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1页/共182页参考书目1、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2、江署霞:《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3、3、许健:《银行监管国际惯例》,中国金融出版社,1994年。4、兹维.博得:《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徐镇南:《金融风险与银行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杨有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7、《商业银行审计法规汇编》,1999年。第2页/共182页第一讲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与内容
重点解决三个问题:商业银行的产生、特征、职能及组织形式,我国目前有哪些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为达到其经营管理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坚持这些原则,如何坚持这些原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环境的内容,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条件,制定竞争策略,服从政府的监管要求。第3页/共182页一、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与组织形式性质: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创造、金融服务组织形式:包括外部组织形式及内部组织结构
第4页/共182页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演变从建国至1978年底,可概况为“大一统”的银行体系;1979年—1983年底,可概括为“混合型”的银行体系;1984年—1993年底,可概括为“中央银行”体制1994年至今,商业银行制度的确立和调整
第5页/共182页三、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4)股份制商业银行(11)地方性商业银行(112)
渤海银行、淮海银行、东北振兴银行、浙江商业银行、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第6页/共182页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内、外部条件(一)内部条件必须拥有一定的资本金;要有一大批量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要落实从业人员的权责利;
第7页/共182页(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外部条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
第8页/共182页第一讲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与内容五、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坚持?(一)安全性(二)流动性(三)盈利性(四)三者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说,三方针是统一的,它们共同保证了银行经营活动政党有效地进行。然而,安全性和流动性与盈利性往往存在矛盾。
第9页/共182页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内容(一)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
商业银行经营的对象是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金,各项具体业务的经营管理都是围绕这一主线而开展,而资金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变量,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第10页/共182页(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体内容资本金的经营管理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证券投资业务经营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表外业务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第11页/共182页思考题
商业银行“三原则”之间的矛盾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意义何在?如何协调“三原则”之间的关系?第12页/共182页第二讲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经营管理
重点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与功能。最佳资本需要量原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与实施。增加资本金途径的选择。第13页/共182页第二讲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经营管理一、银行资本金的构成(一)西方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普通股、留存盈余、资本盈余、未分配利润、优先股、各项准备金、资本性的票据和债券、可转换债券等(二)我国商业银行(国有)资本金的构成实收资本、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贷款准备金、长期债务等第14页/共182页第二讲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经营管理二、资本金的功能(一)营业功能(二)保护功能(三)管理功能第15页/共182页第二讲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经营管理三、银行最佳资本金需要量的确定与评估(一)最佳资本需要量的确定银行资本成本银行资本金的数量必须适度。如果资本金过高,会使得财务杠杠比率下降,增加筹集资本的成本,最终影响银行利润;如果资本金过低,会增加对存款等其他资金来源的需求,使银行边际收益率下降。第16页/共182页银行的资本最佳需要量,就是总资本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资本金与总资产比率所决定的资本金数量。最佳资本需要量原理是对资本成本与银行资本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概括,反映了银行资本需要量与银行资金成本及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之间的内存联系。这种概括和反映仅仅是一种理论抽象,难以具体用在银行资本的评估与衡量之中。在具体分析银行资本是否适度时,需要用一些具体的指标或公式。第17页/共182页(二)资本适度的衡量1、资本/存款比率(大于等于10%)2、资本/资产比率(大于等于7%)3、资本/风险资产比率(大于等于15-20%)4、纽约公式5、衡量资本适度的新方法第18页/共182页纽约公式
它将银行资产按其流动性和风险的高低划分为六组,分别确定其资本需要量,然后加总作为银行的适度资本需要量。第一组:无风险资产(0%)第二组:风险较小资产(5%)第三组:普通风险资产(12%)第四组:风险较大的资产(20%)第五组:“疲软资产”(50%)第六组:亏损与固定资产(100%)第19页/共182页衡量资本适度的新方法
以上四种方法,都是从一个角度来对资本需要量提出要求,然而一家银行的资本是否适度,要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货币当局提出了作为审查证明资本是否适度时必须考虑的一些因素;发展到70年代末,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审计署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使用趋势分析和一组选择性比率来确定适度资本量。第20页/共182页
由于西方各国关于银行资本量定义的不统一,资本充足率也没有规范标准,从而导致了在国际范围内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混乱。为了使国际银行业系统减少经营风险,确保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经营更健全、更稳定,并消除国际银行业不平等竞争的根源,如何统一国际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并制定银行资本充足比例的国际监管条例,已成大势所趋。第21页/共182页四、《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金
《巴塞尔协议》是1975年2月成立的国际性常设跨国银行监督管理机构“银行管理和监督行为委员会”颁布的一系列国际统一银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文件的统称。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1983年5月第二个《巴塞尔协议》1988年7月第三个《巴塞尔协议》1996年1月第四个《巴塞尔协议》1997年9月《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新资本框架协议第22页/共182页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
(一)含义国际清算银行的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于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的简称。(二)内容资本的组成一级资本:普通股股权(包括永久性优先股)、公开储备二级资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呆帐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次级长期债务资本一级资本不得低于50%,即二级资本不得高于50%。第23页/共182页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风险加权计算表内资产按风险大小分为5类:0%;10%;20%;50%;100%。表外资产的信用转化系数分为四级:100%;50%;20%;0%。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信用转换系数×表内相同性质资产风险权数第24页/共182页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标准比率的目标资本充足率=资本总额/加权风险资产总额=(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资产×风险权数)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资本总额中扣除项:在其他银行资本中的投资;已在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已对工商企业的参股投资;已对非自用不动产的投资;呆账损失尚未冲减部分。到1992年底,全部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也即全部资本充足率应达到8%,核心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也即核心资本充足率应达到4%。第25页/共182页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
过渡期及实施的安排
到1990年底,资本风险资产比率最低标准为7.25%,资本中至少有一半应是核心资本。在过渡期初衡量银行的资本状况时,核心资本的比例可包括附属资本成分,但最多不能超过核心资本成分的25%,至1990年底减少到10%,到1992年底过渡期结束时一并消除。第26页/共182页新资本框架协议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征求意见稿,这份新的资本协议框架是以1999年6月该委员会提出的新的资本协议框架为基础修订的,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即将在全球银行业推行的新的资本充足协议的基本原则。尽管这个重要的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了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的意见,并且还打算在2004年正式实施,但是,基于这个新的框架协议对于全球金融业的深远影响和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巴塞尔委员会主动宣布推迟一年实施第27页/共182页2001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继续延续1988年巴塞尔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风险监管思路,并吸收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的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等三个支柱的原则,进而提出了衡量资本充足比率的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次,新协议对风险的认识更加全面。1988年协议内容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而言,而新协议中有关风险的定义扩大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各种因素,基本涵盖了现阶段银行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以保证银行资本充足性能对银行业务发展和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引起的风险程度变化有足够的敏感性。三是除标准法外,允许银行运用内部评级法来衡量和测算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使新的监管规则有一定的灵活性,有利于吸收现代大型银行管理风险的各种先进经验。第28页/共182页
新巴塞尔协议的特点
1.新协议坚持了1988年巴塞尔协议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并提供了难度不同的、可供选择的更为灵活的风险衡量方式
2.新协议提供了外部评级与内部评级的选择方案
3.新协议调整了利率风险的资本要求和监管方式,增加了对于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
第29页/共182页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充足率
新协议适当扩大资本充足约束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本套利行为。例如,1988年的资本协议不对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比率作出要求,使得许多银行为了逃避资本约束纷纷采用控股公司的形式。在新的资本协议框架中,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导的控股公司应当受到资本充足比率的约束。在1988年的资本协议中,对于证券化的资产的风险水平确定的相对较低,而且没有充分考虑到由此可能导致的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等。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国际银行业基于逃避资本约束的动机,银行资产证券化显著推进,从而使得原来的资本协议不能更为灵敏地反映银行资产的真实风险水平和所需要配备的资本水平。新的资本协议框架则对此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第30页/共182页监管
新资本协议更为强调各国监管当局结合各国银行业的实际风险对各国银行进行灵活的监管,这主要是巴塞尔委员会注意到不同国家的具体金融环境和进入体制差异,因而开始强调各国监管机构承担更大的责任。例如,各国监管当局可以根据各国的具体状况,自主确定不低于8%水平的最低资本充足要求,同时,许多风险衡量的水平和指标需要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根据实际状况确定,而且金融监管当局还要能够有效地对银行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考察。这样,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监管的重点,将从原来的单一的最低资本充足水平转向银行内部的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状况。
第31页/共182页市场约束
在新资本协议中,市场约束机制的引入可以说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研究重大进展的体现。在新的资本框架中,巴塞尔委员会对于银行的资本结构、风险状况、资本充足状况等关键信息的披露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新框架充分肯定了市场具有迫使银行有效而合理地分配资金和控制风险的作用,稳健的、经营良好的银行可以以更为有利的价格和条件从投资者、债权人、存款人及其他交易对手那里获得资金,而风险程度高的银行在市场中则处于不利地位,它们必须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提供额外的担保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第32页/共182页五、《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一)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
2004年3月1日起实施1、资本的构成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第33页/共182页五、《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商业银行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资本中扣除以下项目: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的资本投资。商业银行计算核心资本充足率时,应从核心资本中扣除以下项目:商誉;商业银行对未并表金融机构资本投资的50%;商业银行对非自用不动产和企业资本投资的50%。商业银行计算各项贷款的风险加权资产时,应首先从贷款账面价值中扣除专项准备;其他各类资产的减值准备,也应从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中扣除。
第34页/共182页实收资本:投资者按照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商业银行的资本。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和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关联交易差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以及法定公益金。未分配利润:商业银行以前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少数股权:在合并报表时,包括在核心资本中的非全资子公司中的少数股权,是指子公司净经营成果和净资产中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归属于母银行的部分。第35页/共182页重估储备:商业银行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对固定资产进行重估时,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正差额为重估储备。若银监会认为,重估作价是审慎的,这类重估储备可以列入附属资本,但计入附属资本的部分不超过重估储备的70%。一般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优先股:商业银行发行的、给予投资者在收益分配、剩余资产分配等方面优先权利的股票。可转换债券:商业银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成商业银行普通股的债券。次级债券:是指固定期限不低于5年,除非银行倒闭或清算,不用于弥补银行日常经营损失,且该项债务的索偿权排在存款和其他负债之后的商业银行长期债务。
第36页/共182页2、风险权数的规定
0%、10%、20%、50%、70%、100%3、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第37页/共182页4、具体要求商业银行最迟要在2007年1月1日达到最低资本要求。在过渡期内,商业银行要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资本充足率分步达标规划,并报告银监会。第38页/共182页(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现状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问题仍很严重。它不仅事关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1、资本金总量不足,负债经营较为突出2、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补充缺乏持续性3、资产质量较差,对商业银行资本的侵蚀程度严重第39页/共182页中新社2005北京五月十八日电(记者翁阳沈嘉)在今天举行的北京《财富》论坛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显然对解决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表示乐观:“现在我们的形势还不错,资本充足率达标行资产占比二00六年前可达百分之八十。”
据悉,今年初刘明康曾表示,二00五年银监会要在巩固二十一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成果基础上,促使达标银行机构数量进一步增加,达标行资产占比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第40页/共182页(四)国有商业银行增加资本金的途径1、股份制改造后上市
2、政府注资
3、银行业自身的利润积累4、提高普通呆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5、发行长期次级债券
第41页/共182页思考题1、什么是最佳资本需要量原理?它是如何确定的?2、我国银行应如何提高资本充足率?
第42页/共182页第三讲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管理
重点掌握问题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及经营原则。存款营销策略和存款产品的开发。发行金融债券、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的概念、性质、优缺点以及中央银行对这些负债方式的具体要求。负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第43页/共182页第三讲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管理一、负债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一)从银行自身来讲,银行资产的盈利率一般低于工商企业,银行家要想获得与一般企业相当的利润,只能依靠大量借入资金,使资产总额数倍于自有资本,因此吸收存款的工作至关重要。(二)从存款者来看,存款的意义莫过于找到了存放资金的适当场所。对一般顾客而言,他们在银行存款的着眼点在于银行为此提供的便利条件。第44页/共182页二、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构成与变化(一)负债业务构成存款负债借入款负债结算性负债第45页/共182页(二)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负债结构日趋多样化银行存款中储蓄存款增幅最大,而企业存款波动较大负债持有的市场份额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存款市场持有的份额不平衡
第46页/共182页三、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原则依法筹资原则成本控制原则量力而行原则结构合理原则
第47页/共182页四、存款业务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存款产品的特点利息高低利率的形式和计息的方法附加服务存款期限能否转让提款方式第48页/共182页四、存款业务经营管理(二)商业银行存款服务的种类按存款人的身份来划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存款、同业存款、财政性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按存款的稳定性和支取方式划分,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按存款人的动机和目的分类,可划分为保本增值型存款、计划消费型存款、安全保密型存款、方便存取型存款、投机好奇型存款第49页/共182页(三)存款产品的营销
存款产品营销旨在出售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和为银行带来盈利的产品和服务调查研究客户的金融需求,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市场在目标市场确定后,设计开发新的产品或完善原有的产品定价和促销对营销活动进行评价和改进,并预测和研究金融市场未来的需求第50页/共182页(四)存款业务创新1、西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创新
可转让定期存单
自动转账服务账户
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第51页/共182页2、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创新
本外币活期一本通
本外币定期一本通
通知存款
定期自动转存业务
第52页/共182页(五)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向保险机构交纳保费,当投保人面临危机或经营破产时,保险机构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如流动性支持、兼并重组和清算赔偿,以化解金融风险或防止风险蔓延。
第53页/共182页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可以保护存款公众的合法利益,增强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可以减轻政府和中央银行在银行倒闭中所承担的风险可以协助金融监管当局事先防止银行风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第54页/共182页五、短期借款的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的短期借款主要是指同业拆借和向中央银行借款两种形式同业拆借指的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资金周转,是商业银行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的重要渠道
第55页/共182页1994年下达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管指标》中规定:“拆借资金余额与各项存款相比不得超过4%,拆出资金与各项存款相比不得超过8%”;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同业拆借,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期限,拆借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四个月。禁止利用拆借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拆入资金用于弥补票据结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第56页/共182页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主要有两种形式:再贷款和再贴现。短期借款的经营策略: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要确定适度的规模;要合理地安排结构。第57页/共182页六、长期借款的经营管理商业银行长期借款一般采用发行金融债券(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形式。发行金融债券与存款筹资的区别:筹资的目的不同;筹资的机制不同;筹资的效率不同;所吸收资金的稳定性不同;资金的流动性不同第58页/共182页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种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曾发行过三种类型的金融债券:普通金融债券、累进利息金融债券和贴息金融债券。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外国金融债券;欧洲金融债券;平行债券。第59页/共182页七、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管理(一)负债成本的构成:利息成本;营业成本;资金成本;可用资金成本率。(二)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分析:负债成本与负债总量的关系;负债成本与负债结构的关系。
第60页/共182页八、负债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负债风险的种类: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清偿性风险。(二)商业银行负债风险的防范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一是建立分层次的准备金;二是拓宽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渠道,从多途径、以多形式筹措资金第61页/共182页利率风险的防范:对未来市场利率的变动进行科学的预测;运用远期利率协议避免风险;进行利率掉期清偿性风险的管理:一是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整个社会对商业银行的信心;二是要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确定适度的负债规模第62页/共182页思考题1、银行负债的重要性有哪些?2、如何调整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的现状?3、如何进行存款市场的开拓?4、如何保证我国商业银行存款的安全
第63页/共182页第四讲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重点掌握问题贷款业务经营管理的目标不同的贷款方式下发放贷款应控制的要点科学管理贷款方法和依据贷款价格的内容和贷款定价的方法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的措施第64页/共182页第四讲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一、贷款业务经营管理的目标(一)贷款规模适度(二)贷款结构均衡(三)防御风险(四)盘活存量第65页/共182页二、贷款种类贷款按期限长短划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贷款。
中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5年以下(含5年)的贷款。
长期贷款,系指贷款期限在5年(不含5年)以上的贷款。第66页/共182页贷款按有无担保划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
信用贷款,系指没有担保、仅依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发放的贷款。
担保贷款,系指由借款人或第三方依法提供担保而发放的贷款。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
保证贷款、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系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抵押方式或质押方式发放的贷款。
第67页/共182页三、不同贷款方式掌握的要点(一)信用贷款:关键是对借款人信用的分析,包括财务状况和非财务状况。(二)保证贷款:主要有:保证人的资格,保证的方式,保证的期限,保证合同的形式。(三)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主要有:银行选择抵押品和质押品的条件,抵押品或质押品的登记以及抵押品或质押品的处分。(四)票据贴现:主要是票据贴现时审查的内容。
第68页/共182页四、商业银行贷款信用分析
(一)对借款人的信用评价借款人的品德(Character)借款人的资本(Capital)借款人的担保(Collateral)借款人的经营能力(Capacity)借款人的经营环境(Condition)
第69页/共182页(二)对借款者财务报表的分析分析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目的是剔除资产负债中存在的水分,摸清家底,避免贷款的风险。分析借款人的损益表,目的是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确定还款的可能性。贷款能否按期偿还,除了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外,商业银行还必须关注借款人是否有能力获得足够的现金以偿还贷款。第70页/共182页(三)对借款人基本财务比率的分析流动性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金营运效率比率: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利用比率;固定资产利用比率;存货周转率;现金周转率。财务杠杆比率:负债资产比率;负债自有资本比率;收入利息费用比率。盈利能力比率:销售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股本收益率。
第71页/共182页五、贷款的定价(一)贷款定价的一般原理一般来说,贷款供给曲线是价格的增函数,贷款需求曲线是价格的减函数。(二)贷款价格的构成:筹集资金的成本;贷款的管理费用;承诺费;补偿余额;隐含价格;银行适当的利润。(三)贷款定价的方法:成本相加贷款定价法;价格领导模型;成本——收益贷款定价。第72页/共182页六、贷款风险管理(一)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二)贷款风险的识别:通过对借款人财务报表和一些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对贷款风险的预警信号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发布。(三)贷款风险的管理:避免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补偿风险。
第73页/共182页思考题1、假设一企业借款者预计,该企业今年能获净利润2300万元,去年的净利润为2600万元,今年的折旧和其他非现金费用为1000万元而去年为800万元。该企业预期应付账款从年初的4200万元可降至3900万元,而存货将从去年底地3500万元上升到今年的5000万元,应收账款从去年底的3400万元上升至今年底的4800万元。该企业今年预计的现金流是多少,企业的现金流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这对于考虑贷款给该企业的银行有什么含义?第74页/共182页2、1996年12月,甲公司签署了一份保证书,愿作为主债务人乙有限责任公司的连带保证人向丙银行保证,就乙公司对该银行现在和将来所负的一切债务及从属于主债务400万元人民币范围内,负连带保证责任。1997年8月5日,乙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改制被批准,依法变更登记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9月、10月,改制后的乙股份有限公司向丙银行分别借款290万元及150万元。到2000年10月底,改制后的乙股份有限公司共欠丙银行债务人民币300万元,丙银行多次向乙股份有限公司催要欠款未果,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作为连带保证人,承担给付责任。问题:①改制是否影响企业对其债务的承担;②改制后保证人是否继续承担责任;第75页/共182页第五讲证券投资业务的经营管理一、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特点(一)与工商企业投资活动相比投资对象不同、获取收益的方式不同、投资对象的流动性不同、投资的重要性不同。(二)与放款业务相比流动性不同、风险性不同、业务关系不同。第76页/共182页二、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重要性
(一)获取收益;(二)分散风险;(三)保持流动性。第77页/共182页三、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对象
(一)政府债券(二)公司债券(三)股票根据我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在我国境内不准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但可以买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第78页/共182页四、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离和融合(一)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的历史发展早期的自然分离阶段20世纪初期的融合阶段经济大危机后的分离阶段70年代以来的再次融合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的基本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前;80年代——9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混业经营;1994年,要求银行办的证券机构与银行脱钩;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第79页/共182页(二)分离式与融合式经营模式的利弊分析分离式的优缺点融合式的优缺点分离式向融合式过度的条件:商业银行是真正是企业;金融市场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有效的金融监管第80页/共182页五、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一)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收益率票面收益率、当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二)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提前赎回风险第81页/共182页(三)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关系的协调
收益与风险交替原理:是指风险增加意味着收益减少,风险减少意味着收益增加。但是,一定要注意,我们上面所说的因风险增加或减少而带来收益减少或增加不是指实际收益的变化,而是指风险变动引起投资者主观估价上的收益变动。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处理:就是要尽量增加证券组合的收益,尽量减少证券组合的风险,从而保证投资的安全性,提高投资的盈利性第82页/共182页六、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中的问题(一)证券的到期日与市场价格:短期证券受利率风险的影响会大于长期证券,即短期证券价格变动频繁,长期证券价格则相对稳定,变动频数较小对同等程度市场利率变动而言,长期证券价格受到的影响大,短期证券价格受到的影响小第83页/共182页(二)利率变动与投资对策
利用市场行情变化来赚取利润要受本行证券头寸、资金及有关费用的制约,各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对策,而不能盲目地追随市场。在市场利率变动时,商业银行通常并不是单纯地买进或卖出某种证券,而是调整证券头寸,即在市场利率将要下降时,将短期证券换成长期证券;在市场利率将要上升时,把长期证券换成短期证券。第84页/共182页(三)纳税问题
证券收益免税对证券投资的影响:在经营免税证券的情况下,即使免税证券收益率低于吸收资金的成本,商业银行的税后利润仍然可能增加。资本盈余或亏损的税务处理:当证券价格下降出现资本亏损时,将亏损证券及时卖出,可获得减少纳税的好处;而当证券价格上升出现资本盈余时推迟卖出,也可实际上增加银行收益。
第85页/共182页思考题1、贷款业务相比较,为什么说证券投资业务更有利于分散银行经营的风险?2、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如何调整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短期证券和长期证券的头寸?第86页/共182页思考题
1、贷款业务相比较,为什么说证券投资业务更有利于分散银行经营的风险?2、在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如何调整商业银行所持有的短期证券和长期证券的头寸?第87页/共182页第六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管理
重点掌握问题中间业务的概念和类型
中间业务的性质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
第88页/共182页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类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第5号令》规定,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两大类:不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金融服务类业务)和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中间业务(即一般意义上的表外业务)。可见,我国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金融服务类业务和表外业务。第89页/共182页(一)金融服务类业务
金融服务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以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的各种业务,目的是为了获取手续费收入。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业务。
第90页/共182页(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担保或类似的或有负债、承诺类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第91页/共182页二、中间业务的性质(一)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的关系中间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的先驱资产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中间业务是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但绝不是资产负债业务的附属第92页/共182页(二)金融服务类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关系两类业务的性质不完全相同风险程度不同受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程度不同第93页/共182页三、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已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其转轨时期的战略重点,各行以服务类的中间业务为基础,以代收代付业务为切入点,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的中间业务无论在发展规模、业务范围、业务品种和业务收入上都相差甚远。首先,中间业务发展地区结构不平衡。其次,中间业务品种不均衡。主要局限在结算性服务和管理性服务上,咨询性服务、表外业务开展得较少或基本不存在第94页/共182页(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从目前来看,国外商业银行不仅服务类中间业务品种多、规模大,而且,表外业务发展迅速,完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量体裁衣”,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的表外业务第95页/共182页(三)国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原因规避资本管制防范金融风险适应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要金融理论的发展和新技术的推动
第96页/共182页四、我国拓展表外业务的策略在政府的主导下创造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的市场化条件商业银行要从总体上努力提高开展表外业务的综合能力商业银行应科学而合理地确定开展各项表外业务的路径选择第97页/共182页五、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一)表外业务的风险种类信用风险利率、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清算风险经营风险法规风陷第98页/共182页(二)表外业务的风险防范
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对票据承兑、信用证业务要坚持真实的商品交易原则,杜绝融资性套取银行信用行为;加强对被担保客户的信用分析和评估,客户的准入必须坚持信用等级优良标准,杜绝信用劣级客户进入;按风险定价;完善反担保措施;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健全表外业务操作规程及制度,加强内部稽核力度
第99页/共182页承诺业务:采用浮动利率;对信用等级较低客户可拒绝融资承诺或要求提供贷款担保;银行在贷款承诺及包销票据发行便利协议签订后,要安排一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以备向借款人融资或包销票据发行便利中剩余的票据;贷款承诺中银行可要求客户提供补偿性余额。第100页/共182页衍生金融工具业务:银行高级管理层要重视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制订完善的交易制度;对客户现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其交易价格的确定必须保证银行除手续费之外不追求任何额外利润;运用风险管理模型,确定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价值;第五,建立完善的信息传导机制。
第101页/共182页思考题
1、金融服务类业务与表外业务包括有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何区别?2、比较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差异所在。3、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哪些?4、试举例说明利率互换的交易原理。第102页/共182页第七讲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重点掌握问题流动性管理的含义、目标和原则流动性需求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措施银行头寸的匡算与调度第103页/共182页一、流动性管理的含义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就是商业银行通过合理调度资金(头寸),一方面保证其具有应付客户提存、偿还借款、满足必要贷款需求等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又不致形成资金的闲置,尽可能使其流动性缺口保持最小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第104页/共182页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一)适度控制存量(二)适时调节流量
既不能将其流动性保持得过低,也不能保持得过高,过低会招致流动性风险,过高则会与其盈利性目标发生冲突。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其盈利最大化的根本目标。第105页/共182页三、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性(一)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扩大业务、增强实力和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二)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维护和提高其信誉的保证。第106页/共182页四、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一)短期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主要是指由季节性因素引起的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二)周期性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是指由经济周期性变动因素引发的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三)意外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是指由不可预测的非常事件和来自大客户大额存款和大额贷款波动引起的对商业银行的资金需求。(四)趋势性流动性需求的预测:是指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流动性需求。第107页/共182页五、流动性需求的满足(一)资产途径满足流动性现金资产短期有价证券同业拆出各种商业票据证券逆回购其他流动性资产第108页/共182页(二)负债途径满足流动性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向同业拆借资金证券回购协议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向国际金融市场借其他形式的负债第109页/共182页六、商业银行的头寸匡算和资金调度(一)商业银行头寸及其构成所谓头寸是指商业银行手头拥有的资金或款项的术语,或者说是商业银行能够直接、自主运用的资金。通常将商业银行的头寸按其包含层次(或构成因素)为划分基础头寸、可用头寸和可贷头寸。第110页/共182页基础头寸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之和,计算公式如下:基础头寸=库存现金余额+在中央银行一般性存款余额;可用头寸又称可用资金,是指商业银行扣除法定准备金以后还可以运用的资金,计算公式如下:可用头寸=基础头寸+(-)应清入清出汇差资金+(-)到期同业往来+(-)缴存存款调增调减额+(-)应调增调减二级准备金金额第111页/共182页可贷头寸是指商业银行在某一时期内可直接用于贷款发放和投资的资金,它来自商业银行可用头寸,但又不能等同于可用头寸。第112页/共182页(二)商业银行的资金调度
也称为商业银行的头寸调度,是指商业银行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其资金头寸的松紧情况,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协调统一的要求而进行的资金上缴下拨、调出调入、拆出拆入、借出借入等一系列的内调外借活动。在方法上,商业银行资金调度可分为近期头寸调度和远期头寸调度两种。第113页/共182页思考题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如何?怎样防范流动性风险?
第114页/共182页第八讲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重点掌握问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目标及方法我国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因和重要性剖析我国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115页/共182页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含义
也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比较安全、高效的资金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将资产和负债综合起来,通过对各类资产和负债进行预测、组织、调节和监督,以协调各种不同资产和负债在总量、结构、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面的搭配,实现资产负债总量上平衡和结构上合理,达到经营总目标的要求。第116页/共182页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一)总量平衡的目标(二)结构合理的目标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的目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互为条件。资产负债总量平衡是资产负债结构合理配置的基础和前提,总量不平衡,结构必不合理;结构合理配置又可以促进总量平衡的实现,因为若在结构上资产负债流动性不足、安全性差、配置不合理,必然影响总量的平衡
第117页/共182页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一)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二)结构对应的原则(三)组合效益的原则
第118页/共182页四、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
(二)负债管理理论(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第119页/共182页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一)资产管理方法:资金总库法;资金转换法;管理科学法。(二)负债管理方法:负债管理方法实际上就是讲银行筹资渠道的多样化。(三)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
第120页/共182页资金缺口管理GapManagement)
商业银行资金缺口管理,也叫差额管理,是在利率变动循环时期使银行资产负债利差达到最大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其基本做法是,随着利率的变动,调整可变利率和固定利率的资产与负债组合结构,通过改变资金缺口的大小,达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
第121页/共182页持续期(Duration)缺口管理
持续期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所有预期现金流量的加权平均时间,或是固定收入金融工具未来的现金流量相对于其价格变动基础上计算的加权平均时间。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持续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度量了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第122页/共182页D为持续期,t为各现金流发生的时间,表示t期的现金流或利息,f为资产或负债的面值,n为期限,i为市场利率。
第123页/共182页比例管理法(ProportionManagement)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各类比例指标体系以约束资金营运的管理方式。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一般分为流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和盈利性指标三类第124页/共182页六、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银行的实践,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资产负债管理在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一)统存统贷的管理体制(1953—1958)(二)存贷下放、计划包干、差额管理、统一调动的体制(1959——1961)(三)高度集中统一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体制(1962——1978)
第125页/共182页(四)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包干的体制(1979——1983)(五)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管理体制(1984——1993)(六)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1994——1997)(七)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1998年1月1日起)第126页/共182页八、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一)总量管理类指标(2个)即存贷款比例和拆借资金比例,其管理目标是防止超负荷经营和消除经营中已有的超负荷现象。第127页/共182页(二)流动性管理类指标(3个)即资产流动性比例、备付金比例和中长期放款比例,其管理目标是使流动资产保持在正常最低限量以上,提高资产流动性,避免短存长贷,满足支付需求.第128页/共182页(三)安全性管理类指标(5个)即资本充率指标、风险加权资产比例指标、贷款质量指标、单个贷款比例指标和股东贷款比例指标,其管理目标是把资产风险含量控制在安全区内,降低和分散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性。第129页/共182页(四)效益性类指标(3个)即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和利息回收率,其管理目标是提高资产盈利性,加强贷款利息回收工作,降低负债成本,注重改善资产和负债的效益结构。第130页/共182页新的指标体系还增加了3个考核外汇资产状况的指标(1996)境外资金运用比例指标(仅对外汇考核),其设置要求是境外贷款、境外投资、存放境外等资金运用与外汇资产之比不得超过30%。国际商业借款指标(仅对外汇考核),其设置要求是来自国际商业借款(含出口信贷)和境外发行债券(不含地方部门委托)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超过100%。外汇资产比例指标,其表达形式为外汇资产与资产总额之比。这个指标作为监测性参考指标使用。第131页/共182页九、.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总行与分支行的目标存在差异性,导致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的真实性可能产生较大误差。(二)比例指标缺乏层次性(三)比例指标的适用性差(四)部分比例指标呈现滞后性(五)比例管理指标体系缺乏弹性(六)比例管理指标设计偏颇(七)比例管理指标不具动态性第132页/共182页十、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对策(一)作为制度制定者和制度执行监管者的中国人民银行,应当顺应形势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旧条例,不断推出新条例,提高商业银行比例管理指标的科学性(二)商业银行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具体落实者,其态度和重视程度决定着执行的效果
第133页/共182页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一览表指标类别指标名称公式拟定监管值风险水平流动性风险1.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负债大于25%2.超额备付金率(超额准备+库存现金)/各项存款大于2%3.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负债总额大于60%4.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未使用不可撤销承诺)/到期流动性资产大于-10%信用风险5.不良贷款率6.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不良资产/资产总额小于5%小于4%7.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客户授信额/资本净额小于15%8.关联授信比例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小于50%市场风险9.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例累计外汇敞口头寸/资本净额小于20%10.市值敏感性比率修正持续期缺口X1%/年监测操作风险11.操作风险损失率操作损失/(净利息收入+非利息净收入)监测风险迁徙正常贷款1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正常类贷款变为不良额/正常贷款小于0.5%关注贷款1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关注类贷款变为不良额/关注贷款小于1.5%次级贷款1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次级类贷款变为可疑和损失类贷款/次级贷款小于3%可疑贷款1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可疑类贷款变为损失额/可疑类贷款小于40%第134页/共182页风险抵补盈利能力16.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大于0.6%17.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大于11%准备金充足程度18.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信贷资产实提准备/应提准备大于100%19.非信贷资产准备充足率非信贷资产实提准备/预计损失大于100%资本充足程度20.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风险加权资产大于等于4%21.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附属资本)/风险加权资产大于等于8%第135页/共182页思考题
为什么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风险管理体制?这一体制的内容是什么?
第136页/共182页第九讲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重点掌握问题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重要性;贷款分类的目标、标准、适用范围和应注意的事项;贷款分类的依据;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第137页/共182页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
(一)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方法美国模式:把贷款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简称“五级分类法”。大洋洲国家模式: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是把贷款分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后者又进一步划分为停止计息资产、重组资产,以及诉诸抵押担保后收回的贷款。欧洲发达国家模式:这些国家基本上不对贷款分类做出任何规定,即金融监管当局主要采取道义规劝,而不是直接干预,其更倾向于依靠金融机构自身对资产质量的判断和对信贷风险采取的措施。第138页/共182页
各国的贷款分类方法尽管有差异,但是对正确的分类原则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分类结果要能揭示信贷资产的内在价值和风险程度,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并能据此足额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第139页/共182页(二)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分类方法
1993年《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对贷款分类的规定1996年《贷款通则》中对贷款分类的调整“一逾两呆”分类法的局限性:对信贷资产质量识别滞后;标准宽严不一,不利于衡量贷款的真实质量;从制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第140页/共182页
为了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改进贷款分类方法,加强银行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12月24日宣布,从2002年1月1日起,在我国各类银行(包括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第141页/共182页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目标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管理;为判断呆账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第142页/共182页(二)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正常类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143页/共182页(三)贷款风险分类的适用范围
贷款风险分类法适用于《贷款通则》确定的各类贷款。对贷款以外的各类资产,包括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例如备用信用证、担保、不可撤消贷款承诺等),也应根据信贷资产的净值、债务人的偿还能力、债务人的信用评级情况和担保情况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第144页/共182页(四)贷款风险分类中应注意的事项把握好“一逾两呆”与“五级分类”的关系;贷款风险分类并不是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部;克服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的主观和虚假问题;贷款分类不等于客户的信用评级。第145页/共182页四、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依据
(一)借款人的财务状况;(二)借款人的现金流量;(三)贷款担保;(四)影响借款偿还的非财务因素;(五)银行的贷款管理。
第146页/共182页五、贷款风险分类与呆账准备金提取
贷款分类是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基础,而计提和评估呆账准备金的充足性是贷款分类的目标之一;贷款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认定过程,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估计过程,而计提呆账准备金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反映,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反映。
第147页/共182页(一)呆账准备金提取原则
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应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计提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进行。充足性原则指的是商业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第148页/共182页(二)贷款呆账准备金种类普通呆账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按贷款组合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它针对的是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专项呆账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分类的结果,对各类别的贷款根据内在损失程度按照不同比例计提的准备金。特别准备金是银行按照贷款组合的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等提取的,是为了避免贷款投放国政治、经济的动荡或是不同时期各个行业风险的大小而给贷款银行造成的损失。第149页/共182页(三)我国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演变
第一次是1988年。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明确贷款呆账准备金按各类贷款年初余额的一定比例分别按人民币计算提取,不同的贷款种类提取的比例不同。这是我国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要提取呆账准备金第150页/共182页
第二次是1992年。财政部规定,贷款呆账准备金按各类贷款年初余额的0.5%提取,从1993年起每年增加0.1%,当新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和扣除经批准核销的呆账损失以后,按规定的税率补交所得税和调节税,补税后的余额可结转下年度使用;当历年结转的税后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时,从达到年度起一律按1%的比例差额计算提取,补提的准备金不再补交所得税和调节税。第151页/共182页
第三次是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规定,贷款呆账准备金自1993年起按银行贷款余额多0.6%全额提取。从1994年起每年增加0.1%,直到历年结转的呆账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时,从达到1%的年度起,呆账准备金按银行年初贷款余额的1%实行差额提取。银行当年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在银行成本中列支。抵押贷款和拆放资金不得提取呆账准备金第152页/共182页
第四次是1998年。财政部对呆账准备金的计提又作了修改,其管理规定主要有:从1998年起,按年末贷款余额(不含委托贷款和同业拆放款)的1%差额提取普通准备金;当年核销的呆账准备金在下年予以补提,对实际核呆比例超过1%的部分,当年应全额补提准备金,但交纳所得税时应作纳税调整;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只用于核销贷款本金呆账损失,不用于核销应收利息坏账损失。第153页/共182页
第五次是2001年。财政部颁布《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对呆账准备金的提取作了重大改革。一是扩大了提取呆账准备金的资产范围,规定商业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的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和拆借资产也要提呆账准备金;二是应当根据资产风险大小确定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至少要提取1%的准备金,最高可提取100%的准备金;三是要求呆账准备金应以原币分币种计提。第154页/共182页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各银行应根据《贷款损失计提指引》的要求,及时足额提取各类贷款损失准备。国内银行无法一次提足贷款损失准备的,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制定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及核销方案,采取分年平均或逐年递增(递减)的方式,分年逐步提足各类准备,但最晚不超过2005年。各银行制定的贷款损失准备分年计提及核销应当按照谨慎会计原则,合理估计贷款可能发生的损失,及时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第155页/共182页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的、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专项准备是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每笔贷款损失的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特种准备指针对某一国家、地区、行业或某一类贷款风险计提的准备。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为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保证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拆出资金等。第156页/共182页
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第157页/共182页
思考题
为什么说如果仅推行五级分类管理,不对呆账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就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各类银行弥补风险的能力。
第158页/共182页第十讲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重点掌握问题财务管理的内涵、原则和方法
财务预算方案的编制、控制和考核
商业银行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
增加商业银行利润的途径
分析和解决商业银行财务问题
第159页/共182页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概述(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内涵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是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制度为依据,对商业银行资金筹集、运作、分配及与之相关的成本、费用、质量、收益等指标进行计划、组织、调节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第160页/共182页(二)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在注重稳健经营和提高资产质量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原则效益至上原则现金收益原则。以现金流而不仅仅是会计利润作为衡量商业银行财产或价值使用的标准讲求效率原则经济责任原则遵纪守法原则科学先进原则第161页/共182页二、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
(一)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内涵商业银行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商业银行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的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全面预算。第162页/共182页业务预算。业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商业银行可能形成现金收付的营业活动预算,一般包括营业收入预算、营业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资本预算。资本预算是商业银行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第163页/共182页筹资预算。筹资预算是商业银行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经批准发行的债券以及对原有借款、债券还本付息的预算,主要依据有关资金需求决策资料、发行债券审批文件、期初借款余额及利率等编制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以现金预算、预算资产负债表和预算损益表等形式反映出来的预算
第164页/共182页(二)商业银行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固定预算是根据预算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弹性预算是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与预算执行单位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滚动预算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季度预算的编制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或者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如对外投资、对外捐赠等概率预算是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预算项目,估计其发生各种变化的概率,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其期望值,从而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难以预测变动趋势的预算项目,如销售新产品、开拓新业务等
第165页/共182页三、商业银行成本管理
业务支出: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等人工费用: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及待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其他费用:呆账准备金、投资风险准备金、固定资产折旧、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支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合同要求3篇
- 2024版融资租赁合同书模板
- 2025年度厨师职业保险与福利保障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承台施工节能减排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代收款与房地产销售合同3篇
- 2025版绿化工程设计变更与施工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网络安全培训合同及技能提升方案3篇
- 2025版房地产租赁合同附家具及装修改造条款3篇
- 二零二五版电商企业9%股权转让及增值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防盗门产品性能测试合同3篇
- 食堂油锅起火演练方案及流程
- 《呼吸衰竭的治疗》
- 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00题
- 2024年度医患沟通课件
- 2024年中考政治总复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重点标记版)
- 2024年手术室的应急预案
-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练习300题及答案
- 【外资便利店在我国的经营策略分析案例:以日本罗森便利店为例11000字(论文)】
- 6061铝合金退火工艺
- 教师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规划
- 语言规划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