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之革命文化( 含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小卷 创新题型限时练 (全国通用)_第1页
文化自信之革命文化( 含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小卷 创新题型限时练 (全国通用)_第2页
文化自信之革命文化( 含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小卷 创新题型限时练 (全国通用)_第3页
文化自信之革命文化( 含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小卷 创新题型限时练 (全国通用)_第4页
文化自信之革命文化( 含答案) 高考语文基础小卷 创新题型限时练 (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基础小卷限时训练基础小卷02主题:文化自信·革命文化建议用时:4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中国青年们①、以梦为马,挥舞着手中的红旗,高歌向前,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用热泪和汗滴浇灌新时代的幸福之花。青年们②,勇担重任。越是千钧一发之时,越能体现青年之担当。广大青年人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中,尽管职业不同,但奋斗的成色始终如一。他们以国家的发展轨迹定义个人的成长坐标,用年轻的肩膀扛起了守护祖国、守护民族的重任。家国如梦,情怀在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青春的誓言。国家离不开青年人,青年人一代代的奋斗既然铸就国家辉煌的现在,就决定国家未知的明天。青年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青年的参与和行动,奋斗和拼搏都将汇成大时代的洪流。今朝,我们青年面朝未来,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做青年人该做的事,有青年人该有的样子,发光发热,向善向上。有幸躬逢盛世,我辈青年当无畏风雨,坚持真理的方向,实干兴邦,在新时代广阔平台上书写各自绚丽的人生篇章,共赏山河日月,锦绣前程![创新考法·成语填空]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案】①不负众望②一马当先③竭尽全力【考查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析】第①空,由原文“中国青年们⋯⋯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可知,此处强调中国青年们年轻有为,他们的行为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故可用“不负众望”,指不辜负群众的期望。第②空,由后文“勇担重任”“越是千钧一发之时,越能体现青年之担当”可知,青年们勇担责任,敢于带头做别人不敢做之事,故可用“一马当先”,形容领先,走在前列。第③空,由前文“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后文“做青年人该做的事,有青年人该有的样子,发光发热,向善向上”可知,此处强调青年奉献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故可用“竭尽全力”,指用尽全部力量。2.[创新考法·以主观题形式考查病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国家离不开青年人,一代代青年人的奋斗既铸就国家辉煌的现在,也决定国家未知的明天。【考查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析】错误分析:①语序不当。“一代代”修饰“青年人”,应放在“青年人”之前,应改为“一代代青年人”。②不合逻辑。“既然⋯⋯就”关联词使用不合逻辑,“铸就国家辉煌的现在”与“决定国家未知的明天”是并列关系,应改为“既⋯⋯也”,表并列关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文化自信·革命文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无论是诗史之诗,还是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灌注其中(①)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一方面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②)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板,你亦是文坛顶流。因为你的存在,诗界革命的旗帜才能迎风招展,中国近代文学史才会花团锦簇,你也当之无愧地被梁启超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你像一位渔人,驾着用心血筑成的诗之舟,引领我们去穿越人生的风浪与绮丽。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1905年3月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被镌刻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3.[创新考法·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标点符号]请在文中括号处添加恰当的标点,并说明原因。【答案】①“:”或“——”理由:括号后的内容为括号前的解释说明,冒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②“:”理由:括号前后的复句构成递进关系,分号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考查点】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析】第①处,由括号前“都有一条红线灌注其中”可知,括号后“反帝爱国、变法图强”是对“一条红线”的解释说明,故应选取含有解释说明作用的标点符号,即冒号或破折号。第②处,由原文语境可知,选句“一方面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和“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是对“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的阐释,且二者构成递进关系,但前一分句中“一方面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已有了逗号表示停顿,故应选取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的第一层分句之间停顿的标点符号,即分号。4.[创新考法·人称代词表达效果]文中主要运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为什么还要用第一人称“我们”?请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其原因。【答案】①以“我们”后辈的感受,侧面烘托了“你”作为先驱者和引领者为时代进步、国家图强的辛劳付出;②第一人称“我们”,更能直接表达对“你”的敬意,有利于读者带入共情;③若仅用第二人称“你”,行文会单调呆板,多种人称结合则富有变化感。【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人称代词用法的能力。【解析】首先,原文“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中的“我们”为第一人称,“我们”代表群体,用以代指所有后辈,“看清你”“抚摸你”这些动作则表达了“我们”这些后辈对“你”的敬意,从侧面烘托“你”作为先驱者、引领者,为时代进步、国家图强的辛劳付出。其次,第一人称“我们”的使用,既可以更好地抒情,又可以帮助读者进入阅读情境之中,从而引发读者的共情。最后,如果此处仅使用第二人称“你”,行文则会显得单调呆板,而两种人称的不断变化运用,使行文富于变化。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善于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答案】①“悲愤”“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它们比作“秋风”“夏日流萤”,或真实可感或视觉可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你”对“我们”的引领作用。②“感悟”“思考”本是无形,作者运用“瘦”“堆积”“点亮”等形容词与动词,将描写对象有形化,更富形象感与感染力。【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析】首先,画波浪线句“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中本体分别是“悲愤”和“思考”,喻体分别是“秋风”和“夏日流萤”,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本抽象无形的“悲愤”和“思考”比作具体有形的“秋风”和“夏日流萤”,使无形的心理感受成为视觉可见、真实可感的事物,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你”的心理感受,以及“你”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领。其次,“悲愤”“瘦如秋风”,“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运用“瘦”“堆积”描绘“悲愤”“感悟”,写出感悟之深重。“思考”就像一点萤火,看似渺小,但是能“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生动地写出“你”的思考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二、文言文阅读[五育并举·德育](2022·江苏徐州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画线句的意思是“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的意思是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句意完整,“谒文宣王毕”是“太宗幸国子监”的目的,中间可不断,应在“毕”后断开,排除A、D;“讲坐”是“顾见”的宾语,“顾”前应断开;“左右”指身边的侍臣,作“言觉方聚徒讲书”的主语,其后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7.【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B.《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错误,《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而不是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故选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B.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C.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D.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表述错误,由原文“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可知,王禹偁奏言,李觉不应该居史职,而非大力举荐他。故选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2)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答案】(1)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2)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默然”,沉默不说话的样子;“色”,神色;“迁”,升迁、晋升。(2)“因”,于是;“张”,张设;“列坐”,依次而坐。10.李觉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时,是什么事情使得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他?请简要说明。【答案】①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时,李觉有方法能使计算变得精巧简便;②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但他都能够立即完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一定要审清题干,在读懂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原文作答。根据题干要求,“李觉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时,是什么事情使得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他”,可知答题区间在最后一段。由“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可知,李觉有方法能使计算雉兔首足变得更加简单简便;由“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可知吴淑怀疑他是预先做好的,以其他的方法来考验他,李觉都能够马上完成,由此获得在座的人的赞叹佩服。【参考译文】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因通晓《九经》被举荐,开始做官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任期将满,建州百姓请求让他留下,皇上下诏书褒奖他,晋升做左赞善大夫,掌管泗州,转任秘书丞。宋太宗拿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下令让孔维和李觉校定。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命令李觉布置将京东各州粮草运往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鱼袋(五品官职)。雍熙三年,和右补阙李若拙一同出使交州,黎桓对他说:“这地方山川艰险,中原的人忽然到这里,难道不疲倦吗?”李觉说:“我们的国家疆土有万里之广,郡县有四百个,土地有平坦的,也有险峻的,这样的地方哪里值得说呀!”黎桓不说话,神色沮丧。李觉出使回来,很久之后晋升为国子博士。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皇上讲学。李觉说:“您高高在上,我怎么敢就登上讲说之位呢。”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要旨,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不久李觉进献论时务的对策,皇上对他十分嘉奖。这年冬天,凭主管官员的身份在史馆当值。右正言王禹偁进言说:“李觉只是能通晓经书,不应当就这样担任史官职务。”李觉模仿韩愈的《毛颖传》写了一篇《竹颖传》来献给皇上,宋太宗赞许他,因此搁置了王禹偁的奏章。淳化初年,皇上因为经书的版本被田敏擅自删去了许多字,任命李觉和孔维详细校定。淳化二年,详细校定的《春秋正义》完成了,改任水部员外郎,做国子监判官。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请假期满,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直到去世。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雉兔首足的计算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繁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完成,果然精巧简便了。吴淑怀疑(猜测)他是预先做好的,就用其他的方法来测试他,他都能够立即完成,在座的人都赞叹佩服。三、理解性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考纲版·64篇】(1)[真实情境·社会生活情景]《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抓住早春时节的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莺、燕的活动,借此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两句是“,”。(2)庄子《逍遥游》中“,”两句,作者转换视角,借助蝉和斑鸠的自诉,描摹了它们猝然起飞、撞到树则停止的状态。(3)《论语·子罕》中,孔子在河边看着日夜奔流的河水,感慨道“,”,形象地反映出时间飞逝、世事无常。【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解析】第(1)题,从题干中“描写莺、燕的活动”可知,所填语句应包含“鹭、蒸”这两个意象,再结合“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可知,所填语句应描写早春的景象,且能表现诗人的喜悦,故应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第(2)题,题干中“蝉和斑鸠的自诉”对应原文“蜩与学鸠笑之曰”,由此可见所填内容在此句之后;再结合题干中“猝然起飞、撞到树则停止”所描写的蜩与学鸠的状态可知,此处应填“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第(3)题,根据题干中“孔子在河边看着日夜奔流的河水”可定位至原文“子在川上”,再结合“形象地反映出时间飞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