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明的资料_第1页
先秦文明的资料_第2页
先秦文明的资料_第3页
先秦文明的资料_第4页
先秦文明的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秦文明的资料第1页/共94页1、农业:工具、耕作方式、水利,经营方式,土地制度和政策2、手工业:生产部门、经营方式3、商业:货币,城市。经济政治1、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2、选官制度、监察谏议制度,法律制度。3、重大改革变法。(选修)横向线索:中国古代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包含的内容?文化1、思想。2、科教。3、文艺。第2页/共94页纵向线索:中华文明的演进1.先秦时期(远古-221BC):2.秦汉时期(221BC-AD220):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4.隋唐时期(581-907):5.宋元时期(907-960-1368):6.明清时期(1368-1840):奠基初步发展融合成熟繁荣进一步发展辉煌和迟滞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社会的繁荣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加强第3页/共94页第一讲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时间]:远古~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世纪)[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阶段特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第4页/共94页先看年代,再看每一个年代要回顾的内容第5页/共94页

政治上,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发展及逐步瓦解;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新兴地主阶级、士阶级崛起、商鞅变法;世卿世禄、军功爵制】经济上,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铁犁牛耕、封建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工商食官、重农抑商】思想文化上,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第6页/共94页[考纲要求]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先秦文明第7页/共94页先秦政治文明第8页/共94页尧舜禅让制禹启世袭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第9页/共94页1、出现了:2、出现了:公共权力传子制度什么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禹启传子与禅让夏的政治制度(一)“禅”始不能“禅”终第10页/共94页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换“汤”没有换“药”商的政治制度第11页/共94页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朝国家的中心地区,即“王畿”,由商王直接治理。“外服”

是商朝国家的外围地区,属于各附属国管辖。商了方土方鬼方臣服并立内服外服周方国联盟王畿都城附属国附属国附属国附属国第12页/共94页“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内服外服与王的关系外服第13页/共94页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1、神权色彩浓厚,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材料二“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2、商王有支配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第14页/共94页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了殷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镐京遗址。西周的政治制度第15页/共94页商的势力范围第16页/共94页西周政治制度的总设计师周公周公的困境与智慧第17页/共94页困境一疆域空前扩大,如何实行有效的统治?第18页/共94页一、先秦的政治制度目的:对象:内容:方式:诸侯的权利与义务作用与弊端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等:土地+人口以血缘关系为主,层层分封(一)分封制第19页/共94页(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第20页/共94页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周王公侯伯子男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法炮制。奴隶第21页/共94页历史遗存影响(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族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历史遗存影响[重点突破01]

第22页/共94页历史假说:

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子女:大儿子是妃嫔所生;老二是王后所生的女儿;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儿子;小儿子也是王后之子。请问:周天子死后,王位应该传给谁,为什么?困境二商朝后期经常发生王位纷争,出现九世之乱,如何避免争端,解决继承权的问题?第23页/共94页嫡长子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长子(宗子)由嫡长子继承权力和财产的制度“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第24页/共94页特点:目的:内容:①核心:②体系:③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巩固……解决……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血缘纽带+政治关系(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对政权)强化王权,保障“世卿世禄”(二)宗法制第25页/共94页西周宗法制大宗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第26页/共94页1.封建政治:影响了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制原则;影响了古代对列祖列宗的崇拜;形成了“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3.思想观念:强调人情,裙带意识浓,不利民主法制意识的培育和民主法治建设[重点突破02]

分析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2.社会习俗: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利于提高家族、民族凝聚力第27页/共94页如何让贵族们在政治和生活中自觉贯彻分封与宗法的原则?困境三第28页/共94页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你发现下面两套服饰有何不同?西周一般贵族服饰西周的政治制度3、礼乐制——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第29页/共94页周公制礼作乐聘礼朝礼飨礼射礼祭礼丧礼婚礼冠礼八礼

“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史记》卷23《礼书》)

礼第30页/共94页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关系第31页/共94页禹→启,王位世袭制确立逐渐解体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化创始发展臻盛已有一套行政管理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互为表里王位世袭制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分封制西周末期逐渐瓦解宗法制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第32页/共94页探究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33页/共94页探究二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提示: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第34页/共94页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 C.陕西D.山东第35页/共94页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 C.陕西D.山东【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礼乐制【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周代的“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安,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答案】C第36页/共94页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第37页/共94页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答案】B第38页/共94页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第39页/共94页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答案】C第40页/共94页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考纲要求]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科技成就;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文学成就第41页/共94页1、原始农业:

——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2、进入文明时代(夏),是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中国农业进入“耜耕”时代;3、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少量的农具,但耒耜仍是人们的主要生产工具;4、春秋战国时代,的使用和推广、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男耕女织”的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的形成。个体农耕千耦其耘[考纲要求0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我国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成为中国古代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耒、耜青铜铁器牛耕第42页/共94页看图片、读材料,回答原始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材料二:神农氏尝百草

“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礼记·礼运》材料一:原始生活采集经济起源:种植经济

采集狩猎

耕作种植第43页/共94页黄河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炭化了的粟和菜籽(半坡遗址出土)碳化稻谷(河姆渡遗址出土)第44页/共94页五谷:黍稷粟麦豆麻稻通常指稻、黍、稷、麦、菽(不同说法)第45页/共94页新石器石铲新石器骨耜战国铁锄汉代牛耕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耕作方式第46页/共94页[考纲要求02]土地制度的沿革一.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1、氏族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2、贵族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奴隶社会)问题:井田制的含义、鼎盛时期、实质、特点、瓦解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第47页/共94页

材料一:方里而井,

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结合以上材料及课文相关内容概括井田制的性质、特点和内容。第48页/共94页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性质: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第49页/共94页西周时期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井田制是经济制度(经济基础),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上层建筑);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两种制度在西周之初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融会贯通第50页/共94页[考纲要求02]土地制度的沿革一.古代土地制度的沿革:1、氏族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2、贵族土地国有制即井田制(奴隶社会)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问题:井田制的含义、鼎盛时期、实质、特点、瓦解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第51页/共94页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1.根本原因:2.瓦解表现:3.彻底瓦解: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直接原因:思考: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的崩溃,在经济上表现为?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国的税制改革公田抛荒,私田私有第52页/共94页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多种形式封建社会1.土地私有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此消彼长同时并存请问这三种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消亡的时间分别是

A.184019491956

B.191219491978

C.191219521956

D.184019561978第53页/共94页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必修二第1课)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①生产工具因素:②生产关系因素:③农民自身因素:④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1、含义:2、形成⑴时间:⑵原因:3、性质:4、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考纲要求03]第54页/共94页小农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分散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影响而破产第55页/共94页总结2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原理全面认识小农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小农经济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封建社会后期:阻碍生产力发展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为评价的根本标准。第56页/共94页评价小农经济积极作用:①自给自足,生活稳定,有较高的积极性。②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消极作用:①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具有分散性和落后性②是阻碍近代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第57页/共94页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动动脑第58页/共94页危害经济上国家财政赋税收入减少;

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均田制的内容: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均田制的特点:1、农民只有使用权

2、农民要服徭役和兵役第59页/共94页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一——租佃经营1.演变1)战国:租佃方式产生;2)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比较普遍3)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4)明清:租佃制普及全国;2.概念: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3、特点:1)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2)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第60页/共94页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表现——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生产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农民身份更加自由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以前:地主——佃户(部曲)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第61页/共94页(二)、土地私有制下的土地经营方式之二

——田庄经营1.特点:1)田庄具有极强的自己自足性质;2)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3)劳动者从事繁重的劳动,承担军事义务。第62页/共94页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国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人头税田赋地租兼并土地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第63页/共94页(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第64页/共94页【回扣提醒】1.思想:(1)百家争鸣:含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影响。

(2)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观点及其对儒家思想形成的影响。2.科技:天文学、数学、医学方面的成就。3.文学:诗经、楚辞的文学特色及地位考点三:先秦时期的思想和科技先秦时期的思想和科技第65页/共94页考点三:先秦时期的思想和科技先秦时期的思想和科技(1)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5)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变革。探究: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第66页/共94页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学派道家儒家代表人物老子孔子墨家墨翟儒家孟轲荀况道家庄周法家李悝商鞅韩非名家惠施公孙龙阴阳家邹衍纵横家张仪苏秦兵家孙膑吴起农家许行杂家吕不韦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发表自己的见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一)“百家争鸣”的含义:第67页/共94页派别代表主张道家老子庄子儒孔子家孟子“荀子法家韩非子、商鞅墨家墨子第68页/共94页孔子生平与历史地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第69页/共94页孔子之思想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敬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与思结合;“仁”:“礼”:“德”:“鬼”:(1)政治思想(2)教育思想思想核心第70页/共94页孔子问礼于老子两位圣贤先哲的相遇,不仅成就了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而且成为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的见证。第71页/共94页1.老子生平老子与《道德经》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人。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室管理典藏的史官,博学多识,精通礼法。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而成《道德经》,又称《老子》。宋代福建泉州老君岩第72页/共94页老子之思想学说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道”(1)哲学思想(2)政治主张第73页/共94页

“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道”无形无迹,玄妙莫测,是无意志的、无为的自然本体。(道是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体会,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概念。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摈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②“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的提出,有什么积极意义?①老子所说的“道”是什么?《老子》之“道”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74页/共94页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血脉儒家重秩序重人伦重教化积极入世道家重自然重自由重个体消极出世仁道第75页/共94页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孟子荀子第76页/共94页年代:国籍:地位:著作:孟子生平战国邹国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称为“亚圣”《孟子》孟子的思想学说政治观:人性观:人格观:“仁政”学说(核心)主要内容:以仁对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性善论”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的影响《孟子》为四书之一,被尊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第77页/共94页年代:国籍:地位:著作:荀子生平战国赵国儒家学派重要代表《荀子》荀子的思想学说自然观:人性观:政治观:“性恶论”---人性本恶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荀子的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朴素的唯物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目好色、耳好觉、口好味、心好利”第78页/共94页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墨子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关于墨的说法:其一:受过墨刑的人,即面额刺字纹,抹以黑,罚为工匠。其二:是平民的通称,因平民称“黥首”,平民无冠,头是黑色。第79页/共94页年代:国籍:地位:著作:墨子生平战国鲁国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墨子的思想学说“兼爱”尚力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墨子的影响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非攻:

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希望有安定生产生活环反映了劳动人民主张自食其力、反对不劳而获节用、节葬(热爱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第80页/共94页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第81页/共94页年代:国籍:地位:著作:庄子生平战国宋国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庄子》庄子的思想学说宇宙观:自然观:“逍遥”人生观:“齐物”,万物本质相同“无所恃”,即不受限制“天与人不相胜”,人要顺从自然,“天人合一”第82页/共94页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曾师荀况,与李斯是同学。著作有《孤愤》、《五蠹》、《说难》等。其文章深受秦王嬴政赞赏。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其著作经后人整理成《韩非子》一书。第83页/共94页年代:国籍:地位:著作:韩非生平战国韩国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的思想学说韩非的影响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1、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观,法、术、势顺应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2、法治观3、改革观第84页/共94页战国时期兵家代表人物——孙膑

孙膑,齐国人,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后遭同学庞涓嫉妒,被其设计诱骗至魏国,捏造罪名,施以膑刑(去掉膝盖骨)。因此得名。著《孙膑兵法》。军事思想: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孙膑第85页/共94页派别代表主张道家老子庄子“天与人不相胜“齐物”;“逍遥”儒孔子以“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礼,“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家孟子“仁政”,性本善,民贵君轻荀子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性本恶,君舟民水法家韩非子、商鞅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法”“术”“势”三合一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意义:儒家思想孕育了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思想成为哲学思想;

法家思想成为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第86页/共94页儒、法、道的治国思想

儒家:德政、礼治,强调道德感化;

法家: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无为而治”。

三者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