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绝缘强演示文稿_第1页
气体的绝缘强演示文稿_第2页
气体的绝缘强演示文稿_第3页
气体的绝缘强演示文稿_第4页
气体的绝缘强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体的绝缘强度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168页。优选气体的绝缘强度Ppt当前2页,总共168页。3主要内容1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2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3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4不均匀电场长空气间隙的放电5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特性6影响气体放电电压的因素7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8沿面放电当前3页,总共168页。41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当前4页,总共168页。51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1.1气体放电的基本概念1.2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当前5页,总共168页。61.1气体放电的基本概念1.1.1气体放电1.1.2气体的绝缘特性1.1.3气体的电气强度当前6页,总共168页。71.1气体放电的基本概念气体放电:气体中流通电流的各种形式;气体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电状态的过程;沿面闪络:击穿发生在气体与液体、气体与固体交界面上的放电现象;

工程上将击穿和闪络统称为放电。当前7页,总共168页。81.1气体放电的基本概念

这里所研究的气体是指高压电气设备中常用的空气、N2、SF6、以及高强度混合气体等气态绝缘介质。空气:架空线路、变压器外绝缘;SF6:SF6断路器和SF6全封闭组合电器;

空气是最廉价、应用最广、自动恢复绝缘的气体,因此我们主要研究空气的放电。气体具有自恢复特性当前8页,总共168页。91.1气体放电的基本概念气体的电气强度表征气体耐受电压作用的能力。

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Ub与间隙距离之比称为击穿场强Eb。我们把均匀电场中气隙的击穿场强Eb称为气体的电气强度。空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电气强度为30kV/cm;

注意:不能把不均匀场中气隙Ub与间隙距离之比称为气体的电气强度,通常称之为平均击穿场强。当前9页,总共168页。101.2气体放电的主要形式注意:电晕放电、刷状放电时气隙未击穿,而辉光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均指击穿后的放电现象,且随条件不同,这些放电现象可相互转换。常见放电形式辉光放电电晕放电刷状放电火花放电电弧放电当前10页,总共168页。2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当前11页,总共168页。12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2.2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当前12页,总共168页。132.1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气体原子的激发和电离激发 电子向高一能级轨道的跃迁。电离如果气体原子从外部获得足够大的能量,使外层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失去电子的原子就成带正电的离子,称为正离子。此过程就称为电离。分级电离: 先经过激发再产生电离的过程。电离能 产生电离需要的能量。当前13页,总共168页。14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气体原子的激发和电离当前14页,总共168页。15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电子要脱离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则必须给予其能量。能量来源的不同带电质点产生的方式就不同。因此,根据电子获得能量方式的不同,带电带电质点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当前15页,总共168页。162.1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一)碰撞电离电子或离子与气体分子碰撞,将电场能传递给气体分子引起电离的过程。因素:①外电场强弱;②能量的积累(移动距离的大小)。电子在场强为E的电场中移过x距离时获得的动能为:m:电子的质量 V:电子运动速度E:外电场强度 x:电子移动距离带电质点产生的方式当前16页,总共168页。17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即使满足上述条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电离。Wi为气体分子的电离能碰撞电离条件当电子从电场获得的动能大于或等于气体分子的电离能时,就可能使气体分子分裂为电子或正离子,即当前17页,总共168页。18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由光辐射引起气体分子电离的过程,称为光电离。光电离产生的电子称为光电子。来源:紫外线、宇宙射线、x射线等;异号带电质点复合成中性质点释放出光子;激励态分子回复到正常态释放出光子条件:(二)光电离h:普朗克常数;

C:光速υ:光频率;λ:光波长;或当前18页,总共168页。19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三)热电离气体分子高热状态引起的碰撞电离过程,称为热电离。条件:常温下,气体分子发生热电离概率极小。气体中发生电离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值m称为该气体的电离度。当T>10000K时才需考虑热电离;当T>20000K时,几乎全部的分子都处于热电离状态空气电离度m和温度T的关系当前19页,总共168页。20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金属阴极表面发射电子的过程。形式: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光电效应;强场发射;热电子发射;(四)表面电离当前20页,总共168页。21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五)负离子的形成附着:当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不但有可能引起碰撞电离而产生出正离子和新电子,而且也可能会发生电子与中性分子相结合形成负离子的情况。电子附着系数η

:电子行经单位距离时附着于中性原子的电子数目。负离子的形成并未使气体中带电粒子的数目改变,但却能使自由电子数减少,因而对气体放电的发展起抑制作用。当前21页,总共168页。222.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2.2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当前22页,总共168页。232.2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一)电场作用下气体中带电质点的定向运动带电质点一旦产生,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运动,形成电导电流。(二)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从浓度较大区域转移到浓度较小区域的过程,称为带电质点的扩散。电子扩散比离子扩散高3个数量级当前23页,总共168页。242.2

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正离子和负离子或电子相遇时,发生电荷的传递而相互中和还原为分子的过程。复合过程要阻碍放电的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又可因复合时的光辐射加剧放电的发展。放电过程中的复合绝大多数是正、负离子之间的复合,参加复合的电子绝大多数是先形成负离子再与正离子复合。(三)带电质点的复合当前24页,总共168页。25小结气体间隙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是气体放电的一对基本矛盾,气体放电的发展和终止取决于这两个过程谁占主导地位。强电场下,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形式可以分为空间电离和表面电离。它们都与外界供给的能量有关,能量的形式主要是电场能、光辐射和热能,而能量的传递靠电子、光子或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其传递的过程主要是碰撞,它是造成气体分子电离的有效过程。当前25页,总共168页。26气体放电发展过程碰撞电离光电离热电离空间电离表面电离负离子的形成-η正离子碰撞阴极光电效应强场发射热电子发射电场作用下气体中带电质点的定向运动带电质点的扩散带电质点的复合2.1带电质点产生2.2带电质点消失当前26页,总共168页。3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当前27页,总共168页。283.1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和巴申定律当前28页,总共168页。29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一、气体放电实验及伏安特性曲线气体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伏安特性曲线测定气体中电流的回路示意图当前29页,总共168页。30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

在曲线OA段,I随U的提高而增大。而且电流随电压按正比增长。气体放电伏安特性

当前30页,总共168页。31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在曲线AB段,当电压

UB

U

UA时,电流I0趋向于饱和。电流的大小仅取决于电离因素的强弱(光照射)而与所加电压无关。气体放电伏安特性

当前31页,总共168页。32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在BC段:当电压提高到U0

U

UB时,电流又开始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电流随电压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增长。气体放电伏安特性

当前32页,总共168页。33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在C点以后:电压U

U0时,电流急剧增加。气体间隙击穿。而且无需外电离因素(光照射)就能维持间隙的放电过程气体放电伏安特性

当前33页,总共168页。34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实验分析当U<U0OA段:电流随电压升高而升高AB段:电流仅取决于外电离因素与电压无关BC段:电压升高电流增强但仍靠外电离维持(非自持放电阶段)当UU0C点后:电流急剧增加,只靠外加电压就能维持(自持放电阶段)当前34页,总共168页。35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非自持放电:如果取消外电离因素,气体的放电过程就会停止,那么电流也将消失。这类依靠外电离因素和外电场因素共同作用而维持的放电。自持放电:气隙中电离过程只靠外施电压已能维持,不再需要外电离因素。非自持放电与自持放电的分界点当前35页,总共168页。36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二、电子崩的形成(a)电子崩的形成(b)带电离子在电子崩中的分布为什么?电子数目将按2、4、8…2n的指数规律增长当前36页,总共168页。37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电子崩的发展过程也称为α过程α

----电子碰撞电离系数:一个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方向行经单位距离(1cm)平均发生碰撞电离的次数,汤逊第一电离系数。当前37页,总共168页。38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均匀电场中的电子崩计算模型α过程dn0xndxN-dn当前38页,总共168页。39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从而可得n0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在电场的作用下,经距离d,到达阳极时由碰撞电离产生的电子数(用N-表示)研究表明:对均匀电场而言,α为常数,电子数N-:根据碰撞电离系数的定义:分离变量并积分之,可得:当前39页,总共168页。40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上式等号两侧乘以电子的电荷qe,即得电流关系式:表明:电子崩电流按指数规律随极间距离d而增大。因为一旦除去外界电离因素(令),放电就会停止。---非自持放电阶段仅有α过程不能维持放电的自持。当前40页,总共168页。41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β过程β过程在气体电离过程中起的作用很小。造成碰撞电离的主要因素是电子。β

----正离子碰撞电离系数一个正离子沿电场方向行经单位距离(1cm)时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汤逊第二电离系数。当前41页,总共168页。423.1.1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γ

--表面电离系数

折合到每个碰撞阴极表面的正离子使阴极金属表面释放出的自由电子数。汤逊第三电离系数。γ过程空间电离表面电离当前42页,总共168页。43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由外电离因素从阴极产生的一个电子消失在阳极前,由α过程形成的正离子数。即n0个电子消失在阳极前,由α过程形成的正离子数。当前43页,总共168页。44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正离子消失在阴极时,由γ过程(表面电离)在阴极上释放出二次电子数,即表示由γ过程在阴极上重新产生一个(或更多)电子,此时不再需要外电离因素就能使电离维持发展,即转入自持放电。如果当前44页,总共168页。45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自持放电条件(击穿条件)如自持放电条件满足时,放电过程就如下图所示循环当前45页,总共168页。463.1.1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表电极空间及气体间隙中碰撞电离发展过程阴极表面气体间隙中阳极表面第1周期第2周期第3周期::1个电子逸出个电子逸出个电子逸出::形成个正离子形成个正离子形成个正离子::

个电子进入个电子进入个电子进入::当前46页,总共168页。47

低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汤逊理论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电离的主要原因;正离子碰撞阴极表面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阴极逸出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汤逊理论的主要内容当前47页,总共168页。483.1.2低气压均匀电场下巴申定律均匀电场中几种气体击穿电压Ub与pd的关系巴申定律:描述了气体的击穿电压Ub与pd的关系曲线(亦即Ub与的关系曲线)(1)击穿电压不仅由间隙距离d决定,而且也是pd的函数;(2)击穿电压不是pd的单调函数,而是U曲线,存在击穿电压的极小值;(3)不同气体,其巴申曲线上的最低击穿电压不同,对应的pd值也不同;当前48页,总共168页。49式中,A、B是与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ub为气温不变的条件下,均匀电场中气体的自持放电起始电压=气隙击穿电压。3.1.2低气压均匀电场下巴申定律击穿电压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电子碰撞电离系数的表达式当前49页,总共168页。503.1.2低气压均匀电场下巴申定律巴申定律汤逊理论当前50页,总共168页。513.1.2低气压均匀电场下巴申定律巴申曲线的右半支:巴申曲线的左半支当前51页,总共168页。52低气压均匀电场下巴申定律由巴申曲线可知,当极间距离d不变时提高气压或降低气压到真空,都可以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这一结论已被工程广泛使用.高气压、高真空都可以提高击穿电压,工程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压缩空气开关、真空开关等)当前52页,总共168页。53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汤逊理论是在均匀电场、低气压、短间隙(pd较小)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电场均匀,但pd过大时(气压高、距离大)的放电,用汤逊理论无法解释以下现象:放电时间:很短放电外形:具有分支的细通道击穿电压:与理论计算不一致阴极材料:无关汤逊理论适用于pd<26.66kPa·cm当前53页,总共168页。543.2大气压均匀电场下的流注理论当前54页,总共168页。55

气体放电流注理论仍以电子的碰撞电离过程为基础,它考虑了大气压、长气隙情况下不容忽视的若干因素对气体放电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空间电荷对原有电场的影响空间光电离的作用3.2大气压下均匀电场的流注理论当前55页,总共168页。56电子崩头部聚集大部分正离子和全部电子,产生了电场畸变;在电场很小的区域,电子和离子浓度最大,有利于完成复合;强烈的复合辐射出许多光子,成为引发新的空间光电离辐射源。(一)空间电荷作用3.2大气压下均匀电场的流注理论当前56页,总共168页。57汤逊理论没有考虑放电本身所引发的空间光电离现象,而这一因素在大气压、长气隙的击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考虑初始电子崩头部成为辐射源,会向气隙空间各处发射光子而引起光电离。(二)空间光电离的作用3.2大气压下均匀电场的流注理论当前57页,总共168页。583.2大气压下均匀电场的流注理论起始电子发生碰撞电离形成初始电子崩;初崩发展到阳极,正离子作为空间电荷畸变原电场,在电场削弱的区域复合增加,放射出大量光子;光电离产生光电子,在加强的局部电场(正离子与阴极间电场)作用下形成二次崩;(三)流注的形成和发展示意图当前58页,总共168页。593.2大气压下均匀电场的流注理论d)二次崩电子与正空间电荷汇合成流注通道,其端部又有二次崩留下的正电荷,加强局部电场产生新电子崩使其发展;e)流注头部前方电场很强,电离迅速发展,放射出大量光子,继续引起空间光电离,于是流注前方出现新的二次崩,延长流注通道;f)流注通道贯通,气隙击穿新电子崩不断产生的电子形成负离子与原始电子崩的正离子互相渗透,形成正负离子混合的等离子体通道-流注。当前59页,总共168页。603.2大气压下均匀电场的流注理论

初始电子崩(电子崩头部电子数达到一定数量)→电场畸变;→电子崩头部附近正负空间电荷复合;→放射大量光子—光辐射;→光电离,释放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崩头处光电子处在了被加强了的电场附近,会迅速产生新的碰撞电离;→二次电子崩;→(二次电子崩电子跑到初崩正空间电荷区域)流注。流注发展过程当前60页,总共168页。613.2大气压下均匀电场的流注理论(四)流注条件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变,大大加强电子崩崩头和崩尾处的电场;电子崩头部附近电荷密度很大,复合频繁,释放出引发新的空间光电离的辐射源,二次电子崩主要来源于空间光电离;气隙中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可由空间光电离自行维持。当前61页,总共168页。623.2大气压下均匀电场的流注理论流注自持放电条件:或标准大气条件下,初崩头部电子数要达到108时,出现流注,放电才能转为自持。也可写为:注意:此处的γ区别于汤逊理论中γ当前62页,总共168页。63流注理论对放电现象的解释放电时间二次崩的起始电子是光子形成的,而光子以光速传播,所以流注发展非常快。放电外形二次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方位,所以流注的推进不可能均匀,而且具有分支。阴极材料大气条件下的气体放电不依赖阴极表面电离,而是靠空间光电离产生电子维持,因此与阴极材料无关。当前63页,总共168页。64小结汤逊理论适用于均匀电场、低气压、短间隙(pd值较小)气体的击穿;流注理论适用于均匀电场、大气压、长空气间隙(pd值较大)气体的击穿。以pd=26.66kPa·cm作为分界参考;当前64页,总共168页。65小结(1)汤逊理论的基本观点: 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时电流倍增的主要过程,而阴极表面的电子发射是维持放电的必要条件。(2)流注理论的基本观点:以汤逊理论的碰撞电离为基础,强调空间电荷对电场的畸变作用,着重于用气体空间光电离来解释气体放电通道的发展过程;放电从起始到击穿并非碰撞电离连续量变的过程,当初始电子崩中离子数达108以上时,引起空间光电离质变,电子崩汇合成流注;流注一旦形成,放电转入自持。当前65页,总共168页。66小结引起气体放电的外部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电场作用,其二是外电离因素。把去掉外界因素作用后,放电立即停止的放电形式称为非自持放电;把由电场作用就能维持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自持放电条件的比较(1)汤逊理论:自持放电由阴极过程来维持;流注理论:依赖于空间光电离。(2)γ系数的物理意义不同。当前66页,总共168页。67本节重点汤逊放电理论和流注理论的使用范围;汤逊放电描述的电子崩发展过程;电子碰撞游离系数α;汤逊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及其物理解释;巴申定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流注理论与汤逊理论在考虑放电发展因素上的不同;流注及其放电的发展过程;流注及自持放电的形成条件。当前67页,总共168页。684不均匀电场长空气间隙放电当前68页,总共168页。694不均匀电场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电力系统中大多数的带电设备都处在长间隙不均匀电场中,如,变压器高压套管引出线对低压套管及壳;高压输电线对地;实验室的试验变压器高压端对墙等。那么,关于长间隙不均匀电场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均匀电场:两个电极的面积远远大于两电极间的距离,这两个电极间的电场称为均匀电场。如平板电极;不均匀电场:两电极的曲率半径小于两电极间的距离时,两电极间的电场就是不均匀电场。如棒-棒、棒-板;当棒电极的曲率半径远小于棒-板电极间的距离时,其间电场就是极不均匀电场。当前69页,总共168页。704不均匀电场长空气间隙的放电4.1电场不均匀程度的划分4.2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过程4.3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过程当前70页,总共168页。714.1电场不均匀程度的划分球隙的放电特性与极间距离的关系1-击穿电压2-电晕起始电压3-放电不稳定区当前71页,总共168页。724.1电场不均匀程度的划分电场越不均匀,击穿电压和电晕起始电压之间的差别越大从放电观点看:电场的不均匀程度可以根据是否存在稳定的电晕放电来区分;均匀电场是一种少有的特例,在实际电力设施中常见的却是不均匀电场。当前72页,总共168页。734.1电场不均匀程度的划分为了描述各种结构的电场不均匀程度,可引入一个电场不均匀系数f,表示为:Emax:最大电场强度;Eav:平均电场强度,f<2时为稍不均匀电场,f>4属不均匀电场。当前73页,总共168页。744.1电场不均匀程度的划分4.2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过程4.3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过程当前74页,总共168页。754.2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过程稍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与均匀电场相似,属于流注击穿,击穿条件就是自持放电条件,无电晕产生。但稍不均匀电场中场强并非处处相等,电离系数α是空间坐标x的函数,因此自持放电条件为。当前75页,总共168页。764.1电场不均匀程度的划分4.2稍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过程4.3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过程当前76页,总共168页。774.3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过程4.3.1电晕放电4.3.2极性效应4.3.3长间隙放电过程当前77页,总共168页。784.3.1电晕放电定义:电场极不均匀时,在大曲率电极附近很薄一层空气中具备自持放电条件,放电仅局限在大曲率电极周围很小范围内,而整个气隙尚未击穿。电晕放电也就是局部流注。特点: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特有的自持放电形式,电晕起始电压低于击穿电压,电场越不均匀其差值越大。电晕放电的起始电压一般用经验公式来推算,流传最广的是皮克公式,电晕起始场强近似为:当前78页,总共168页。794.3.1电晕放电不利的影响:电晕放电引起的光、声、热等效应使空气发生化学反应,都会消耗一定的能量。电晕损耗是超高压输电线路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坏天气时电晕损耗要比好天气时大得多。电晕放电中,由于电子崩和流注不断消失和重新出现所造成的放电脉冲会产生高频电磁波,从而对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产生干扰。电晕放电还会产生可闻噪声,并有可能超出环境保护所容许的标准。

方法:增大电极曲率半径;采用扩径导线等当前79页,总共168页。804.3.1电晕放电有利:在输电线上传播的雷电电压波因电晕放电而衰减其幅值和降低其波前陡度。操作过电压的幅值也会受到电晕的抑制。电晕放电还在除尘器、静电喷涂装置、臭氧发生器等工业设施中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80页,总共168页。814.3.2极性效应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放电一定从曲率半径较小的那个电极表面开始,与该电极极性无关。但放电的发展过程、气隙的电气强度、放电电压等都与该电极的极性有密切的关系。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存在着明显的极性效应。

当前81页,总共168页。824.3.2极性效应决定极性要看表面电场较强的那个电极所具有的电位符号:在两个电极几何形状不同时,极性取决于曲率半径较小的那个电极的电位符号,如“棒-板”气隙。在两个电极几何形状相同时,极性取决于不接地的那个电极上的电位,如“棒-棒”气隙。当前82页,总共168页。834.3.2极性效应下面以典型的极不均匀电场--“棒-板”气隙为例,从流注的概念出发,说明放电的:

发展过程极性效应

当前83页,总共168页。844.3.2极性效应(一)正极性

如图所示,棒极带正电位时,电子崩头部的电子到达棒极后即将被中和,棒极附近强场区内的电晕放电将在棒极附近空间留下许多正离子。当前84页,总共168页。854.3.2极性效应这些正离子虽朝板极移动,但速度很慢而暂留在棒极附近。当前85页,总共168页。864.3.2极性效应这些正空间电荷削弱了棒极附近的电场强度,而加强了正离子群外部空间的电场,因此当电压进一步提高,随着电晕放电区的扩展,强场区亦将逐渐向板极方向推进,因而放电的发展是顺利的。当前86页,总共168页。874.3.2极性效应(二)负极性如(a)所示:棒极负极性时,电子崩将由棒极表面出发向外发展,崩头的电子在离开强场(电晕)区后,虽不能再引起碰撞电离,但仍继续往板极运动。当前87页,总共168页。884.3.2极性效应在图(b)中:留在棒极附近的也是大批正离子,这时它们将加强棒极表面附近的电场而削弱外围空间的电场,电场情况如图(c)所示。

当前88页,总共168页。894.3.2极性效应所以,当电压进一步提高时,电晕区不易向外扩展,整个气隙击穿将是不顺利的,因而这时气隙的击穿电压要比正极性时高得多,完成击穿过程所需的时间也要比正极性时长得多。当前89页,总共168页。904.3.2极性效应非自持放电阶段正极性:正空间电荷削弱棒极附近场强而加强外部电场,阻止棒极附近流注形成使电晕起始电压提高;负极性:正空间电荷加强棒极附近场强而削弱外部电场,促进棒极附近流注形成使电晕起始电压降低。当前90页,总共168页。914.3.2极性效应自持放电阶段正极性:空间电荷加强放电区外部空间的电场,因此当电压进一步提高时,强场区将逐渐向极板推进至击穿。负极性:空间电荷削弱放电区外部空间的电场,因此当电压进一步提高时,电晕区不易向外扩展,气隙击穿将不顺利,因此负极性击穿电压比正极性高很多,完成击穿所需时间也长得多。当前91页,总共168页。924.3.2极性效应工程实际中,输电线路外绝缘和高压电器的外绝缘都属于极不均匀电场分布,在交流电压下的击穿都发生在正半波;当前92页,总共168页。934.3.3长间隙放电当前93页,总共168页。944.3.3长间隙放电先导放电特点:电子通过通道根部时由于剧烈的摩擦产生的热电离过程先导加强了前方电场,引起新的流注,使其进一步伸展并逐级推进主放电当先导贯穿两极,导致沿先导通道向反方向扩展到棒极的主放电和最终击穿当前94页,总共168页。954.3.3长间隙放电

流注通道电子被阳极吸引→电子浓度↑→电流↑→热损耗↑→温度↑→流注中热电离↑→电导↑,电流↑→流注变成高电导的等离子体(先导)→电场↑→新流注→先导不断推进。

当前95页,总共168页。96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划分及其典型的电场形式;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征;电晕放电的概念和导线起晕场强的计算;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发展过程;极性定义和极性效应。本节重点当前96页,总共168页。975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特性当前97页,总共168页。985冲击电压下气隙的击穿特性5.1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5.2操作冲击电压下的击穿当前98页,总共168页。995.1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5.1.1雷电冲击电压标准波形5.1.2冲击放电时延5.1.3伏秒特性当前99页,总共168页。1005.1.1雷电冲击电压标准波形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雷电冲击电压波形的标准化当前100页,总共168页。1015.1.1雷电冲击电压标准波形当前101页,总共168页。1025.1.1雷电冲击电压标准波形标准雷电截波:用来模拟雷电过电压引起气隙击穿或外绝缘闪络后所出现的截尾冲击波,如图所示。

当前102页,总共168页。1035.1.2冲击放电时延放电时间

完成气隙击穿的三个必备条件:足够大的电场强度或足够高的电压在气隙中存在能引起电子崩并导致流注和主放电的有效电子

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让放电得以逐步发展并完成击穿。当前103页,总共168页。1045.1.2冲击放电时延即是说:在冲击电压作用下气隙的放电电压Uf是间隙距离和电压作用时间的函数:也就是说,研究气隙的冲击特性时,不仅要指出作用电压的大小,同时,还要指出作用电压的波形。当前104页,总共168页。1055.1.2冲击放电时延放电时间的组成:总放电时间后面两个分量之和称为放电时延当前105页,总共168页。1065.1.2冲击放电时延气隙在持续电压下的击穿电压为Us,t1为所加电压从0上升到Us的时间;Us----间隙在工频或直流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压称为静态击穿电压ts

----从t1开始到气隙中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所需的时间称为统计时延ts当前106页,总共168页。1075.1.2冲击放电时延有效电子:能在间隙中引起碰撞电离、发展电子崩并导致间隙击穿的电子。它的出现和许多因素有关,如外电离因素的强度、气体的性质、作用电压的大小、电场的均匀程度等。它的出现是随机的,具有统计性。因此ts称为统计时延。当前107页,总共168页。1085.1.2冲击放电时延tf-放电形成时延。是指出现有效电子后,引起碰撞电离,形成电子崩,发展到流注和主放电,最后完成气隙的击穿。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当前108页,总共168页。1095.1.2冲击放电时延当电场较均匀时(如1cm以下短气隙),tf<<ts,放电时延主要取决于ts。为减小ts:可提高外施电场使气隙中出现有效电子的概率增加可采用人工光源照射,使阴极释放出更多的电子,增加产生有效电子的概率。当电场极不均匀时(如长气隙),间隙的放电时延主要取决于放电的形成时延tf,且电场越不均匀,tf越大。这是因为棒电极附近电场强度大,出现第一个有效电子的概率大,因此统计时延小。相对而言,放电的形成时延tf较大,因为这时的放电要经过局部流注的逐渐伸长,发展为先导放电,再形成主放电。

可通过提高外施电压缩短放电形成时延。当前109页,总共168页。1105.1.3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在工程上,常用50%放电电压表征绝缘耐受冲击电压作用的能力。所谓50%放电电压是指间隙在某一冲击电压作用下,其中半数导致气隙击穿,即为50%的放电电压。记作U50%。以此反映气隙的耐受冲击电压的能力。通常,施加10次电压中有4-6次击穿了,这一电压即可认为是50%冲击击穿电压。为了说明气体的冲击电气强度,引入一个冲击系数的概念。当前110页,总共168页。111特点:(1)在均匀和稍不均匀场中,击穿电压分散性小,冲击系数

(2)在极不均匀电场中,由于放电时延较长,击穿电压分散性也较大。其冲击系数

5.1.3雷电冲击50%击穿电压当前111页,总共168页。112一、空气间隙的伏-秒特性5.1.4伏秒特性在一间隙上施加雷电冲击电压(1.2/50μs),保持其波形不变,改变冲击电压幅值;当作用电压幅值不很高时,放电所需时间较长,放电发生在波尾;如曲线1;当作用电压幅值较高时,放电所需时间较短,放电发生在波前或波幅处,如曲线2、3。当前112页,总共168页。1135.1.4伏秒特性把这种作用在间隙上的电压最大值与放电时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绝缘的伏秒特性。(即,图中1、2、3点所连的光滑曲线)实验表明,在冲击电压作用下,间隙的放电特性和放电电压都有分散性。因此伏秒特性实际上是一个以上、下包线为界的带状区域。通常取50%伏秒特性或平均伏秒特性曲线来表征一个气隙的冲击击穿特性。当前113页,总共168页。1145.1.4伏秒特性当前114页,总共168页。1155.1.4伏秒特性极不均匀电场:平均击穿场强低,放电时延长,曲线上翘;稍不均匀电场:平均击穿场强高,放电时延短,曲线平坦。因此在避雷器等保护装置中,保护间隙采用均匀电场,确保在各种电压下保护装置伏秒特性低于被保护设备。随着时间的延伸,一切气隙的伏秒特性都趋于平坦,但特性曲线变平的时间却与气隙的电场形式有较大关系:二、均匀电场与不均匀电场的绝缘配合当前115页,总共168页。1165.1.3伏秒特性三、伏秒特性在绝缘配合中的应用当前116页,总共168页。1175.1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5.2操作冲击电压下的击穿当前117页,总共168页。1185.2操作冲击电压下的击穿5.2.1操作冲击电压的形成5.2.2操作冲击电压标准波形5.2.3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当前118页,总共168页。1195.2.1操作冲击电压的形成电力系统的输电线及电气设备都有各自的电感和电容,由于系统运行状态的突变(正常或故障)将导致电感和电容元件间电磁能的互相转换,引起振荡性的过渡过程过渡过程会在电气设备或局部电网上造成远远超过正常运行的电压,称为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幅值与波形跟电力系统的参数有密切关系,由于其过渡过程的振荡基值是系统运行电压,因此电压等级越高,操作过电压幅值越高,最高可达到最大相电压峰值的3~4倍。当前119页,总共168页。1205.2.2操作冲击电压标准波形当前120页,总共168页。1215.2.3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均匀场和稍不均匀场中操作冲击电压的作用时间介于工频电压与雷电冲击电压之间。操作冲击50%冲击放电电压U50、直流放电电压、工频放电电压等峰值几乎相同,分散性不大,击穿发生在波前部分,与半峰时间无关。极不均匀场中操作冲击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当前121页,总共168页。1225.2.3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U形曲线左半支:波前↓→放电时延↓→U50%↑右半支:波前↑→空间电荷迁移范围↑→电极附近电场↓→U50%↑当前122页,总共168页。1235.2.3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极性效应①在不同的电场结构中,正极性操作冲击50%击穿电压比负极性低,一般均讨论正极性的情况。②操作冲击击穿电压不仅远低于雷电冲击击穿电压,在某些波前时间内,甚至比工频击穿电压还低。③在同极性的雷电冲击标准波作用下,棒-板间隙的击穿电压比棒-棒间隙时低得不多,而在操作冲击电压下,前者比后者低得多。

注意:在设计高压电气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出现棒-板间隙当前123页,总共168页。1245.2.3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特点饱和现象操作冲击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的关系有明显的饱和现象;而雷电冲击作用时间太短,其饱和不明显,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一般呈线性关系。分散性大操作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电压和放电时间的分散性都比雷电冲击电压大得多。考核绝缘冲击特性时应施加正极性的冲击电压。当前124页,总共168页。125本节重点雷电冲击的有关概念:全波和截波、波前时间和半峰值时间等;雷电、操作波标准波形;放电时间和放电时延的概念;50%冲击放电电压;伏秒特性的定义、求取伏秒特性的方法和伏秒特性的配合;操作冲击电压波作用下的击穿特性。当前125页,总共168页。1266影响气体放电电压的因素当前126页,总共168页。1276影响气体放电电压的因素6.1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6.2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6.3大气条件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当前127页,总共168页。1286.1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一)均匀电场和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均匀电场:两个电极形状完全相同且对称布置,因而不存在极性效应。均匀电场中各处的电场强度均相等,击穿所需的时间极短在直流、工频和冲击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电压实际上都相同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很小,伏秒特性很快就变平,冲击系数β=1当前128页,总共168页。1296.1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击穿电压的经验公式可表示为:上式完全符合巴申定律,因为它也可改写成:当前129页,总共168页。1306.1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与均匀电场相似,冲击系数接近1,冲击击穿电压与工频击穿电压及直流击穿电压几乎相等。稍均匀电场当前130页,总共168页。1316.1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工程上常见电场大多数是极不均匀电场工程上遇到极不均匀电场时,可由典型电极的击穿电压来修正绝缘距离,对称电场参照“棒-棒”电极数据;不对称电场可参照“棒-板”电极数据放电的分散性大,且极性效应明显(二)极不均匀电场中的击穿电压当前131页,总共168页。1326.1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6.2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6.3大气条件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当前132页,总共168页。1336.2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气隙在各种电压下的击穿特性:

直流电压工频电压雷电冲击电压操作冲击电压当前133页,总共168页。1346.2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均匀电场中不同电压波形下击穿电压(峰值)相同,放电分散性小稍不均匀电场中不同电压波形下击穿电压基本相同,放电分散性不大,极性效应不显著极不均匀电场中直流、工频及冲击电压间差别明显当前134页,总共168页。1356.2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①棒-板间隙存在极性效应②棒-棒电极击穿电压介于不同极性棒-板之间(一)直流电压下的击穿特性平均击穿场强:正棒-负板约为4.5kV/cm负棒-正板约为10kV/cm棒-棒约为5.4kV/cm当前135页,总共168页。1366.2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①无论棒-棒或棒-板电极击穿都发生在正半周峰附近,分散性不大;②当间隙距离不太大时,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呈线性关系;间隙距离很大时,平均击穿场强明显降低,呈现出饱和现象(二)工频电压下的击穿特性当前136页,总共168页。1376.2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①雷电冲击击穿电压与距离呈正比,无饱和;②操作冲击电压有明显的极性效应和饱和现象(二)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当前137页,总共168页。1386.2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当前138页,总共168页。1396.1电场形式对放电电压的影响6.2电压波形对放电电压的影响6.3大气条件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当前139页,总共168页。1406.3大气条件对放电电压的影响

由于大气的压力、温度、湿度等条件都会影响空气的密度、电子自由行程长度、碰撞电离及附着过程,所以也必然会影响气隙的击穿电压。

海拔高度的影响亦与此类似,因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均下降。当前140页,总共168页。1416.3大气条件对放电电压的影响不同大气条件下测得的击穿电压必须换算到统一的参考条件下才能进行比较;我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当前141页,总共168页。1426.3大气条件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实际试验条件下的击穿电压U和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击穿电压U0可通过相应的校正系数换算:

Kd:空气密度校正系数

Kh:湿度校正系数当前142页,总共168页。1436.3大气条件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对空气密度的校正对湿度的校正在极不均匀场中对海拔高度的校正气体性质对放电电压的影响当前143页,总共168页。1447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当前144页,总共168页。1457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

改善气隙中的电场分布,使之均匀;设法削弱和抑制气体介质中的电离过程。要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有两条途径:当前145页,总共168页。1467.1改善电场分布7.1.1改进电极形状7.1.2空间电荷的利用7.1.3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采用当前146页,总共168页。1477.1.1改进电极形状电场分布越均匀,气隙的平均击穿场强也就越大。因此,可以通过改进电极形状的方法来减小气隙中的最大电场强度,以改善电场分布,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如:增大电极的曲率半径消除电极表面的毛刺消除电极表面尖角

当前147页,总共168页。1487.1.1改进电极形状当前148页,总共168页。1497.1.2空间电荷的利用极不均匀电场中间隙被击穿前先发生电晕现象,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来改善电场分布,提高击穿电压。例如:导线与平板间隙中,导线直径很小时,导线周围容易形成比较均匀的电晕层,由于电晕层比较均匀,电场分布改善,提高了击穿电压。当前149页,总共168页。1507.1.3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采用在极不均匀电场中,放入薄片固体绝缘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间隙的击穿电压屏障的作用取决于它所拦住的与电晕电极同号的空间电荷,这样就能使电晕电极与屏障之间的空间电场强度减小,从而使整个气隙的电场分布均匀化。当前150页,总共168页。1517.1.3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采用例如:正针-负板电极中设置屏障后,正离子将在屏障上集聚,由于同号排斥作用,正离子沿屏障表面均匀分布,在屏障前方从而形成较均匀的电场,改善了电场分布,提高了击穿电压当前151页,总共168页。1527.1.3极不均匀电场中屏障的采用但当棒为负极性时,即使屏障放在最有利的位置,也只能略微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压(例如20%),而在大多数位置上,反而使击穿电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前152页,总共168页。1537.1改善电场分布7.2削弱或抑制电离过程当前153页,总共168页。1547.2削弱或抑制电离过程7.2.1高气压的采用7.2.2高真空的采用7.2.3高电气强度气体(SF6)的采用当前154页,总共168页。1557.2.1高气压的采用采用高气压可以减少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削弱电离过程,提高击穿电压。在高气压下,电场均匀程度对击穿电压影响比在大气压力下要显著的多,电场均匀程度下降,击穿电压将剧烈降低,因此采用高气压的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