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学校传染病防控_第1页
(疾控)学校传染病防控_第2页
(疾控)学校传染病防控_第3页
(疾控)学校传染病防控_第4页
(疾控)学校传染病防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概述二、学校传染病防控政策依据三、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四、学校传染病防控具体技术要求附:不同类别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内容提纲第一页,共26页。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朊毒体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自然和社会因素一、概述第二页,共26页。一、概述法定传染病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39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我市把流感样病例、水痘纳入病例管理。。。。第三页,共26页。二、学校传染病防控政策依据《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28932-2012)4.3规定学校每年应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同时将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评。4.4规定学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以保证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4.8规定学校应在卫生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⑴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⑵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⑶学生晨检制度;⑷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⑸复课证明查验制度;⑹学生健康管理制度;⑺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⑻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9)通风、消毒等制度。、、、、、、、、、、第四页,共26页。三、重点传染病防控1、水痘1.1基本知识: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起病急,可有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躯干、四肢近端,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的演变过程,脱痂后不留疤痕。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搔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疤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也可发生水痘,但少见。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潜伏期: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

隔离期:患者至全部皮疹或者疱疹结痂,但不得少于发病后14日。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第五页,共26页。1、水痘1.1学校防控要求:一是加强晨检工作,对出现头痛、发烧、身体不适或疑似水痘病例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同时通知家长,进行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观察。水痘患者必须隔离至水痘全部结痂且痂皮干燥后方可返校,隔离时间应不少于病后2周,复课应有诊疗单位或校医出具的证明。二是落实专人对教室及集中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同时,适当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并督促学生勤洗手。三是加强对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多媒体、告家长书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和家长掌握基本预防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积极配合学校防病工作。1.2突发事件判定: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暴发疫情: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病倒。第六页,共26页。2、流行性腮腺炎2.1基本知识: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

临床表现:体温中度增高、头痛、肌肉酸痛等。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常一侧腮腺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时肿胀仅为单侧,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大,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肿痛在3--5天达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常有腮腺管口红肿。同侧咽部及软腭可有肿胀,扁桃体向中线移位;喉水肿亦可发生;上胸部亦可出现水肿,躯干偶见红色斑丘疹或荨麻疹。

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

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潜伏期: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

隔离期: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接触者一般不检疫,可口服板蓝根冲剂。第七页,共26页。2、流行性腮腺炎2.2学校防控要求:一是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防病意识;二是加强晨检工作,每日认真做好筛查工作,凡发现有腮腺炎可疑症状的学生,要求其立即到医院就诊、隔离治疗,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腮腺炎痊愈(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应由就诊医疗机构或校医签写复课证明;三是加强开窗通风、消毒。2.3突发事件判定: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10例及以上病例。第八页,共26页。3、流行性感冒3.1学校防控要求:一是切实落实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一旦发现师生有流感样症状,要督促其及时就医;二是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知识讲座、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途径,向学生传授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师生自身的防护能力;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上报,科学、合理地实施停课等措施,努力减少聚集性疫情发生;三是做好开窗通风和预防性消毒措施,配置足够的洗手龙头或免洗消毒液;四是做好预防性流感疫苗接种,可在每年的10-11月间进行宣传告知,鼓励到医院自费接种。3.3突发事件判定: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发生30例及以上病例;或5例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死亡病例。第九页,共26页。4、手足口病4.1基本知识: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头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主要通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患者在患病第1周最易把此病传染他人,而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手足口病一般是在小孩之间互相传染开来的。曾患手足口病的小孩,有可能再次患上手足口病,因为手足口病由超过80多种病毒造成。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隔离期:对于确诊且症状明显的患儿,家长应将其隔离留在家中,症状消失后七天,一般隔离时间应为两周。第十页,共26页。4、手足口病4.2学校防控要求:一是该病流行季节(6~8月份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二是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三是教育并指导儿童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四是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五是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对托幼机构、小学班级或年级或部分区域或全校放假措施。4.3暴发与聚集性疫情判定: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发生死亡病例即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十一页,共26页。四、学校传染病防控具体要求1、多途径宣传卫生知识。包括黑板报宣传、发放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单、升国旗间宣传、班主任例会宣传、班会宣传、健康教育课(正规开课,保证课时)等。2、落实正常的卫生保健措施。包括开窗通风、课间洗手、餐具消毒、衣被曝晒等。第十二页,共26页。3、切实抓好监测预警工作:⑴晨午检:班主任每日早自习或早晨第一节课前对学生进行晨检,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健康状况。晨检内容包括: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询问学生健康状况、登记因病缺勤情况。教师应通过观察、询问等手段,重点检查学生中有无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结膜充血等症状发生;调查了解学生缺勤原因、所患何种疾病或症状等信息。晨检中发现学生有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结膜充血等症状或其他异常时,应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校医或保健医生或校指定人员),并做好记录。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各班开展学生晨检工作,对各班晨检结果进行核实、排查和处理,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传染病流行期间宜在下午第一节课前增加午检,住宿制学校宜对住校学生进行晚检。⑵因病缺课的登记、追踪及网络报告:班主任每日登记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信息,协助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其病情和转归进行追踪。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各班开展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工作,对各班登记结果进行核实、汇总,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四、学校传染病防控具体要求第十三页,共26页。4、规范进行疫情处置⑴、报告:散发疫情向辖区卫生院报告,聚集性疫情向教育局及疾控中心报告,并按规范要求每日进行网络报告。⑵、放假:不要过分考虑学生掉课和家长的要求,要从传染病防治大局出发,坚决做到发现一例放假一例,必要时整班、整年级、整校放假,同时要打足放假时间,凭医疗证明复课。⑶、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84消毒液喷、擦物品消毒等。⑷、告知:要告知家长传染病的危害,放假的目的、意义,在家隔离治疗的要求等。⑸、应对:发生暴发、聚集性疫情要积极应对媒体,统一口径,明确接待人。原则上,学校任何人不得对外发布疫情、通报数据。四、学校传染病防控具体要求第十四页,共26页。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脑、水痘、麻疹、腮腺炎、结核病等。一是定时开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宿舍、教室、计算机房、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应注意经常通风。可用食醋喷洒、熏蒸、紫外线进行室内空气消毒,经常用“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擦拭桌椅、门把手、水龙头等公用部位。高发季节教育学生应尽量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二是接种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三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工作、生活场所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不要随地乱扔,应扔进垃圾箱;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与他人混用,个人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毒或更换。附:不同类别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第十五页,共26页。1、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四是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引导学生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五是生活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时间较长,要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对提高自身的免疫力相当重要。六是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应适时增减衣服;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多饮开水。戒烟限酒,尽量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七是切莫讳疾忌医:由于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若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附:不同类别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第十六页,共26页。2、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肝炎(甲肝、戊肝)、伤寒、痢疾、手足口病等。一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个人用品如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毒或更换。注重饮食卫生,要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餐具,尽量到餐具消毒比较规范的大食堂用餐,不要去那些餐具消毒不严的个体饮食网点就餐。不喝生水或未烧开的水,瓜果要尽量去皮、清洗消毒。不吃未熟透的水产品,不吃腐败变质或不洁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

二是抓好饮食卫生:各类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都必须符合卫生要求,认真落实“三防”措施(防蝇、防尘、防污染),同时加强餐具消毒保洁工作。食品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要严格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附:不同类别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第十七页,共26页。2、肠道传染病预防措施三是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正常做好灭蝇、灭鼠、灭蟑工作,搞好管粪管水工作,保护环境卫生清洁,特别注意加强饮用水消毒和日常卫生管理工作,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食品不过期变质。四是隔离病人,消毒污染物:急性肠道传染病人及可疑病人应及时就医,确诊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的污染物品和排泄物要彻底消毒处理,防止传染病传播。五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现在的疫苗基本能够实现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目前可以接种的疫苗有痢疾、伤寒、甲肝、戊肝疫苗等。附:不同类别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第十八页,共26页。

1、井水的消毒可使用优氯净或漂白粉,约1吨水(或每立方米水)加优氯净10克或漂白粉25克。2、厕所的消毒,厕所的墙壁和地面的消毒可使用2000mg/L84消毒液进行均匀喷洒至表面湿润;2000mg/L配制(取84消毒液1份加水25份,即1:25的比例)。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20加优氯净或1/10或漂白粉,搅匀作用12--24小时。3、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水煮沸后继续煮20分钟~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或用(500mg/L84消毒液配制:1份84消毒液加水100份,即1:100的比例即成)或用消毒柜消毒,温度要达到100℃以上,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消毒柜需一次性容纳下所有的餐(饮)具。肠道传染病消毒技术方法案第十九页,共26页。

4、室内地面、墙壁(1.8米高)门窗的消毒,可用1000mg/L84消毒液进行均匀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1小时(1000mg/L84消毒液配制方法:取84消毒液1份加水50份,即按1:50的比例配制即成)。5、室内物体表面、小件物品(水龙头、门把手等)、家具、玩具的消毒,可用1000mg/L84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布制玩具尽量焚烧处理。(1000mg/L84消毒液配制:1份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