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结合详细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2.才能目的: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难点:借助识别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解决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学内容: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老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老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答复后,老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二、总结老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老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老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绘方向真是太费事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老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老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老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老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1.试一试(小组活动)(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老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2教学目的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适宜的长度单位描绘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会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描绘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才能。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生: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1米=100厘米。师: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理解同学们对它们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同学们能不能准确地测定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教材第7页例8。老师谈话:(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答复,说想法。引导:方法一:排除法,1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画)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矮,所以是13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比照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展比拟,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方,一支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适宜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适宜的长度单位。2.稳固新知。师: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课件出示)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考虑的方法,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长,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厘米。3.做一做。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厘米还是60米?引导:60米是多长?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长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拟适宜。让学生自己估算,篮球场的长是28米。4.估一估,量一量。三、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完毕了,你学会了什么?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学会了确定长度单位。四、作业设计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教材第9页练习一第8题。3.敬请选用《智慧花朵》相关习题。五、教学板书解决问题旗杆的高度是13米。教后反思学生初涉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很容易把这两种概念混淆,一种是在语言上的混淆,一种是长度概念上的混淆,学生在描绘物体的长度时一味追求用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而面对生活中的详细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才能较弱。因此,本节课重点在策略的研究上,通过经历观察、感知、猜测等数学活动,开展学生的数学考虑才能。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目的:1、明白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2、可以正确区分物体的方向。3、可以利用东南西北来描绘物体的方位。4、通过学习东南西北的知识来感受我们祖国的地大物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的道理。教学重点:1、正确区分物体的方向。2、利用东南西北来描绘物体的方位。教学难点:1、建立东南西北的方向概念。2、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东南西北的知识来为生活效劳,特别是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参照物的方向的体会。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卡片,学生课前搜集生活中判断方向的物体。教学设计:一、活动引入1、学生根据老师口令做动作。2、提问引入,提示课题。二、初步感受东、南、西、北的相对位置1、为学生分组并命名:东方队,南方队,西方队,北方队,中心队。2、说一说:中心队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队?3、说一说:四周各队的对面各是什么队?体会北方队与南队,东方队与西方队是相对的。三、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1、观察地图,认识方向标。2、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海南,,上海四个地方,在地图上认识东南西北。3、小结: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活动记忆。四、闯关大行动第一关:“五岳”命名我能行!第二关:东、南、西、北我能辨!第三关:灵敏运用我最棒!第四关:智慧生活我能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4教学目的:1、初步学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验数学化的过程。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养成方案和决策的才能,逐步开展创新思维。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感受数学学习中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1、师:学校组织小朋友去郊游,玩耍前我们应考虑到哪些问题呢?〔出示:时间安排、车辆安排、春游收费、游乐工程〕2、出示课题:小练习3、——郊游二、方案决策、解决问题1、时间安排。〔媒体出示时间图〕〔1〕看图说一说时间。〔2〕这天我们将在外面度过多长时间?你是怎样想的?〔3〕多媒体演示。2、安排车辆。〔媒体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辆客车能乘坐50人〕〔1〕搜集数学信息,考虑解题思路,可以考虑班级总人数、车辆载重人数。〔2〕浸透估算:从最邻近的整十数进展估算。〔3〕学生独立计算:可以列竖式。〔4〕浸透巧算:观察数的特点,可以先凑整。〔5〕请你安排,3个班级如何坐这2辆车?可以把一个班级进展分拆。3、春游收费。在学校收的费用1、往返车费:4元1角2、入场费:5元8角3。师:学校发下一份通知,你们能看懂吗?〔1〕计算:往返车费与入场费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学校准备一份食品,价钱一共是多少?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学校,一共要收费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4〕20元,你打算付给老师〔〕张〔〕元?4、游乐工程。〔媒体出示游乐园图〕〔1〕找一找,有哪些游乐工程?〔介绍工程及单价〕〔2〕假如每一项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钱?〔50元〕〔3〕根据要求设计方案:给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复玩〕,你可能怎样玩?①最多可以玩几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几次?〔2次〕③假如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假如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什么新本领?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5《镜像对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教学目的1.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难点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教、学具准备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教学过程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师:这是怎么回事?二、引导探究,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1.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一样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生:样子一样,但方向相反。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2.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方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其中。)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学生任意做动作……三、运用拓展1.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2.找朋友。3.考虑题:第71页第1题、2题。(1)看镜子写数(2)看镜子写时间四、小结评价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课本P98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p及推理才能。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考虑问题的意识。【教学准备】:数字卡片、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复习有3张数字卡片,5、7、9,用它们组成不同的两位数,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1、出例如题假如用着3张数字卡片,任意取出其中的两张求它们的和,得数有多少种可能呢?2、解决问题请学生尝试解决后全班交流1〕用填表的方法2〕用连线的方法3〕随意写3、考虑只有3种结果,为什么摆两位数却有6种结果呢?摆两位数跟卡片的位置有关,加法算式的结果和卡片的位置无关4、观察上面的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随意写,容易漏掉或重复。三、稳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1题2、完成做一做第2题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才能,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才能,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学生说数的组成。二、新课教学1.观察考虑解决问题。(1)搭积木(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1、2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喜欢)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2)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老师板书:10+3=1313+2=15(3)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①蓝灵鼠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②后来它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2.出示图3。师:如今蓝灵鼠又在玩积木了,说说这次它是怎样摆弄的。生:它从15块积木中拿走了两块。师:观察得的很仔细,刚刚图中是向下的箭号表示加上,如今箭号向上就表示拿走。怎样用算式表示?生:15-3师:怎样计算15-3呢?生:先用5-3=2,再10+2=12。老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说说,也可以同桌之间互说,加深算理。3.出示图4。先指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填空,后集体反应。生1:如今又拿走了2块,拿只剩左边的1摞正好是10块,所以12-2=10。生2:12可以分成10和2,所以12-2就等于10。4.观察比拟。师:如今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图,说说有什么共同点?①小组合作交流②集体反应引导学生找出今天的算式,在计算时都是先进展个位的计算然后在加上10。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考虑帮助蓝灵鼠解决了它搭积木问题,列出了算式而且找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三、算一算1.学生独立完成。2.说说你是怎么算得?(1)应该先引导学生观察左边一组的算式想想它们的联络。(因为16可以分成10和6,从16里去掉6就剩下10,去掉了10就剩下了6,所以16-6=10,16-10=6。)(2)出示:l7一3=19-5=师:说说你是怎样算这两题的?生1:17-3,我是这样算的,17可以分成10和7,7先减3等于4,再加上10就等于14。生2:19-5我也是先用9减去5等于4,再加上10等于14。(3)找规律。师:比拟17-3=和19-5=这两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规律?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多2,减数也多2,而差不变。如今阶段不能要求学生表述清楚,老师只要他们能体会到算式中各个数的变化即可。)四、练一练1.练一练第1题。(课本第9页)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指名口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看图写算式。投影出示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这两题都是一题多解:第一幅可以列式:10+6=16、16-6=10或16-10=6。第二幅图可以列式:12+5=17、17-5=12或17-12=5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说说自己算式表示的含义。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提问个别同学。3.照小猪的样子说算式。〔练一练第3题〕(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所说的三个算式,弄清图意。(2)请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说说你相到的算式,并由小组长记录。(3)小组交流反应。4.口算比赛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答复,也可以请做错的同学再来说说怎么算。五、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或数的方法进展计算〕你还有什么想法?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8教材分析^p本单元内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规律。简单推理过程和找规律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根底,同时也是开展学生抽象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的好素材。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和探究图形的排列规律,向学生浸透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意识及列组合的数学方法。学情分析^p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历的根底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让学生学会对于推理过程的简单表达。大局部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根底比拟好,对所学知识根本上能答复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单元时,教学的重点要为学生提供猜测、活动交流的时机,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使学生在描绘、考虑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时,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敏处理教材。教学目的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拟、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数学考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理论才能。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p、推理等理论活动,探究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教学重点:1.根据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意识。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1.猜一猜(一)……………1课时2.猜一猜(二)……………1课时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历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个)、作业纸。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教学过程: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1)师: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来开个联欢会。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组准备了什么食品?(饼干、巧克力、糖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你们能帮我把这些食品分成四份吗?(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刚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3、稳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二、探究平均分的方法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展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浸透,如集体教育等。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0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课本P8P10例1、例2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究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那么,能纯熟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那么,能纯熟计算。教学难点:理解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考虑,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三、练习,理论应用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老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稳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纯熟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老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1一、分析^p教材,把握目的。1、教材简析《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拟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根底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理论—认识—再理论—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2、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才能。过程与方法: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重点:认识米。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老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进步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动手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展独立考虑,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考虑途径和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究的成功、学习的快乐。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那么和浸透性原那么,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即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表达出老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老师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三、优化流程,突出主体。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动手理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产生开展的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才能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因此我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在设计引出长度单位米时,从生活实际引入:假如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生活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二)引导探究,训练技能。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和8厘米比长短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三)练习稳固,理论运用。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结实。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局部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根底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假如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稳固。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引导学生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帮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学生稳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四、久经磨课,追求卓越。教学的成功在于可以发现并创造合适每个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我长期在低年级进展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悉的,但对细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p还要下细功夫。努力做到:1、研读教本。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的。2、以学定教。反复比对教案,按班施行方案。3、情趣高效。设计多种活动,鼓励人人参与。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始终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现和形成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始终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构造特点,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2、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进步思维才能。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络,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通过鼓励性的情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络生活经历初步学会分析^p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根本思路。教学难点:懂得要解决最后问题必须先找出隐藏的中间条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桃园参观,你们想去吗?〔课件演示〕今年的桃子大丰收啊!这里有4筐桃子,每筐有6个,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谁会算一算?〔学生口答,说一说怎样想的?〕假如第一棵树上有80个桃子,第二棵树上有60个桃子,两棵树上一共有多少个?谁会列式解答?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样想的?二、探究新知〔1〕你们真了不起,遇到的两个问题都解决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猴妈妈和猴宝宝在桃园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请你们帮助。媒体演例如题〔2〕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答复,老师板书:大猴:3筐,每筐12个。小猴:6个你能根据两只猴子的采桃情况提出问题吗?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先解决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3〕怎样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考虑,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23=36〔个〕36+6=42〔个〕你先算的什么?你是怎样想到先算大猴采了多少个的?老师归纳:有的同学这样想: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就要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起来,可题目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猴采了多少个,所以必需要先求出大猴采了多少个,然后把大猴采的个数加上小猴采的个数。这是从问题想起。还有同学是从条件想起,根据大猴采3筐,每筐12个,就能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再把大猴采的个数和小猴采的个数合并起来,就是两只猴一共采的个数。这两种想法都很好。我们在解决问题后要写出完好的答语。老师板书答语。回忆:刚刚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板书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呢?〔4〕教学试一试刚刚有同学还提了一个问题,你会解答吗?先在本子上独立解答再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指明汇报,板书算式。提问:要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要先算什么?比拟:在解决例题和试一试这两个问题时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讨论老师归纳:一样的是两题都用两步计算,而且第一步都是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个?这一步都是用乘法算的。不同的是,第1题求两只猴一个采了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加法计算,而第2题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所以第二步用减法计算。三、拓展练习〔1〕参观了桃园后我们再去森林公园看看,进公园先买票。我们来算算一共要多少元?〔媒体出示条件和问题〕谁说说这题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要求一共有多少元先要算出什么?学生列式解答。指名汇报,说一说152表示什么意思?提醒做完后别忘了写答语。〔2〕我们进公园去。这里有2个小朋友在浇树呢!这里又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呢?你会做吗?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我们继续参观森林公园,看,眼前又出现了什么?根据这些条件你会提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答复,出示问题,再让学生分别解答。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是怎样想的?都要先算什么?四、全课总结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解决了好多问题,真是了不起啊!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关键是什么呢?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内容:课本P23例4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惯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才能。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考虑。分组讨论。2、学生讨论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考虑,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考虑、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展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结:比拟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络?指名答复。老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三、稳固练习,理论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稳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随堂练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内容:教材第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2题。教学目的:知识技能〔1〕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络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才能。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练习法。教学准备:练习课中的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别人的地方养鸡合同(2篇)
- 预售房转卖合同(2篇)
- 长江 黄河 课件
- 萨克斯教学课件
- 植物描写 课件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及其运动第四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 西南林业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网络程序设计》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课件 孝悌文化
- 6以内的加减法练习
- 课堂大比武活动总结
- 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夜黑黑
- 优雅小主妇的美容养颜经
-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初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师生交往》精美课件
- 初中艺术鄂教七年级上册漫步艺术长廊舞剧欣赏《永不消逝的电波》
- 五年级科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 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 第章WindowsServer网络应用服务器
- 景区解说系统
- 注册电子邮箱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