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解释题_第1页
古代汉语解释题_第2页
古代汉语解释题_第3页
古代汉语解释题_第4页
古代汉语解释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释词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夸父与日逐走。弃其杖,化为邓林。当湍而浚者为鱼梁。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文首:花脑袋。喙:鸟兽的嘴。詨:呼叫。埋:填塞。逐走:竟走,赛跑。邓林:桃林。湍:水流急。浚:深。偃蹇:盘曲高耸的样子。殆:几乎,差不多。冲然:向上冲的样子。羆:熊的一种,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也叫“马熊”或“人熊”。刈:割。烈:火猛,此处作动词,意思是猛烈地烧起。熙熙然:和谐愉快的样子。效:呈献。渊然:深沉的样子。谋:谋划,商讨。匝:经历一周。旬:十天为一旬。好事之士:此指爱好山水并到处搜奇选胜的人。陋:鄙陋。此用作意动,即“轻视”之意。胜:景致优美。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埋于东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夸父与日逐走。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是其果有遭乎?以:介词,表示两件事之间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略等于“用来”。故:所以。父:古代用在男子名后的美,又写作“甫”。与:介词,译作“跟”。以:连词,相当于“而”。举:副词,全,都。其:句中语气词,表推测的语气。四、简答题1、《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谁?它是怎样一部书?《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篆文9353个、重文1163个。按照部首排列,共540个部首。正文分为十四篇,书末的叙和目录别为一篇,共十五篇。每篇又分为上下。书中在每一篆文下面先释义,再分析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说文解字》综合研究了小篆、籀文和古文的形体结构,因形见义。根据它,可以上求造字的根源,下辨字体的变迁。它不但是研究甲骨文、金文的桥梁,而且也是当前文字改革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总结了汉代训诂学家对经传文字的训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它是研究先秦典籍中字义词义必备的工具书。2、根据文字学的观点,“莫”字的造字本义是昏暮,但是它被借用作语言中的否定性的无定代词,后来用“暮”字表示昏暮的意思。疲劳的意思本来用“疲”字表示,但古书里常用“罢”来代替“疲”,表示疲劳。请分析一下这两种用字现象各自的性质,并说说它们的区别。“莫”字借作否定性无定代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来造的“暮”同“莫”是今字与古字的关系。借“罢”表示“疲”,由于“疲”字本有,所以“罢”字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两者都是依声托事的做法,区别在于前者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而后者是本有其字的通假。3、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什么?从本义和引申义表示的内容范围或概念特点来看,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例如:“江”、“河”由专指长江、黄河引申为泛指河流,“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好”由女子貌美引申为泛指美好,“涉”由淌水过河引申为泛指过河,都是词义由个别引申为一般。再如:“道”、“術”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权”由秤锤引申为权力、权变,“骄”由马高大,引申为骄傲、自高自大,“析”由劈木头引申为分析、辨析,都是由具体引申为抽象。4、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说文》:“民,众萌也。”《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1)(2)皆为此义。“人”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句(3)。“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例句(4)、(5)。(6)皆表示了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5、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左传•宣公二年》:“(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饥”、“饿”二词都表示饥饿,但是两者的程度深浅轻重有所不同。“饥”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如例句(1)、(2)、(5)皆为此义。“饿”是严重的饿,指的是根本没有饭吃,或是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如例句(6)、(7)皆是。“饥”和“饿”的区别,还可以通过这两个词在同一句中的对用看出来。如例句(3)“虽饥不饿”、例句(4)“宁一月饥,无一旬饿”,都可以明显看出“饥”与“饿”词义程度深浅轻重的不同。6、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恭”、“敬”之间的差别:《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送东阳马生序》:“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论语•季氏》:“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恭”、“敬”都是恭谨有礼,不怠慢的意思,但是两词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恭”侧重外貌,多指对人恭谨有礼貌,不怠慢。如例句(1)、(2)皆是。“敬”则侧重内心,指内心的肃静,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如例句(3)接待宾客用“恭”,举行祭把用“敬”,又如例句(5)“貌思恭”,“事思敬”等,都说明“恭”、“敬”二词的区别。另外,“敬”还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如“敬业”,“敬老”,这些用法,也是“恭”所没有的。7、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耻”、“辱”之间的区别:《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离娄上》:“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报任安书》:“行莫丑于辱先。”《论语•公冶长》:“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耻”、“辱”作为抽象名词,都表示声誉上所受到的损害或可耻的事情;但是在用作动词时,两者的语法功能具有明显的区别。“耻”用作动词时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之为耻,其宾语一般是由动词性词语充当,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耻辱。如例句(l)、(2)、(3)中“耻”都是意动用法。“辱”用作动词时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之蒙受耻辱,其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是指称人的。如例句(4)、(5)、(7)皆是。例句“耻”后面的宾语“之”为代词充当,但是这个代词指称的是事情,即对某件事情感到耻辱,“耻”仍然是意动用法。8、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完”、“备”之间的差别:《孟子•滕文公下》:“牲杀、器皿、衣服不被,不敢以祭。”《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世说新语•言语》:“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石壕吏》:“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今城郭不完,兵甲不备,不可以待不虞。”“完”、“备”都有完全的意思,但是'备”侧重数量。品类应有尽有,意思是齐全、完备。如例句(I)、(2)皆表此义。“完”侧重事物的整体性,意思是完整无缺,完好无损。如例句(3)、(4)皆是。以上四句例句中的“完”、“备'一词不可以对换,因为对换后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当这两个词对举使用时,其区别就更加明显,如例句(5)中的“完”、“备”二词不能互换就证明了这一点。9、根据以下例句,说明“给”与“共(供)”二词在意义上有什么关系:(1)孟尝君使人给其使用,无使乏。(2)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3)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4)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5)令百官府共(供)其财用。(6)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从例句中可以看出,“给”在上古的意义是“供给”,例句(1)、(2)、(3)中“给”的用法都是如此。对比例句(4)、(5)、(6),各例'给”、“供”与句中有关词的语法关系、意义联系,基本相同。“给”、“供”的对象大都是食用、财用类物品。通过归纳可以看出,“给”、“供”二词同义意思都是提供资用,满足所需,不使缺乏。10、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曲”、“屈”之间的差别:(1)《礼记•经解》:“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2)《周易•系词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曲”、“屈”都可以表示弯曲,但是“曲”是静态的形容词,与“直”相对,义为弯曲,如例句(I);“屈”是动态的动词,与“信(伸)”相对,义为蜷曲,或使之弯曲,如例句(2)。二者的差别正在于此。11、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1)子为父死亡所恨。(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3)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恨”和“怨”二词在词义发展中意义的轻重起了变化。“恨”的古义轻,今义重,古义为遗憾,不满。如例句(I)“亡所恨”,即无所遗憾。例句(2)“私恨”,即内心的遗憾。今义“恨”为怨恨,仇恨,较之古义加重了很多。“怨”的古义重,今义轻,今义为埋怨,不满,而古义为怨恨,仇恨。如例句(3)“怨此三人入于骨髓”,可见“怨”的程度之深。例句(4)“甚怨”,用程度副词“甚”来修饰“怨”,也说明“怨”的语气之重。12、根据以下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什么变化:(1)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2)诗守南楚,民作谣言。(3)下流多谤议。(4)下流之人,众毁所归。(5)主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6)冯唐已老听吹嘘。(7)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8)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9)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所举例句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意义上起了变化,有的从原来的中性词义发展为贬义词,也有的从原来的贬义词变为中性词或是褒义词的情况。例句(1)(2)的“谣言”意义均为民间的歌谣谚语,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现代“谣言”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并且具有贬义。例句(3)(4)的“下流”在古代指地位低下或处境低下,没有包含贬义,而今义则指品德恶劣,并且有明显的贬义。例句(5)(6)的“吹嘘”在古代用于人事或言语多指替人宣扬,称扬,为中性词。而今义'吹嘘”指说大话,并且含有贬义。例句(7)的“爪牙”在古代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义则只具贬义,相当于说“走狗”、“帮凶”了。以上四例都是由中性变贬义的情况。也有由贬义而变为中性“或褒义的。如例句(8)(9)的“锻炼”,指的是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为贬义词。而现在“锻炼”一词不但没有贬义,在“锻炼意志”等场合还含有褒义。13、说明下列例句中加着重号的成分的意义,并指出它们与现代汉语的复音词有什么不同。虽然,何以报我?为此诗者,其知道乎?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数犯主之颜色。安贫乐潜,味道守真。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说。虽然:虽然这样(或“即使这样”),是连词“虽”和代词“然”的连用。现代“虽然”已经成为一个双音连词。知道:懂得道理。是动词“知”和名词“道”的连用。现代“知道”已经成为一个复音词。地方:土地纵横见方。“方”是古代计算面积的用语。现代“地方”已经成为一个复音词,指地上的区域。消息:“消”是灭的意思,“息”是生的意思,“消息”相当于说“消长”,指事物的增减生灭。后来“消息”用来指音讯,信息,成为一个复音词。果然:果然这样。“果”是副词,“然”是代词,二词连用。现代果然”已经成为一个复音词,相当于古代的“果”。景響:“景”,后来写作“影”,指日光下的阴影。“響”是回声。两词经常连用,用来形容感应迅速的事物。后来凝固为一个复合词,指对人或物起某种作用。颜色:颜面之色,即脸色。后来成为一个复音词,指色彩。味道:“味”是动词,指体察,“道”是名词,道理。后来成为一个复音词,指食物的滋味,相当于古代的“味”。高兴:很高的兴致。形容词“高”和名词“兴”的结合。后来成为一个复音词,指愉快。14、分析下列各字的字形构造,说明每个字的本义,并说明它们各自的意符的表义功能:鄙、融、鞍、攻、赋、除、耨、题鄙:从邑,啚声,本义是边邑。意符“邑”,与城邑有关。融:从鬲,蟲省声,本义是炊气上腾的样子。意符。“鬲”,与釜锅有关。鞍:从革,安声,本义是马鞍。意符“革”,与熟皮有关。攻:从支,工声,本义是攻击。意符“支”,与手的动作有关。赋:从贝,武声,本义是敛收钱财。意符“贝”,与钱货有关。除:从阜,余声,本义是殿阶。意符“阜”,与山陵或台阶有关。褥:从耒,辱声,本义是除草农具。意符“耒”,与农事或农具有关。题:从页,是声,本义是额头。意符“页”,与人头有关。15、指出下列各组字哪些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并说明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的条件:村一一邨雕——彫睹——覩斗——鬥修——脩泪——淚游一一遊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宇有以下几组:村一一邨睹一一覩蹟一一跡淚——泪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指读音(通常包括古音)相同,意义(通常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修——脩”在古书中的通用只是同音通假的关系,“雕——彫”“游——遊”的本义也不相同,它们只是繁简字的关系,所以它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16、以“适”与“適”、“后”与“後”、“髮”与“發”为例,说明在阅读用简化字排印(或书写)的古代作品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古代文献中,“适"音kuo,本义为疾速,古书中常用作人名"適"音shi,本义为往、到……去。这本是音义都不同的两个字。“后”与“後”古代读音相同,但意义却不同,“后”原表示君主,后来表示君主的妻子“後”表示走在後面,先後、前後的意思。“发”作为简化字,在古代有两个对应的字,一是“發”,本义为射箭(把箭射出去),后来有出发、发动、启发等义;另一是“髮”,用于头发的意义。这三对字,反映了汉字简化以后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即同形字、同音替代字以及两字共简为一形。尤其是今天阅读用简化字排印(或书写)的古代作品时,应该认识到这些现象,从而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古代作品中的用字。17、分析下列各字的形体构造,说明每个字的本义。向、戒、豆、脱、顾向:本义是朝北的窗户,象形字。戒:本义是戒备,会意字。左、右两手持戈,即“戒”字的构形。豆:是个象形字,其外形像一只高脚盘盂。本义是古代用来盛放肉食的器皿。脱:从肉兑声,本义指消瘦(即肉体消解)。意符“肉”,表明本义与肉体有关。顾:从页雇声,本义为回头看。意符“页”,表明本义与人头有关。18、指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的古义和今义,并说明其词义变化的类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1)售:古义为“卖出”,今义为“出卖”。词义的侧重点不同。(2)恨:古义为“遗憾、不满”,今义为“仇恨”。词义的轻重不同。(3)狱:古义为“诉讼、案件”,今义为“监狱”。词义所指的对象转移。(4)色:古义为“脸色”,今义为“颜色、色彩”。词义范围的扩大。(5)爪牙:古义用于人指'得力助手”,今义相当于“走狗”、“帮凶”。词的褒贬意义即感情色彩不同。19、指出下列各组汉字哪些具有古今字关系,并说明其中为本义造今字的组。⑴队一坠(2)无一毋(3)益一溢(4)原一源(5)赶一趕(6)灯一燈(7)景一影(8)宁一寧(9)辟一避(10)蚤一早具有古今字关系的:(1)(3)(4)(7)(9)。为本义造今字的组:(1)(3)(4)(7)。五、名词解释1、文言文2、异体字3、甲骨文4、小篆5、六书6、部首7、古今字8、本义9、引申义六、默写1、《精卫填海》全文。2、《夸父逐日》全文。七、标点翻译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标点: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译文:颜渊、子路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有车马乘坐,穿又轻又暖的皮衣,而且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说:“愿意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使年老的人们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的孩子们得到关怀养护。”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标点: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译文: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匡正了天下,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知道吗?”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事将仕矣(《论语•阳货》)标点: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事将仕矣》”(《论语•阳货》)译文:阳货想让孔子去拜见他,孔子不去见,他便赠送非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孔子暗中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才去回拜他。两人却在途中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有话对你说。”[孔子近前,阳货]说:“把自己的宝物藏在怀里,而听任国家迷乱,这样做可以称为仁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又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可以称为智吗?”[孔子]说:“不可以。”[阳货又说:]“时间消逝了,年岁是不等待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4、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事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标点: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事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译文:太宰问子贡道:“孔夫子是圣人吧?怎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使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的。”孔子听到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少年时贫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地位高的]君子会又这么多达到技艺吗?不会多啊。”5、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标点: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