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听觉一演示文稿_第1页
耳和听觉一演示文稿_第2页
耳和听觉一演示文稿_第3页
耳和听觉一演示文稿_第4页
耳和听觉一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耳和听觉一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36页。优选耳和听觉一当前2页,总共36页。耳外耳中耳内耳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含听小骨)咽鼓管半规管前庭耳蜗小结当前3页,总共36页。中耳Back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振动并把声音放大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鼓室(听小骨)当前4页,总共36页。内耳Back前庭半规管耳蜗半规管内有旋转感受器耳蜗前庭内有位置、速度感受器内有听觉感受器当前5页,总共36页。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半规管:前庭:耳蜗:收集声波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振动并把声音放大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旋转感觉位置、速度感觉

有听觉感受器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前6页,总共36页。听觉的形成过程耳廓收集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带动鼓室内三块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将声音放大传入耳蜗,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当前7页,总共36页。听觉的形成你能根据听觉的形成再次说说嗅觉和味觉的形成过程吗?你能模仿说出视觉的形成过程吗?当前8页,总共36页。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的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由听神经传到脑部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声音了。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声波鼓膜振动内耳耳蜗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爱耳日:每年的3月3号当前9页,总共36页。失聪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到损伤,即使用了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变的不灵敏思考与讨论1.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捂紧双耳或张嘴,这是为什么?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受损、药物影响等等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避免鼓膜损坏。当前10页,总共36页。1、耳的功能主要有_______和保持_______两个方面。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耳中的_____和______能感受到头部位置的变动。用两只耳朵听能辨别声源的_______和______3、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的是使_________张开,使鼓膜内外的_____________4、某些人坐船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A小脑失去平衡C体质衰落B耳蜗内的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D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D听觉身体平衡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咽鼓管前庭半规管耳蜗前庭半规管位置方向咽鼓管气压差保持平衡当前11页,总共36页。5.耳的结果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外耳道6.人的听觉产生于()A、听觉感受器B、耳蜗C、听觉中枢D、鼓膜7、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BCB当前12页,总共36页。8、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A外耳道→耳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B声音→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C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D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D当前13页,总共36页。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B鼻咽发炎时,容易引起中耳炎C遇到巨大响声,要迅速张开口D噪声对听觉不会造成伤害8、得了咽喉炎会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A细菌、病毒会经血液流到中耳B细菌、病毒会经咽鼓管进入中耳C细菌、病毒会经外耳道进入中耳D细菌、病毒会经鼻泪管进入中耳BD当前14页,总共36页。探究"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来听?"的问题时,小科同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猜想,请根据这些猜想来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一猜想:可能跟辨别声源方向有关实验方案()实验二猜想:左耳听左边,右耳听右边实验方案()实验三猜想:两耳收集到的音量大实验方案()实验方案

实验一(分别用两耳听不同方向的声音,记录辨别方向的正确率。用两耳听同样的声音,记录辨别正确率。)实验二:左耳听左边,右耳听右边实验方案(分别用左右耳听右左方向的声音,记录结果)实验三猜想:两耳收集到的音量大实验方案(分别用两耳听不同响度的声音,记录辨别的正确率。用两耳听同样的声音,记录辨别正确率。)当前15页,总共36页。课内小结耳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含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声波鼓膜振动内耳耳蜗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听觉的形成当前16页,总共36页。春困了,听首歌解乏吧!听这两首歌有什么主要差别青藏高原.mp3三国.mp3当前17页,总共36页。第3节耳和听觉(2)当前18页,总共36页。音调响度音色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叫做乐音。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定义: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高低叫做音调。一、音调当前19页,总共36页。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2.直尺振动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同长度的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1.通过塑料布尺在木梳上划过,改变划过速度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当划过速度快时,声音的音调高当划过速度慢时,声音的音调低实验伸出长度跟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有关。伸出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伸出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当前20页,总共36页。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当前21页,总共36页。一般人发声频率:65赫至1100赫左右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赫至20000赫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高。当前22页,总共36页。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到,但能被一些动物听到。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如B超、超声探伤仪,声纳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大象用次声波交流当前23页,总共36页。日常用品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超声波,如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牙刷等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如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发出的声波当前24页,总共36页。思考一只密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的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密蜂振动频率在人的听觉范范围内,而蝴蝶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范围内。当前25页,总共36页。思考寒假里,大伟和同学仪器去看望军属李大娘。他看到火炉上烧的水开了,就提着水壶往暖水瓶里灌水,正灌着,李大娘提醒他:“大伟,水快满了。小心别烫着。”他疑惑地问:“大娘,你没有看怎么知道水快满了。”大娘说:“我听出来的。”大伟还是不懂,你能回答他的疑惑吗?往暖水瓶里灌水,瓶中发出的声音是由瓶内空气的振动产生。因为随着瓶里水的增多,瓶里的空气柱越来越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也越来越高。所以李大娘能根据瓶中发出的声音音调的高低判断水水是否快灌满了当前26页,总共36页。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就越小。单位:分贝,符号:dB二、响度当前27页,总共36页。思考比较牛叫声和蚊子的声音,请大家区分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牛叫声响亮,响度大,蚊子的声音弱,响度小牛叫声低沉,音调低;蚊子的声音尖锐,音调高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不一定音调高当前28页,总共36页。

三、音色1、音色:由各不相同的频率和振幅的声音组成.2、影响音色的因素: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音叉钢琴长笛将响度、音调和音色叫做声音的三要素。当前29页,总共36页。噪声污染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当前30页,总共36页。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1.在噪音声源处控制2.在噪音传播过程中控制3.在噪音接受处控制当前31页,总共36页。地区

白天/dB夜间/dB特别需要安静的地区

45

35一般居民区、文教区

50

40居民、商业混合区

55

45市中心商业区、街道工厂附近

60

50工业区65

55交通干线两侧7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