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讲解_第1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讲解_第2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讲解_第3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讲解_第4页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写作背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袖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一、二两章)改写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它的写作背景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从总体上看,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资本主义已经由它的上升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开始向它的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提到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聚集和团结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广泛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确立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核心,而要建立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首先要有马克思主义武装,重在思想建党。这是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大的历史背景。从具体国家建党情况看,在欧美各国中最早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它的成立,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德国的统治阶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德国反动政府一方面镇压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企图宣传一些庸俗的折中主义,以抵制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影响,而从德国党本身的建立和发展来看,又受来自工人运动内部的拉萨尔派机会主义的影响。这时,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杜林以社会主义的“改革家”面貌出现,他拼凑了一套所谓包罗万象的“终极的真理”和最终形式的理论体系,企图以其假社会主义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从而瓦解工人运动。为了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保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维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团结统一,恩格斯写下了《反杜林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彻底地清算和批判,同时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法国工人党是在工会活动的基础上建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比较混杂。除了马克思主义者外,还有其他机会主义者也打着社会主义招牌,混入革命队伍,散布各种错误思想。为了帮助法国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成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帮助它同无政府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堕落为宗派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在《反杜林论》发表两年之后,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从《反杜林论》中抽出三章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于1880年分期刊登在《社会主义评论》第3—5期上,原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883年出版德文版单行本时,改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的发表,在各国无产阶级中引起了普遍而巨大的反响。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争相学习,把它当做同机会主义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各国党的建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在1880年给该书写的《法文版前言》中称它是《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之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这一著作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这一著作对于我们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意义,对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内容讲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由五部分组成:马克思写的l880年法文版前言、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1892年英文版导言和正文三章。这里对正文部分作以介绍和讲解。第一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92页)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论述了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批判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一、古代辩证法和近代形而上学的产生,黑格尔哲学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局限

辩证法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古希腊就已经产生了。其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甚至“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古希腊辩证法认为: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这种原始的、素朴的辩证法世界观实质上是正确的,并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希腊辩证法的局限性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这种局限性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辩证法逐渐被形而上学所代替。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细节,就不得不把这些细节从各种事物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方面来分别地加以研究;另一方面,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人们研究这些细节提供了应有的材料。于是,人们开始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进行研究。这种做法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法从自然科学中被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按照形而上学的观点,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绝对互相排斥;原因和结果处在相互对立之中,等等。这种观点看似合乎常识、极容易理解。但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它的片面性、狭隘性、抽象性就显现出来,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中。例如,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所以,每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正和负的关系,正如它们是彼此对立的一样,它们又是互相渗透和不可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下关系是不同的,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的,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已经同自然科学达到的成果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因此,要精确地描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即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变化、它们的产生和消逝等方面去考察它们)才能做到。近代德国哲学一开始就是以这种精神进行活动的。它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反映,相反地,现实的事物及其发展只是某种“观念”的体现。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所以,黑格尔的哲学中实际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它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即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其本性而言是不能因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结束的;但另一方面,它又说它自己就是这种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从这个角度看,黑格尔的体系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流产。二、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哲学史上的重大变革

一旦了解到近代德国哲学的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就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这是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19世纪30-40年代,随着大工业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不断激化,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有一种新的思想理论作指导,这是现代唯物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不同于18世纪那种纯粹形而上学的、完全机械的唯物主义,它在本质上是辨证的,是一种辩证的唯物主义。它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一切哲学的缺陷。以往的哲学,包括黑格尔哲学,都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沿着狭小的圆圈循环运动的、永远不变的整体。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自然界同样也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天体和天体上的有机物种一样是有生有灭的;至于循环,即使能够存在,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地向上发展的循环过程。以往的哲学,产生在科学发展比较低级的阶段,哲学家们为了说明世界,企图站在科学之上创造出一种包罗万象、最终完成的哲学体系,即所谓“科学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在自然科学有了较为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大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有可能发现自然和社会历史中真实普遍的联系,而不再需要以前那种依靠思辩和主观臆想来构造所谓“科学的科学”的哲学体系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再不是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而只是在概括已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作出科学的说明。它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又反过来成为指导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方法,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这样,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就使哲学的性质和对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之后,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重新研究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有了如下伟大发现:第一,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二,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第三,每一时代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一切由法的设施、政治设施和意识形态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这样,一种新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被提出来了,唯心主义终于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提出,使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从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和灭亡的必然性。把这种唯物主义历史观运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会进一步发现: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资本家按照劳动力作为商品所具有的全部价值来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他从这种劳动力榨取的价值仍然比他为这种劳动力付出的多;工人创造的这种剩余价值归根到底构成了资本家利润和财产的来源。这就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和对立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

以往的社会主义者虽然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唯心史观使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因而不能说明这种生产方式也制服不了这种生产方式,而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他们反对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却不知道这种剥削的实质以及怎样产生。这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社会主义的这些缺陷,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第三章

本书的第三章,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从而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根据生产和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到经济中去寻找;为消除社会弊病的手段,也应当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发展过程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和发现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手段。它是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发展以后,新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一、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中世纪,普遍存在着个体小生产,商品生产处于形成发展之中。把个体生产者占有的分散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成强大的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体现者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由于生产资料社会化,生产也从一系列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这种社会化生产比个体生产优越得多,因此,它在一个又一个的部门中战胜了个体生产,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形式仍然保持着私人占有的形式。以前,个体生产者产品的所有权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用自己的原料、劳动资料和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归他自己占有。现在,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社会成果。但是,它不是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而是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这样,社会化生产必然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发生对抗性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生产资料社会化并集中到资本家手里,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变成终身被资本家剥削的雇佣劳动者。雇佣劳动成为整个生产的基本形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这个基本矛盾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中,每个生产者都不了解社会的需要,社会生产必然表现为无政府状态。这种状况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并不明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生产普遍化,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日益严重。每个资本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都竭力加强自己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以提高生产,降低成本。结果,每一个别工厂中的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愈来愈加剧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二者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固有的基本矛盾的上述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迫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由于机器的改进,工人不断被解雇,形成产业后备军;由于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使生产无限扩张,但是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样,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可避免,而且周期性地重复发生。在危机中,社会性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顶点。资产阶级已经无能继续驾驭自己创造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要求摆脱它的资本属性,即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要求建立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基础的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合它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起来反对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了。资本主义垄断和国有化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包含着解决矛盾的手段和线索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剧烈冲突,迫使资产阶级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它先后采取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有化等生产资料社会化形式。这时资本家成了专靠剪息票为生的最露骨的剥削者,资产阶级成了多余的阶级。但是,无论是股份公司、托拉斯甚至国有化,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总资本家。资本主义国有化是资本关系的顶点,它不能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得到解决,但是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和线索,它使生产社会化达到最高程度,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前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可以利用这种形式,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剥削阶级的国家是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镇压剥削阶级的工具,它将存在到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灭的时候而自行消亡。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的无限增长创造了先决条件。它将使社会有可能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社会产品一部分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由社会直接占有,一部分作为消费资料分配给生产者。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日益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消除。人们成了自己的社会生活的主人,从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最后,恩格斯在对全章作了简要的概括后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三、重点提示1、在16世纪和17世纪有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恩格斯在这里主要是指当时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两书。这两位空想社会主义者描写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大致相同的。他们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和不幸的根源,主张立即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在他们所向往的“乌托邦”或“太阳城”社会里,土地、房屋、牲畜等财产归公共所有,人们之间没有贫富差别;人人参加劳动,城里人也要下乡种田;劳动产品归公,共同享受,没有商品交换和贸易;在这种社会里,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学习,从事科学研究。他们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无产者和广大劳动人民要求摆脱剥削奴役的愿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是,他们所描写的社会主义具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色彩,甚至在莫尔的“乌托邦”里还允许每个农户有两个奴隶,在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里还有教堂,要人们尊敬上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是不可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道路的。

2、在18世纪已经有了直接是共产主义的理论(摩莱里和马布利)

摩莱里(生卒年月不详),法国人,主要著作有《巴齐里阿达》和《自然法典》。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他认为,私有制违背了人类的自然意志,是造成私欲、敌对、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的根源;公有制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制度。他从人生来平等的所谓自然权利出发,主张消灭私有制,重建公有制社会。摩莱里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了未来社会的三条基本原则:(1)财产公有;(2)每个人都应为国家工作,靠社会供养生活;(3)每个人要尽其所能,以促进社会公益的不断增长。按照这些原则,未来社会没有商品交换,实行计划分配,民主推选各级公务人员。他深刻地批评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思想,指出不消灭私有制,“共和国早晚将陷人最悲惨的境地”。

马布利(1709—1785),法国人,出身贵族,18世纪40年代由反对封建专制而逐步转向空想共产主义。主要著作有《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等。他和摩莱里处于同一时代,基本思想也大体相同。他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所谓私有制是人的“天赋”权利,消灭私有制就会消灭人的积极性的荒谬观点,认为公有制是人类理性的要求,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马布利曾经这样描写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在这里,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这个共和国的第一条法律就是禁止财产私有。我们把我们的劳动果实都送到公共仓库去,这些果实都是国家的珍宝和每个公民的财产。家长们每年选出家政管理员,这些人员的职责是按照每个人的需要分配必需品,按照公有制对每个人的要求分配工作,并维护国内的道德。”

摩莱里和马布利是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们这种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反映了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要求摆脱剥削和奴役的愿望。但是,他们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特点,并把人类“不变的自然本性”当作社会的基础,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3、禁欲主义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斯巴达是古希腊一个奴隶制国家,位于希腊半岛南部。在这个国家里,斯巴达人是奴隶主,被其征服的希洛人和庇里阿西人全是奴隶,斯巴达人内部是平等的,奴隶是他们的公共财产,土地平均分配,并禁止买卖;为了不让私人积蓄财富,曾用极其笨重的铁币代替银币,使其贮存困难。斯巴达人不参加劳动,长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以镇压奴隶反抗。成年人都是战士,住在军营里,禁绝一切生活享受,苦练军事技术。他们集体食宿,武器和服装都是一个式样,组成一种异族人无权参加的军事性质的所谓“平等人公社”。

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禁欲主义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指18世纪法国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的平均共产主义学说。这些平均共产主义者主张消灭阶级差别,实行财产公有制,并把反对奢侈,主张节欲当作改造社会的首要措施。于是,他们就把斯巴达人的“平等人公社”当成了自己的理想蓝图。

4、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这个思想在傅立叶的第一本书《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中已经得到了发挥,书中包含着这样一个总的论点:“某一时代的社会进步和变迁是同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相适应的,而社会秩序的衰落是同妇女自由减少的程度相适应的。”傅立叶在下述公式中概括了这个论点:“妇女权利的扩大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则。”

5、傅立叶把人类将来要归于灭亡的思想引入了历史研究

傅立叶在1808年出版的《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一书中,描绘了社会运动的过程,提出了人类将来要归于灭亡的思想。他认为上帝规定了整个宇宙的发展规律。一切被创造的世界中,有不规则的运动和协调的运动互相交替着,慧星服从不规则的运动,行星服从协调的运动。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着无秩序、不协调的纪元和有秩序、协调的纪元。人类社会生活只有八万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升的无联系状态,包括混沌的谢利叶、蒙昧制度、宗法制度、野蛮制度、文明制度、保证制度和有计划的谢利叶七个时期,现在人类社会正处于文明时期。第二阶段是成长或上升的协调状态。第三阶段是衰落或下降的协调状态。第四阶段是凋谢或下降的无联系状态,逐渐趋于人类终结,生物界终结,太阳上半球固定,地球停止转动,银河没落和消散。傅立叶这种对社会历史的看法虽然是唯心的、空想的,但包含了辩证法的思想。

6、“这支后备军任何时候都是工人阶级在自己同资本进行生存斗争中的绊脚石,是把工资抑制在合乎资本家需要的低水平上的调节器”

产业后备军即相对过剩人口,它是超过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的相对多余的失业人口。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资本家能够利用它来反对工人阶级。当在业工人向资本家进行斗争时,资本家就以解雇相威胁,用后备军来代替他们,抵制在业工人的反抗。在这个意义上,后备军成了工人阶级在对资本进行生存斗争中的绊脚石,同时,资本家还利用大量产业后备军的存在,对在业工人施加压力,不断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加强他们的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日,并强迫他们在极为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进行劳动。在业工人为避免失业就不得不进行过度的劳动,这样又使失业者就业的机会更少,并进一步增大失业者队伍。所以,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整个工人阶级状况日趋恶化,成为把工资抑制在合乎资本家需要的低水平上的调节器。

7、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

恩格斯这段话,主要是说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市场容纳量的扩大远远落后于生产的增长,这是由于支配生产扩张能力同支配市场扩张能力的规律互不相同的缘故。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满足消费,而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资本家必然要不顾产品销售的任何困难,不断地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因此,在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要求和趋势,这种要求和趋势表现为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力。与此同时,资本家为了实现剩余价值而寻找商品销路,追逐消费者。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能力首先是决定于社会的消费力(即购买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劳动群众的消费力的增长程度。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被资本家剥削的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产业后备军的不断扩大,形成了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趋势。这就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的消费限制到最低水平。在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的支配下,市场的扩张就只能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变动,同生产的扩张相比,力量显然是弱得多的。总之,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扩张的矛盾,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个矛盾达到顶点,便会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8、在危机中,„„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一切规律都颠倒过来了

恩格斯的这句话,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破坏性后果的形象描绘,是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尖锐化表现的深刻揭露。

在危机中,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一切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都反常了。资本家本来是为榨取剩余价值才进行生产的,生产的商品愈多,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愈多;可是到危机时,由于商品销售不出去,剩余价值无法实现,使他们的企业减产甚至破产。商品价值本来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从社会范围看商品最终是依照价值进行交换的;可是到危机时,由于商品过剩,资本家不得不大大降低价格,在价值以下销售商品,甚至大量毁坏商品。货币流通量本来是由商品流通量决定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可是到危机时,商品堆积如山,货币反而奇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却成了商品流通的障碍。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这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9、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