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8鸟_第1页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8鸟_第2页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8鸟_第3页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8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鸟知识与技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梁实秋散文小品的语言风格。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的脉络;赏析优美语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领会作者对无拘无束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现实的不满。重点理解作者从不同方面写鸟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难点把握文章线索,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老师多媒体课件。1课时一、新课导入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这是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二、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三、整体感知1.学生泛读课文。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写作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2.梳理文章结构,找出本文的线索。本文的线索是:我爱鸟。3.快速阅读第2~7自然段,概括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见到笼中鸟,羽翮不整,蜷伏不动,我感到苦闷;听到鸟声音,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我感到喜悦;看到鸟形体,俊俏优美,玲珑饱满,我感到快乐;知道杜鹃鸟,豪横无情,鸠占鹊巢,我感到坦然。教师小结:梁实秋先生在文中,写鸟的喜,鸟的悲,鸟的生,鸟的死,无不牵动着他的情思。作者这种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四、课文精读1.作者在本文的一开头便点出自己喜爱鸟,“我爱鸟”。通读全文,请分条概括作者喜爱鸟的原因。(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有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3)鸟给“我”的悲楚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2.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并作简要分析。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并组织全班交流。(1)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鸟鸣声比作“和谐的交响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悦耳的效果。(2)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用短句写出了杜鹃叫声的凄绝。(3)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作者化用宋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语句,用语典雅,描画了鸟优美的体态,表现出对鸟的喜爱之情。(4)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一个“刺”字,生动地刻画出“我”见到鸟儿的喜悦之情。(5)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拳”“缩”形象地写出了白鹭立在稻田的样子,衬着山色和梯田的背景,好一幅“青天白鹭图”!3.作者写道,鸟“有时也给人悲苦”,请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鸟的快乐都被那些闲人闲情禁锢成了苦闷,作者在这里用看似平缓实则严峻的语气斥责了那些束缚鸟类“自由”的闲人闲情。(2)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运用比喻和联想,由鸟及人,写在贫困中挣扎的鸟与人,表达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同情。4.在这篇散文里,作者尽情赞美鸟类的自由、活泼、俊俏,但是在最后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另一番寓意,你能读出这番寓意吗?(1)最后一段中“自从离开四川以后”点出了另一番寓意,作者离开故乡后,岁月飞逝,眼前所见的可怜的麻雀、寒鸦等早已失去了“天府之国”各种鸟类的活泼多姿,作者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2)作者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强权、没有欺压、没有贫困的社会,希望有个能够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的人生。5.小结: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情伪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6.搜集与鸟相关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独步江畔寻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五、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开篇点明爱鸟之情。第二部分(2~6):写不同的鸟带给“我”的不同感受,表达了爱鸟之情。第三部分(7):收束全文,照应开头,深化了爱鸟的主旨。六、文章主旨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对各色鸟的鸣声、外形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失去自由之鸟的同情,暗含了作者对自由和平生活的向往。七、写作特点1.反衬。用寒鸦、鸱枭、笼中的鸟来反衬生活在自由天地里的鸟,更写出了作者不满于把鸟囚在笼中的做法。2.托物言志。作者借鸟表达自己的情感。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八、布置作业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本课作业部分。九、板书设计鸟eq\b\lc\{\rc\}(\a\vs4\al\co1(开篇点题“我爱鸟”,\a\vs4\al(不同鸟带给,“我”不同感受)\b\lc\{(\a\vs4\al\co1(同情“笼中鸟”,喜爱山林自然鸟,悲楚“贫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