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作文之学雷锋心得体会800字_第1页
雷锋作文之学雷锋心得体会800字_第2页
雷锋作文之学雷锋心得体会800字_第3页
雷锋作文之学雷锋心得体会800字_第4页
雷锋作文之学雷锋心得体会8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雷锋心得体会800字【篇一:关于雷锋的作文800字】关于雷锋的作文800字关于雷锋的作文800字当你说出雷锋这两个字的时候,心灵有没有一丝丝的颤动。这颤动有没有中包含着怀念,敬仰和感动。——题记不知是何年何月,雷锋悄悄地成为了万人瞩目的对象。不知是何时何地“学雷锋,树新风”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人们温暖的心田舒展开枝芽,等到种子慢慢成为苍天大树时,这个社会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温暖与安定的家园。但是,树的成长过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有时它会被虫蛀,有时它会缺水导致枯萎,有时它会被伐木工人砍倒,有时它会被一把火纵然烧毁,只剩下残留的灰烬包裹着的人心。树被虫蛀了,可以喷药制止,可人心若被虫蛀了,剩下的就只有小人的冰冷和无情。即使是及时挽回了,心上也会有一个深深的虫蛀的洞,不知要用多少岁月和人心才能够填补着心灵的伤疤。雷锋同志的心就是一颗没有虫洞也没有填补后伤疤的完好的心。如果树缺水了,枝桠枯萎了,我们可以给它浇水或者上养料。可人心若枯萎了,就只能在自己的那一片狭小空间里蜷缩着,伸展不开腿脚,也看不到天空。即使是及时浇水了,也再也回不到曾经的那个富有爱心与活力的心脏了。雷锋同志的心,从未枯萎过,因为他的心每天都被快乐浇灌着,这种快乐源于帮助别人。如果树被伐木工人砍到了,那么就只有当柴火或做家具的结局的。人心也一样,人心若不再生长,若被千刀万剐,若只能在阴暗角落里窃窃的笑,若再也看不到天空与阳光。就相当于没有了这个心,少了一个器官,人还能活得顺利吗。雷锋同志的心永远沐浴在阳光下,永远不会被伐木工人砍掉。如果树被一把大火纵然烧毁掉,剩下的也就只有灰烬和残留的碎片,再也回不到那些阳光下的岁月,只能在时间无情的吞噬下渗入土地的最深层,慢慢的,化为虚有。人心若是也这样,就只会永远的被燃烧后的灰烬包裹,永远辨不清善恶与黑白。而雷锋同志的心永远接触不到火苗,永远都在茂盛的生长。树只有抵抗住任何环境因素的干扰下才能够顺利的成长,而人也只有不为世俗所动,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一份纯真,才能够流芳百世,万古垂青。【篇二:学习雷锋精神论文】学习雷锋精神,顺应时代发展内容提要:无论是雷锋的克勤克俭精神,还是中华传统“尚俭”的美德。我们要继承,也要发展。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我们在批判奢侈浪费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消费。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注意改善消费的质量和结构,使“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住房讲宽敞、出行讲快畅”的消费时尚,逐步融入大众生活;尽可能增加有利于增进健康、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培养后代的消费支出。其次,要防止陷入消费误区,坚决纠正和摒弃挥霍浪费、盲目攀比、愚昧花钱、畸形消费、暴殄天物等不良现象,使人们养成理性、健康、文明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关键词:雷锋精神传统美德批判奢侈浪费雷锋是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生活在上世纪40-60年代那个生活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但他的生活方式是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他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劳动与享受的统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崇高理想与自我超越的统一。这里我将从雷锋的消费观念与传统文化的渊源以及对现代消费的反思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一、雷锋消费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生活方式是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形式与特征的总和。反映和概括的是人的全部生活形态。生活方式能最直接地反映人们的具体存在形式、生活状况,最直接地反映人们以什么形式存在于世界,以什么方式生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雷锋在消费生活领域的生活方式有如下特点:1、节俭。雷锋生活在上世纪40-60年代那个生活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他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中,要向水平低的同志看齐。”雷锋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他勤俭节约,努力工作,不怕艰难困苦,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曾影响了几代人。雷锋参加工作以后的消费来源主要依靠工资和津贴。我们都知道计划经济的那个时代个人的薪金收入是偏低的,他刚入伍时,每月的津贴费只有6元钱。除了留下买肥皂、牙膏和书籍外,他把其余的钱全部存入储蓄所。他穿的袜子补了又补,用了多年的搪瓷盆和漱欲,不仅是个体财富衰败的原因,也是关系民族兴亡的道德根源。特别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节俭观对于克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是一剂最有效的良药。同时,尚俭的思想对于我们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掠夺、对生态的滥用也是最好的警示。三、现代奢侈浪费行为分析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无论是与雷锋生活的年代,还是2500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相比,在物质生活上都有极大的变化。现代的人们享受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生活中。但很多传统的美德却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被遗忘和抛弃。《光明日报》有一篇文章:餐桌上痛失800亿元。据某市环卫部门废弃物统计数字显示,近年餐桌上食品垃圾呈上升趋势,该市平均每天约产生1600吨的剩菜剩饭泔水,均占垃圾总量的17%。还有一个大都市的餐饮业每天产生泔水垃圾1100多吨。这是滤去液体后的“干重”,实际上,每日餐厨垃圾超过2000吨。不仅是大都市,各地中小城市、大批县城的饭店、酒楼等餐饮场所也是同样。餐桌上饭菜酒水的浪费普遍存在,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罢了。西北某省大大小小宾馆饭店超过10万家,一天就浪费掉5000吨饭菜。去年上半年,该省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100多亿元,如果按浪费10%计算,一个省餐桌上造成的直接浪费就超过10亿元。记者在北京采访,在崇文门附近的便宜坊烤鸭店,记者看到许多桌上有剩余的饭菜———只动了几筷子的鱼,剩下三分之二的酱牛肉,还有剩了一碗的大虾,炒菜等等。在崇文门饭店5层生生海味餐厅的一个包间里,记者看到服务员正在收拾餐桌,可供8到10人用餐的饭桌上,有近一半吃剩的饭菜,没人打包带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餐桌上的浪费已经习以为常。在“世界粮食日”期间,某机构曾对京沪两地市民做过入户调查。结果表明,有45%的被访者对浪费粮食的行为持认可的态度。他们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剩菜剩饭的年代早已过去了。而这种浪费现象不仅存在在餐饮业,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奢侈浪费现象。在我国,人们对奢侈消费的态度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已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前,人们还反对任何夸耀性质的消费,奢侈浪费被看作是一种铺张的行为,不受社会传统观念认可。但当今的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则喜欢以此炫耀他们的社会地位。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的奢侈消费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问题。第二类是“透支”奢侈者,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上班族,他们会花上一整月工资甚至不惜透支来购买一件奢侈品。美国某调查机构认为“虽然我国人平均收入不高,相比美国属于较为贫穷的国家,但地位消费并不仅仅为富余阶层所特有。在今天的我国,只有一小部分雷达表是戴在真正的高收入白领的手腕上,而大多数雷达表则是被家庭相对富裕的青年学生(啃老族)、刚参加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和成功的年轻创业者拥有”,“中国人在尚未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的时候,就存在着炫耀消费的需求。”随着我国日益进入现代化,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追求财富和成就的价值观日益受到重视,这在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年轻一代里表现得尤其明显,决定了我国奢侈消费者的年轻化。相对于中老年人,我国高收入的新生一代年轻人更愿意尝试高档消费品给自己带来的物质和心理需求。在当代中国的年轻人中,追求财富和成就的观念日益被认同,取代了谦虚节约的传统价值观,对高质量和高品位的名牌奢侈品的顶礼膜拜引领他们走进了一个消费观念完全不同于上一辈人的时代,成为奢侈消费的主力军。同过去相比,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丢掉勤俭持家、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呢?绝对不是。恰恰相反,勤俭作为一种民族美德和高尚精神,非但不能丢掉,而且要发扬光大。这一方面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城乡、地区差距还比较大,贫困人口的数字还不算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在我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观念中,人们总是把勤劳与创业、节俭与守成紧紧联在一起,把勤劳节俭作为人格修养的体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这都是不能忘记、不能丢掉的。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勤俭节约的理解也要与时俱进。在生产力发展到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的条件下,提倡节俭无非是反对过分奢侈,杜绝铺张浪费,决不是号召人们勒紧裤带过日子,饿着肚子搞建设。那样做显然既不合时宜,也没有必要。我国传统“尚俭”的消费方式不仅影响了历代中国人,随着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也在逐渐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新华社引述洛杉矶出版的《中华商报》发表题为《最需要变革的是美国生活方式》的评论指出,美国总统大选日益临近,美国民众的思变之心直接影响了选情,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候选人争相以“变革代言人”自居,他们列举了美国需要变革的各领域:医疗保健、移民、减少贫富差距、对外关系特别是伊拉克政策等。但评论指出,“与这些领域的变革主张比起来,更具根本性的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变革”。评论说,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基本方面来看,超前消费、放纵物欲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社论援引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一项调查报告说,大多数美国人不喜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美国以世界5%的人口消耗着世界三分之一的资源,光是汽车消费就使美国消耗了全球四分之一的原油。美国年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全球平均水准的9倍,人均生产垃圾量则是全球平均水准的3倍,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平均水准的8倍,造成“大量自然资源被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所消耗”。评论说:“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精神危机,无一不在诉说着,美国过度消费的道路是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也逼迫着人们对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评论说,由于保持着“量入为出、勤俭节约”的传统观念,多数美国华人在此次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他们的消费观念被认为是渡过难关的有效办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美国华人的生活方式映衬出注重自控与调和、清静与自然的中华传统文化,也为美国生活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极好的镜鉴。总之,无论是雷锋的克勤克俭精神,还是中华传统“尚俭”的美德。我们要继承,也要发展。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我们在批判奢侈浪费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消费。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消费取向,注意改善消费的质量和结构,使“吃饭讲营养、穿衣讲漂亮、住房讲宽敞、出行讲快畅”的消费时尚,逐步融入大众生活;尽可能增加有利于增进健康、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培养后代的消费支出。其次,要防止陷入消费误区,坚决纠正和摒弃挥霍浪费、盲目攀比、愚昧花钱、畸形消费、暴殄天物等不良现象,使人们养成理性、健康、文明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参考资料1.吉林教育出版社的《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中央党校出版的《学雷锋向导》3.百花文艺出版的《论语》精华本4.远方出版社的《儒家的智慧》5.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祖明《提倡节俭与鼓励消费》一文6.倪愫襄的《“尚俭”与“尚奢”之辩》——节约型社会消费伦理的建构一文7.陈宪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分析》——从儒家文化影响的角度一文。【篇三:思想汇报——学习雷锋精神】思想汇报——学习雷锋精神敬爱的党组织: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而今天——3月5日更是“雷锋同志纪念日”。今天我向党组织汇报一下自己最近的情况,谈一下我对学雷锋精神的认识,以便让党组织更好地了解我,更有针对性地考察和帮助教育我。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从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牺牲后,他的日记陆续被一些新闻媒体报导出来。《中国青年》杂志社打算在1963年3月2日出一本合刊介绍雷锋事迹,他们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他能为雷锋题词,毛主席看信后为了全面概括雷锋同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一著名题词。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后来,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纪念,它不只是弘扬雷锋精神,更是一种爱的嫁接,让后人接替他的事业,秉承这种无私的爱。雷锋那个年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辽宁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我叫解放军,家就在中国。”时间的车轮碾过历史的尘埃,抖去那一粒粒的尘土,听着那朴实的话语,感受着那纯净的心灵,目光投向现在,在这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已很难寻得这样淳朴的人,这样热心助人的人。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新世纪,有些人从未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衣服破了一个小洞,丢掉;饭菜剩下一大半,倒掉;甚至他们的手机,电脑也飞速的更新??两岁女童接连遭遇两辆汽车碾压,18名路人无人施救,一名捡破烂的阿婆的善良反被质疑为“想出名”;一位好心的路人扶起一位倒在地上的老太太,反而被讹诈;当街行凶,围观的一大群人却无动于衷,及时有人见义勇为,却遭到报复??一切的一切,数不胜数,难道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么?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有些人思想道德滑坡,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集体观念淡薄,变得自私自利,盲目追求物质财富,精神贫乏,缺乏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有些人认为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但绝大多数认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而在现代这个物质丰富而精神匮乏的时代,雷锋精神更是新不朽的精神财富。任何时代的人们都离不开精神支撑。雷锋精神经过40多年的考验,它的方向,过去是正确的,现在是正确的,今后永远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雷锋精神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深入人心,而且在国外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