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绿色生态观光慢行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背景..........................................................11.2项目概况..........................................................5第二章市场需求分析.....................................................82.1未来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趋势.........................................82.2项目开发的产品市场需求分析.......................................92.3市场SWOT分析...................................................12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53.1项目建设的背景....................................................15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6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224.1场址选择..........................................................224.2建设条件..........................................................224.3建设条件评价......................................................24第五章工程方案........................................................255.1设计依据..........................................................255.2建设规模与内容....................................................265.3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265.4总体规划设计方案..................................................295.5建筑设计方案......................................................345.6结构设计..........................................................36第六章公共工程建设方案................................................376.1给排水.............................................................376.2电气...............................................................396.3建筑防雷设计......................................................446.4空调通风..........................................................456.5消防设计..........................................................466.6电梯工程:........................................................486.7停车场、道路与绿化................................................49第七章环境保护.........................................................507.1环境影响分析的依据................................................507.2项目场址环境现状..................................................507.3环境保护建议......................................................517.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51第八章节能节水措施....................................................538.1编制依据..........................................................538.2建筑工程节能概况..................................................538.3节能措施..........................................................548.4节水措施..........................................................59第九章消防措施及安全措施..............................................619.1消防措施..........................................................619.2安全措施..........................................................61第十章项目组织机构....................................................6310.1组织机构.........................................................6310.2人力资源配置.....................................................64第十一章工程招标......................................................6511.1项目建设管理要求..................................................6511.2招标依据..........................................................6611.3招标方式..........................................................6611.4招标组织形式......................................................6611.5招标内容和范围....................................................67第十二章项目建设实施进度..............................................6812.1建设工期........................................................6812.2进度安排........................................................6812.3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表...............................................68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913.1投资估算.........................................................6913.2估算范围.........................................................7013.3资金筹措.........................................................71第十四章财务评价.......................................................7314.1财务评价的依据与基础数据选取.....................................7314.2经营收入估算.....................................................7314.3税金及教育附加估算...............................................7414.4总成本费用估算...................................................74第十五章效益评价......................................................7915.1社会效益........................................................7915.2宏观经济效益.....................................................8015.3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8115.4社会评价结论....................................................82第十六章风险分析.....................................................8316.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8316.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措施.............................................84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8617.1结论..............................................................8617.2建议..............................................................86------------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火山口乡村农业绿色生态观光慢行系统项目(一期)1.1.2承办单位某市秀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1.1.3建设单位概况某市秀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是秀英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力度,深化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于二〇〇九年成立的一家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金2150万元,2009年公司资产2570万元,主要负责多渠道筹集融通城建资金,负责投资项目的资金调度、效益评估、经营管理;负责政府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以及参与新老城区的综合开发建设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公司目前共19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能6人,助理工程师或学士学位7人,拥有项目管理、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公司已参与实施了镇海村改造项目、永兴镇中心镇建设项目、福秀小区(廉租住房项目)、火车站及南港码头环境整治工程等工程建设项目。1.1.4编制依据1、某市秀英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合同书》;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2005年);海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海南省《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石山镇镇区建设规划》(2004-2020);《石山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某市总体规划》;《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2007-2020);国家、部委、省现行的设计规范、标准和定额;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1.5项目提出的理由海南位于中国的最南端,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也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她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海南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9+2”)两大经济合作区域的枢纽,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其陆地面积34000平方公里,占全国热带地区面积的42.5%,可利用面积达98%;海洋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海洋省,其海洋动物、生物和药用资源十分丰富,达几千种之多。某市处于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某从发端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北宋开埠以来,某市随着海南的发展而形成相应的规模。在历史的长河中,某市融汇在祖国历史的激流中,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脉搏搏动而涌动。某于1926年建市,1950年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某市成为海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2002年,某、琼山合并,某市规模明显扩大。某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110°41。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某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到一起,利用特色农业和传统乡土风情,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休闲、体验、购物,不仅成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也成为国际旅游的一种潮流联合国有关机构估算,目前全球与农业有关的旅游市场年收入数千亿美元,其中,法国每年农业旅游给农民带来300亿美元收入,美国每年参加农业旅游的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我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旅游每年收入约10亿美元。旅游休闲农业在国内也是万兴未艾。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现有1万多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150多万个农家乐,直接从业农民近400万人,年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亿元,其中农民直接获益1000多亿元。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幕已经拉开,旅游业将成为海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制高点,特别是生态观光旅游占有一席之地。本项目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项目结合某旅游经济发展实际,充分吸纳国际国内成功的旅游休闲胜地规划设计理念,依托项目区域优美的山海胡田林原生态自然风光,运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论,通过科学的规划,使种植生产、品种培育和繁殖、延伸产品加工研发和生产、科普、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植物SPA等到有机结合,将生产、研发、销售、旅游观光等互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产业经济系统,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以农业文化为特色的中西合璧的休闲娱乐区。海南建省20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生态立省、科学发展为统揽,紧紧围绕“一省两地(新兴工业省、热带海岛休闲胜地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产业发展战略,按照“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环境特色、产业特色、体制特色,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全省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7年与建省前的1987年相比,全省生产总值由57.28亿元增长到1229.6亿元。增长了7.6倍,年均增长11.4%。2008年生产总值达1459.23亿元,又比上年增长9.8%。随着中国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积极推进,以及我国“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日趋深化,对海南与国际国内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将发生极大的影响,为海南发展带来无限商机。同时,省委、省政府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大战略举措,已得到国家各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将使海南的旅游业发展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将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服务国际化、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海岛生态旅游特色鲜明、旅游环境安全、中外游客向往的国际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而旅游业的发展,将对各相关产业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省委、省政府抢抓发展机遇,真抓实干,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生态环境项目、旅游房地产项目、文化产业项目等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这对进一步打牢经济基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大幅度增加经济总量、增强发展后劲等,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某市石山镇以农业为主题打造的旅游资源及市场为基础,以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快速发展为目的。结合火山口地区的生态景观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乡村公路,规划自行车休闲绿道,为游客提供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某近郊有氧运动的胜地。1.2项目概况1.2.1建设地址本项目选址在火山地质公园周边。应充分利用火山口的独特自然资源,建设以火山文化为主题的绿色慢行系统工程,该工程对外衔接规划的全市慢行系统,对内珠串周边火山地质地貌、天然湖泊、稻田、果园及1镇20余自然古村落等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某市独特的集休闲运动、观光旅游、火山科普、观光农业、农家乐、体验火山文化民居等健康生活为一体的主题型休闲度假胜地1.2.2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本项目规模:大型驿站:综合商品、租车服务、地方特色产品专卖店、垂钓中心、餐饮、洗浴中心、古朴客栈、多功能厅、体育运动设施。小型驿站:综合服务中心、租车服务、停车场、地方特色产品专卖店、洗浴中心。道路占地面积178.5亩,自行车车道21公路,车道管2米。建设内容自行车道、驿站建设工程及休闲旅游。1.2.3项目投入总资金与资金筹措经估算,该项目总投资5184.39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1695.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582.22万元;预备费96.39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810.03万元。本项目总投资5184.39万元。其资金来源包括企业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其中自筹资金1555.32万元,占总投资额30.00%,银行贷款3629.07万元,占总投资额70.00%。1.3结论《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示海南的战略定位——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科学规划和布局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优化时间、空间配置,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山海互补的旅游格局,塑造“阳光海南、度假天堂”的整体旅游形象。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区域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良好,区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某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符合海南加快发展西部的要求,符合海南省旅游及当地发展规划,将极大的改善了本项目及周边旅游基础设施环境,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市场需求分析2.1未来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和交通便捷,生态度假旅游等将成为人们旅游的主流方式。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旅游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物质财富的满足将让位于人们追求充实的的精神生活。社会发展的质量标准,将定位于人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密不可分,它们与社会的其他部分也紧密相连。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往往把从事休闲产业的人誉之为“亲善大使”,因此既运用智慧,又付出爱心,以一种特殊的品质和技巧传递爱的精神,帮助人们找到真正值得参与的活动,使世界变得安全、温馨和美好:使人们在休闲中既丰富思想,又陶冶情操,使人的生命既丰富多彩,又获得值得的提升。去年1月19日正式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某火山口,位于某市西南15公里的石山、永兴两镇境内,邻近琼州海峡,属地堑一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面积约108平方公里。这里被认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原因其实很简单,因其分布了40座各种类型火山和30余条熔岩隧洞、蕴藏丰富的优质饮用矿泉水和疗养地热水、同时保存有被喻为某城市“绿肺”的热带原生林和独具特色的玄武岩石器古民居,某火山口与国内其他地质公园相比,优势相当明显。对国内外地质矿产颇有研究的南京大地旅游资源策划研究发展中心、东南大学旅游系旅游规划所、国土资源部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遗迹地质公园研究组联合组成的协作团队(以下简称“南京团队”),考察完某火山口后,对某火山口的地质资源状况大为赞赏。2.2项目开发的产品市场需求分析1、观光旅游远古的琼北火山爆发,在这里遗留下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火山群,似一座座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石山火山口。据地质学家考证,琼北火山喷发于新生代早第三纪,最后一次喷发是第四纪全新世,距今约1万3千年前。历经万年沧海,大地变迁,这里还保存了36座环杯锥状火山口地貌遗址,其中马鞍岭火山口海拨222.8米,乃琼北最高峰。也许上天悔于火山的过失,赐予这里丰富的火山资源:美丽的火山、神奇的熔洞、完美的生态、古朴的人文。还有,气候宜人,泉水甘甜,空气清新等,是最适合人类旅游、居住的好地方。随着旅游业的兴起,80年代初,石山火山口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9月27日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世界旅游日活动的主会场。当今,石山火山口已建造成一座具有火山文化、生态园林、特色建筑的主题公园。这里的火山生态广场、气势恢宏的登山道、千姿百态的古树长廊、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口遗迹,还有那纯朴的乡土风情、特色的手工艺品、山乡美食等,已成为省城近郊的旅游热点,是海南省优秀旅游景点之一。乡村休闲度假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呈现新的趋势,旅游以原来的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并重的方向发展。运动休闲本项目设有自行车绿道,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绿道旅游安全、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到以规范化、标准化和技能化服务广大游客,保障旅游团(者)和自行车绿道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市绿道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项目西北侧高尔夫球俱乐部。垂钓、森林徒步、溯溪„„农家体验项目内设有农家乐度假山庄,吃农家菜、品玫瑰酒、住农家屋、体验农活,垂钓、烧烤、采摘、踏青、赏花„„山林幽居“微风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只有到这里来,才能感受这种感受。中部湿地景观草坡这里有寂静空谷,沉沉清溪,幽幽鸟鸣。卸下生活重担,摆脱工作压力,远离俗世尘嚣享受大自然的拥抱。特色商务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会议旅游、商务培训、奖励旅游、商业谈判、会展旅游、学术旅游„„特色政务特色政务需求主要有政务接待、政务旅游、政务会议„„文学修养修学旅游,是旅游者(可以是学生身份,也可以是非学生身份)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为目的的而形成的旅游活动。水果、食品特产椰子水富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促进细胞再生长,可以饮用,甘甜解暑,琼崖纵队红军曾将其代替葡萄糖水注入静脉维持生命;叶肉含35.5%的脂肪和大量能醒酒、有助于人体蛋白质合成和壮阳的锌,可吃也可做椰蓉、奶油,椰壳可烧做活性炭;椰根煮水可治疗炎症;而"椰席"早在汉代就是朝廷的贡品了。芒果肉质细腻,气味香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有“热带果王”之称。芒果每年1月开花,5、6月成熟,秋芒则在9、10月间才是收获的季节。鲜果多供生食,也可加工成罐头、凉果和风味饮料。海南岛种植芒果的历史悠久,是我国芒果主要产区。这里品种众多,其中象牙芒、白玉芒、青皮芒、吕宋芒、鸡蛋芒、龙井大芒和秋芒都为我国大陆稀有。项目区内设有休闲果园,项目区内设有休闲果园,种植大量热带水果、这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可以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品尝、采摘„„这些无不让人喜欢。11、运动场地项目内设有足球场、网球场、运动健身中心、自行车竞技场,是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选择。2.3市场SWOT分析1、优势(1)某地理位置优越,地形条件多样,气候环境良好,对外交通便利。基地周边遍布观光旅游及度假休闲景点,可考虑旅游路线串联。优质的空气质量:某是自然的氧气,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年平均气温25.5度,是难得的全年全天气候避寒、消暑、度假、旅游的好去处。上佳的滨海景观:某以其丰富的热带海滨旅游资源而裴声海内外,吸引着八方游客。丰富的历史沉淀:石山火山群不仅在雷琼裂谷火山带中具有代表性,而且其火山数量之多,火山类型之齐全,保存之完整,火山喷发方式之多样,结壳熔岩形态之奇特,在国内外均罕见,无疑是第四纪火山的天然博物馆;公园内熔岩隧道的数量、长度、宽度,以及拱顶形态之变化,岩浆流动遗迹之丰富,陷落形成的天窗、天生桥,洞中的岩柱、陷落谷等衍生的微地貌景观等极为奇特,在我国园类地质遗迹中占首位;公园内有大面积的热带原生林、热带果林、刺灌林和古榕树群、万亩荔枝树群和多种珍稀植物,组成了热带火山生态群落,火山群与热带生态群相融合构成的热带海岛城市火山生态环境,在我国同类火山地质景观中最具有独特性;全部用气孔状玄武岩建筑的古村落,保存的原始风貌在国内罕见;某火山口地质公园最本质的特性是热带海岛城市火山,这在我国以火山为背景的风景中具有惟一性。在认识到某火山口公园之“最”后,如何将大自然赋予的财富更合理有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了首要问题。按某市的打算,意欲将火山口公园建成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吸引力大的“国内一流、世界著名”风景名胜区,曾因盲目建设而在规划问题上吃过亏的某,此次在对待某火山口公园的开发问题上,相当谨慎。依据目前某火山口的发展现状,其离火山地质精品景区还相距甚远,火山资源的人为破坏、客源市场开拓不力游客甚少、景区项目内容单调、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园区域内所住居民的安置„„这些都成为了某火山口要进行开发建设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的国际知名度:美丽,已成为某的一张城市名片,由此衍行对美丽经济的追逐。所谓美丽经济,其本质是以美丽为生产力和介质、传播、提升、放大经济价值。日益改善的城市风貌:22年沧桑巨变,南国小城某已发展成全国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迎来五湖四海的国内外宾友。劣势优秀人才缺乏,交通不方便,本地人文化素质需提高。房地产发展泡沫每天都在扩大,有楼无市。工资待遇低物价过高当地居民找不到归宿感和荣誉感给这个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不过某的明天是美好的,在我们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将会发展的更加美好。去劣扬优是发展必然。机遇某又称椰城,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处于华南经济开发带的前沿位置,毗邻港澳台、东南亚、是连接大陆和东南亚的枢纽,发展华南经济圈的区域合作和外向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某的对外开放十分活跃,目前,正在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6000多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内资企业10000多家,总投资220亿元人民币。某还与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贸易与经济合作关系。《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增加5个国家为入境免签国的政策令人鼓舞。威胁如果处理不当,机遇中的一些项目会转化为威胁,所以本项目应突出自身特色优势,同时景区间要加强联系,由点串成线,由线织成面,发挥整体优势。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1项目建设的背景火山口乡村农业绿色生态观光慢行系统项目位于某市西北部,距某市中心15公里,东接永兴镇,东南部分与东山镇接壤,西、南与澄迈老城镇交界,北靠西秀镇、长流镇,辖区面积120.74平方公里,全镇管辖11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共84个自然村,86个经济社,全镇总人口约3.6万。交通便利,粤海铁路重要货物集散地一火车南站座落境内;绕城高速公路途经6个村(居)委会;绿色长廊连接南海大道直达西海岸;海榆中线距火山公园仅6公里。全镇耕地面积水田12932亩,旱地22645亩,宜林宜果面积达6万亩。美社村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历史文化名村。清末民初,海南著名学者、教育家和出版家王国宪、曾对颜先后为该村题赠“礼让休风”和“光分鳌极”石匾,赞颂该村守礼谦让,村风文明。建于20世纪初的“福兴楼”曾是1939年村民抗击日寇的碉堡,也曾见证了1948年琼崖纵队战士的英雄业绩。今天的美社村民勤劳淳朴,热心公益,修建了文化广场和文化室,成立了八音队和妇女秧歌队,文娱生活丰富,文化氛围浓郁。地质:石山镇是海南省某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地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区内,位于马鞍岭火山口南麓,其三面环山:东为博任岭和官良岭,北接马鞍岭,南邻美社岭和昌道岭,交通便捷,生态良好,景色优美,是颇具特色的火山村寨。三、气候:某市石山镇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季风性热带气候,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225小时;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0℃,最低平均气温18.8℃,年无霜期346天;年平均降水量1691毫米,雨日150天;年平均蒸发量1847毫米,干燥度1.08度,平均相对湿度85%。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冬季时有强寒流侵袭,带来短时阵寒;5--11月,时有热带气旋影响。四、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场地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改善和交通便捷,生态度假旅游等将成为人们旅游的主流方式。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旅游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美国权威人士预测,休闲、娱乐活动、旅游业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物质财富的满足将让位于人们追求充实的的精神生活。社会发展的质量标准,将定位于人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密不可分,它们与社会的其他部分也紧密相连。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往往把从事休闲产业的人誉之为“亲善大使”,因此既运用智慧,又付出爱心,以一种特殊的品质和技巧传递爱的精神,帮助人们找到真正值得参与的活动,使世界变得安全、温馨和美好:使人们在休闲中既丰富思想,又陶冶情操,使人的生命既丰富多彩,又获得值得的提升。《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指示海南的战略定位——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科学规划和布局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优化时间、空间配置,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山海互补的旅游格局,塑造“阳光海南、度假天堂”的整体旅游形象。驿站及绿道不仅仅是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亲近大自然的空间,同时也提升了地区文化品牌。按照规划,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绿道建成后将免费对市民开放,我们可以提前整合顺德目前所拥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引入经营理念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例如通过提供车辆租赁、住宿、实行商店承包等给当地的农民带来实在的收益,维护好绿道的建设和发展。驿站及绿道不仅促进了人居环境的改善,让老百姓拥有更广阔的修憩放松空间,还对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良性的促进作用。建驿站及绿道不需要大规模拆迁,驿站及绿道讲究的是原生态,并不是简单地将景区间串联起来,而是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保留原生态环境,将山、水、树木有机地结合起来。驿站及绿道建设并不是单纯的道路建设,它倡导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态度,将进一步改变顺德人的出行方式,让更多的顺德老百姓享受低碳生活。另外,绿道的综合服务区可节约资源,利用驿站及绿道邻近的厂房、村屋等建筑物改建,除了可以突出顺德文化外,还可以创造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将绿道变为旅游点,拉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石山镇旅游度假区开发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消费行为呈现新的趋势,旅游以原来的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并重的方向发展。以火山口乡村农业为主题打造的旅游资源及市场为基础,以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快速发展为目的。结合火山口地区的生态景观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乡村公路,规划自行车休闲绿道,为游客提供丰富旅游产品,打造某近郊有氧运动的胜地。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符合海南加快发展西部的要求,符合海南省旅游及当地发展规划,将极大的改善火山口乡村农业绿色生态观光慢行系统项目及周边旅游基础设施环境,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项目建设是扩内需、保民生、促发展的具体体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的势头依然没有消除,对世界各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为了有效应对危机冲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内容,其产业关联度强,不仅能够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建材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发展,而且可以增加诸如房屋装修、家具家电等轻工业产品的即期消费,还可以带动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巨大。该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改善石山镇的基础设施环境,利于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促进石山镇的旅游发展,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发展的生产生活需求,从根本上推动石山镇地方经济的全方位发展,对提高石山镇县地方居民生活水平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项目建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自海南经济特区成立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20年,是海南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海南各族人民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了骄人的业绩,昔日遥远的边陲海岛,如今已建设成为初步繁荣稳定的经济特区。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大特区正快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项目建设是改善民生的重大措施20年来,石山镇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各项重大决策,立足实际,理清思路,真抓实干,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新一任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深入调查研究,深化认识县情的基础上,对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作出的战略性调整,提出“城乡互动、三次产业联动,做大做强沿海,加快发展山区,以外带内,内外互动,两翼推进,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新思路,积极实施“一县三地”战略(资源型工业强县,热带高效农业产业化基地、旅游和工业配套服务基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解决困扰石山镇多年的发展定位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49421万元,比1987年增加224219万元,增长840%(产值按当年价计算,增长率按可比价计算),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813元,比1987年增收2387元,增长660%。石山镇坚持把发展打工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利国劳动力市场和职业中学培训基地,培训就业人员,转移就业技能,先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2%,实现劳务收入4.6亿元,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认真解决历史遗留的下岗分流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采取增设公益岗等方法吸纳1999年终止解除劳动合同人员共754人上岗就业,解决了原利国糖厂、原琼脂厂等破产企业及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过去的20年,是某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为显著的时期。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按照县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团结奋进,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乐东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历史的脚步刚刚迈进2010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海南发展史上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海南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更为海南加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掀开了海南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提升了海南在全国改革发展总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意见》提出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六大战略定位,即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都是中央赋予海南的新的重大使命,为海南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大大有利于海南凝聚人气、吸引投资,大大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形成强劲的发展合力。
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4.1场址选择本项目选址在火山地质公园周边。应充分利用火山口的独特自然资源,建设以火山文化为主题的绿色慢行系统工程,该工程对外衔接规划的全市慢行系统,对内珠串周边火山地质地貌、天然湖泊、稻田、果园及1镇20余自然古村落等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某市独特的集休闲运动、观光旅游、火山科普、观光农业、农家乐、体验火山文化民居等健康生活为一体的主题型休闲度假胜地。美社村是石山镇的一个自然村,地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区内,位于火山口公园主峰马鞍岭的南面,距石山镇区仅3公里,距马鞍岭仅0.5公里。交通条件:该村距某市中心15分钟车程,美兰机场25分钟车程,秀英港15分钟车程,火车站23分钟车程。位于绿色长廊南延长线900米处,西面有长大公路与镇区和某市连接。目前有硬化道路与绿色长廊和长大公路链接。4.2建设条件气候条件某石山镇地理位置在热带北缘(北纬19°32′-20°05′)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8℃,年日照时数2239.8h,年平均降雨量1691.7mm,平均相对湿度81%,全年5~10月为雨季,11~4月为旱季,年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东北风,全平均年风速3.2m/s,年平均大风日数172天(六级以上)。台风季节6~9月,一般风力为7级,最大风力可达10~12级,年台风个数2.5个。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某市秀英区,自然环境优美,场地内土质好,南高北低、标高大多在10m以下,地形基本平坦,即可进行施工建设,项目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即可施工建设。本项目用地地质情况属海积阶地,土质为冲击砂土。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可进行本工程的建设。供水、供电条件本项目用地位于某市秀英区交通相当便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沿项目用地的市政道路两侧均建有市政供电网络、给水管网、排水管网和电讯网络、燃气等市政设施,完全满足本工程建设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某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是海南发展史上非比寻常的一年。在中共海南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海南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大发展机遇。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实现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各项指标好于预期。4、原材料供应本项目施工中所需的碎石、沙、水泥、钢材、木材等不需外购,在某均容易购得,原材料供应有保障。某市是海南省政府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某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5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13.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7%。该地点附近的学校、邮局、银行、商业等公共设施齐备,市场繁荣,服务业发达,可以为本项目提供完善的后勤保障,社会配套条件良好。4.3建设条件评价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于该区域从各个方面(气候条件、运输条件、建筑材料的供应、水电通信的提供情况等等)来讲较为适宜。由此可见,本项目选址得当,建设条件基本具备。第五章工程方案5.1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某市总体规划》;《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故障碍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防洪标准》GB50201-9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年版);《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给排水标准图集》(全国通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2000年版)、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人防工程部分(2005年版)等有关部分;国家颁布的各项规范、规定、标准、指导等文件。5.2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规模:大型驿站:综合商品、租车服务、地方特色产品专卖店、垂钓中心、餐饮、洗浴中心、古朴客栈、多功能厅、体育运动设施。小型驿站:综合服务中心、租车服务、停车场、地方特色产品专卖店、洗浴中心。道路占地面积178.5亩,自行车车道21公路,车道管2米。本项目选址在火山地质公园周边。应充分利用火山口的独特自然资源,建设以火山文化为主题的绿色慢行系统工程,该工程对外衔接规划的全市慢行系统,对内珠串周边火山地质地貌、天然湖泊、稻田、果园及1镇20余自然古村落等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某市独特的集休闲运动、观光旅游、火山科普、观光农业、农家乐、体验火山文化民居等健康生活为一体的主题型休闲度假胜地。5.3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高起点、大视野原则立足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以某市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为依据,结合场地自然环境,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使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成为某市旅游驿站的精品。功能第一,兼顾造型原则以火山口地质公园服务区为起点,接绿色长廊进入自行车游道环路,经过儒黄村、美社村、美岳村、美党村和玉喜村等14个村庄,环玉风水库。依托现有农村公路一侧建设,可根据地形条件、景观资源局部微调,路面以体现火山特色的当地火山石铺装,道路尽快保留现状树木,体现原生态。对内珠串周边火山地质地貌、天然湖泊、稻田、果园及1镇20余自然古村落等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某市独特的集休闲运动、观光旅游、火山科普、观光农业、农家乐、体验火山文化民居等健康生活为一体的主题型休闲度假胜地。火山口乡村农业绿色生态观光慢行系统项目有寂静空谷,沉沉清溪,幽幽鸟鸣。卸下生活重担,摆脱工作压力,远离俗世尘嚣享受大自然的拥抱。大型驿站包含:高尔夫练习场、自行车竞技场(或跑马场)、足球练习场、网球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商店、旅社、休闲室、公共厕所等服务场所;绿地休闲空间、管理中心和车库。小型驿站内包含:足球练习场、网球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商店、休闲室、公共厕所等服务场所;绿地休闲空间、管理中心和车库。休闲果园的自然与驿站区形成错落有致的优雅环境,是度假休憩的主要场所。利用原有自然的资源,以生态休闲度假,兼有现代养生方式,与户外运动、垂钓、高尔夫等配合。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绿道旅游安全、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到以规范化、标准化和技能化服务广大游客,保障旅游团(者)和自行车绿道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市绿道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建筑设计上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案上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化,并大限度地追求合理性、舒适性、适应性,融入海南名族风情,配套设计充分考虑和预留提高生活舒适性的设施。达到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设计理念,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充分融合的新型休闲中心,构筑新世纪的理想家园。适用性的原则项目开发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海南省旅游业经济发展问题,在设计时应保护好周边环境品质,充分利用现存资源,发挥场地优势。规划设计尊重项目的条件,在城市轮廓线上建设高水平的城市景观建筑。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原则注重人的行为习惯,充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把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绿色生态概念渗透在设计方案中,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充分融合的新型休闲中心,构筑新世纪的休闲娱乐中心。舒适性原则充分考虑休闲旅游居住的舒适性、休闲娱乐空间的适应性、休闲娱乐的经济性、休闲环境的安全性、整体性和技术的科学性。多元化、层次化原则在设计方案上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化,并大限度地追求合理性、舒适性、适应性,配套设计充分考虑和预留提高生活舒适性的设施。高效节能原则采用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采用先进、高效、节能的新产品、新设备。5.4总体规划设计方案5.4.1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年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CJ56-940;《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国家和某市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5.4.2总体布局要求本项目要处理好总体布局与局部细节的关系,功能上集中合理布局,集中绿化,造就大面积、高质量的绿化休闲空间。建筑立面简洁明快,体现热带建筑设计风格。5.4.3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图根据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及某市规划局规划要求,在大小型驿站内设高尔夫练习场、自行车竞技场(或跑马场)、足球练习场、网球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商店、旅社、休闲室、公共厕所等服务场所;绿地休闲空间、管理中心和车库等,整体布局美观大方。将现有的两个驿站从单一健身慢行服务升级为集温泉疗养、休闲度假、低碳体验、大小型度假会议的生态型客栈项目,带动周边农民发展农家乐项目,形成火山地质公园规划的有效功能性补充,丰富火山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服务内容,使火山地质公园从“流客”到“留客”的转变。5.4.4空间设计1、功能分区结合地块平坦的用地现状以及地块外围配套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打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充分融合的新型休闲中心,构筑新世纪的休闲娱乐中心。为了节约利用土地,不破坏生态自然,区域内绿化采用原有树木。在地块中央地带设置综合会所,提供商业配套服务,结合休闲度假功能设置咖啡馆、便利店等配套服务。为适应我市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绿道旅游安全、服务和管理水平,做到以规范化、标准化和技能化服务广大游客,保障旅游团(者)和自行车绿道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市绿道旅游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促进全市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本项目专设自行车游道,供游客休闲健身。2、空间划分由于功能区的划分仅仅是对项目功能的定性分析,各个功能区的面积大小的分配涉及到定量分析,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估计和计算,从而得出面积分配比例和具体的面积分配数字,在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或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代旅游休闲场所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旅游休闲场所建筑形态向舒适和环保方向发展,因本项目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又融合了海南本地名族风格,成为当前和未来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建筑形态。室外专门运动场所利用现有资源,开辟草坡,结合溯溪,徒步等现代理念的健康运动,吸引各种人群才与其中。设施规划包括休憩设施、服务设施、卫生设施、交通设施和信息设施等内容。主要有便利店,公共服务建筑、度假会议中心、烧烤园、运动健身中心、医疗救助中心、厕所、停车场等。绿地率本项目为旅游休闲驿站建设项目,为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除建筑物占地、道路场地,地面车位,活动场所外,其余均植以绿化。整个基地绿地率取65%。道路及户外活动空间总用地除了建筑占地面积、室外运动场所面积、户外车位面积和绿地面积外,其余为道路及户外活动空间面积。鉴于项目区地形地貌低洼,重点要处理好农田间灌溉排水,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现代滴灌和喷雾先进技术,体现都市农业、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的特色。同时考虑为整个项目做好景观的配套,项目建设充分考虑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火山口旅游开发区对项目环境要求,处理好污水排放、农田用水循环、农药化肥使用的环境要求等。为了突破现有单一、低效的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发展某旅游中心这一区位优势,整合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和田园风景资源,走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道路,向农业观光旅游发展。项目发展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线、为游客提供民族服饰、海南岛岛服、鞋子、帽子、手工艺品(头饰、戒指)、茶具、碗筷、玩具、书画艺术、摄影艺术、明信片、茶品、玫瑰酒、雕塑等为主要目的的高层次新型的休闲观光农业。既续承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吸取了国外新品种和现代农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旅游业的融合。它并不单纯是农业技术措施的集合,也不是农业生产和景观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本项目以种植活动为基础,以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种植物等加工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休闲者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其特色在于满足人们对自然田野生活的向往性、对自然环境发展和保护认知的教育性、以及对动态生物、生态活动和静态农村人文化的娱乐性,而其目的则在提供经济、社会、休闲、生态、教育、文化传承、美学等功能。5.5建筑设计方案5.5.1建筑特征描述火山口乡村农业绿色生态观光慢行系统项目风格统一,采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局部融合大胆的空间元素。既做到经济现代化,又通过对现代要素的重复运用,共同形成大方而富有现代气息的整体建筑和空间形象,同时考虑到项目地理景观优势,力求在形体上依据周边环境因素,用简练的手法、典雅的色彩营造出挺拔的体态,以显示自己的独树一帜。5.5.2平面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对项目定位的研究,设计确定“在满足功能、美观、经济”的前提下,追求“休闲、简洁、明亮”的休闲空间。用地现状:地块为一近似梯形地块,地势平坦,利于设计布局。道路平面线型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尽量与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相结合。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充分考虑道路景观绿化以及管线综合布置,确保城市整体建设。本工程设计范围道路沿线交叉口的设计近期全部采用平面交叉控制(除与西线高速公路连接段的匝道路段外),主要交叉口考虑拓宽以增加交叉口通行能力,右拐道路应拓宽设置,加大交通通行能力。火山口乡村农业绿色生态观光慢行系统平面设计以人与自然为核心,平面功能齐全,使用方便。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空间。5.5.3立面设计立面设计方案如下:7m(人行道)+2.5m(绿化设施带)+8m(机动车道)+5m(中央分隔带)+8m(机动车道)+2.5m(绿化设施带)+7m(人行道)=40m5.5.4交叉口方案设计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及交叉口流量确定交叉口等级控制方法,本工程设计范围道路沿线交叉口的设计近期全部采用平面交叉控制主要交叉口考虑拓宽以增加交叉口通行能力。本道路与主干道、次干道相交的交叉口均设置交通信号灯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地面画线、设置交通指示牌等措施进行交通组织。现代风格的造型设计自然、清新、明快。在项目立面设计中,应用空间的组织规律,达到统一。广场与花池树木借助光影的作用,产生了虚实的对比感,从而形成建筑的体量感。建筑以平屋顶为主,结合飘棚装饰架,从而形成空间的变化,产生动感,富有活力。外墙以暖色为主,辅以白色,富有变化感,使建筑形象产生对比,结合景观绿地,营造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位。采用简约和富于动感的手法体现建筑本身的美感及亲切感,凸显出一股热带风情建筑的特色。5.6结构设计1、主要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年版);(3)、《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4)、《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1999);(5)、《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CJ56-940;(6)、《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7)、国家和某市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2、设计数据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值:0.8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C类。抗震设防列度: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我国主要城市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的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5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工程设计使用年限: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5条,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按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8条和第7.0.3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5)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2条和第10.0.2条,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第六章公共工程建设方案6.1给排水6.1.1主要设计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6.1.2设计范围给排水管线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的功能使用年限,同时,还和道路两地的开发利用有着很大的关系。包括室外生活及消防给水、雨水排水、生活污水排水及绿化道路洒水等系统;室内生活给水、消火栓给水、生活污水排水、雨水排水及建筑灭火器配置等系统。6.1.3给水系统(1)给水方式给水水源从市政自来水管网引两根管径为150mm的水管,作为本工程的生活及消防用水水源。用水量估算:见下表:最高日用水量用地性质用水单位数用水量定额(m3/d)居民 1267人 300L/人·d 380.1道路广场 5338.6㎡ 2L/㎡·d 10.68绿化 8890.0㎡ 2L/㎡·d 8.89不可预见用水量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 39.97合计 439.64给水方式有重要意义的标志牌还会配合灯光、语音、盲文等进行设置。绿道沿途将设综合服务区,其中必须包含自行车经营点(租赁及维修)、停车、信息咨询、休憩、餐饮、商铺、医疗、治安、消防功能。可选择包含住宿、冲凉、小型超市、救援等功能。服务区内的设施及道路需无障碍化。管材室外给水管采用PE给水管,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同一个给水系统,为了提高供水保证率和供水安全性,供水管网布置以环状网加支状管道的供水网布置方式,管道沿车行道路或用地边缘埋设,尽量使管道顺直,以减少管道弯曲系数,缩短供水距离、减少水头损失,给水管跨越内部水系采用附设桥梁架设的方式。6.1.4排水系统排水量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算,项目最高日污水量约为395.68m³/d。排水系统生活污水采用污废分流制。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生活废水合并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室内污废水管道采用UPVC管,胶粘剂连接;室外污水管采用砼管,水泥砂浆抹带接口。6.1.5雨水系统屋面雨水由雨水斗汇集后,通过雨水管排到室外雨水井。小区道路侧设置雨水口,收集路面的雨水。雨水计算采用某市暴雨强度公式:雨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Q=ψ×q×F其中:ψ——屋面径流系数为0.9,室外径流系数为0.5;q——设计暴雨强度(L/S·hm2);F——汇水面积(hm2);暴雨强度q参照某市暴雨强度公式:q=2338(1+0.40lgP)/(t+9)0.65(L/S·hm2)式中:P——设计重现期,屋面取1.5年,室外取1年;t——降雨历时(min)。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为350L/s。6.2电气6.2.1主要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2003年版);《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200-94);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及标准。6.2.2设计范围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电话及宽带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休闲区安全防范系统、景观照明、消防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6.2.3配电系统负荷等级本工程服务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的主要通道及消防用电、生活水泵用电、电梯用电、保安监控设备用电、应急照明按二级负荷,其余按三级负荷考虑。负荷计算负荷统计对水泵、风机、消防等用电设备按设备安装容量进行统计,对空调、照明等设备的用电负荷按单位容量法进行统计。负荷计算•空调负荷:400kW;•照明负荷:1200kW;•设备负荷:150kW;•消防负荷:50kW;•安装总容量:1800kW;•取需用系数:0.5;•计算负荷:900KW。则本项目总变压器安装容量为1125KVA左右,拟选用1台功率为1000KVA的变压器,即可基本满足项目用电负荷需求。电源本项目所在地电力供应充足,由省电网统一供电。区域电网覆盖率已达98%以上,供电设备先进,现有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6座,10KV变电所多个。项目用电可直接就近引入一10KV市政回路作为正常工作电源。为满足消防和事故照明用电,在变配电所内另设一台500KW柴油发电机组,电网因故障停电时,人工启动发电机组,向消防设备等重要负荷及事故照明供电。具体情况应在设计时与当地供电部门取得联系。6.2.4照明系统(1)照明本建筑以日光灯照明为主,白炽灯为部分光源。室外设有路灯照明,沿道路两旁每隔30米设置。休闲场所拟采用节能路灯。此外,应在下半夜考虑降低路灯照度,以达到节能、降耗之目的。(2)线路敷设低压干线采用电缆埋地敷设,照明分支线路穿硬质PVC管沿墙、板、吊顶内敷设。6.2.5消防系统本工程消防系统包括消防水泵和消火栓箱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固定灭火器和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水源来自市政供水网,消防水池(和生活水池合用),室外消防用水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给。消火栓分室内消火栓和室外消火栓系统。在住房等重要部位设置固定灭火器;在出口、楼梯口、过道等公共场所设置手提式灭火器。6.2.6电话、有线电视系统及宽带网络系统电话电缆引入建筑时,应在室外进线处设置手孔或人孔,预埋钢管或硬质PVC管引入建筑内。电话用户线路的配置一般可按初装电话容量的130%~160%考虑。电话外线工程路由及管孔数量应由电信部门确定。项目的进线管道,管孔直径不应小于80mm。室外直埋电话电缆在穿越车道时,应加钢管或铸铁管保护。有线电视信号直接由市网引入,位置与有线电视主管部门协商确定。项目内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支—分配”或“分配一分支一分配”等方式配至各处,在每一楼梯一层设前端箱分配放大信号。本项目进户网宽定位为1000M。楼内各网络交换机按所接用户数量均分1000M带宽。每个住户预留一个网络端口,网宽为5M。信号引自市网,每住户设宽带网插座一处,埋管设计,具体由专业公司进行设计施工。为提高通信质量和改善城市景观,电信电缆一律规划入地。采用管道暗埋敷设(与电力电缆沟或管道分置于道路不同侧)沿规划道路形成环状网络,管孔数综合考虑各家通信公司需求。智能化设施·电子公告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背景音乐广播系统·楼宇访客可视对讲系统·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信息管理系统6.2.7安全防卫系统本工程应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安系统,为项目内人员和设备提供安全屏障的必要保证,为此需要配置设计周密的安全防卫系统,采用现代化安保监控手段满足驿站的安全需要。整个安防工程由楼宇对讲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巡更系统等组成。在系统的设计中,应力争做到:经济性:器材设备选用性价比高的产品;合理性:整个系统配置合理;可扩展性:系统设备留有扩展余地;操作性:系统操作简单,易于维护。6.2.8备用电源本工程配置125KW柴油机组为备用电源,当市电出现故障时,采用人工启动方式保证二级用电负荷设备的正常运行。6.3建筑防雷设计6.3.1设计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