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和古典中医概要详解演示文稿_第1页
现代中医和古典中医概要详解演示文稿_第2页
现代中医和古典中医概要详解演示文稿_第3页
现代中医和古典中医概要详解演示文稿_第4页
现代中医和古典中医概要详解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医和古典中医概要详解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26页。(优选)现代中医和古典中医概要当前2页,总共26页。上篇现代中医概要当前3页,总共26页。现代中医主要传承于金元四大家和明清温病学派。现在中医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包括四诊和辩证)3、《中药学》和《方剂学》4、中医各科,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当前4页,总共26页。1、中医基础理论哲学基础(道、阴阳、五行)对“人”的认识–身心合一、形神合一

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经络

气血津液对“疾病”的认识

六淫邪气和疫疠(风寒暑湿燥火)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饮食劳逸

气滞痰饮瘀血当前5页,总共26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素问.生气通天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当前6页,总共26页。二、五行学说1、五行的特性《尚书·洪范》中箕子解释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2、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3、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当前7页,总共26页。三、藏象学说“藏”,藏于体内的脏腑;“象”,外部的器官,或是征象的意思。包括结构功能五脏肝心脾肺肾多坚实化生和储藏精气血津液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多中空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似六腑,多中空似五脏,藏精气当前8页,总共26页。四、病因现在一般把病因分为四类:外感病因—六淫、疫疠内伤病因—七情、饮食、劳逸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气滞、瘀血、痰饮其他病因—外伤、虫兽伤当前9页,总共26页。2、中医诊断学诊法望诊望面色、局部望诊、舌诊

问诊听声音、嗅气味

问诊问寒热、问汗、问痛等

切诊切脉等辨证总纲—八纲辨证外感—(温热邪气)卫气营血

辨证、三焦辨证

(寒邪)六经辨证

内伤—脏腑辨证

当前10页,总共26页。病、证、症的区别症症状(主观)病人的自我感觉疼痛体征(客观)医生对病人的诊察。发热恶寒证证候一系列有机症状的总称。一证可见于多种病中肾阴虚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病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概括。一病可以包括数证感冒分为风寒证和风热证。当前11页,总共26页。一、八纲辩证

概念: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表里——辨别病位的浅深

寒热——辨别疾病的性质

虚实——判断邪正的盛衰

阴阳——划分疾病的类别当前12页,总共26页。二、卫气营血辩证叶天士汲取前人学术经验和运用传统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诊治问题,不断总结、探索,提出新的思维,创建了卫气营血辩证。卫分(初期阶段)肺卫气分(中期)病位肺、胃、肠、胆、脾、膀胱等营分(严重阶段)心与心包血分(晚期阶段)心、肝、肾当前13页,总共26页。卫气营血辩证治法卫分证汗之---银翘散气分证治疗大法清气---白虎汤营分证透热转气---清营汤血分证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当前14页,总共26页。三、脏腑辩证1、心病辩证2、肺病辩证3、脾病辩证4、肝病辩证5、肾病辩证当前15页,总共26页。3、中药学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中药应用配伍禁忌服用法煎煮法

妊娠期间,禁用或慎用剧毒类、有毒类、活血类、温热类等中药。单个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适应症、使用方法和注意。当前16页,总共26页。一、祛邪类中药以祛除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为主要功效的药物。1、解表药(又分为祛风寒和疏散风热药)2、清热药3、温里药(祛寒药)4、祛风湿、燥湿、芳香化湿类药二、调理气血津液的药物1、理气药2、活血化瘀药和止血药3、止咳化痰平喘药当前17页,总共26页。三、补虚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对症治疗的药物1、开窍药2、安神药3、收涩药4、外用药当前18页,总共26页。4、方剂和中成药组方原则君臣佐使使用方法加减配伍、药量变化、剂型变化常用方剂和中成药的功效、主治、使用注意等。当前19页,总共26页。

下篇古典中医当前20页,总共26页。四大经典的思路汉代以前的中医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另一说是《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卒病论》)《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当前21页,总共26页。扁鹊《难经》张仲景《伤寒卒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当前22页,总共26页。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河南南阳人,一说是山东东平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北京中医药大学张仲景塑像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南阳医圣祠当前23页,总共26页。《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时光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王叔和(201—280年),名熙,汉族,西晋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一说是山西高平县)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当前24页,总共26页。宋仁宗时,一个名叫王洙的翰林学士在翰林院的书库里发现了一本“蠹简”,被虫蛀了的竹简,书名《金匮玉函要略方论》。这本书一部分内容与《伤寒论》相似,另一部分,是论述杂病的。后来,名医林亿、孙奇、高宝衡等人奉朝廷之命校订《伤寒论》时,将之与《金匮玉函要略方论》对照,知为仲景所著,乃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金匮要略》共计25篇,载方262首。至此,《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几个关键人物全部出场了。当前25页,总共26页。《伤寒卒病论》原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