节肢动物都有定期的现象。3.在较原始的节肢动物类群中,端肢的外叶和内叶同样发达,这类附肢称为;在较高等的类群中,端肢的外叶缺失或退化,只有内肢发达,这类附肢称为。4.水生节肢动物一般用或呼吸,陆生节肢动物一般用或呼吸。5.甲壳亚门(如中国对虾)的呼吸器官是,螯肢亚门肢口纲(如东方鲎)的呼吸器官是,蛛形纲(如蜘蛛)的呼吸器官是,多足亚门(如蜈蚣)和六足亚门(如昆虫纲)的呼吸器官是。6.中国对虾的身体分为和两部分。7.中国对虾腹部第6对附肢的内肢和外肢都很宽大,称为,与尾节共同组成;雄虾腹部的第1对游泳足内肢特化为。8.中国对虾的排泄器官是,可排出代谢废物和调节血液离子平衡,然而蛋白质代谢产物氨则由排出。9.蜘蛛腹部末端用于结网的结构称为,这是本纲动物特有的结构之一。10.蛛形纲的呼吸器官有和两种,排泄器官有和两种。11.多足纲(如蜈蚣)的身体分为和两部分。12.昆虫的身体分为、和三部分。13.昆虫的身体属于异律分节,并切高度愈合形成了不同的体部,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头部是中心,胸部是中心,腹部是中心。14.昆虫的触角由、和三部分构成。15.昆虫最基本的口器类型是,由、、、和五部分组成,其它口器类型都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形成的。16.昆虫的胸部分为、和三部分。17.昆虫的胸部通常有两对翅,长在中胸的称为,长在后胸的称为。18.昆虫的足通常由、、、、和前跗节组成,前跗节一般特化成爪。19.昆虫的排泄器官主要是着生于中肠与后肠交界处的一些细长盲管,称为。20.蜘蛛和昆虫都可通过马氏管来排出代谢废物,但它们在发育上的来源不同,蜘蛛的马氏管来源于,而昆虫的马氏管来源于。二、名词概念混合体腔;马氏管;洄游;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半变态;三、问答题1.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什么重要作用?2.气管为什么被认为是动物界中最高效的呼吸器官?3.为什么节肢动物会成为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第12章触手冠动物一、填空题1.触手冠动物包括、和三类动物。2.触手冠动物在身体前端(上端)都有一圈触手环绕口形成圆形或马蹄形的触手冠,也称。3.触手冠动物既有原口动物的特征,又有后口动物的特征,是介于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一个类群;根据分子证据,结合形态与胚胎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触手冠动物是具有的动物。二、名词概念原口动物;后口动物。第13章棘皮动物门一、填空题1.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是。2.棘皮动物的身体包括中部的和向周围辐射突出的两大部分,有口的一面称为,没有口的一面称为。3.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结构,包括、、、、、、和。4.棘皮动物的运动器官是,除完成运动外,它还有、及的功能。5.棘皮动物的血系统由一系列与水管系统相应的管道组成,包括、、、等,与之相伴的围血系统是由体腔的一部分发育而来,分别称为、、等。6.棘皮动物与其它无脊椎动物不同,具有形成的内骨骼,可随动物的生长而长大。7.棘皮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由、和三个神经系组成。8.棘皮动物的口神经系由发育而来,由神经环和辐神经组成,司功能,是棘皮动物最重要的神经结构;下神经系和反口神经系由发育而来,司功能,这在动物界中是一个特例。9.海盘车的体表粗糙,有许多、和。10.海盘车的叉棘很小,呈钳状或剪刀状,在肌肉牵引下活动,具有功能;皮鳃呈泡状,为体腔膜经骨片间隙达于体表后与表皮共同外凸形成,与体腔相通,有和功能。11.海参从肠与泄殖腔交界处向体两侧发出的一对细管,细管发出的分支再逐级分支后形成树状结构,是其特有的呼吸器官称为,受到刺激时可以从肛门射出,抵抗和缠绕敌害,以后可以再生。第14章半索动物门一、填空题1.半索动物门最常见的代表动物是。2.柱头虫的身体呈蠕虫状,两侧对称,分为、和三部分。3.柱头虫的口腔位于领部,其背壁向前延伸成一个短盲管至吻腔基部,称为,曾被认为是不完全的脊索,并把具有这一结构的动物称为。4.柱头虫的呼吸器官是位于咽背部两侧的“U”字形。5.柱头虫的排泄器官是。二、问答题1.简述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中的地位*综合问答题1.试述无脊椎动物体制(身体对称形式)的演化趋势。2.试比较无脊椎动物各类型的体腔。3.试述无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演化趋势。4.试述脊椎动物各系统的演化趋势。第1章绪论一、填空题1.相似性;差异性;自然分类系统。2.界;门;纲;目;科;属;种;种。3.繁殖群体;繁殖能力;隔离。4.双名法。二、名词概念1.物种: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2.双名法: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物种命名法是双名法,它规定每一种动物都应有一个学名(sciencename),这一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是属名,后面一个是种本名;属名用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本名用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需大写,学名之后还附加当初定名人的姓氏和命名年代;属名和种名需要用斜体;例如ApismelliferaLinnaeus,1758表示意大利蜂这个物种是由林奈于1758年定名的。3.三名法:写亚种的学名时,需在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构成通常所称的三名法。例如北狐是狐的一个亚种,其学名为Vulpesvulpesschiliensis。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一、填空题1.细胞。2.原生质;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各种细胞器。3.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4.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二、名词概念1.组织: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彼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担负一定的功能,就称为组织。2.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完成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称为器官。3.系统: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就构成了系统。第3章原生动物门一、填空题1.单个;单细胞动物。2.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3.鞭毛;伪足;纤毛。4.眼点;光感受器5.光合营养;渗透营养。6.纵二分裂;赤潮。7.利什曼原虫;间日疟原虫;黑热病;疟疾。8.白蛉子。9.胞饮作用。10.裂体生殖;配子生殖。11.刺丝泡。12.营养代谢;繁殖遗传。13.伸缩泡与收集管。14.横二分裂;接合生殖。15.白蛉子;按蚊。16.调节水分平衡。二、名词概念1.包囊:是指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的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是原虫的感染阶段。(P44)2.滋养体:一般指寄生原生动物摄取营养的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P43)3.伪足:变形虫在运动时体表形成的临时性突起称为伪足。(P39)4.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虫体不断向伸出伪足的方向移动,身体形状不断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形运动。(P40)5.吞噬作用: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与质膜脱离后进入内质中,随着内质流动。这种取食方式称为吞噬作用。(P40)6.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称为胞饮作用。(P41)7.裂体生殖: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多个,随后细胞质分裂,包围着细胞核,形成多个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称为复分裂,以复分裂方式进行的分裂生殖称为裂体生殖。(P46)8.裂殖体和裂殖子:裂体生殖时,细胞质分裂之前具多核的阶段称为裂殖体,细胞质分裂后形成的多个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或潜隐体。(P46)9.接合生殖:纤毛虫生殖时两个个体在口沟处粘合,互相交换小核,与对方的大核融合,各自分裂产生8个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接合生殖。10.波动膜:鞭毛虫基体后移至虫体后端,鞭毛由基体发出后,沿着虫体前伸,与细胞质拉成的膜状结构称为波动膜;波动膜很适合于在粘稠度较大的环境中运动。(P38)11.应激性:生物体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的特性称为应激性。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杂和最高等的?答:作为一个动物体,原生动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没有出现象高等动物那样的组织、器官、系统,而是由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部分来完成各种生活机能;即使是由多个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简单的群体动物,组成群体的各个细胞一般也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而且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彼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一个细胞,构成原生动物体的单个细胞不仅具有一般细胞的基本结构,还具有一般动物所表现的各种生活机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等,因此它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不同,而是和整个高等动物体相当,是一个能营独立生活的有机体(由细胞分化出不同的部分来完成各种生理机能)。2.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试举例说明。答:原生动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无性生殖表现为分裂生殖,包括纵二分裂(如眼虫)、横二分裂(如草履虫)、孢子生殖和裂体生殖(如疟原虫)。有性生殖包括接合生殖(如草履虫)和配子生殖(如团藻)。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一、填空题1.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答案不分先后顺序)2.囊胚;囊胚腔;囊胚层。3.内陷;内移、分层、内转、外包。(答案不分先后顺序)4.端细胞法(或称裂体腔法);体腔囊法(或称肠体腔法)。5.群体学说;合胞体学说。二、名词概念1.卵裂和分裂球:受精卵分裂的过程称为卵裂,它与一般细胞分裂的不同点在于每次分裂之后,新的细胞尚未长大就继续进行分裂,因此分裂生成的细胞越来越小;卵裂形成的细胞叫分裂球。2.体腔:动物体的体壁和肠壁之间的空腔称为体腔。3.裂体腔:胚胎发育过程中,在原肠胚的胚孔两侧,内、外胚层交界处各有一个细胞分裂产生很多细胞,形成索状深入内、外胚层之间,成为中胚层细胞;中胚层细胞之间的空腔即为体腔(真体腔)。由于这种体腔是在中胚层细胞之间裂开形成的,又称为裂体腔。中胚层细胞裂开形成体腔的方式又称为裂体腔法。4.肠体腔:胚胎发育过程中,在原肠背部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成对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与内胚层脱离后,在内外胚层之间逐步扩展成为中胚层;中胚层细胞之间的空腔即为体腔(真体腔)。因为体腔囊来源于原肠背部两侧,所以又称为肠体腔。由体腔囊发育形成体腔的方式又称为肠体腔法。5.个体发育:生物从受精卵开始到成体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个体发育。6.系统发育:生物种族的发生发展历史称为系统发育。7.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简单而迅速地重演了其系统发展的主要过程,这个规律称为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生物发生律也称为重演律,是由德国人赫克尔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赫克尔认为,生物发展史可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第5章多孔动物门一、填空题1.侧生动物。2.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3.出芽;芽球。4.骨针。二、名词概念1.侧生动物: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这类动物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此又名“侧生动物”。2.中央腔:海绵动物体内由领细胞围成的空腔,只有水流循环和细胞内消化功能,没有细胞外消化功能,称为中央腔,又称海绵腔或胃腔。3.细胞内消化: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落入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溶酶体融合到食物泡上,对食物进行消化,这种消化方式称为细胞内消化。4.出芽生殖:母体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成为新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出芽生殖。5.两囊幼虫:多孔动物的囊胚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整个囊胚的小胚胞从大胚胞形成的开口翻转出来,使小胚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的表面,称为两囊幼虫。6.逆转:海绵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动物极小胚胞陷入里面形成内层细胞,植物极大胚胞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它多细胞动物完全不同,这种特殊现象称为胚胎发育的“逆转”。7.体细胞胚胎发生:是指机体所有细胞参与结构与机能的完全重新组织,形成一个新个体。8.再生:动物体某些结构受损后能够重新长出的现象称为再生。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答:多孔动物有许多原始性特征,也有一些特殊结构:(1)体型多数不对称;(2)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3)有多种类型的水沟系;(4)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特殊的“逆转”现象;(5)具有很强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所以说多孔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第6章腔肠动物门一、填空题1.腔肠动物。2.长轴;变短;环形;变细。3.刺细胞。4.出芽生殖。5.外胚层;间细胞;内胚层。二、名词概念1.辐射对称: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这种对称形式称为辐射对称。2.两辐射对称(biradialsymmetry):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这种对称形式称为两辐对称。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3.细胞外消化:食物在消化腔内由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进行消化,这种消化方式称为细胞外消化。4.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的体腔既具有消化功能,可以行细胞外消化及细胞内消化,又兼有循环的作用,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所以又称为消化循环腔。5.皮肌细胞: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所以称为上皮肌肉细胞,简称皮肌细胞。6.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具有形态上相似的突起,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疏松的网,称为神经网或网状神经系统;这种神经系统没有神经中枢,传导不定向,传导速度慢,也称为扩散神经系统。7.浮浪幼虫:腔肠动物的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以内移的方式形成原肠胚,在其体表长满纤毛,能游动,称为浮浪幼虫。8.生活史:生物完成一个生活周期所经历的发育史(发育过程)称为生活史。9.世代:生物从个体产生开始到繁殖下一代新个体为止的整个周期称为一个世代。10.世代交替:在生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同时存在且相互交替的现象称为世代交替。如薮枝螅,海月水母等。第7章扁形动物门一、填空题1.扁形动物门。2.杆状体。3.眼点;耳突。4.牟勒式幼虫。5.沼螺;鲤科鱼。6.钉螺。7.椎实螺;扁卷螺。8.吸虫纲;绦虫纲。9.头节;颈部;节片。10.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孕卵节片(或称妊娠节片)。11.米猪肉(或豆肉)。12.口吸盘;腹吸盘;吸盘;小钩。13.扁形动物二、名词概念1.两侧对称:两侧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的一种对称形式。2.皮肤肌肉囊:扁形动物由中胚层形成的肌肉与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组成体壁,兼司保护和运动的功能,所以又称为皮肤肌肉囊,简称皮肌囊。3.不完全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的消化管包括口、咽、肠,没有肛门,称为不完全消化系统。4.原肾管:扁形动物的肾管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盲管,只有一端开口,即一端为细胞(焰细胞或原肾细胞)盲端,另一端为排泄孔开口,这种肾管称为原肾管,最初的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5.梯型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头部有一对脑神经节,由此发出一对腹神经索通向体后,在腹神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这种神经系统称为梯型神经系统。6.缢断生殖:是涡虫的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生殖时涡虫虫体后端紧粘于底物上,前端继续向前移动,直到虫体断裂为两半,然后各自再生出失去的一半。7.合胞体:寄生性扁形动物和原腔动物的表皮层细胞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称为合胞体。8.中间寄主(宿主):性未成熟的寄生虫幼虫寄生的寄主。9.终末寄主(宿主):寄生虫成虫寄生的寄主。10.牟勒氏幼虫:是间接发育的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的幼虫,呈卵形,实心无体腔,有8只游泳用的纤毛瓣,腹面有口,有中胚层原基,漂浮生活。11.螺旋卵裂:卵裂时小分裂球不是在大分裂球垂直的上方,而是与纵轴成一角度(斜的方向),处于两个大分裂球之间的上方,分裂层层排列,成螺旋状,这种卵裂方式称为螺旋卵裂。三、问答题1.什么是两侧对称?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两侧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的一种对称形式。(2)两侧对称使动物体明显地分为前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3)体制的分化与相应的机能分化有关,腹部司运动,背部司保护,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逐渐向前端集中,运动也由不定向变为定向。(4)两侧对称既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生活过渡到水底爬行生活的结果,而水底爬行又可进化到陆上爬行,因此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先决条件之一。(5)两侧对称使动物体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分化阶段,获得了更广泛意义的适应,在进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答:从扁形动物开始,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意义。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形成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另一方面,由于中胚层的出现,形成了复杂的肌肉层,增强了运动机能,扩大了动物摄取食物的范围;同时消化管壁上的肌肉使消化管蠕动的能力也加强了,从而促进了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新陈代谢机能的加强又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而运动机能的提高则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另外,由中胚层所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养料和水分的功能,动物可以耐饥饿以及在某种程度上抵抗干旱,因此中胚层的形成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3.扁形动物一般分为哪几个纲?它们的消化系统各有哪些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点?答:扁形动物一般分为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三个纲。涡虫纲适应自由生活,所以消化系统发达,肠多有分支。吸虫纲适应寄生生活,所以消化系统退化或完全消失。第8章假体腔动物一、填空题1.外胚层;内胚层。2.合胞体;上皮层索;背线;腹线;两侧线。3.管型;腺型。(不分先后顺序)4.钩虫;丝虫。5.头;躯干;尾;兜甲;体节。6.体细胞数目恒定。7.纤毛冠(或称纤毛轮盘);咀嚼囊;咀嚼器。二、名词概念1.假体腔:线虫体壁围成的空腔是由胚胎时期的囊胚腔发展形成的,只有体壁中胚层,不具体腔膜,没有脏壁中胚层,称为假体腔(pseudocoel),又称原体腔或初生体腔。2.完全消化系统:消化道两端均有开口,即有口和肛门的消化系统称为完全消化系统。3.蜕皮:动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脱去旧的表皮,重新长出新的表皮,在新表皮完全硬化之前身体迅速长大的现象称为蜕皮。4.泛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相似,即借酶的作用分解体内储存的糖原以获得能量,但在有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氧呼吸。5.孤雌生殖:成熟雌体产卵不经受精作用就能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6.隐生:水生轮虫在水体干枯时,身体失去大部分水分,高度卷曲,进入假死状态,抵抗干燥环境。以这种状态维持生存,称为隐生。三、问答题1.与扁形动物相比,假体腔动物出现了哪些进步性特征?答:(1)首先,假体腔的出现使动物的肠道与体壁之间有了空腔,为体内器官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2)其次,由于腔内充满了体腔液,使得腔内的物质出现了简单的流动循环,可以更有效地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体腔液产生的膨胀压有维持体形的作用。(3)再次,体壁有了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同时体腔液具有一定的流动压力,使动物的运动摆脱了单纯依靠体表纤毛的摆动,运动能力得到明显加强。(4)另外,完全消化管的出现使动物的消化道进一步出现分工,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可以固定地由肛门排出体外,不必再返回到口吐出,消化能力得到加强。第9章环节动物门一、填空题1.隔膜;节间沟;按体节重复排列。2.疣足;呼吸。3.担轮幼虫。4.刚毛。5.环带(或生殖带)。6.体腔孔(或背孔)。7.黄色细胞(或称黄色组织)。8.盲道。9.血窦(或血体腔)。二、名词概念1.分节现象: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构成,称为分节现象。2.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体前端两节和末一体节之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为同律分节。3.异律分节:动物体的体节进一步分化,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异,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称为异律分节。4.真体腔:环节动物及其以后的动物的体腔由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细胞裂开形成(裂体腔),或由体腔囊发育而成(肠体腔),既有体壁中胚层,也有脏壁中胚层,并且具体腔膜,这种体腔称为真体腔或次生体腔。5.刚毛:是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中的一个细胞分泌几丁质而形成的表皮衍生物。6.疣足:是由体壁向外伸出形成的扁平突起,是动物原始的附肢形式,一般体腔也伸入其中,上面生有刚毛。7.闭管式循环:环节动物的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这种循环方式称为闭管式循环。8.血体腔:一些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被间质填充而缩小,血管已完全消失,形成了腔隙,血液在这些腔隙中循环,代替了血液循环系统,这些腔隙称为血体腔(或血窦)。9.后肾管:环节动物及以后的无脊椎动物的肾管两端均有开口,即开口在体腔内的肾口和开口在体壁的肾孔(排泄孔),这种肾管称为后肾管。10.体腔管:由中胚层来源的体腔上皮形成的管子,称为体腔管;有排除代谢产物功能的称为排泄管,有排除生殖细胞功能的称为生殖管。11.混合肾管:由后肾管和体腔管合并形成的管子称为混合肾管,除排除代谢产物外,在生殖季节可排出生殖细胞。12.索式神经系统:环节动物体前端咽背侧由1对咽上神经节愈合成脑,左右由一对围咽神经与一对愈合的咽下神经结相连,自此向后伸的腹神经索纵贯全身,在每一体节内形成一个神经节,整体形似索状,故称索式神经系统。13.担轮幼虫:是间接发育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幼虫,外形略似陀螺,在赤道部位通常有2轮纤毛环,称为担轮,口在2轮纤毛环之间,顶端有1束纤毛束,有的在肛门之前还有1轮体后纤毛环;具原体腔和原肾管,有中胚层带。14.生殖态:沙蚕科中有些种类性成熟时,体后部具生殖腺部分的体节形态发生改变,转变为生殖节,体前部仍保持原来的形状,不产生生殖细胞,称无性节。这种特征性的生殖现象称生殖态或异沙蚕相。三、问答题1.分节现象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答:分节现象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分节增加了运动的灵活性和有效性;(2)同律分节不仅增强运动机能,也是生理分工的开始;分节使许多内部器官表现出按体节重复排列的现象,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3)异律分节致使动物体向更高级发展,并逐渐分化出头胸腹各部分。(4)身体分节和真体腔的结构减少了机械损伤对生存的影响。2.什么是真体腔?真体腔的出现有何进化意义?答:(1)真体腔内的体腔液具有与循环系统共同完成体内运输的机能,而且它还能使环节动物具有一定的体型,并保证运动的效率。(2)真体腔的出现形成了脏壁肌肉层,肠就可以自主蠕动,不必依赖于身体的运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动物的消化能力;由于肠壁有了中胚层的参与,为肠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条件。(3)发达的真体腔的形成对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的形成及功能也有很大的影响。①由于结构的复杂化,简单的体腔液循环已不能满足输送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废物的需要,因此促进了循环系统的出现和排泄系统的发展。②器官系统的复杂化增强了对机体精细调节的需要,因此促进了神经系统的进一步集中和发展。(4)身体分节和真体腔的结构减少了机械损伤对生存的影响。3.蚯蚓有哪些适应土壤穴居生活的外形特征?答:(1)头部及感官退化;(2)口前叶膨胀时可以掘土;(3)刚毛可作运动的支点;(4)体表有角质膜,表皮中的粘液腺分泌粘液,由背孔排出体腔液,均可减小钻土时的摩擦,有利于在土壤中穿行。第10章软体动物门一、填空题1.头;足;内脏团;外套膜。(答案不分先后顺序)2.外套腔。3.壳皮层(或称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4.外套膜边缘;外套膜上皮细胞。5.晶杆。6.软体动物。7.心-肾复合体。8.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9.软体动物。10.钩介幼虫。11.侧脏神经连索。12.扁平宽大;斧状;腕;漏斗。13.茎化腕(或生殖腕)14.食道壁肌肉;纤毛摆动。15.鹦鹉颚。16.海螵蛸。17.墨囊。18.闭管式循环。19.头足纲。二、名词概念1.外套膜: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常包裹整个内脏团,称为外套膜。2.齿舌:齿舌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齿舌囊内,由许多角质齿有规则地排列而成,形似锉刀。3.开管式循环: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是始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还要进入组织间隙流动,经过血窦再流回心脏,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4.卵胎生:受精卵滞留在子宫内靠自身卵黄发育完全后产出,这种生殖发育方式称为卵胎生。5.鳃上腔:双壳类软体动物内外鳃小瓣前后缘及腹缘愈合,背缘形成的空腔就叫鳃上腔。6.育儿囊: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外鳃腔是受精卵发育的地方,外鳃瓣常因含有许多发育着的胚胎而加厚,这时的外鳃腔称为育儿囊。三、问答题1.外套膜对软体动物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答:①软体动物的排泄孔、生殖孔、呼吸、肛门甚至于口都在外套腔内,各项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②外套膜内侧有纤毛,纤毛的摆动造成外套腔内有规律的水流,带来食物和含氧丰富的新鲜水流,带走排泄物、代谢废物及生殖细胞。③乌贼的外套膜富有肌肉,呈囊状,收缩时可使水流从漏斗口喷出,推动身体向相反方向运动。④陆生蜗牛的外套膜在一定区域形成囊状的满布血管的“肺”。⑤外套膜外侧的表皮还可以分泌石灰质的物质,形成贝壳。所以外套膜对软体动物完成各项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软体动物的贝壳可分为哪几层?分别由外套膜的什么部位分泌形成?答: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一般由壳皮层、棱柱层和珍珠层三层结构组成。贝壳的外层和中层由外套膜边缘分泌形成,随动物体和外套膜的生长而面积不断扩大,一旦形成就不再增厚。贝壳的内层(珍珠层)由与之紧贴的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形成,并在动物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增厚。第11章节肢动物门一、填空题1.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2.蜕皮。3.双枝型附肢;单枝型附肢。4.鳃;书鳃;气管;书肺。5.鳃;书鳃;书肺;气管。6.头胸部;腹部。7.尾肢(或尾足);尾扇;交接器。8.触角腺;鳃。9.纺绩器。10.书肺;气管;基节腺;马氏管。11.头部;躯干部(答案不分先后顺序)12.头部;胸部;腹部。13.感觉和取食;运动;营养和生殖。14.柄节;梗节;鞭节。15.咀嚼式口器;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16.前胸;中胸;后胸。17.前翅;后翅。18.基节;转节;腿节(或称股节);胫节;跗节。19.马氏管。20.中胚层;外胚层。21.上表皮;外表皮;内表皮。二、名词概念1.蛋白质鞣化作用:蛋白质分子侧链通过醌的苯环而交互连接在一起,使柔软而具有可溶性的蛋白质转化为坚硬、不可溶的骨蛋白,同时颜色变深,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鞣化作用。2.节肢和肢节:节肢动物的附肢是实心的,内有发达的肌肉,不但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并且本身也分节,十分灵活,这种附肢称为节肢,组成节肢的各节称为肢节。3.混合体腔:节肢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体腔囊不扩大,囊壁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始体腔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混合体腔。4.马氏管:大部分种类的节肢动物丧失了后肾管,从中肠与后肠之间发出多数细管,称为马氏管。5.洄游:许多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定时期会沿一定路线进行集群的迁移活动,以寻求对某种生理活动的特殊要求,并避开不利的环境,这种迁移活动称为洄游6.生殖洄游:某些生物在生殖腺发育成熟时会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回游。7.索饵洄游:某些生物为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所进行的洄游称作索饵洄游或觅食洄游。8.越冬洄游:当秋季气温下降影响水温时,某些生物为寻求适宜的越冬场所而集结成群,从觅食场所分别转移到越冬场所,这种洄游叫做越冬洄游。9.孵化:受精卵在卵壳内发育成为胚胎后,脱壳而出成为幼态昆虫的过程称为孵化。10.变态:动物幼体和成体相比,除大小不同外,还有其他差别,需经过一定的形态结构变化才能发育为成体,这种发育过程称变态。11.完全变态: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有明显差异,称为完全变态。12.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经过卵、若虫(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稚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相似或不同,称为不完全变态,包括渐变态和半变态。13.渐变态:若虫和成虫形态相似,生活环境也相同,只是翅还处在翅芽阶段,性腺还未发育成熟,这种变态称为渐变态。14.半变态:稚虫的形态和成虫的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幼虫生活于水中或地下,成虫生活于陆地上,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三、问答题1.节肢动物的外骨骼有什么重要作用?答:①外表皮上有蜡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外界物质的侵入;②防止机械和化学损伤;③保护内部器官,维持身体形态;④附着肌肉,使机体产生运动。2.气管为什么被认为是动物界中最高效的呼吸器官?答:气管是节肢动物大部分类群的呼吸器官,由体壁内陷形成。气管壁具表皮增厚形成的螺旋丝,可保护其扩张以利于气体畅通。气管经一再分支到身体各部,末端伸达一掌状的端细胞内成为不含螺旋丝的微气管,内有液体,微气管与细胞之间依赖这些液体进行气体交换。气管经气门直接与外界相通,气门具有启闭装置,可以调节气流、防止水分过多流失和外物入侵。气管的某些部分膨大成很薄的气囊,气囊的张、缩可增加气管内的通风作用,也有助于减轻飞行时自身的重量。利用气管系统进行呼吸时,空气可以直接经过气管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之间,而不需要借助循环系统,大大提高了气体输送和交换的效率,因此被认为是动物界中最高效的呼吸器官。3.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有哪些类型?分别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答: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有鳃、书鳃、书肺和气管,水生节肢动物一般用鳃或书鳃呼吸,陆生节肢动物一般用书肺或气管呼吸。4.为什么节肢动物会成为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答:(1)节肢动物的体表包被有一层发达的几丁质外骨骼,具有保护内脏器官,为肌肉提供附着点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等作用。(2)身体异律分节,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体部。体节既分化又组合,从而增强了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3)具有分节的附肢,不仅附肢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关节,并且本身也分节,增强了附肢运动的灵活性和机能的多样性。(4)具有发达的横纹肌,伸缩能力强,两端附着在外骨骼上,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调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增强了运动效能。(5)呼吸器官多样化,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大多数陆栖节肢动物出现了高效的呼吸器官----气管,可以直接供应氧气给组织,也可以直接从组织排放碳酸气。(6)体腔为混合体腔(又称血腔),循环方式为开管式循环,血液在血腔或血窦中运行,血压比较低,因而可以避免由于附肢容易折断而引起大量失血。(7)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灵敏的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进一步集中,神经节有十分明显的愈合趋势,提高了传导刺激、整合信息和指令运动等方面的机能,更有利于陆栖生活。(8)具有独特的消化系统;一部分种类有十分发达的中肠突出物,便于体内储存养料;昆虫在肠道周围和体壁内面有许多脂肪细胞,代行养分储存的功能;绝大多数节肢动物具有6个直肠垫,能从将要排出的食物残渣中回收水分,并将其输送到血体腔内,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口器多样,食性广泛,减少了食物竞争,有利于生存。(9)产生了新的排泄器官----马氏管,直接浸浴在血体腔内的血液中,能吸收大量尿酸等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使之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增强了排泄机能。尿酸不易溶解于水,因此可以减少因排泄而带来的水分损失。(10)行有性生殖,陆生种类体内受精,很多种类间接发育——有利于种族繁衍。上述特征使节肢动物能够完全适应陆上生活,大多数种类演变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上所有生境,所以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动物。5.列出昆虫主要的口器类型并各举一例。答:昆虫主要的口器类型有:(1)咀嚼式口器,如蝗虫;(2)刺吸式口器,如蚊子和蝽蟓;(3)虹吸式口器,如蝴蝶;(4)嚼吸式口器,如蜜蜂;(5)舐吸式口器,如蝇类。6.列出昆虫主要的足的类型并各举一例。答:昆虫主要的足的类型有:(1)步行足,如蜚蠊的足;(2)跳跃足,如蝗虫的后足;(3)游泳足,如水生昆虫的足;(4)捕捉足,如螳螂的前足;(5)开掘足,如蝼蛄的前足;(6)攀援足,如虱的足;(7)携粉足,如蜜蜂的后足;(8)抱握足,如雄性龙虱的足。7.列出昆虫主要的触角类型并各举一例。答:昆虫主要的触角类型有:(1)丝状触角,如蝗虫的触角;(2)锤状触角,如郭公虫的触角;(3)刚毛状触角,如蜻蜓的触角;(4)棒状触角,如蝴蝶的触角;(5)锯齿状触角,如叩甲的触角;(6)念珠状触角,如白蚁;(7)膝状触角,如蜜蜂和蚂蚁的触角;(8)鳃瓣状触角,如金龟子的触角;(9)具芒状触角,如苍蝇的触角;(10)环毛状触角,如雄蚊的触角;(11)双栉状触角,如某些蛾类的触角。8.列出昆虫主要的翅的类型并各举一例。答:昆虫主要的翅的类型有:(1)膜翅,如蜜蜂等的翅;(2)覆翅,如蝗虫的前翅;(3)鞘翅,如甲虫的前翅;(4)半鞘翅,如蝽蟓的前翅;(5)鳞翅,如蝶类和蛾类的翅;(6)毛翅,如毛翅目昆虫的翅;(7)缨翅,如蓟马的翅;(8)平衡棒,如蚊类和蝇类的后翅,是一种退化形式的翅。9.昆虫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各有哪些重要的器官及功能?答: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头部有单眼、复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及口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一般有两对翅和三对足,是运动中心;腹部包含有大部分的内脏器官;是营养和生殖中心。第12章触手冠动物一、填空题1.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2.总担。3.后口特征;原口动物。二、名词概念1.原口动物:动物的口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原口,这类动物称原口动物。2.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肠胚的原口(胚孔)发育成动物的肛门或封闭,动物的口在与原口相对的另一端重新形成,以这种方式形成口的动物称为后口动物。第13章棘皮动物门一、填空题1.棘皮动物门。2.中央盘;腕;口面;反口面。3.筛板;石管;环管;辐管;侧管;管足;罍。4.管足;呼吸;排泄;辅助摄食。5.环血管;辐血管;轴腺;环窦;辐窦;轴窦。6.中胚层。7.口神经系;下神经系;反口神经系;8.外胚层;感觉;中胚层;运动。9.棘;叉棘;皮鳃。10.清楚体表污垢;呼吸;排泄。11.呼吸树(或水肺)。二、名词概念1.次生辐射对称:棘皮动物的幼虫是两侧对称,经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又转变成适应底栖或固着生活的辐射对称,称为次生辐射对称。第14章半索动物门一、填空题1.柱头虫;柱头幼虫。2.吻;领;躯干。3.口索;半索动物。4.鳃裂。5.血管小球。6.柱头虫的血液循环方式为,循环系统由和组成。二、问答题1.简述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系统演化中的地位答:半索动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三个重要特征:(1)具口索;(2)咽部有鳃裂;(3)背神经索在伸入领的部分出现狭窄的空腔。19世纪下半叶曾有学者认为口索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脊索,有空腔的背神经索相当于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半索动物的这三个特征与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基本相符,因此将其隶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一个亚门。但许多学者不同意这一观点。近年来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