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完美_第1页
古诗词三首完美_第2页
古诗词三首完美_第3页
古诗词三首完美_第4页
古诗词三首完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三首完美第1页/共64页

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第2页/共64页独坐敬亭山[唐]李白第3页/共64页

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

《静夜思》《赠汪伦》第4页/共64页解诗题,知作者1、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题意思。2、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第5页/共64页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纵情诗酒,以诗著称于世。与诗人杜甫合称“李杜”,二人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李白被称为“诗仙”。第6页/共64页课外知识抢答1、诗圣——2、诗仙——3、诗佛——4、大李杜——5、小李杜——杜甫李白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第7页/共64页《独坐敬亭山》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独之感倍生。第8页/共64页独坐

敬亭山敬亭山:安徽省郊外的一座大山。单独地坐在敬亭山上。独坐:单独地坐。

第9页/共64页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第10页/共64页抓字眼,明诗意

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第11页/共64页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尽:没有了。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到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第12页/共64页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

孤云独去。

尽闲动静结合第13页/共64页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厌:满足。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第14页/共64页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第15页/共64页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多诵读,悟诗情第16页/共64页独坐敬亭山作者通过对敬亭山景物的描写,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借景抒情第17页/共64页

望洞庭(唐)刘禹锡第18页/共64页第19页/共64页第20页/共64页第21页/共64页第22页/共64页第23页/共64页洞庭湖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第24页/共64页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作者简介第25页/共64页

一般五言诗歌格式:AA/AAA一般七言诗歌格式AA/AA/AAA第26页/共64页

望洞庭

唐白居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27页/共64页望洞庭思考: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看洞庭湖的?你从哪个字看出来?诗人是从远处看洞庭湖的,从“望”字可以看出来。书写庭第28页/共64页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

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相:相互。第29页/共64页第30页/共64页古代铜镜第31页/共64页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第32页/共64页第33页/共64页第34页/共64页第35页/共64页第36页/共64页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白色的银盘。___________________像洞庭湖中的一颗青螺没经过打磨的铜镜洞庭湖苍翠的君山第37页/共64页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第38页/共64页《望洞庭》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秋月洞庭图,抒发了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第39页/共64页练习:1、《望洞庭》的写作顺序是从()到(),表达了作者()之情。诗中描写的是()的景色。主要写了()、()、()、()四种景物。2、《望洞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比作未磨的铜镜;后两句把()比作了(),把()比作了()。3.《望洞庭》是

代诗人

写的,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感情。近远对洞庭湖的喜爱洞庭湖美丽洞庭湖秋月静水君山比喻洞庭湖水面洞庭湖白银盘君山青螺唐刘禹锡热爱大自然第40页/共64页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第41页/共64页

白居易在杭州、苏州做刺史三年,为官非常清廉。他带领百姓修筑白堤,治理西湖;疏通河道,整修山塘,短短几年,和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5岁那年,白居易因病回到洛阳,时隔十二年,江南百姓的勤劳、淳朴和善良仍然令他深切怀念。第42页/共64页“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浙江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第43页/共64页第44页/共64页第45页/共64页第46页/共64页第47页/共64页第48页/共64页同学们,你们知道词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还有“江城子”、“菩萨蛮”等。词第49页/共64页忆江南“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词的内容是回忆江南,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第50页/共64页借助拼音自读诗歌,初步了解这首诗。

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ān第51页/共64页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

第52页/共64页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曾:曾经。

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谙:熟悉。第53页/共64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回大地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胜:超过,胜过。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第54页/共64页日出江花红胜火第55页/共64页春来江水绿如蓝第56页/共64页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第57页/共64页能不忆江南?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第58页/共64页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第59页/共64页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