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鉴赏点示_第1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鉴赏点示_第2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鉴赏点示_第3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鉴赏点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鉴赏点示1、理清文章思路脉络: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第1段写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第二部分(第3~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展示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演讲过程。第4段写梁任公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第5~9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之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第三部分(第10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叠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偷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作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2、注意思考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思考这个问题需要注意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3、抓住文中梁任公的特点:文章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4、注意学习本文的简练文风: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现出;再有,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章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行文至此,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但是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是例证。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氏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他主张散文“篇幅不一定要长”,主张简单,“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状态”,力求全文无无用的材料,无多余的话,可以说他是一位有理念追求、有创作特点的散文大家。本文确实做到了简练、传神,将二者统一起来,非高手难能为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疑难解析1、本文属小品散文,篇幅不长,但构思十分严谨、紧凑,围绕“动人”二字,凭借短短几百字,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由衷的敬佩、赞美之情,这得力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虚实相生:写先生博闻强识,“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写讲完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就更“动人”了。作者紧紧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人如晤其面,如闻其声。这是实写。至于文中说二十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生的演讲,看似平铺直叙,实乃曲笔,道出了先生的演讲对人的深层影响;又如,具体写听众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泪下沾襟”,甚至听后,“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都是虚写,侧面烘托了演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召力。虚实的完美结合,避免了松散、拖沓,使文章生动活泼、变幻多姿,写透了学人本色,也体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对比:篇首说明青年学子对先生景仰的缘由,用两个“倒不是因为……”借青史威名尚不能同学术文章相比肩,于鲜明的对照中衬托出他的博大精深;同时以“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来比照,强化他的不同凡响。此外,还以直接听演讲和读这篇演讲稿趣味上的差别,以及先生“笔锋常带情感”与他在言谈演讲中所带情感的悬殊,突出这次演讲的声情并茂。充分地运用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比,使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拓展视野:借助想像,或借一种图像来表现另一种图像,或不把事物的全貌展现于读者面前,而是利用“折射”让你看到这件事在周围激起的片片涟漪,这就是“虚”的表现手法。它让你如观水中月、看镜中花,引你揣摩“象外之象”“言外之音”。你能品味出文中“虚”里蕴含的妙趣吗?相信在你的再创造中,一定能得到极大的审美享受。2、综观全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融合了作者对梁任公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这些情感的表达,有的是直接的发自内心的评价;有的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有的则是完全含蓄的,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你能分别找出几个与它们相应的句子吗?直接的表达“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淡演讲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感情袒露、浓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通过“很幸运”“动人”“欢喜”“感动”这些词,表达了一种学生对老师的崇拜之情。完全含蓄的表达,对人物外貌的描绘,既写实相又写神采,可以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欣赏赞美之情。也许是因为爱之过甚,在遵循人物固有特点时,又略有夸饰,如“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又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我们仍能从中体会到作者的,一种感情。《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重点难点解答1、阅读全文,简述文章的思路。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的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全文10段,根据逻辑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让读者对梁启超这样的大师的演讲产生兴趣。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将梁启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人格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部分(10)点明梁启超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对他作出了非常高的评价。2、到清华大学这所名校讲演做报告的人数不胜数,但他们却没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并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首先是因为梁任公演讲非常有特点:⑴开场白非常独特而见个性。⑵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宏亮而激亢。⑶演讲内容,在笔写的讲稿之外,能大段的背诵,而且对所讲的古诗或戏曲非常投入,几成戏剧表演。⑷先生的表情,酣畅淋漓,变化之至。其次是因为梁任公这个人非常有特点:⑴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潇洒,眼神犀利,至于“光芒四射”。⑵讲演时一点也不刻板,而是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这样的讲演怎能不引人入胜、令人难忘呢。总之,梁任公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3、简练是一种很好的文风,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并值得称赞的事。梁实秋是自觉追求文体简洁美的作家,全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却字字珠玑,富有文采,以形传神。语言简练,并不等于语言贫乏。你还能找出哪些简洁而传神的语言?想想,它们和“贫乏的语言”有何不同?写演讲过程中的动作,“走上”“打开”“一扫”“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在背诵记不起下文时,“敲打他的秃头”,“他敲头时,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