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的来源典故人生难得一知音_第1页
知音的来源典故人生难得一知音_第2页
知音的来源典故人生难得一知音_第3页
知音的来源典故人生难得一知音_第4页
知音的来源典故人生难得一知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知音的来源典故人生难得一知音

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由于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情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挚友之间的情义。

出处

通晓音律

《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成与言音,不知音者不成与言乐,知乐那么几於礼矣。”《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汉桓谭《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缺乏为知音。”宋周邦彦《意难忘》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僖宗皇帝,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管锥编》关于文艺审美的观点,散珠于各册各条,虽不如《谈艺录》而自成体系,但浸淫既久,也不免多有发见。册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为主”、“听乐与闻乐”、“文词风格与辨伪”三条,由“知声”、“知音”、“知乐”的递进而及文艺审美,似可合观而资谈艺之助。串珠之劳,俾以益于“知音”者也。

典故内容

《列子·汤问》

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巍巍乎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明唐顺之《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浩然《艳阳天》第六九章:“﹝弯弯绕﹞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悲伤悲伤复悲伤,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边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那么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明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泊岸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逐渐停滞了下来,云开月出,风景特别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潜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值他完全沉醉在美好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俞伯牙正在推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俞伯牙借着月光留心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公然是个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复:“先生,您方才弹的是孔子称赞弟子颜回的曲谱,只怅然,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打柴人的回复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陈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新颖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情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商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见面。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其次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其次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报告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见面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伤,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凄怆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情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挚友之间的情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引后人有诗赞云: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锺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后人有诗赞美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边。假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周天侯·)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明·冯梦龙)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文心雕龙·知音》

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南唐李中《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鲁迅《集外集拾遗·文艺的群众化》:“假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三国志》与《晋书》

《三国志》与《晋书》上记载的两个人物,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阻力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快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汝众人勿疑”。遂服之。陆抗知羊祜爱饮酒,送自己亲酿佳酿给羊祜,羊祜部将陈元劝别饮恐有诈,羊祜说:“抗非毒人者也,不必疑虑”。竟倾壶饮之。

管鲍知音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挚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吕氏春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