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轮复习必修三汉代儒学第一页,共18页。汉代儒学秦代:焚书坑儒汉初:黄老之学汉中:独尊儒术第二页,共18页。一、秦代:焚书坑儒1、战国未统一,学术氛围宽松。秦朝巩固统一,思想走向专制。2、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儒生向往三代,希望回归分封制,抨击郡县制背景: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作用:1、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2、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3、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失去了独立发展环境。第三页,共18页。儒学兴起的表现;(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第四页,共18页。二、汉初:黄老之学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原因:内容:效果:使西汉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矛盾缓和,出现“文景之治”“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战争之后,百废待兴,经济凋敝,民心不稳,秦亡教训,苛政必亡。第五页,共18页。三、汉中:独尊儒术原因:(1)汉武帝时期,国力恢复,为国家进一步建设打下物质基础。(2)社会问题丛生,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材料二: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后汉书.食货志》第六页,共18页。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提醒: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汉武帝时期的时代要求。察举制度,选拔人才荡平匈奴,安定边疆消灭诸侯,中央集权统一思想,巩固统一第七页,共18页。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读材料概述董仲舒的观点,体会汉武帝接受他主张原因反映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主张,有神学色彩反映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主张(3)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原因:(1)汉武帝时期,国力恢复,为国家进一步建设打下物质基础。(2)社会问题丛生,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第八页,共18页。2.内容加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需要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核心观点)②“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发挥“仁政”:主张轻徭薄赋.③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维护统治秩序需要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巩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关键董仲舒迎合统治者需要,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第九页,共18页。【读图释义】提示:西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式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读图,简述其中信息重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表彰六经,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置太学,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3、措施①政治上:②教育上:第十页,共18页。太学的影响:(2)对社会风气: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3)对统治基础:使大官僚和大地主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第十一页,共18页。4、结果(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提示:儒学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标准,推动儒学的兴盛。5、评价积极:消极:结束了------遏制了------第十二页,共18页。全面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读表释义]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
家、
家、阴阳家思想,建立的一个新的思想体系目的加强
和君主专制基本内容“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评价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实质是一种
专制政策,禁锢了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三纲五常”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孝道”“礼仪”。但在本质上维护
秩序认识任何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阶级采纳,关键在于其是否适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法道中央集权思想文化封建统治第十三页,共18页。(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知识探究】与先秦儒学相比,董仲舒新儒学呈现出的特点第十四页,共18页。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表明了新儒学对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及民族精神形成的积极作用反映了新儒学禁锢、封闭人们思想的消极作用史料一史料二消极性:三纲五常,使中国人失去了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能力,独立的经济地位,使中国人偏重顺从,而不是独立思考,怀疑批判,创新发展。第十五页,共18页。科举制强化儒学地位:(1)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2)特点:A、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B、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3)历史影响: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