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线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线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线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线路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线路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点1.1编制依据1.1.1根据神东锦界风井35KV线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根据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神东锦界风井35KV线路工程设计施工图。1.1.31.1.61.1.81.1.91.1.101.2工程概况建设单位:神东供电处监理单位:中国神华神东监理公司承包方式:施工总承包、土石方开挖、砼基础浇制、钢管塔组立、导地线架设、接地沟开挖制作、电缆施工。质量目标:满足国家标准《输变电安装规范》GBJ-233-02及与工程有关的规程,规范、实现业主“达标投产”的工程目标。计划工期:2009年4月5日开工,2009年5月17日竣工。施工单位:陕西天安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1.3工程简介1.3.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锦界煤矿改建,地方110KV变电站至1#风井35KV变电站新增部分35KV送电线路,新增架空线路全长2公里,全线路架设避雷线,采用单回路铁塔,线路起点为地方110KV变电站终点为已形成向1#风井35KV变电站送电的线路。本线路从地方变电站出线用35KV单芯非磁性铠装电缆接入1#铁塔为线路起点,与原1#风井35KV线路并行接入已形成的原35KV线路。本工程导线采用LGJ—240/30,避雷线为GT—50,线路两端加装2组避雷器,所有铁塔地面6米以上加装防盗螺栓,本次线路共跨越10KV线路7次。1.3.2防振、防盗1.3.3绝缘子金具1.3.4防雷与接地线路采用双避雷线,逐基铁塔接地采用方框架带射线接地。1.3.5保护距离杆塔上两根避雷线距离,不超过导线与地线间垂直距离5倍的要求,在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的距离均满足S≥0.012L+1段的规程规定。1.3.6基础工程采用退台式钢性基础,砼标号C25。1.3.7工程构造杆塔种类使用条件使用情况杆塔代号呼称高(米)档距(米)转角度数基数水平垂直直线塔7723-18182直线塔7723-24243转角塔7730-15153转角塔7731-15151转角塔7734-151511.4承包内容及基本工程量负责包工、包料、材料运输、保管,全线施工,保证线路施工质量、资料移交,竣工三年内的质量保证。开挖杆塔基面、杆塔坑、砼浇制、灌注桩基础、杆塔组立,架线及接地开挖制作。1.5负责工程包工、材料购买、保管、材料运输、施工,保证线路施工质量,资料移交,竣工后三年内质量保证。第二章施工现场组织机2.1施工组织机构2.1.1组织机构设立2.1.1.1本工程陕西天安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锦界35KV电源线路项目部管理,实行项目管理施工,充分发挥项目组织和项目管理的优势,代表公司对本工程实行全面管理。项目部服从业主统一管理。2.1.1.2项目部项目经理,履行合同,负责工程项目管理等;项目部下设部门主要人员由分公司对口选派,服从项目经理的领导,各尽其责。2.1.2组织结构图材料站魏景峰项目法人计划部郝军财务部赵永春工程部胡明光安监部于树义雷世平供应部张莉锦界基础施工张东锦界线路施工材料站魏景峰项目法人计划部郝军财务部赵永春工程部胡明光安监部于树义雷世平供应部张莉锦界基础施工张东锦界线路施工颜大才公司主经理项目经理:王汉君技术负责:陈金保 2.2管理职责和权限陕西天安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锦界风井35KV改造线路项目部负责该工程的全面协调工作。2.2.1项目经理安全放在首位。2.2.2项目总工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全面负责本工程的技术、质量、安全工作,在技术上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组织实施技术革新的QC小组活动;组织或参加编制关键和特殊施工方案,并进行有效的实施;负责物资、设备的监督检查;组织本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工作。2.2.3技术员负责日常技术工作;负责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写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对现场施工进行技术指导,收集整理与施工有关的技术数据及技术资料;参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参加本工程的质量评定工作,配合项目部进行质量三级检查。2.2.4安全员负责本工地的安全监督工作,监督、检查工地施工场所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协助工地领导布置、监察、总结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参加本工地重要项目和危险性作业项目开工前的安全交底,布置检查安全日活动;负责队分包单位的安全监督、检查与指导,负责本工地的安全教育及安全大检查;协助领导进行轻伤事故及未遂事故的调查处理。2.2.5质检员负责本工地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参加设备进场的开箱检查及验收工作;参加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负责组织单位工程的自检,并配合公司及甲方、监理进行工程验收与质量评级工作;队施工班组及分包单位进行质量教育。2.3主要负责人简介2.3.1本项目工程主要管理人员见表2-1.姓名王汉君性别男文化程度大专技术职称工程师毕业学校陕西工业学院毕业时间1987年出生时间1962年职务项目经理参加工作年限22年参与工程及任职情况:锦界矿主井35KV变电所至风井25#塔35KV输电线路工程榆家梁煤矿4-3煤地面供电系统设计施工总承包乌兰木伦矿1-2煤改扩建项目35KV送电线路及箱变安装工程榆树湾煤矿35KV变电站及线路总承包锦界煤矿新盘区35KV箱式变电站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主要施工简历王汉君男47项目经理高工主持公司施工生产陈金保男59项目总工总工主持公司技术管理王永强男29安全负责人工程师负责工程安全赵永春女38资料员资料员负责工程资料于树义男50质检员工程师负责质量管理第三章施工现场布置3.1驻地规划3.1.1项目部设置考虑到①便于项目施工管理;②便于与业主、监理及施工现场联系;③便于社会公共设施利用等原则及本工程的现场实际情况,经现场调查了解,锦界为项目部的驻地。3.1.2施工队驻地选择根据线路走径、地理交通环境、施工控制段和附近分布情况设置,驻地选择尽量考虑在交通主干线附近,便于材料的运输、人员的调动有保障职工生活。施工队驻地如下表3-1,实际施工时可根据施工进度及交通状况设置临时性的施工作业组驻点,以缩小施工半径,减少上下班途中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施工控制段:复测定位分坑、基础施工、组塔施工、接地工程、架线工程及以上分部工程的工地运输采用分包、分段包干的方式施施工队驻地选择表3-1序号施工队驻地备注1线路施工锦界2基础施工锦界3.1.3生活设施配置项目部及各施工驻地的生活设施实行标准化配备,配置计划如表3-2,由专人进行规范化管理。项目部生活设施配置表3-2序号名称单位配置数量负责人进场时间1厨具套1张莉2009.32电视机台5张莉2009.33饮水机台1张莉2009.3另外,在整个施工期工地应配备经培训合格的兼职医务人员、急需设备、备用品及适用的救护设备,并与地方卫生部门协作,采取措施预防疾病。3.1.1.4办公室设备配置配备,配置计划如表3-3,由专人进行规范化管理。项目部办公设施配置<,/SPAN>表3-3序号名称规格单位配置数量负责人进场时间1微机联想台1张莉2009.35文件柜组1张莉2009.36写字台套3张莉2009.37办公文具套3张莉2009.38打印机HP1张莉2009.33.2材料站设置3.2.1设置原则:●

交通便利,*近交货地点,避免往返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通讯便利,便于内外联系;●

便于各施工队取用材料;●

供应物资材料站设在锦界。材料站结构主要存放钢筋钢材的露天场地,存放易损、防雨、防腐材料和工器具的封闭仓库。3.2.2设置地点:中心材料站设在锦界;现场库设在各施工队驻地。3.2.3根据工地物资的正常储备量、储存期、租用永久性房屋或搭建临时建筑物。3.2.4材料站的管理中心材料站、现场材料站由项目部材料员负责,材料管理须制定交接、进货、检验、保管、分供管理办法,按规定建立帐卡并做到卡物相符。特别要做好材料站的防火、防盗、防潮、防锈蚀工作。在材料贮存、适用过程中设置产品标识并记录,以避免不同物资的混用和满足可追溯的要求。对不合格品应及时标识、隔离和处置,严禁在工程中使用。3.3施工通讯设施项目部用电话、传真机与业主、监理部、公司本部及各施工队联系。通过有线电话及计算机与公司连网,融入施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在施工现场,由于地形复杂,移动手机的信号较弱或信号中断,必须使用无线对讲机进行施工通讯,必要时设立自动差转台,通信设施配置见表3-4。通信设施配置表3-4安装位置通讯范围设施规格配置数量项目部现场至公司及业主电话、计算机共2部施工现场施工用手机8部3.4施工运输运输组织:确定货物运输量及每日的货运量,再确定采用的运输方式及运输工具数量,考虑最大运输量和运输密度的因素,可以采用在工程当地租用运输车辆的办法。运输方式:由于供货材料在线路中间,无道路借鉴只能采用汽车运输。施工运输:从中心材料站沿运至各转运站或施工现场。第四章施工方案4.1施工准备4.1.1施工准备是施工阶段组成部分,是搞好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前程,必须按计划、有步骤的落实、监督,本项目工程准备工作内容见表4-1。施工准备工作内容表4-1序号工作内容责任者1项目部成立项目经理2准备人员进场项目经理3驻点及材料站选址,建立各项管理制度项目经理4砂、石选场、采样、试验、定货项目总工、供应部5审查工程图技术科6安装前对土建工程验收项目总工、技术科7现场清点接交设备项目经理、综合部8工程策划公司经营副经理9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基础施工资料等项目总工、技术科10人员培训交底技术科、安质科11材料采购、检验、加工技术科、供应部12材料运输供应部13施工人员进场项目经理14机具设备进场供应部15提交正式开工报告项目经理4.1.2施工技术准备建立项目技术管理组织体系,项目部设项目部总工一名,主管项目技术组织管理工作,下设技术科,技术科对项目总工负责,技术科配技术专工一名,各施工队各配备技术员一名。施工技术准备工作是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准备工作的核心,更是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因此,项目部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技术准备工作。4.1.2.1熟悉、审查施工图和有关技术资料a、业主按计划交付施工图纸和其它技术资料后,由项目部项目总工组织各级技术人员认真审阅设计图纸及有关的技术文件等,将疑问、建议、错误或遗漏进行自审记录。b、参与业主组织的图纸会审,将自审记录中的问题以及对设计意图的了解提出共同探讨,统一认识,形成“图纸会审纪要”,指导施工。4.1.2.2原始资料的调查分析由项目经理负责进行施工现场的实地勘察,对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地方劳力水平等材料供应进行调查分析,形成现场调查报告文件,为项目组织设计、管理制度、施工措施等的编制提供第一手资料。4.1.2.3施工技术资料根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管理目标,结合项目管理特点、工程特点、采用的施工方法及现场调查情况,由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组织技术管理人员,按照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准备工程技术资料。4.2施工工序总体安装4.2.1基础、组塔工程施工组织●锦界项目部送电线路施工投入两个施工队,工程的分坑、基础施工、组塔施工、接地工程及相应的工地运输,按确定的施工控制分段包干,全线同时开工,为减少施工半径,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在交通运输较困难的塔位,施工队可以就地驻点施工。●基础、组塔等分部工程计划在完成60%的工程量后,提请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进行中间验收。4.2.2架线工程施工组织●

架线工程按架线工艺要求,投入1个架线施工队。●

架线分部工程在完成100%的工程量后,经一、二、三、四级检查验收、消缺后并将竣工移交资料备齐,提请业主进行竣工验收。4.2.3各工序的施工质量采用“样板试点”进行控制,由项目部组织各施工队的相关人员共同完成首件试点,完善施工方案并统一工艺要求。4.2.4从材料站至各施工队及施工现场的物资材料由项目部供应部负责组织运输。4.2.5施工部署调整4.2.5.1本工程有效施工工期为43天,为满足工期要求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进行交*作业,但必须满足业主、监理部等单位进行的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转工序施工。4.2.5.2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及各施工队应根据施工进度、工程量以及气候、环境条件的变化,对整个工程或各控制段的施工组织安排,进行合理的安排、调整、做到经济、合理、高效。4.3施工测量施工测量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对设计提出的线路路径及杆塔桩位进行档距、高程转角等复核测量(简称路径复测);根据设计选定的基础型式逐基对基坑进行定位测量(简称分坑)。施工测量必须使用角度最小读数不大于1′的经纬仪。经纬仪由测工保管使用;仪器途中运输要妥善保护,由专人携带。施工测量前应检查杆塔中心桩是否稳固,有无松动现象;如有松动应钉稳固后复测。施工测量中,立花杆、标尺须垂直地平面。标桩上书写文字或符号时,应用红油漆且书写清楚。报废无用的桩应拨掉。4.3.1路径复测路径复测的任务是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否相符,设计标桩是否丢失或移动,为基础施工作好准备,也为基础工程量检查创造条件。路径复测的主要项目有: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转角杆塔中心桩复测;档距和标高的复测;丢桩补测。路径复测前,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提供的路径图、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杆塔图、基础图等有关资料,熟悉沿线交通、地形情况;拟定复测顺序,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复测记录表格。路径复测工作必须由测量工主持,由送电工和临时工配合工作。仪器观测与测量记录应分别由两人完成,并做到当天作业当天检查核对。路径复测宜朝一个方向进行。如从两头往中间进行,则交接处至少应超过一基杆塔位。两个施工班交接处,必须超前两基进行复测,并与邻班取得联系。分坑必须在复测结束后进行,不得边复测边分坑,在工期紧急情况下,允许若干段同时复测,但必须坚持一个耐张段复测无误后,方准对该段内的杆塔位分坑,但不宜挖坑。4.3.1.1丢桩的补钉对个别丢失的杆塔中心桩,应按设计数据予以补钉,其测量精度应符合下更要求:①桩之间的距离和高程测量,可采用视距法同向两测回或往返各一测回测定,其视距长度不宜大于400m,当受地形限制时,可适当放长。②测距相对误差,同向不应大于1/200,对向不应大于1/150。。4.3.1.2路径测量应注意的事项①如经纬仪的视距常数不等100倍时,应依据实际常数值计算。②如经纬仪垂直度备用有误差,则应用正倒镜两次测角值取平均值。视距距离一次读尺最好不超300m。③凡是实测值与设计值的之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应会同设计人员进行复核,以查明原因。④对线路地形变化较大和杆塔间有跨越物,或者有设计要求开挖起的土石方时,应复测杆塔中心桩处、地形起点、被跨越物的标高。风偏对地距离可能不够处亦应复测其距离及标高,以便于设计核对。⑤对丢失的线路转角中心桩,可利用两耐张延长线交点法给予钉。⑥复测的同时应在杆塔中心桩的顺线路及横线路方向钉立;辅助桩(简称辅桩),用作分坑及基坑开挖质量检查。辅助应用木桩,规格为40mm*40mm*400mm的铺助数量:直线杆塔时,沿线路中心线方向吸垂直线路方向的前后左右钉四个辅助桩。转角杆塔角,沿线路转角分角线方向及内分角线方向钉四个铺桩;转角杆塔为单柱杆时沿路中心线方向增多两个辅桩。4.3.2施工基面的测量4.3.2.1为了保证基础的稳固,在山坡地形条件下,设计均给出施工基面的数值。施工基面一般应由杆位中心桩桩顶计算,受地质条件限制时,也可对由中心桩所在地面处计算。4.3.2.2施工基础是设计给出的杆塔坑开挖深度的起算基准面,单位为m。施工基面通常是降低地面、开挖平基的依据,表示中心桩处基坑的挖掘深度,个别情况下是填方的依据。若为高低腿基础,应以设计基础图为依据平基。4.3.2.3施工基面较大时其土石开挖量就大,为了准确地测定开挖范围,在分坑前应钉出施工基面标桩。4.3.3杆塔基础的分坑4.3.3.1分坑测量前必须编制分坑尺寸明细表。该表内容包括杆塔形式、基础根开(正面、侧面)、基础对角线(包括基坑远点、近点、中心点)及坑口尺寸等项目。4.3.3.2对于终端、转角、换位等特殊杆塔,应根据设计单位规定的中心桩位移值及位移方向列出明细表。4.3.3.3准备合格的木桩和竹片桩:木桩规格为40mm*40mm*40mm,用于辅桩,竹片桩规格为-60mm*40mm*350mm,用于坑位中心桩及坑口四角桩。4.3.3.4必须在路径复测确认无误后,方准开始分坑口测量。检查桩位的施工基面,是否已按设计要求开挖,边坡是否稳固。4.4土石方工程4.4.1土石开挖的一般规定4.4.1.1基础开挖前,施工人员应熟悉基础施工图及施工手册的规定,明白基坑开挖的尺寸及要求。4.4.1.2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基准。若设计地施工基面要求时,应以杆塔中心桩顶面为基准。4.4.1.3基坑开挖时,应保护好杆塔中心桩和复测时所钉的辅助桩。如设计中心桩需挖掉时应保护好补钉中心桩的铺桩。4.4.1.4对于坑底不等高的转角塔、终端塔基础的基坑,挖坑时应认真核对方位,防止挖错。4.4.1.5易积水的杆塔位,应在基坑的外围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造成坑壁坍塌。4.4.1.6挖坑时如发现基坑土质与原设计不符,或者坑内发现天然溶洞、古墓、管道等,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开挖土方时,宜从上到下,依次进行,挖填土宜求平衡,尽量分散处理弃土,如必须在坡顶或山腰大量弃土时,应进行坡体稳定验算。4.4.2普通土坑的开挖4.4.2.1土坑开挖前,应将杆塔位基面及附近的浮土及杂物清理干净。非掏挖式基础土坑开挖的坑壁应留有适当坡度,坡度大小风下表。土壤分类砂土、砾土、淤泥砂质黏土黏土、黄土坚土岩石安全坡度系数KP0.750.50.30.1504.4.2.2人工开挖基坑时,坑底面积在2m2以内时,只允许一坑一人操作,坑底面积超过2m2时,尽量一坑一人操作,也可由二人同时挖掘,但不得面对面操作。4.4.2.3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壤变化。如果发现土壤湿度增大,或者土质松散时,应采取铲除浮土。4.4.2.4坑底必须铲平,中间不得凹凸不平现象,坑的四角宜呈直角,坑口和坑底宜呈等腰梯形。4.4.2.5现浇混凝土基础的坑的土堆在基础上方离坑口边不小于1.0m。。4.4.2.7杆塔基础坑深与设计坑深偏差+100mm以上时,应按以下规定处理:铁塔现浇基础坑,其超深部分应采用铺石灌浆处理;当坑深偏差在+300mm以上时,其超深部分应用铺石灌浆处理。4.4.3回填土4.4.3.1基础安装经质量检查符合设计规定及质量标准后方准回填土。现浇铁塔,应经监理代表检查,回填土方之前都应排除坑内积水。4.4.3.3凡是要夯实的土壤,在夯实过程中应有次序地沿四周均匀夯实,避免基础移动和倾斜。土中可掺石块,但树根杂草宜清除。石坑回填土,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以石子与土按3:1掺合后回填夯实。4.4.3.4所有需要回填的杆塔坑,在其他平面以上应筑有自然坡度的防沉层,并要求上部面积和周边不小于坑口。对于一般土壤防沉层应高出地面300mm;工程竣工移交时,回填土应不低于地面。4.4.3.5基础回填土应注意恢复原状地貌。基础位于山坡上,应在离基础底板边1m以外的山坡上方侧开挖排水沟,避免基础附件积水。4.5现场浇制混凝土基础的施工4.5.1现场准备现浇混凝土基础施工前的现场准备包括基坑的操平找正、材料的运输、材料及机械的现场布置等。做好现场准备工作是保证基础浇制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4.5.1.1基坑的操平找正①将经纬仪安平于杆塔中心桩处,检查坑深、根开、对角线等尺寸,应与设计相符。坑位中心应保留木桩或印记。②每个基坑操平时,应不少于5个点:坑中心及四个角。同一基础的基坑深度相同时,在坑深允许误差范围之内按最深一坑操平。当同一基础的基坑深度不同时,应分别按设计坑深操平。③现浇混凝土基础有垫层者,未浇灌垫层前第一次坑底操平;浇灌垫层后应第二次再操平。④对于转角塔、终端塔的基坑操平,应根据设计预偏要求,将上拔腿(外角侧)坑深增大。4.5.1.2基础材料的准备基础材料应在基础浇制前运达现场,其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当砂石料直接堆放在地面时,砂的备料应增大3%,石子增大2%。当砂石料堆放在塑料纺织带上时,按设计量备料。4.5.1.3砂石料堆放场地的选择堆放场应避开各水或雨水易冲刷的地区;在水田、耕地及有特殊环保要求的地区应在地面铺垫塑料编织带,防止砂石淹埋在田地或散落在土壤里;应选择在距搅拌机较近处,以方便送料。4.5.1.4水泥的堆放场地选择①应避开积水或雨水冲刷的地区,宜在地面用方木或钢架垫高100-200mm,地势平缓的地面应用厚塑料布衬垫。水泥应用蓬布盖严,防止受潮。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0-12袋。选择距搅拌机较近处,以方便送料。②轻便型搅拌机宜布置在距坑口外1m处,且应支垫平稳。应兼收并顾进出料作业不互相干扰。水箱应设置在搅拌机近旁。基础材料及施工机械的布置应做好规划,尽量少占有农田。4.5.2模板的安装4.5.2.1模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①对运达现场的钢、木模板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变形、裂缝等;合格后再行拼装。拼装连接必须牢固。④清除坑内浮土,检查坑深及坑底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支模。④模板和钢筋的安装通常是交*进行,在清查模板的同时应按设计图纸检查钢筋及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和质量。⑥模板拼装后,应在其内侧(接触混凝土的一面)涂刷脱模剂,或用肥皂水,或用废机油加柴油等。4.5.2.2模板安装的程序及方法①模板拼装可在坑内逐片组装。组装模板的地面应平整、坚实。③整基模板安装后,应用井字线测量根开、对角线等。经综合调整,直至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为止。④模板的支撑。经调整并检查符合质量要求的模板,应立即安装固定模板的支撑。模板的支撑应在模板四侧用方木或圆木进行斜向支撑。4.5.2.3对钢模板的安装①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基坑外进行钢模板的配置及拼装。同一条拼缝上的U形卡不宜向同一方向卡紧。②阶台或立柱断面较大时,为防止模板变型及下沉,应在阶台及立柱底面设置垂直顶撑。垂直顶撑可以用预制混凝土柱,其强度与基础混凝土强度相同,作为基础的一部分。4.5.2.4模板的管理①钢模板运输进应装在集装箱内,搬运及装卸应轻放,严禁抛掷。钢模板及其附件不得用作跳板、支垫或铺路,以免引起变形。4.5.3钢筋的加工与安装4.5.3.1钢筋的弯钩加工①钢筋的弯钩的加工方法:手工加工。在钢制的成型台上操作,弯曲细钢筋可用手摇板子,每次可弯1-4根直径8mm以下钢筋。弯曲粗钢筋多用扳柱铁板和扳子,可弯曲直径32mm以下钢筋。②钢筋弯曲成型。钢筋的弯曲成型除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式、长度、规格外,还应符合有关钢筋构造的规定。Ⅰ级钢筋的末端应设180°的半圆弯钩,弯钩圆弧内径不小于2.5d(d为钢筋直径),平直部分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用人工弯钩时,为保证180°弯曲,可带有适当长度的平直部分。Ⅱ、Ⅲ级钢筋开端需作90°或135°弯曲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4d;Ⅲ级钢筋不宜小于5d。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钢筋的弯钩增长度见表15-115-1表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mm)钢筋直径(d)mm半圆弯钩(不带平直)半圆弯钢(不带平直)斜弯钩直弯钩1个钩长2个钩长1个钩长2个钩长1个钩长2个钩长1个钩长2个钩长6408020403060153085010025504080204010601203570501002550127515040806012030601485170459016100200501001811022060120201252506513022135270701402515531080160281753509519032200400105210362254501152303823547012525040250500130260注:钢筋下料长度=设计长度1+弯钩计算长度。半圆弯钩计算长度为6.25d;半圆弯钩不带平直部分部分计算长度为3.25d;斜弯钩计算长度为4.9d;直弯钩计算长度为2.25d。③基础钢筋的质量要求:运至现场的钢筋规格、数量及尺寸必须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准绑扎的安装。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为: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为±10mm;弯起钢筋的折弯位置为±20mm。钢筋的绑扎基础钢筋笼的绑扎可先择在坑外或坑内。坑内绑扎。对于大开挖式基础,因为钢筋多,布置密,体积大,必须在坑内绑扎。坑内绑扎顺序由下向上,底层钢筋应垫混凝土方块,纵横向钢筋应按图纸要求均匀布置。4.5.3.2钢筋的绑扎钢筋的交*点应采用铁丝绑牢,选用铁丝规格如下: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时,用22号铁丝(直径0.711mm);绑扎直径12-25mm钢筋时,用20号铁丝(直径0.914mm);绑扎直径25mm以上钢筋时,用18号铁丝(直径1.219mm)。钢筋绑扎用的铁丝所需长度见下表。表中系指钢筋各一根相绑所需要铁丝长度。如有两根同直径的与其他规格者一根相绑,可按同直径的1.5倍与其他规格钢筋相绑表15-2。15-2钢筋绑扎铁丝所需长度表(cm)钢筋直径mm)4568101214151820222528324111212131415161819212325273051213131416171821232527303261314151618192123252730328151717182022252628303310181920222425262831341220222325262729313414232425272830323516252628303133361827203133353720313134363822343、53739板式钢筋网,除*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受力的钢筋,须全部扎牢。箍筋末端应向基础内,其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桩角主筋处,且沿主筋方向交错布置。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连接处均应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和钢筋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形交错绑扎。钢筋接头的绑扎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按长度1的1.3倍区侧面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面积占总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不得超过;受拉区25%,受压区50%。钢筋绑扎的质量要求绑扎或焊接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钢筋绑扎位置的允许偏差符合15-3表15-3绑扎网和绑扎骨架的允许偏差(mm)项目允许偏差项目网的长、宽±10箍筋间距±20(±10)网眼尺寸±20(±10)受力钢筋间距±10骨架的宽及高±5排距±5骨架的长±10注:括号内数值适用于焊接网和焊接骨架4.5.3.3钢筋的焊接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在任一焊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1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③④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短处。钢筋的焊接应符合钢筋焊接规程的有关规定,4.5.3.4地脚螺栓的安装①地脚螺栓安装前必须检查螺栓直径、长度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准安装。对于转角塔、终端有受压腿和地脚螺栓规格不相同。必须核对方位确认无误后方准安装。②地脚螺栓的安装通常是在地面将丝扣部分先穿入样板孔,用螺帽固定,然后将箍筋扎牢,使每个基础的地脚螺栓形成整体,最后装入立柱钢筋笼内,调整根开及对角线,符合设计要求生将样板固定在立柱上,③地脚螺栓丝扣露出样板的高度应在操平模板后符合设计图纸规定。丝扣部分应涂以黄油并用牛皮包裹。④4.5.4混凝土的浇制与振捣混凝土的浇制包括三个连续不能间断的小工序,搅拌混凝土,向基础坑内浇灌混凝土捣固混凝土。4.5.4.1搅拌混凝土①在基坑上方搭设工作平台。以抬木(或抬架)作为承力横梁。再搭小横杆。顶面用竹踏板铺设平整。竹踏板两端必须搭在爱力的抬木或横杆上,不得悬空。②人工搅拌混凝土应用平锹,在不小于3块厚度2mm的1.0m×1.5m铁板上操作铺好的铁板三面略高。*坑口面略低。形成搅拌。搅拌一般采用“三干四湿”的方法。即:水泥和砂干拌两次加入石料后干拌一次然后加水湿拌四次达到混凝土搅拌均匀的目的,4.5.4.2浇灌混凝土①浇灌混凝土前应清除坑内泥土、杂物和积水。检查地脚步螺栓及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模板有无缝隙。必要时应用胶带等封堵。②混凝土下料时先从立柱中心开始。逐渐延伸至四周。应避免钢筋向一侧挤压变形。应听从坑内捣固人员指挥,不得东丢西掷。③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3m。在竖立结构中浇灌混凝土时,混凝土投料后不应发生离析现象。如浇灌高度超过3m时,浇灌进可沿模板内侧放置一个溜滑混凝土坡道的铁板,使混凝土沿坡道流入模板内。④浇灌一个塔腿的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停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注完毕。一般间歇时间应不超过15-4表规定。15-4混凝土的浇制允许的间歇时间(min)混凝土强度等级气温不高于25高于25≤C309060>C307545下雨天不宜露天搅拌和浇灌混凝土。如果浇灌,必须及时覆盖,防止雨水冲刷和增大水灰比。4.5.4.3捣固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捣固,每层厚度不应超过:人工捣固时,一般为①人工捣固混凝土应使用扁头捣固钢钎,其长度应满足混凝土深度要求和方便操作。捣固人员应明确分工,互相配合,严防出现漏捣角落。对层间结合处、主柱四角边缘等不易的拐角处,必须用扁头捣固钎多插几回。如果砂浆少,可适当增补砂浆。主柱与上层阶台之间易出现蜂窝、狗洞,主要是漏浆造成,为此,必须加强捣固。底板的混凝土料基本填满后,应在主柱模板外侧压一层牛皮纸并用砂料压紧,防止因内则捣固造成砂浆流失。②混凝土捣固应注意的事项。a注意模板及支撑木是否有变形、下沉、移动及漏浆等现象,发现后应立即处理。b注意钢筋笼与四面模板应保持一定距离,严防露筋。c注意地脚螺栓及插入式基础的主角钢位置正确。d基础浇灌完毕后,拆去地脚螺栓的丝扣保护套,再一次检查地脚螺栓根开和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主柱中心的偏移,检查基础根开及对角线等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超出允许误差的,应在混凝土初凝前调整合格并在其周围灌浆。4.5.4.4基础的抹面整基基础混浇灌完毕应及时抹面。可在尚有水泥浆的基础面上撒少许水泥用灰批抹光。抹面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基础浇灌完后,混凝土初凝之前抹面,另一种是拆模后再抹面,后者应预留抹面的混凝土层高(一般为20-30mm),基础顶面打毛,洗净,再抹砂浆。抹面后检查四个基础面间的高低差不超过5mm。根据施工实践,第一种做法效果较好。4.5.4.5拌制混凝土过程中的质量检查①坍落度。每班日或每个基础腿应检查两次以上。②配合比。每班日或每基基础至少检查两次,其重量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混凝土原料每盘称量的偏差不得超过砂、石±3%水泥、水±2%。③以试块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为依据,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强度。试块应在拌制现场制作,其养护条件应与混凝土基础基本相同。④试块制作数量:转角、耐张、终端及悬垂转角塔的基础,每基取一组:一般塔基础,同一班每5基或不满5基取一组,但单基混凝土量超过100mm3者单独取一组。按大跨越设计的直线塔基础及其拉线基础,每腿(墩)取一组。试块应用钢试块盒制作,试块盒边长为15cm的立方体。浇灌分两层捣固,每层捣固次数为25次。4.5.4.6基础浇制后的现场清理工具应集中,拌板应清洗干净,为下一基基础浇制为准备。砂、石料应清理集中,除留够基础保护帽需用外,多余砂、石料应运走或作护坡使用。清理多余和散落在模板及支撑上的浆石,以免造成拆模困难,减少模板的损坏。多余的浆石不得随意堆集在混凝土基础之上。4.5.5拆模及浇制保护帽4.5.5.1拆模a拆模前应通知监理代表和工程项目部质检员到现场检查鉴定,作出合格、不合格或修补的决定。b混凝土经过养护,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即可拆除。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基础拆模的最少养护天数参考见15-5表15-5混凝土的拆模最少养护天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日平均气温(℃)适用水泥种类+5+10+15+20+25+3025C15C20433222222222普通水泥C15C2076655443.5332.52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c承力模板的拆除天数,应符合设计的强度要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进,方准拆除。d拆模后基础表面有水蜂窝麻面,但不普遍且深度不大于20mm,可将缺陷处表面打毛洗净,再用1:5或1:2.5水泥砂浆抹平。f拆模后,发现减弱混凝土承重构件截面的狗洞及大蜂窝,必须会同设计代表和监理代表研究处理。g对于转角塔、终端塔,为保证架线后铁塔不向受力侧倾斜,应使受压腿基础顶面稍高于受基础顶面。四个基墩的顶面应抹平呈一个斜面。4.6.14.6.1.14.6.1.2小运塔材施工准备清理塔材小运塔材施工准备清理塔材地面组装组立塔腿立抱杆塔腿封口提升抱杆吊装塔片拆除抱杆补齐塔材清理现场4.6.2.14.6.2.24.6.34.6.3.14.6.3.24.6.3.34.6.44.6.54.6.64.7机动牵引放线4.7.1机动牵引线是指用机动绞磨或牵引机作为牵引动力,利用防扭钢丝绳作为牵引绳来牵拉导(地)线,以达到展放导(地)线的目的。它与张力放线的差别在于机动牵引放线张力很小,导(地)线基本上是拖地展放,而张力放线是离地展放。4.7.3机动牵引放线前,应用人力在放线段内展放φ10防扭钢丝绳做牵引绳。牵引绳通过放线滑车的操作方法与人力放线相同。牵引绳遇到跨越架时,应将其与跨越架顶的尼龙绳连接,利用尼龙绳将牵引绳拉过跨越架。牵引绳之间用30KN抗弯连接器连接。4.7.4牵引绳与导线间用旋转连接器及网套连接器相连接。机动牵引放线前应选择机动绞磨安置场地,尽量布置在线路中心线上,以满足牵拉各相导线及地线时位置不变。如果地形限制也可以设置转向滑车进行拐向牵引,机动绞磨位置尽量选在较低但不积水的位置,其末尾侧应用三联角铁桩或地锚固定。4.7.5检查线轴及牵引绳展放完毕后,即可发出牵引放线信号。牵引起始阶段,应慢速牵引,运转正常后可提高牵引速度后可提高牵引速度。当旋转连接器有网套连接器通过放线滑车或跨越架时,应减缓牵引速度,要注意监视。4.7.6机动绞磨场应设专人负责瞭望至线轴侧各监护点信号,一旦有故障信号(举红旗)发出,应立即停止牵引。4.7.7导(地)线在线轴上剩余3-5圈时应停止牵引,用人力将导(地)线从线轴上倒出。每轴导线牵放完毕后,将牵引绳分捆整理并绑扎,再运往下一个展放点。4.7.8放线顺序及护线人员、线轴看护人员的职责,线信号的要求与人力放线相4.8非张力架线的紧线施工4.8.1紧线前的准备工作4.8.1.1非张力架线的紧线一般是以设计给定的耐张段作为紧线段。耐张段一端的耐张杆塔用来紧线操作,称为操作塔;另一端的耐张杆塔用来挂线操作,称为锚线塔。4.8.1.2不论是操作塔还是锚线塔,紧张前都必须设置临时拉线。拉线的作用是平衡部分紧张水平张力,达到对耐张塔(含横担)进行加固的目的;预防耐张塔变形影响弧垂;对某些带拉线转角杆可以增强其稳定性。4.8.1.3紧张前必须了解设计单位对耐张杆塔有无施工要求,并按时设计要求执行。必要时还应对横担进行补强。4.8.1.4耐张杆塔临时拉线的张力,一般按平衡导(地)张紧线张力的50%计算。4.8.1.5临时拉线的上端应*近挂线点且缠绕横担主材后用卸扣拴牢。当为平面或立体桁架横担时,应缠绕下平面两根主材一圈后再拉至横担非挂线侧拴牢。缠绕的钢丝绳应不妨碍挂线操作。4.8.1.6临时拉线的下端应串接双钩,以便随时收紧拉线。临时拉线锚固用角铁桩或地锚,视地质条件及紧张张力选择确定。一般情况下,GJ-35-50型和LG-150型及以下导线用双联或三联角铁桩,LGJ-185型及以上规格导线及GJ-70-80型地线应使用地锚。凡是导线和地线共用的锚固点均使用地锚。4.8.1.7凡是耐张塔一侧的导(地)线已紧线,另一侧再挂线前不必再挂临时拉线。紧张段中间的耐张杆塔,紧线时不安装临时拉线。挂线时是否设临时拉线依挂线方式而定。如果其中一侧先挂,使横担承受不平衡张力时,则必须在加一侧装设临时拉线。4.8.1.8紧线前必须对导(地)线进行全段检查,确保导(地)线接头都已压接且损伤均按规范要求作了处理。检查交*跨越挡的跨越架是否牢固,弧垂观测档应作好弧垂观测的各项准备工作,布置护线人员并明确联络信号。4.8.2高处画印紧线紧线的顺序一般是:先紧地线,后紧导线。三相导线水平排列时,先紧中导线,后紧边导线。如为双回路且导线为垂直排列时,应先紧上导线,再紧中导线。最后紧下导线;应左右交错进行。导地线的紧线施工包括紧线的现场布置,在锚线塔上挂线,在操作塔收紧余线,观测导地线弧垂,在操作搭上画印,割线、安装耐张线夹及连接绝缘子串,在操作塔上挂线等。4.8.2.1紧线的现场布置①紧线的现场布置与紧线方法有直接关系,紧线方法有单线紧线法、双线或三线同紧法。现场应用最普遍的是单线紧线法,现就此方法介绍紧线布置。②紧线布置在操作杆塔处。③紧线牵引侧的地锚出土点与操作杆塔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挂点高度的两倍,且与被紧导(地)线的方向一致。④紧线场地应平整,特别是操作塔的牵引对侧的障碍物应清除,方便耐张绝缘子串组装。⑤机动绞磨应安置在较平坦的场地,且与牵引绳延长线方向的偏角不宜大于60°,绞磨必须用角铁桩锚定。⑥紧线总牵引钢绳、地锚及牵引滑车组钢绳应根据导线最大紧线张力并考虑过程牵引后选择确定。4.8.2.2锚线塔的挂线①在锚线塔的挂线侧(即临时拉线的对侧)地面上按设计图纸规定组装耐张绝缘子及金具串。绝缘子应擦抹干净,绝缘子大口方向应朝上。②将导线与耐张线夹连接,如为压接式线夹,应按规定压接。如为螺栓式线夹,导线应留出跳线所需要的长度再安装线夹。螺栓式线夹安装过程中应按次序拧紧U型螺丝,拧一遍后应垫木敲打U型螺丝后背,再拧一遍,再敲打,直到拧紧为止。按图纸规定安装防振锤,防振锤螺栓穿向应符合规范要求。③如果为单串绝缘子串且在导线不带张力情况下挂线时,用一条钢丝绳绑扎*近横担的第二片绝缘子下方(钢丝绳与绝缘子接触处应垫麻带),在横担及地面处经转向滑车用人力将绝缘子串连带导线吊至横担上连接。如果为双串绝缘子串且受力较大时,应用绞磨通过两个转向滑车(塔上及地面各1个)提升绝缘子串及导线。④如有多余的导(地)线,应将余线在地面摊开,预防紧线时导(地)线打绞。⑤地线及其耐张线夹挂线时,提升力较小,可以用一条棕绳由人力拉上去。4.8.2.3在操作塔收紧导(地)线的余线①由机动绞磨、牵引钢绳(φ11)、导线卡线器及导线在地面连接成一个牵引系统,以便收紧余线。②观察耐张段内各线档的导线均已升空,且至少离开地面或跨越物有1-3m时,说明紧线段内余线已很少。③在操作塔的牵引对侧,距操作塔约2-3倍塔高位置的导线上安装卡线器,通过一条φ12.5钢丝绳进行临时锚固。4.8.2.4紧线及画印①松出抽余线的牵引绳,将导线提升至操作塔横担下方的紧线滑车(可用放线滑车代替,但应验算强度)。②在操作塔的牵引侧导线上安装卡线器,并将紧线牵引绳与之连接。然后缓慢松出牵引对侧的φ12.5临时锚固绳。③将锚线塔的临时拉线适当收紧,使横担挂点向受力反侧偏斜30-50mm。三相导线的拉线应同时调整,使期受力基本平衡。④启动绞磨,收紧导(地)线的同时,通知弧垂观测人员作好观测准备。当观测档的弧垂接近设计弧垂值时应停止牵引,待导(地)线稳定后进行弧垂观测,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⑤当观测弧垂档的导(地)线弧垂已完全符合要求后,操作塔上人员进行高空画印。画印操作方法是:对准挂线孔中心吊一垂球,使垂球投影到导(地)线上,用红铅笔在投影点处画记号。画印后,松出导(地)线,使期缓和慢落地。⑥在距操作塔约50m处以安装卡线器,其尾部连接一条φ12.5钢丝绳临时锚固于地锚或铁塔基础上,防止导(地)线松下后落至山沟下方,不便绝缘子串与导线连接。⑦根据画印点计算割线位置,然后组装绝缘子串及耐张线夹。4.8.2.5紧线注意事项①紧线滑车应尽量挂在*近横担挂线孔处,即可减少画印引起的误差,又便于挂线时减少过牵引。②紧线牵引的滑车组上方,即动滑轮的顶端应绑扎一根木棒且悬吊重物,防止绞磨绳打绞。③画印应在导(地)线的本身上作记号。如果在紧线钢丝绳上作记号时,应在张力状态下将导线与钢丝绳并排进行比量,再按钢丝绳的印记在导(地)线上画记号。除红铅笔画好印记后,还应用黑或白胶布贴于印记前后侧,以便识别。割线后,随即将胶布撕下。④如果导线为双分裂,或者导(地)线,紧线段为连续上山(或下山)地段,为保证其弧垂平衡及便于调整线夹位置,应在紧线段内各直线杆塔上同时进行画印。⑤如果紧线段较短且地形平静担,画印后松线时不可锚线。如果紧线段较长或者操作档内地形条件复杂时,应在印记的同侧进行锚线。⑥导(地)线从紧线滑车内取出时应用棕绳吊住,缓慢松至地面。4.9附件安装4.9.1导地线的附件安装包括悬垂金具、耐张杆塔的跳线金具及防振锤、间隔棒的安装。4.9.1.1附件安装前,应根据设计图纸规定,在材料站(场)针对直线塔和耐张塔的金具表14.9.1.2连接方式进行配套试组装,以检验金具间的连接是否可*,转动是否灵活,是否有碰阻现象,螺栓长度是否合适等。4.9.1.3导(地)线上各种金具的螺栓、穿钉及弹簧销除有固定穿向外,其余穿向应统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悬垂串的螺栓、穿钉。凡能顺线路方向穿入者,一律宜向受电侧穿入;特殊情况下,两边线由内向外,中线由左向右穿入。②耐张串的螺栓、穿钉。一律由下向下穿;特殊情况下,两边线由内向外,中线由左向右穿入。③分裂导线上的螺栓、穿钉。一律由线束外侧向内穿入。4.9.1.4各种金具上的螺栓、穿钉方向在图线会审时,应听取运行单位后,作出明确规定,并编在架线施工技术措施内。4.9.1.5为了防止导(地)线因振动而受损伤,紧线弧垂合格后应及时装附件。紧线完毕至附件(包括在间隔棒)安装完毕不应超过5天。如因其他原因不能够及时安装附件时,应会同设计单位采取临时防振措施:或放松架空线张力,或临时安装阻尼线、防振锤等。4.9.1.6附件安装人员在安装附件之前,对已紧线的导(地)线弧垂,应进行目测检查,若发现弧垂进大、过小或相间、子导线间高差过大时,4.9.1.7导(地)线上的作业人员,在附件安装的全过程中必须注意保护导线并清除架空线上的悬吊物,如树枝等。4.9.2悬垂金具串的安装直线杆塔的场地线悬垂绝缘子串,在放线前已将绝缘子及其与横担连接的金具进行吊装。因此,附件安装仅是安装绝缘子串下端与导线相连接的金具,包括悬垂线夹等,地线与此相类似。悬垂金具串的安装坟包括导线和地线两部分。由于地线较轻,悬金具也较简单,其安装方法参照导线金具的安装。直线悬垂金具串安装的步骤是:根据确定的方法做好吊装金具串的现场布置;提升导线;拆除放线滑车;安装悬垂线夹及相应的金具串;拆除安装工具,复查附件安装质量。提升导线应根据提升力的大小、金具的型式等选择不同的提升方法。一般有四种方法;人力肩扛法。此方法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压且截面较小的架空线提升。此法无需工具,操作简单,但杆上作业人员劳动强度较大。双钩紧线器提升法。此法适用于一般的110-220KV线路导线。此法工具少,操作简单。地面牵引提升法。此法工具较多,但提升较大。利用提线器提升导线。此法适用于分裂导线的提升,工具简单,承载力较大。4.9.2.1人力肩扛法人力肩扛法提升架空线(包括导线及地线)的操作要求是人力肩扛架空线的质量不宜超过50kg,如果双人操作不宜超80kg。肩扛架空线前应在肩上垫以衬垫,附件安装人员必须站在踩板或其他可*的构件上,人肩的商度应略高出架空线。用肩扛起架空线,使放线滑车不承受架空线的重力后,拆除放线滑车。将架空线临时搁置在横担顶面或与横担连接的专用挂钩上。将架空线置于线夹槽内后,连接绝缘子串下方。4.9.2.2双钩提升导线法①导线较轻时用一副双钩,导线较重时用两副双钩。一般情况下,110KV线路选用10KV双钩,220KV线路选用30KN双钩。②由杆塔身向金具串前后侧的导线上搭设2根毛竹(梢径60mm,长7m),以备操作人员坐在毛竹与导线交*处安装悬垂线夹及防振锤。双钩③附件安装人员应在导线上画印后,再收紧双钩,使导线缓缓离开放线滑车。当滑车不受力时,将其拆除。安装悬垂线夹前,应以画印点为中心,向导线前后侧量出1/2线夹槽体长度加5mm并画两个印。铝包带的缠绕方向应与外层铝股绞制方向一致,线应缠绕紧密。铝包带缠线层数以线夹紧固为原则,可按设计规定执行。④将悬垂线夹套入缠绕铝包带的导线上,线中心对准铝包带缠绕段的中点,然合将线夹挂板与绝缘子串连接,退出双钩。拧紧悬垂线夹的U形螺丝,最后安装防振锤。4.9.2.3地线的提升地线的提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力肩扛(或抬)的方法;另一种是用特制的比较短的地线提线器。4.9.2.4附件安装的注意事项①对于耐张段处于连续上(下)山地段时,应自画印点移出调整距离再行画印。第二次画印记号与原画印记号应有区别,防止混淆。②需要装护线条的悬垂线夹,应按设计规定选安装护线条,其操作方法如下:a拨梢形护线条每组均为10根,安装时由两人站在高空作业车上或坐在导线上,同时用拧回器套上护线条互成反方向旋转,一面转动一面后移拧回器,使护线条绞制在导线表面。护线适可而止的中点应与线夹画印点重合。b预绞丝护线条中必应对准线夹安装的画印点,逐根顺螺旋方向分别向导线前后侧绞制预绞丝。因为预绞丝是具有弹性的铝合金丝,外形为螺旋形,所以在安装中不需用工具,绞制后自然与导线贴紧在一起。③悬垂线夹安装后,应进行重锤、均压环等附件的安装。其规格及数量应按设计图纸规定。4.9.3防振金具的安装4.9.3.1目前国内使用的防金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防振锤,另一种是阻尼线。阻尼线主要用于大跨越防振。而且多用阻尼花边加防振锤混合使用方法。4.9.3.2防振锤的安装个数应按设计规定,可参考表22-1。防振锤的主要型号见表22-1。22-1防振锤安装数量表架空线直径d(mm)适用防振锤型号适当距范围(m)1个2个3个D<1212≤d≤2222≤d≤37.12FG-70、FG-50、FG-2、FD-3、FD-4、FD-5、FD-6、FF-5<300≤350≤450>300-600>350-700>450-800>600-900>700-1000>800-1200防振锤型号表型号适用绞线防滑锤参数钢绞线(mm2)钢芯铝绞线(mm2)绞线直径(mm2)锤头长(mm)全长(mm)吊线规格锤头质量(kg)质量(kg)FD-1FD-2FD-3FD-4FD-5FD-6FG-35FG-50FG-70FG-100FF-5——————35807010035-5070-95120-150185-240300-400400-6307.5-9.610.8-14.014.5-17.518.1-22.023.0-29.029.1-35.07.89.0-9.611-11.511.6-1323.29951301501752002001001301501752003003704505005505503003504005005507/2.67/3.019/2.219/2.219/2.619/2.67/3.07/3.019/2.219/2.219/2.60.540.941.742.173.003.600.640.941.742.401.52.44.55.67.28.61.82.44.25.97.44.9.3.3阻尼线一般使用挠性较好的镀锌钢绞线与架空线相同型号的电线。阻尼线与架空线的连接一般采用绑扎方法。阻尼线的花边距离及花边弧垂(50-100mm)由设计给定。4.9.3.4防振锤的安装距离应按设计规定执行。一般情况下,安装距离的起点为:直线杆塔为悬垂线夹中心,耐张杆塔,为耐张线夹的连接螺栓中心或压接管的出口处,多个防振锤时,采用等距离安装。4.9.3.5防振锤运往桩号前,应检查规格、型号与设计规定是否一致。锤头油漆脱落者应补涂红丹及灰漆各一道。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规定的s值进行实量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钢卷尺。在画印处顺导线外层绞制方向缠绕一层铝包带(夹不紧时,最多只能缠两层),其长度露出防振锤夹板5mm。4.9.3.6当防振锤距悬垂线夹距离较近时,可以坐在竹杆与导线的交*点进行防振锤安装。当防振锤距离悬垂线夹较远竹杆长度不满足要求时,附件安装人员应出线安装防振锤。高处作业人员出线有三种方法,可根据机具条件及作业习惯选择。①第一种方法:对于单根架空线用踩板和高空作业皮带双重保险,作业人员挂在线上进行作业。②第二种方法:用高空作业飞车出线,作业人员在飞车上作业。③第三种方法:利用悬吊的铝合金梯子,作业人员站在梯子上作业。4.9.3.7安装防振锤应符合下列要求:防振锤夹板中心须对准画印点或夹在所缠铝包带处,应拧紧夹板固定螺栓,螺栓穿向应正确。调整防振锤,使其与架空线平行线与地面垂直。防振锤安装后必须复查安装距离并作好记录,应检查防振锤锤体和夹板有无油漆或锌层脱落。如有,应补涂防锈油漆。4.10电缆敷设及施工4.10.1电缆采用YJV22-35-1*240铜芯单相交联铠装电力电缆,购买4.10.2直埋电缆沟开挖时电缆沟沟底必须有良好的土层,不应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并铲平夯实。4.10.3埋深从电缆外皮算起,不底于1米,预先辅砂、展放后,垫松软砂,盖砖并加以保护、覆盖,宽度应超出电缆直径两侧各50MM。4.10.4对于过路部分,应套入镀锌管,应检查管口、管内有无毛刺等,保护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4.10.5地面以上,保护管管口应用防火材料加以封堵、密封。4.10.6对于空旷地带的电缆线路,应竖立电缆位置的标志。4.10.7电缆两端应予留一定的裕量。4.13.8电缆必须有可*的接地,接地线采用铜绞线或编织铜线。截面积不宜小于10平方毫米。4.10.9户外电缆终端头安装应牢固可*,相序应连接正确。4.10.10户外电缆终端头施工完毕,需按有关程序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4.11跨越架与封顶网的安装4.11.1对跨越架设计及施工的基本要求需要搭高跨越架时,在架线前应与被跨越物物主联系,征得物主同意或办理跨越协议,必要时应请物主派人现场监护。跨越架的设计与施工应符合《跨越电力线跨架线施工规程》的有关规定。对于重要及特殊重要的跨越架,架线前应对现场的平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平断面图,为制定跨越架线方案提供依据。对于一般跨越架,可不制定专项施工案,但应在架线施工技术措施中提出技术要求,要括跨越架的材料规格,反搭设高度、宽度、跨距,是否打拉线,是否封顶等。跨越架应牢固可*,具有相应架线方法允许的承载能力。对于非张力架线,应确保导地线或机械牵引的牵引的牵引绳在架顶通过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对于张力架线,除保证正常情况下随线(绳)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力外,应考虑能随事故跑线情况对跨越架的冲击力。金属结构跨越架的横担顶部应设置胶轮滚筒,以降低线索通过时对跨越架的磨阻力。对于金属结构的跨越架,应能满足正常情况及事故情况下具有的结构强度、整体及局部稳定性。4.11.1.1正常情况正常情况应能同时满足线(绳)的垂直荷载及架面风压载的要求。①垂直荷载殷实下式计算Wc=200nq (23-1)式中Wc—跨越架的垂直荷载,N;n—子导线根数;q—导线线密度,N/m。②架面风压殷实均布荷载计算,作用在主柱高度上,其计算公式为v2qFμsβzAsv(23-2)1600式中qF—架面压的均布荷载kN/m;Ms—风荷调整系数,高度30以下取1.,30-50m取1.5;β—风载体裁型系数;跨越架使用圆形杆件时,βz=0.7跨越架使用平面杆件时,βz=1.3V—线路设计量大风速。M/s,取值为25-30;As—架面1m范围的投影面积,一般可取架面轮廓面积③滑道绳水平张力,每条绳最大张力值取2500N。4.11.1.2事故情况之一顺跨越中心的施工线路方向发生导线或牵引绳跑线,示意图如图23-1(a)所示。此时,跨越架应能同时满足两种外荷载有要求,且无风。①垂直荷载按下式(23-1)计算。②水平荷载按下式计算。P=K1μ0Wc(23-3)式中p——跨越架有水平荷载,按架空线张力取值,NK1——冲击系数取值为1.3-1.5υ0——导线或牵z引绳对联跨越的摩擦系数;架顶为滚动横梁,μ0=0.2-0.3;架顶为非滚动横梁,且为非金属材料,μ0=0.7-1.0;架顶为非滚动横梁,且为金属材料,μ0=0.4-0.5(a)(b)4.11.1.3事故情况之二(a)事故情况之一;(b)事故情况之二偏离越架中心X(m)时线路施工方向发生跑线,示意图如图23-1(b)所示。此时,同样应满足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要求。4.11.1.4架顶宽度跨越架的中心应与展放的导(地)线重合,架顶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停电架线时,宽度应超出展放的导(地)线中心各1.5m。②不停电架线时,宽度应超出展放的导(地)线中心各2m。③如果三相导线同时采用一组跨越架时,其架顶宽度应超出两边线各1.5-2.0m。④架顶两侧应装设外伸羊角撑杆。4.11.1.5最小安全距离①跨越架与铁路、公路及弱电线最小安全距离。23-1跨越架与跨越物的小安全距离(m)跨越架部位被跨越物名称铁路公路弱电线与架面水平距离①3(至路中心)0.6(至路边)0.6与封顶杆垂直距离①7.0(至轨顶)6.0(至路面)1.5与绝缘网垂直路离②8.0(至轨顶)7.0(至路面)2.5a取自《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第2.2.2条。b由于绝缘网受力后可能下垂,故应比封顶杆增大1.0m(限制跨在50m以内)。跨越多排铁路、宽面公路时,跨越架如不能封顶,应增加架顶高度。③跨越架与带电体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在考虑施工最大风偏后不得小表表23-2规定-23-2跨越架与带电体最小安全距离跨越架部位被跨越电力线电压(kv)≤103560-110220330架面与导线水平距离(m)①1.51.52.02.53.5无地线时,与带电体垂直距离(m)封顶杆②2.02.02.53.04.0封顶网③3.03.03.54.05.0有地线时,与地线垂直距离(m)封顶杆②1.01.01.52.02.5封顶网②2.02.02.53.03.5a取自《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328条。b取自《超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张力架线施工工艺导则》第2.2.2条,比安全规程大0.-5m。c本组织设计推荐值。④跨越架施工方案应明确是按单相导(地)线搭设,还是按三相线或两线共用方式搭设。4.11.1.6跨越架的验收搭设重要和特殊重要的跨越架,搭设后必须由项目安全负责人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是否按规定的跨越方案施工,是否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是否设置警告牌。4.11.2竹、木杆及小钢管跨越架4.11.2.1一般要求①竹、木杆及小钢管适用于搭设一般跨越架和部分重要跨越架。跨越架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15m的跨架应编写专项跨越施工方案。④竹杆与竹杆间、木杆与木杆间、竹杆与木杆间的连接一般采用10-8号镀锌铁线绑扎。钢管与钢管之间应使用专用钢管夹头连接。⑤竹杆和木杆可以相交*、搭接等方式混合使用,但应确保边接牢*,受力均匀。竹(木)杆不宜与小钢管混合使用。如必须混合使用时,其连接方式应采用钢管夹头和铁线绑扎相结合的方式。4.11.2.2跨越架型式竹、木杆和小钢管跨越架应根据不同被跨越物的要求,选用某一种型式。①单侧单排,见图23-2(a)。适用于弱电线。380V电力线及乡间公路。②双侧单排,见图23-2(b)。适用范围同上。③单侧双排,见图23-2(c)。适用于35KV及以下电力线、重要一级弱电线及公路、铁路、其高度宜限制在10m以下。④双侧双排,见图23-2(d)。适用于各种被跨越物。其高度宜限制在15m以下。高度超过15m的毛竹跨越架应应3排及更多排,应专门设计。⑤双侧多排,根据需要设计。4.11.2.3跨越架的搭设以搭设双侧单排跨越架为例,操作步骤如下。根据施工线路导(地)线的位置确定跨越架的高度、宽度及双侧间的距离(简称跨距),并定出主杆的(具体位置)。在主杆位置挖0.5m深的坑,且将坑底夯实后,竖立主杆。主杆采用棕绳拉线临时固定,每1.2m高度绑扎一层大横杆。相互绑扎。由下至上进行操作。小横杆与大横杆应呈垂直布置。小横杆两头应与双侧主杆绑扎。在接升第二层主杆前,应在第一层主杆间绑扎交*支杆及侧向支撑杆。以保持其稳定。如图书馆23-2所示。侧向支撑杆埋入地下不小于0.3m,对地夹角不宜大于60。。图23-3图23-3竹(木)跨越架的搭设示意图1-主杆(主杆);2-剪刀撑;4-临时拉线;5-封锁杆;6-羊角撑;7-侧拉线;8-被跨电力线主杆及大横杆等搭设至设计高度后,如为跨越电力线或弱电线时,应在两侧主杆间绑扎内交*支撑杆,以保持顺线路方向的稳定。内交*支撑杆与电力线或通信线间应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如果需要封顶时,应检查竹、木杆的力度能否满足跨距要求。竹(木)杆长度不得小于跨距的1.1倍。封顶用的竹(木)樯不得搭接。封顶竹(木)杆应垂直大横杆布置。每根主杆不宜少于一根封顶横杆。封顶横杆绑扎后应在其上方*近主杆内侧绑一根梢径不小于6cm的竹杆或梢径不小于8cm的木杆,其长度不小于6m。该杆的作用是方便导(地)线或牵引绳的拖牵。封顶杆的两侧应绑扎羊角外伸支杆。沿被跨越物长度方向的架顶,每侧增设一条φ11钢丝绳且收紧后拉至地面固定。在跨越架外侧的前后打上临时拉线,拉线用φ不着9.3mm钢丝绳,对地夹角不于45°。跨越架宽度小于或等于3m时每侧应设两条拉线,大于3m小于是6m时,应设三条拉线,依此类推。跨越架搭设后应在显著位置悬挂警告牌。在地面上1.2-1.5m以下部位围一圈带刺铁丝网,防止被盗。4.11.2.4跨越架的材料要求以木杆作主杆、横杆及支杆时,小头直径应小于7cm。笔竹作主杆、横杆及支杆时,小头直径应小于5cm。若直径小于规定时,可取双杆合并或单杆架密使用。跨越架主杆、横杆应错开搭接,搭接绑扎时大头压的小头上,绑扎不得少于三圈。绑扎点如果有两个以上杆件时,应先将其中二根绑绕三圈后,再交*绑第三根,缠绕不少于三圈。小钢管跨越架宜用外径为φ48–φ51的钢管。主杆、横杆应错开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0.6m。4.11.2.5跨越架搭设的安全要求①各种类别跨越架的主杆、横杆的间跨不得大于表23-3的规定。表23-3主杆、横杆的间距值(m)跨越架类别主杆大横杆①小横杆②小钢管2.01.21.5木杆1.51.21.0笔竹1.51.21.2a顺序跨越物长度方向的横杆为大横杆。b垂直于大横杆的横杆为小横杆,其间距值可供参考。②跨越架的主杆应垂直地面。遇松土或无法挖坑时,应绑扎地杆(即紧*地面固定主杆的小支杆)。跨越架的横杆应于主杆成直角搭设。③强风、暴雨后应对跨越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跨越架交*点松动后应重新绑扎。拉线应重新收紧。拉线的锚固若为角铁桩时,应视情况确定加深或拔出重打。④拆除跨越架是搭设跨越架的逆程序,应由上至下逐根拆除,先拆横杆,再拆支杆,最后拆主杆,分层进行。严禁主杆、横杆整体推倒,严禁上下层同时拆架。4.11.2.6搭跨越架的用料估算单侧单排的毛竹跨越架每平米约0.5根(适用10m及以下高度)。4.11.3跨越架的封顶网和封顶杆为了保证跨越架线的施工安全,架线施工跨跨越架上宜设置封顶网或封顶杆。跨越电力线、电气化铁路及重要弱电线必须设置绝缘封顶网。跨越架封顶杆主要采用竹杆。封顶网有两种:一种是用φ综绳子现场编织的网,可以根据现场需要编织其所要求的长度和宽度;另一种是在工厂订做专用的尼龙网,规格为5m×10mm、5m20m及6m10m、5m×20m等。4.11.3.1适用范围①封顶杆只适用于两跨越架之间的跨距为6m及以下者且跨越架主杆为竹、木杆或小钢管。②φ12棕绳编织网适用于跨越公路、铁路等。③尼龙网具有较高的绝缘水平,适用于跨越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线及弱电线。4.11.3.2封顶杆的安装封顶杆由两人在架顶操作,使小头端一次搭到另一侧的架顶上。调整封顶杆伸出横杆长度,使两侧大体对称。将封顶杆与主杆(或大横杆)绑扎牢固。在封顶杆的垂直方向布置2-4条大横杆,*近主杆处应设置两条补强横杆。4.11.3.3封顶网的安装①封网前的准备工作a根据跨越距离确定绳网的连接长度和使用绝缘网的张数。b当跨距在30m以内时,滑道绳用φ22高强锦纶绳。c在跨越架的地面上铺一张6m×10m或6m×20m编织带布用来托绳网。外观检查网绳的质量合格,晴天摇测绝缘电阻,当两极间距1cm用5000V摇表摇测的绝缘电阻值不得小于70MΩ。d在被跨越物的上方人力展放一条的锦纶绳,并用最快速度将其张拉升空φ6锦纶绳用来张拉滑道绳及绳网。②滑道绳及绳网的展放方法第一种方法:将网绳在地面穿入滑道绳,张拉升家。该法适用于被跨越物可以停止工作的状态如封路、停电等,如图23-4所示。第二种方法:选将滑道绳展放升空,再将网绳吊上跨越架,穿入滑道展放,如图23-5所示。③第一种封顶网的架设方法a在地面将网绳两侧的内后(与腰绳挂扣相同)按顺序穿入两条滑道绳。网绳的上方沿施工线路方向应连接一条①10锦纶绳,便于升空后牵拉网绳及牵引导引绳。网绳就绑扎成一捆,便于升空后有序牵拉。b将网绳集中在滑道绳一端的地面用人力吊装到跨架的横担上,通过滑轮在地面处绑扎固定,将滑道绳另一端(即牵引端)利用ф6锦纶绳牵拉至另一个跨越架的横担上并通过滑轮在地南或架身主柱下部绑扎固定.滑道绳张力采用锦纶绳时应不小于2000N;采用高强锦纶绳时,就不小于5000N。c牵引预先设置在网绳上方的ф10锦纶绳,使网绳张拉直至在两跨越架间铺开。网绳两端应同时收紧固定在横担的挂板上。网绳每端与横担的连接应不少于4个点。d封顶网铺开收紧后,将余网绑在一侧横担上。余绳应卷好,放置于架体主杆上(应高出地面10m以上)。eф10锦纶绳两端通过跨越架横担的滚筒上方引至地面,等待与两端放线的导引绳连接。牵引导引绳时应同时牵挂另一条ф10锦纶绳,以备第二次牵引导引绳,依次类推。④第二种封顶网的架设方法a将ф20锦纶滑道绳的固定端(应留有足够长度)吊到横担上固定,将滑道绳牵引至另一侧跨越架的横担上收紧固定。起吊ф20滑道的同时应带一根据ф10锦绳。。c由高处作业两人(每滑道绳一人)在网绳两侧按次序将网扣套入滑道绳,直至网绳全部升空。d由预先备好的ф10锦轮绳牵引网绳使其在两跨越架之间铺开。网绳两端应同时收紧并固定在横担的挂板上。其他操作同第一种封顶网架设方法。架线完毕,拆除封顶网时按架设封顶网的逆程序进行。搭设或拆除封网,应停电进行。确实无法停电时,搭设或拆除过程中,不得触及带电体。凡要触及带是体,应由带电作业人员操作且必须使用防潮高强绝缘纶绳。4.11.4不停电搭设跨越架4.11.4.1基本要求a跨越10-220KV电力线路进行架线施工,应与运行单位联系实现停电搭设跨越架。如确实不能停电时,应编写不停电搭设跨越架的施工技术措施。其措施必须按安全规程的规定,确保高处作业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符合表23-6规定。b竹、木跨越架外缘与带电体(应考虑风偏影响,下同)最小水平距离及各种跨越架的金属拉线与带电体的最小接近近距离不得小于表23-6的第一个项目的规定。表23-6高处作业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m)项目带电体电压等级(KV)1035110220330500工器具、安装构件、导(地)线与带电体的距离2.03.54.05.06.07.0作业人员的活动范围与带电体的距离1.72.02.54.05.06.0整体组立杆塔与带电体的距离应大于杆塔高(逢杆塔边缘到带电体的最近侧为杆高)c金属结构跨越架组立过程中,架体外边缘与带电体的中离应大于跨越架全高(含着角度)并留有一定间隙.d应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搭设跨越架,绝缘绳的耐压水平必须符合被跨电力线的电压要求。任何绳、网有可能触及电力线时,其绳、网应选用防潮高强绝缘绳且使用前必须经过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e被跨电力线的重合闸应退出,且运行单位应派员现场监督配合。f封顶用的竹、木杆严禁触及电力线,封顶的尼龙绳网的在经过耐压试验前,不准触及电力线。经耐压及绝缘电阻试验的防潮绝缘绳、网、也应尽最以最少时间触及电力线。4.11.4.2竹、木跨越架的搭设①竹、木杆跨越架搭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