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二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1两种核算体系2.2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2.3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4国民经济核算主要综合指标2.5当前突出的宏观经济问题2.1两种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般定义是指在一定经济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经济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经济存量)所构成的核算系统。*两种核算体系的区别国际上存在着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体系)和物资产品平衡体系(MPS体系。其区别来源于:1、核算范围的差异(生产概念的不同定义)•“市场性”生产:SNA体系(SystemofNationalAccounts)•“限制性”生产:MPS体系(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s)2.2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NA)——二战后,在凯恩斯的指导下,以英国剑桥大学斯通教授为首的专家们,开展了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1947年,斯通在《国民收入的计量和社会核算账户的建立》中提出了以五大部门为核算主体的社会核算体系。1953年,联合国出版以斯通为首的国际统计专家小组的主要研究成果:《国民经济账户和辅助统计表》。这就是著名的旧SNA体系。1968年以斯通为首的专家小组对旧SNA体系进行补充和修订,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方案《国民账户体系》,这就是新SNA体系。——SNA体系它是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将国民生产总值(92年后改为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认为创造的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活动的。——SNA体系主要综合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总收入(GNI)或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DI)2.3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经济循环帐户两部分组成*社会再生产核算表:五张基本核算表(八张补充表)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资产负债表*经济循环帐户:第一个层次为国民经济帐户,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帐户、国民可支配收入帐户、投资帐户、对外交易帐户和资产负债帐户。第二个层次为部门帐户,是国民经济帐户的分解。分别设置生产、收入支出、投资及金融、资产负债四个帐户三次产业划分:国际上:第一产业指农业、采掘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外的产业。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和个人。经济领土•经济利益中心•国际机构与组织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的地理领土。对我国来说,主要包括:①我国大陆的领陆、领水、领空;②位于国际水域,我国具有捕捞和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③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如驻外使、领馆等;④不包括我国地理边界内的“飞地”。
经济利益中心——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生产场所等),从事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持续经营或居住一年以上的机构或个人。——一个机构单位或个人只能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就机构而言,只要符合上述标准,无论其资产和管理归属哪个国家,该机构单位在所在国也就具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核算的意义与地位*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国内生产总值(GDP)三种计算方法——
生产法、收入法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GDP(GrossDomestic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12831.9-7119.5=5712.0
(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2944.0+400.5+601.0+1766.5=5712.0
(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3636.5+2186.5+785.5-894.5=5714.0
其中,与生产法和收入法相比,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高出2亿元,属统计误差。2、SNA的其他综合指标*国民总收入
GNI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DI*生产概念与收入概念*人均GDP与人均GNP*投资率、消费率、净出口率国民总收入GNI(GrossNationalIncome)
——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NationalProduct)
一国或地区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的国民总收入(GNI),是该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该时期的原始收入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总收入(GNI)核算主体(收入)相同。数值上有:
GNI=GNP=GDP+Ff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DIGDI=GNI+Rr=GDP+Ff+Rr*生产概念与收入概念*人均GDP与人均GNP*投资率、消费率、净出口率投资率=总投资/国内生产总值×100%=固定资产投资+库存增加/GDP×100%3、投入产出表与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投入产出分析*模块划分及含义*利用投入产出表可计算的综合指标投入产出表(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产投出入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
口总
产
出产品部门1··产品部n中间使用合计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
口最终使用合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合
计固定资本形成额存货增加合
计农村居民消费城镇居民消费小
计中间投入产品部门1···产品部门n第Ⅰ象限第Ⅱ象限中间投入合计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增加值合计第Ⅲ象限
总投入
*计算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方法——分别计算GDP、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在上年基础上的增量(△),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分别除以△GDP得到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2.5当前突出的宏观经济问题1、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人类工业化道路的三阶段(1)早期工业化(2)中期工业化温饱:人均GDP1000美元(中国:2003)小康:人均GDP3000美元(中国计划2020,2010年达到人均4300美元)发达的小康:人均GDP10000美元(中国计划2040)(3)晚期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重要战略机遇期建党90周年胡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的目标:发达的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2021年)现代化国家:建国100周年(2049)十八大新提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2012年GDP同比增长7.8%。总量:51.9322万亿元,人均GDP6102美元(按6.2855平均汇率计算)总消费:2.07167万亿元;总投资:3.64835万亿元;净出口:2311亿美元2011年GDP总量:47.3104万亿元,人均GDP5466美元(按6.4588平均汇率计算)总消费:18.3919万亿元;总投资:31.1022万亿元;净出口:1551亿美元中国城市化的三种“扭曲”一是西方城市化带来是耕地增加—中国是耕地减少—农民进城,乡村居住用地没有复垦成为耕地。二是西方达到刘易斯拐点时,较少比例农民务农规模效应与城里务工收入相近,基本消除城乡差别——中国进城务工农民再返乡,农村土地无法集约化利用,城乡差别依然巨大。
三是西方农民进城务工与城市居民同工同酬
——中国在薪酬和社会保障方面是同工不同酬。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从国内看,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十八大提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未来城镇化以农民市民化为重点,将从户籍、土地、住房、财税、地方投融资、社会、医疗卫生及教育等改革着手,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十八大新提法: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八个坚持”——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十八大报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平安中国、法治中国————2013年推进四项改革——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总人口增速放缓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国人口比例2012年:60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占总人口69.2%。未来30年——两大压力一是就业压力——2010年15-59岁的人口有9.2亿,占总人口的69.0%。法定就业人口7.9亿。——未来30年,中国还将有3—5亿左右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进入城镇。二是养老压力——到2040年预计中国人口达到最高峰15亿,其中60岁以上人口预计达到4.2亿。2、“包容性增长”的涵义
——既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金融实名制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政治体制改革2000年关于中国金融实名制的争论;“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传统的国有土地制度以及对“私有产权”的认识。2003年修改宪法及对“私人合法财产”的保护;2003年实行储蓄实名制;2004年加入“国际司法援助”协定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金融机构关于“居民家庭财产保全法”2011年40个城市居民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建设2003年——今:税源信息“一体化”—加强征收监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十八大政改—积极、稳妥;底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41
3、宏观经济周期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一个十年——“短缺经济”—通货膨胀
第二个十年——“生产相对过剩”—通货紧缩
第三个十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交替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2012年改革重点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加强廉政建设。2013年:改革“红利”+新型城镇化(以“物”到以“人”为中心)2013—经济形势核心问题——管理通胀防止经济下滑推进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未来结构调整——实现“20个百分点”的调整——国际市场贸易依存度调整(60%—40%)——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拉动就业、消费——消费占GDP(支出法)比例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拉动国内消费及消费升级体制配套:——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重调整(50%+50%)——直接税与间接税比重调整(50%+50%)宏观经济几个重大的景气指标GDP增长率物价指数(CPI)货币发行数量(M2增长率)新增贷款数量存贷款利率汇率区间城乡居民储蓄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率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经济波动成因
——需求拉动型:外需减少、内需不足
——成本推动型:劳动力廉价、原材料价格偏低、节能减排的压力
——外部输入型:外部输入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数据来源:IMF,浙商证券研究所
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时间 GDP总量经济增长率(%)1984 7171.0亿元15.2%1985 8964.4亿元13.5%1986 10202.2亿元8.8%198711962.5亿元11.6%198814928.3亿元11.3%198916909.2亿元4.1%199018547.9亿元3.8%199121617.8亿元9.2%时间 GDP总量经济增长率(%)199226638.1亿元14.2% 199334634.4亿元13.5%199446759.4亿元12.6%199558478.1亿元10.5%199667884.4亿元9.6%199774772.4亿元8.8%199879553亿元7.8%199982054亿元7.1%2000 89404亿元8%200195933.9亿元7.3%2002120333亿元8%时间 GDP总量经济增长率(%)2003135823亿元10%2004159878亿元10.1%2005183085亿元10.4%2006210870亿元10.7%2007246619亿元13%2008300670亿元9%2009340507亿元9.1%2010401202亿元10.4%2011473104亿元9.2%2012519322亿元7.8%2012年,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亿吨,连续九年增产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2012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6483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拉动国内需求:支出法: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政府投资+民间投资
+(出口-进口)
其中,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日本达到70%、美国达到73%。需求拉动GDP的三大要素—消费—投资—净出口2010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2010年GDP增长0.8个百分点。消费+投资+净出口=GDP增长率为10.3%。2011年,构成“内需”的投资率(64%)和消费率(38%)之和已高达102%,净出口率则是-2%。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不是“内需”不足,而是消费率持续走低,投资率与消费率失衡成为经济生活和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2011年消费对GDP贡献率远高于消费率,表明2011年消费增长速度加快,但无法改变消费在整个GDP构成中的劣势地位。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以做大GDP、国富优先、过于依赖政府主导投资和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2011年“三驾马车”拉动GDP消费贡献率:51.6%;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54.2%;净出口贡献率:-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增长率(%)时间 总量增长率(%)1984 1832.9亿元28.2%1985 2543.2亿元38.8%1986 3120.6亿元22.7%19873791.7亿元21.5%19884753.8亿元25.4%19894410.4亿元-7.2%19904517.0亿元2.4%19915594.5亿元23.9%时间 总量增长率(%)19928080.1亿元44.4%199313072.3亿元61.8%199417042.1亿元30.4%199520019.3亿元17.5%199622974.03亿元14.76%199725318.4亿元10.2%199828457亿元12.4%199929876亿元5.2%2000 32619亿元9.3%200127826.6亿元13.7%200243202亿元16.1%时间 总量增长率(%)200355567亿元)27.7%2004
70477亿元26.6%200588774亿元26.0%2006109998亿元23.9%2007137239亿元24.8%2008172291亿元25.5%2009224846亿元30.1%2010278140亿元23.8%2011301933亿元23.8%2012364835亿元20.6%
全社会GDP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比较时间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98415.2%28.2%1985 13.5%38.8%1986 8.8%22.7%198711.6%21.5%198811.3%25.4%19894.1%-7.2%19903.8%2.4%19919.2%23.9%199214.2%44.4%时间 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199313.5%61.8%199412.6%30.4%199510.5%17.5%19969.6%14.76%19978.8%10.2%19987.8%12.4%19997.15.2%20008%9.3%20017.3%13.7%20028%16.1%时间 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200310%27.7%200410.1%26.6%200510.4%26.0%200610.7%23.9%200711.4%24.8%20089%25.5%20099.1%30.1%201010.4%23.8%20119.2%23.8%20127.8%20.6%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时间 总量增长率
199727298.9亿元11.1%
199829152.5亿元6.8%
199931134.7亿元6.8%
200034152.6亿元9.7
%
200137595.2亿元10.1%
2002 40911.9亿元8.8%
200345842亿元9.1%
200453950亿元13.3
200567000亿元12.9%
200676410亿元13.7%
200789210亿元16.8%2008108488亿元21.6%2009125343亿元15.5%2010154500亿元18.4%2011181226亿元17.1%2012207167亿元14.3%4、拉动国内消费
——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措施
“橄榄形”社会结构非农产值比重占85%以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0%—60%以上(目前47%,一年一个点,15年左右达60%,发达国家80%以上)非农从业人员上升到70%以上----居民年收入6万到18万元(月收入5000——15000元)中等收入占总人口40%—65%(目前占20%左右)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外出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290元,比上年增长11.8%。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5‰。2012年城镇人口71182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2.57%。流动人口2.36亿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2012年GDP总量的几个梯队5万亿梯队:广东、江苏、山东3万亿梯队:浙江、河南2万亿梯队:河北、辽宁、四川、湖北、湖南、上海人均GDP过万美元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内蒙古内蒙古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与人口基数较少有关,同时,产值贡献中央企占比很大,没有反映到居民收入上。发达国家达到这一水平后,产业结构比较合理,人民实际收入占GDP比重较高,住房等民生问题都解决得较好,但国内无论是京津沪还是浙苏蒙,其产业结构和居民收入分配和发达国家地区仍有较大的距离。恩格尔系数的比较(%)恩格尔系数范围类型
50%-60%温饱型
40%-50%小康型
20%-40%宽裕型
今后20年我国目标是30%,城市25%,农村38%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部分高收入国家与中国城乡恩格尔系数的比较(%)国别年度人均GDP(美元)恩格尔系数美国1941103137.2法国195896941.9日本1966107637.1英国195899543.4中国2003109041.3城市37.7农村47.2公平准则对公平程度的衡量
帕累托最优准则并不能逻辑推出社会福利水平的另一准则——公平原则。效率准则也有强调机会公平的一面。然而,社会成员所关心的公平乃是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
洛伦兹曲线(Lorenzcurve)以及吉尼系数(Ginicoefficient)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的国家与中国基尼系数的比较国别1998年人均GDP(美元)基尼系数中国9650.44玻利维亚10000.42保加利亚12300.31埃及12900.32摩洛哥12500.39菲律宾10500.42部分国家与中国基尼系数的比较国别年份基尼系数中国20020.44印度19970.38日本19930.25美国19970.41法国19950.33德国20110.28俄罗斯19980.49英国19950.37
部分国家基尼系数的比较国别年份基尼系数印度尼西亚19990.32韩国19930.32马来西亚19970.49泰国19980.41南非19940.59加拿大19940.32墨西哥19980.53巴西19980.61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国历年城乡收入差距民生新举措——“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我们政府将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第二件事情,就是要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第三件事情,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全覆盖第四件事情,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第五件事情,我们已经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和业态。拉动消费的新举措: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城乡低收入家庭补贴随经济增长和通胀变化而调整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农户分享土地和宅基地合理流转和升值收益;提高城镇居民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主要内容: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及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确定了44类80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统一教师待遇,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公办民办并举,鼓励民资参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得到有效缓解,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明显提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的举措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工资制度改革、就业、国企高管薪酬管理、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居民财产性收入、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等)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研究在适当时期开征遗产税问题)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拉动消费的新举措: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等民生工程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城乡低收入家庭补贴随经济增长和通胀变化而调整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农户分享土地和宅基地合理流转和升值收益;提高城镇居民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兴产业,改善城乡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农村消费升级、创新消费产品和业态。5、拉动国内投资
——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措施
(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问题2012年1-12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39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4%),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4%,比1-11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2000年出生的人,在今年本科毕业,踏上工作岗位。十二五的五年每年新毕业人数每年下降,大幅缩减35%。未来十年趋势更加明显,与十一五区间的人口每年上行,就业人口增加46%的情况完全相反。86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创业——1979年小平会见5位工商界领导人,鼓励他们办私企。1982年《宪法》承认个体经济合法地位。成长——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1987年党的十三大,鼓励民企大发展。92年小平“南巡”讲话,民企摆脱姓资姓社困扰。十四大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民营经济地位是“补充”。民企内部分工细化,注重引进人才,建立企业文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提高——90年代后期到世纪末。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非公经济是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进入体制内)。民企追求长期利润与可持续发展。1994年10位民营企业家发起“光彩事业”。壮大——21世纪到来,民营经济进入发展壮大阶段。2002年十六大和2007年十七大,强调“毫不动摇地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优化民营经济外部环境,拓展民企国际视野。截至到2010年8月,我国中小法人企业数量超过10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其中30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95.8%。中小企业贡献了我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抓紧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真正破除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壁垒。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地整治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美国鼓励创业者的基本政策——1、资助创业成长公司的资本市场;2、使创业公司成长的新技术的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3、劳动力投资以及对技术人才的投资和鼓励他们流动到创业成长公司的灵活性;4、创业成长公司的市场机会;5、使创业成长公司成功的良好的可靠的基础设施。大力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建设。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标准,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2012年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政策: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抓紧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减少、简化行政审批,坚决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继续落实财政对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中央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50亿元。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行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覆盖中小企业,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投入。三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小企业信贷考核体系。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发展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在税前扣除的政策。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12年1-10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099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2%,增速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9%,比1-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2)城乡一体化
98新型城镇化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开发边界,形成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网络化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首都经济圈1圈: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4区: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6基地: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纵贯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沪高铁贯穿了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以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将环渤海和长三角这两大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最具潜力的经济圈串联了起来,四省三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5%,人口占全国的1/4,GDP占到全国的40%。京沪高铁促动“大区域”
京沪高铁促动“大区域”中国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工业化、中国工业的“第一车间”——农村“小城镇化”——“五农”——农村、农业、农民、农企、农社粮食安全、农业工程化、优良种子工程农业产业化——组织化——合作社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农业补贴制度、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等——价格联盟——农产品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中国农村的创举破解“无田可种”与“有田无人种”困境——四大途径农民实现“梯度转移”——一举多赢——民间房屋交易——乡规民约——土地互换——户口挂靠打破三大瓶颈,推进“梯度转移”——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解除户籍制度束缚,保证落地生根——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应对“农民进城”中国的贫困问题“十二五”时期,对240万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按照人均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扶贫标准,到2015年扶贫对象减少8000万人左右(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目前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3.4%。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重点推进解决举家迁徙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实施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城市化巨大人口转移压力:
1965年,日本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33.4%,到2000年,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4%。2008年为3%。日本耕地也从1961年的608万公顷减少到2000年的482万公顷。
1947年——1965年,18年时间,日本人口以年均1.94个百分点的速度,从农村向城市转移。
1960年代,韩国农村人口为60%,1970年为50%,2000年为11%,2008年为8%。
功能叠加的节地模式项目运用仿生学的原理,生活、生态、生产三种系统有机统一,即上层蔬菜种植、中层生活居住、下层鱼池养殖,形成一个立体的“活建筑”。“零计划”+”三生”有机建筑体零占地的指标建筑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屋顶蔬菜种植面积216平方米,地下鱼池面积225平方米。后两者均为可产出面积,共计441平方米,等于占用土地面积,即零占地,保证了原土地的生产功能。传统农业与现代金融的有效融合——“担保鸡”“八位一体”养殖模式==龙头企业+农户+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政府+相关企业+养殖合作社规模化与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农村信息化
——农户收入——一次贷款约30万,一茬鸡养2万只,一年养6茬,全年共出栏12万只。公司出保底价,保证让养殖户一只鸡赚1块钱,全年养殖户就稳收至少10万元。农业生产方式重大革新
——“担保鸡”——龙头企业——饲料厂、种苗厂和屠宰厂
——担保公司是农户生产核算与财务结算中心(农户看“明白纸”),与银行签订贷款担保协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透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科技职业学院《精密仪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财经大学《互动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生物试题3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
-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传输原理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期末试卷历史试题含解析
- 西藏农牧学院《批判性思维与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风景园林政策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壶关县市级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试卷化学试题含解析
- 《光》 单元作业设计
- 财建2016504号-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含附件
- 心内科进修工作汇报
- GB/T 18323-2022滑动轴承烧结轴套尺寸和公差
- 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小学语文四年级期末评估提分题详细参考答案解析
- 成都市中考英语题型专项复习练习(word版):补全表格
-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之旅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昌大学
- 《危险化学品重点县专家指导服务手册》
- 《美的集团营运资金管理(案例论文)》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2课《富起来到强起来》优质课件
- ISO9001管理体系实战案例 质量目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