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_第1页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_第2页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_第3页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_第4页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第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分子杂交印迹技术印迹技术的类别及应用1PART①②③MolecularHybridizationBlottingTechnique第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在DNA复性过程中,如果把不同DNA单链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或把DNA与RNA放在一起,只要在DNA或RNA的单链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碱基配对关系,就可以在不同的分子之间形成杂化双链(heteroduplex)。一、分子杂交的原理1.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acidhybridization)第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杂化双链的形成第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印迹技术

1.印迹技术利用各种物理方法使电泳胶中的生物大分子转移到NC等各种膜上,使之成为固相化分子。这一技术类似于用吸墨纸吸收纸张上的墨迹,因此称之为“blotting”,译为印迹技术。第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印迹技术流程硝酸纤维素膜(NC)尼龙膜PVDF膜固定蛋白质,多糖和核苷酸第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标记其末端或全链的已知序列的多聚核苷酸链被称为“探针”,探针可以与固定在NC膜上的核苷酸结合,判断是否有同源的核酸分子存在。3.探针技术第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印迹技术的类别及应用

Lipids脂类Phosphomoieties磷酸基团Glycoconjugates复合糖第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DNA印迹

(Southernblotting)2.RNA印迹(Northernblotting)3.蛋白质的印迹

(Westernblotting)用于基因组DNA、重组质粒和噬菌体的分析。

用于RNA的定性定量分析。用于蛋白质定性定量及相互作用研究。二、印迹技术的类别及应用

第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三种印迹技术的比较80℃杂交(紫外交联仪)第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DNA印迹

(Southernblotting)第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放射自显影照片第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RNA印迹(Northernblotting)NorthernblotanalysisofEGFandTGF-α

inthenormalpancreasandpancreaticcancer.NatureProtocols4,37-43(2008)Themembranewasprobedwiththe32P-labeledEGForTGF-α

cDNAand,asaloadingcontrol,the7ScDNA.第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蛋白质的印迹

(Westernblotting)沉淀化学发光荧光第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其他:4.1斑点印迹(dotblotting)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

(Allele-specificoligonucleotide,ASO)镰状细胞性贫血sicklecellanemia

由编码血红蛋白(beta-hemoglobin)基因突变导致

第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2原位杂交(insituhybridization)间接标记直接标记©2005NaturePublishingGroupSpeicher,M.R.etal.人黑色素瘤组织切片:角蛋白Keratin5(基底上皮细胞和细胞骨架)第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3DNA芯片技术(DNAarray)第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PCR工作原理PCR技术的主要用途2PART①②ThePrincipleandApplicationof

PCRTechnology第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一、PCR技术的工作原理1983年27岁年轻科学家Mullis发明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奖1969年ThomasD.Brock报道了在黄石公园温泉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Thermusaquaticus(Taq)1971年DNApolymerase从T.aquaticus分离出来,这种酶可以在75℃高温保持活性。第二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5Primer15Primer2Cycle2Cycle15555

5

5TemplateDNA55555555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Cycle355

5555555

5

55555

525~30次循环后,模板DNA的含量可以扩大100万倍以上。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PCR技术原理示意图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模板DNA特异性引物耐热DNA聚合酶dNTPsMg2+3.PCR体系基本组成成分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4.PCR的基本反应步骤变性95˚C延伸72˚C退火Tm-5˚C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PCR的原理演示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利用特异性引物以cDNA或基因组DNA为模板获得已知目的基因片段,或与逆转录反应相结合,直接以组织和细胞的mRNA为模板获得目的片段从c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中获得序列相似的新基因片段的主要方法二、PCR技术的主要用途1.目的基因的克隆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利用PCR技术可以随意设计引物在体外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嵌和、缺失、点突变等改造。PCR技术高度敏感,对模板DNA的量要求很低,是DNA和RNA微量分析的最好方法。3.DNA和RNA的微量分析2.基因突变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将PCR技术引入DNA序列测定,使测序工作大为简化,也提高了测序的速度;待测DNA片段既可克隆到特定的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也可直接测定。PCR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4.DNA序列测定5.基因突变分析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目的:从组织或细胞中获得目的基因对已知序列RNA进行定性和半定量1.逆转录PCR技术(ReversetranscriptionPCR)三、几种重要的PCR衍生技术CrystallographicstructureofHIV-1reversetranscriptase核酸酶聚合酶第三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PCR的原理演示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HIVRetrovirusreversetranscription(optional)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原位PCR方法将目的基因的扩增与定位相结合。2.原位PCR技术(insituPCR)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实时PCR技术通过动态监测反应过程中的产物量,消除了产物堆积对定量分析的干扰,亦被称为定量PCR。QR3'3'5'5'上游引物下游引物荧光标记引物RQ3'3'5'5'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1实时PCR技术原理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3.2实时PCR分类:实时PCR非探针类SYBRGreen(DNA小沟)探针类1.TaqMan探针法(累积荧光)2.分子信标探针法(发卡结构)3.FRET探针法(实时可逆)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TaqMan探针法实时PCR原理示意图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PCR和Realtime的比较演示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基因文库基因组DNA文库cDNA文库3PART①②GeneLibrary第四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基因组DNA文库(genomicDNAlibrary)cDNA文库(cDNAlibrary)基因文库(genelibrary)是指一个包含了某一生物体全部DNA序列的克隆群体。对基因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的第一步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基因组DNA文库是指生物的基因组DNA的信息(包括所有的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以DNA片段形式贮存的克隆群体。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的载体有噬菌体、粘粒和酵母人工染色体等。一、基因组DNA文库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1.基因组文库和cDNA文库的构建和筛选~20kb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第一轮筛选第二轮筛选第三轮筛选2.基因组文库筛选结果举例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cDNA文库cDNA文库是包含某一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所表达的全部mRNA经逆转录而合成的cDNA序列的克隆群体,它以cDNA片段的形式贮存着该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信息。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纳米抗体噬菌体文库的构建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生物淘筛M13phage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生物芯片技术基因组DNA文库cDNA文库4PART①②BiologicalChipTechnique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是指将许多特定的DNA片段有规律地紧密排列固定于单位面积的支持物上,然后与待测的荧光标记样品进行杂交,杂交后用荧光检测系统等对芯片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每一位点的荧光信号做出检测、比较和分析,从而迅速得出定性和定量的结果。该技术亦被称作DNA微阵列(DNAmicroarray)。一、基因芯片1.基因芯片(genechip)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基因芯片工作流程示意图Heatmap第五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DNAmicroarray的原理演示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是将高度密集排列的蛋白分子作为探针点阵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当与待测蛋白样品反应时,可捕获样品中的靶蛋白,再经检测系统对靶蛋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技术。二、蛋白质芯片蛋白质分子间的亲和反应1.蛋白质芯片(proteinchip)2.蛋白质芯片作用原理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Proteinmicroarray的原理演示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技术5PART①②TheMethodofProtein-proteinandProtein-DNAInteractionStudy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一、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为什么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复合物DNA的复制和转录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信号转导和代谢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标签融合蛋白结合实验是一个基于亲和色谱原理的、分析蛋白质体外直接相互作用的方法。1.亲和分析(标签蛋白沉淀、免疫共沉淀等)应用:证明两种蛋白分子是否存在直接物理结合分析两种分子结合的具体结构部位筛选细胞内与融合蛋白相结合的未知分子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标签融合蛋白沉淀实验流程示意图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2.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用途利用酵母转录激活因子GAL4的生物特性DNA结合区(bindingdomain,BD)促进转录的活性区(activationdomain,AD)基因表达激活第五十八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演示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证明两种已知基因序列的蛋白质可以相互作用的生物信息学推测。分析已知存在相互作用的两种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功能结构域或关键的氨基酸残基。将拟研究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与BD基因融合成为“诱饵”表达质粒,可以筛选AD基因融合的“猎物”基因表达文库,筛选未知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第六十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二、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子分析技术为什么研究D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NA-蛋白质复合物基因表达的基础研究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研究对象转录因子所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基因的调控序列所结合的蛋白质第六十一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EMSADNA结合蛋白与相应DNA序列间的相互作可以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是转录因子研究的经典方法。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RNA序列间的相互作用。1.电泳迁移率变动测定核心:蛋白质与DNA探针结合会增大其分子量第六十二页,共六十八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一放射自显影未结合探针结合有蛋白的探针标记探针1X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