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目标用核心问题串联单元教学:以北师大六下“比例”单元为例_第1页
聚焦目标用核心问题串联单元教学:以北师大六下“比例”单元为例_第2页
聚焦目标用核心问题串联单元教学:以北师大六下“比例”单元为例_第3页
聚焦目标用核心问题串联单元教学:以北师大六下“比例”单元为例_第4页
聚焦目标用核心问题串联单元教学:以北师大六下“比例”单元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目标,核心问题串联单元教学:以北师大六下“比例”单元为例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单元已逐渐成为了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核心问题是教学中的关键,抓住核心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本质。以核心问题串联单元教学,可以将孤立的课节进行联结,根据学情制订有序的单元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问题的含义与价值(一)什么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单元教学架构中的关键所在,国内外对核心问题的界定有多种表述。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利用基本问题架构目标可以让教学更专注于大概念,并给出了基本问题的关键指标:激发对更多问题的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持续探究和新的理解。激励学生对大概念、假设和过往的经验教训进行必要的、持续的反思。张丹认为关键问题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普遍在的教师设问随意、细碎、缺乏整体的弊端,同时指出关键问题具有“指向和突出单元具体观念”“学生将通过深度思考与合作交流来解决关键问题”“可以自然迁移到其他情境”等特点。基本问题、关键问题与核心问题在定义上有诸多共同之处,单元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应当就是指向知识本质、涵盖教学重点,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找到学习主线,促使他们自主展开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核心问题指向数学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等知识本质;核心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有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空间。通过核心问题,教师能够揭示教学内容的关键和重点,学生能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对知识的整体建构。(二)为什么要梳理核心问题1.有利于教师明确和突出教学重点教师梳理核心问题的过程,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教师在分析、整理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能更加明确教学重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包括“比例的认识”“比例的应用”“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4个内容,共计6课时,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大量的概念、性质和规律。因此,教师在“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中,容易将活动重点放在如何求比例尺、如何将图形按比例放大与缩小等方面,而忽视对其背后比例意义的理解。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梳理,教师将单元重点确定为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例的含义,而后准确地找到这两个内容的教学重点,设计了“‘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中的‘比例’体现在哪里?”这一核心问题。如此让整个单元的重点更为突出,也让单元的结构更为清晰。2.有利于学生结构化地理解知识倘若教师缺少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活动中知识的呈现将会是零散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将是零散的、片面的。作为新手,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要面临更多的问题,要理解每个新的主题、课程和活动,并且要从所有呈现的内容中判断最关键的部分,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本单元中,学生虽然意识到比、比例、正比例、反比例这几个内容存在联系,但很难发现“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两个内容与比例之间的联系。在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时,教师发现有约六成的学生没有将“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与比例的知识主线联系起来,甚至忘记将其整合在“比例”单元的知识脉络中。明确关键问题可以避免学生受其他不相关的细碎问题的影响,更好地聚焦于学习主题。如在学习“比例尺”一课时,“比例尺中的比例在哪里”这一关键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比例尺也是比例的应用,是从不同角度认识比例,从而构建比例尺与比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给出核心问题,可以让学生专注于重点内容,明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降低学生对学习方向的焦虑,实现结构化地理解知识。3.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和迁移学习内容核心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聚焦学习重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进行迁移应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浅层,没有将知识进行内化,就会在知识迁移时出现问题。例如,学生在“比例”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乘加关系混淆解答题目“在调制蜂蜜水时,笑笑放入了3勺蜂蜜和4小杯水,如果笑笑加入6勺蜂蜜,要保证调制的蜂蜜水一样甜,需要加入多少杯水?”时,有学生得出“4-3=1,6+1=7”的错误答案。这部分学生只发现了比的前后项需要同时扩大,但对于为什么扩大,需要扩大多少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还是用加法关系解答问题,尚没有建立乘法的关系。

(2)对应关系错误在解答题目“3∶7=28∶(

)”时,有部分学生会受28=4×7关系的影响,忽视比例中的对应关系,将结果写成“3∶7=28∶12”。教材解读以上问题都反映了学生对于比例的意义的认识不深,因此不能顺利地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在进行“比例”单元的教学时,教师设计核心问题“观察这些数据,它们能够组成哪些不同的比例?”引导学生通过多重比较,建立比例关系;利用核心问题“如何正确地组成比例?”引导学生从乘法的角度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明确比例间的对应关系。在多组数据对比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比例的协同共变关系,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让知识迁移成为可能。核心问题链的产生与表达核心问题的单元教学设计是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其中核心问题的选择、核心问题链的梳理是关键,将核心问题转化为课堂活动是具体的实施途径。以“比例”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用核心问题串联单元教学设计,具体如下。(一)研读课标、教材确定目标及教学重点教师在提炼“核心问题”时,需要深入研读课标、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对比横向课时中的重难点,从而提炼有价值的“核心问题”。在倍、分数、比等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相关经验,对于数量间的关系从加法关系进入到乘法关系,能从比较的角度对数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比的学习中,更多的是在研究两个量在某个状态下的关系,“比例”单元的学习则需要观察一组量与另一组量在两个状态下的相等关系(如图1)。同时,比例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除法、分数、比和方程的相关知识经验,实现综合提升。学生在解决比例问题时,需要识别一组相关量和另一组相关量之间的关系。而量和量之间是可以进行多重比较的,如“比例”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中“照片像不像”问题,学生既可以用长和宽构建关系,也可以用长和长、宽和宽构建关系,组成比例关系的前提就是相对应的量(项)发生相同的变化。不论是比例概念还是比例应用,比例尺、图形放大与缩小,都存在协同共变关系。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本单元的课时主题及教学重点(如表1)。(二)“比例”单元核心问题链对应单元目标及每课时在单元中的地位、每课时的重点,确定“比例”单元核心问题链,如表2所示。核心问题链的转化与应用(一)用核心问题串联学习任务确定了核心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围绕核心问题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本单元每个课时的核心问题及主要学习任务如表3所示。

(二)围绕核心问题设计辅助问题及学习任务核心问题是指向学科本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帮助学生理解的辅助问题,使核心问题能够转化为课堂提问,用课堂提问来驱动学生思考。为了让学生能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还需要巧妙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