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理概述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理概述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理概述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理概述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理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2页/共2页精品文档推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理概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理概述

我的故乡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1、地理概述

牡丹江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8°02′~131°18′、北纬43°24′~45°59′,牡丹江市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呈中山、低山、丘陵、河谷盆地4种形态,东部为长白山系的老爷岭和张广才岭,中部为牡丹江河谷盆地,山势连绵不断,海拔多在300-800米之间,平均海拔230米。最高处为海拔1687米的海林市西南老秃顶子;最低处为绥芬河出境点,海拔86.5米。河流河流大部分注入中部的牡丹江。,俗称“九分山水一分田”。牡丹江地区耕地面积43.1万公顷,土壤以暗棕壤为主。

牡丹江位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属于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短,回暖快,风大易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短,落温快;冬季漫长严寒。年平均气温5.9度,年均落雨547毫米,年日照平均2305小时,气候宜人,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

牡丹江市北部和西部与哈尔滨市相连,南邻吉林省的敦化市和汪清县,东部与俄罗斯接壤,辖绥芬河市、宁安市、海林市、穆棱市、林口县、东宁县6个市(县)和东安区、西安区、爱民区、阳明区4个城区,总面积4.0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35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8.6平方公里。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都市、对俄经贸都市和旅游都市,也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牡丹江市总人口27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0.4万人。现有少数民族38个,少数民族人口2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其中,朝鲜族12万人,满族9.9万人,回族7500人,蒙古族3890人,分不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0%、41%、3.2%和1.6%。少数民族居住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

中化一脉,源远流长。牡丹江流域,古为肃慎地。帝舜禹始,向来是满族的祖先及其后裔生息之地。公元698年建立了唐朝地点政权——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迹尚存。1937年设市,1945年8月获得解放。至今古风犹存,民风淳朴,历代多出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雅克萨之战、“平南洋”抗日、八女投江、杨子荣剿匪等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牡丹江资源丰富,得天独厚。如今耕地30.8万公倾,盛产大豆、玉米、小麦,其中响水大米为千年贡品。有宜林宜农荒地26万公顷,林地3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84%,活立木储量2亿多立方米,是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三大硬阔”之乡,也是国家红松母树林基地。人参、黄芪、刺五加等名贵药材及东北虎、紫貂、飞龙等珍禽异兽著名中外。有金属、非金属矿产96种,煤、黄金、大理石、石墨储量大,品质好,其中石墨储量达12亿吨,居全国之首。水能资源丰富,地下水储量10亿立方米,蕴藏发电量达157万千瓦,已建成国家二级水力发电站——莲花水电站,装机容量55万千瓦。

牡丹江体面旖旎,景色天成。中国独有、世界第二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地下森林”是世界闻名的“火山口”原始森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内离都市最近的原始森林牡丹峰宏伟壮观,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山青水秀,横道风景区“两园一城”独具特色,“中国雪乡”冰雪旅游趣味无穷,绥芬河、东宁跨国旅游风情迥然。

牡丹江沿边邻境,区位优越。东南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达204.9公里。距海参崴市仅381公里,距远东最大别冻港纳霍德卡421公里。牡丹江市还处在中国哈尔滨距俄罗斯海参崴、日本新潟国际贸易大通道中段,是黑龙江省东出海参崴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南下图们江到朝鲜半岛的交通枢纽。301和201国道,滨绥、佳图铁路在这个地方交汇。民航开通至北京、广州等10条国内航线和俄罗斯远东等国际航线。

牡丹江口岸众多,边贸畅通。辖区内的绥芬河铁路口岸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新开发了东宁公路和绥芬河公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总计年过货能力达650万吨。

牡丹江工业基础雄厚,综合实力较强。有400多种工业产品获省优、部优,其中23种产品获国家金银牌,初步形成了以化工医药、建材、食品格业为主体的比较合理的工业结构。桦林牌轮胎、康佳牌彩电、牡丹江牌水泥、镜泊湖牌毛毯等10大名牌产品畅销国内外,石化、桦林、水泥等企业集团已跻身于国家和省内大企业集团行列。农村经济全面进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0亿斤,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5%。

牡丹江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对外贸易先进单位、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全国卫生城、全省都市治理年标兵都市,还被批准为国家级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国家级民营科技示范区、全国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市,是全国第一批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市。

牡丹江市,人杰地灵、物阜民康。我说得再多,也无法一一讲明这个地方的漂亮与繁荣。

2、旅游观光

自然景观。牡丹江自然体面秀美,夏季气候宜人,冬季雪质优良,享有“塞外江南”、“中国雪乡”、“中国雪城”等诸多美誉,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都市称号。镜泊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境内还有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湖――莲花湖、火山口地下森林等1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中国雪乡滑雪旅游集合区、北国“小九寨”、镜泊峡谷等精品景区。牡丹江已延续举办六届雪堡旅游节,2007年举办“镜泊湖之夏”旅游节,全面建设“十大旅游精品工程”。

历史人文。牡丹江市是历史的都市,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早在60年代初就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牡丹江市是英雄的都市,作为红色旅游基地的马骏烈士纪念馆、杨子荣烈士陵园、“八女投江”群雕记录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作为日军侵华罪证的东宁要塞警醒着中华儿女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民俗风情。朝鲜族、满族等浓郁的少数民族气息,给予了牡丹江市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近年来,牡丹江市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旅游蓬勃进展,建成了市区朝鲜民族风情街、海林市新合朝鲜族民俗风味一条街、宁安市镜泊湖瀑布朝鲜族民俗村、依兰岗满族民俗村等一批少数民族风情游景点,弘扬了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和都市居民。

跨境旅游。牡丹江的中俄、中朝、中韩等跨境旅游进展迅速,现已开通了长白山――镜泊湖――海参崴“名山名湖出境游”、汉城――牡丹江――延吉“中韩国际***长者1s游”和哈尔滨――牡丹江――海参崴等多条跨国旅游精品线路,牡丹江正向着国际旅游都市方向迈进。

要紧景点:镜泊湖风景区、中国雪乡、莲花湖风景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杨子荣烈士陵园、“八女投江”江滨公园景观带、马骏烈士纪念馆、东宁要塞、威虎山影视城、东北虎林园。

参考文献

[1]孙敬之.东北地区经济地理[M].科学出版社,1960,10

[2]黄丽敏,曹晓斌.中国地理学的进展及其方向演变.[J]成宁学院学报,2006,(6):158-161

[3]任志远.现代地理学研究趋势与前沿咨询题.[J].陕西师范大学接着教育学院学报,2002,(6):114-117

[4]冯仁国.对于中国地理学进展的考虑.[J].地理科学研究发展,2000,(8):470-473

[5]冷疏影,宋长青.[J].中国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进展.地理学报,2005(4):553-558

[6]吴传钧.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理论研究及调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1-3

[7]宁越敏.建设中国特色的都市地理学—中国都市地理学发展评述.[J].人文地理,2008(2):1-4

[8]张文忠.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探析.[J]地理科学发展,2003,22(1):94-97.

[9]顾朝林,刘海泳.西方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一具重要流派[J].地理科学,1999,(3):237~243.

[10]吴传钧,刘建一,甘国辉.[J]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11]张祖林.当代西方地理学中的人文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4):237~243

[12]杨文衡.试论中国古代地学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关系.[J]自然学史研究.1997,16(1):1-9

[13]董清义.机械自然观与有机自然观一中西自然观之比较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9(3):7

[14]许学强,叶剑如.现代都市地理学[J].中国建造工业出版社,1988.267~288.

[15]甄峰,等.数字化时代的都市与区域进展构想[J].人文地理,2000,(2):49—52.

[16]杨家文.信息时代都市结构变迁的考虑[J].都市进展研究,1999,(4):15—18.[J]

[17]黄秉维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进展战略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1991,51(4):

[18]黄秉维自然地理学一些最要紧的趋势[J].地理学报,1960,26(3):149-154

[19]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环境演变对中华文明妨碍研究的发展与展望阴[J].古地理学报.2004,6(1):85-94

[20]刘卫东,陆大道.经济地理学研究发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1):35-39.

[21]谢非,论大城市区与美国经济增长[J]北方论丛2007(1)

[2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22]王凯.从广州到杭州——战略规划浮出水面[J].都市规划,2002,26(6)

[23]曾艳红,国外典型大城市区进展对我国大城市区建设的启发[J]地域研究与开,1998(17)1

[24]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都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5]海山.行为地理学及其对中国地理学的意义[J].人文地理杂志社,1997.(4).

[26]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