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你心中的气象_第1页
画出你心中的气象_第2页
画出你心中的气象_第3页
画出你心中的气象_第4页
画出你心中的气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画出你心中的气象拿得起也放得下,是一种境界,而不主要是一种士气。士气很可能源自冲动,并无什么理由可讲;境界那么表达自觉的斟酌和担当,是思想风暴后的恬静,这也是单纯士气的躁动所很难相比的。――李丹梦是一个拿得起也放得下的人。她让我相信,这主要是一种境界,而不源自冲动。这样的人不多见,很少。

对一个仕途正顺的年轻人来说,“放得下”实在是很难的。李丹梦放下了一个出版社主要领导的职位和待遇,转而到一所大学任教。这一转岗的结果是,她的职称只能算是讲师,而且务必从住校辅导员的身份开头她的教师生涯。那个大学距城三十多公里,李丹梦务必住在其中与年资远低于她的新近毕业生一起,管理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学生。此外,她还务必为课时工作量的缺乏而苦恼,作为一个新教师,她能够单独开课的数量和主动权都极其有限。算了一笔经济账,整个收入还裁减了三分之一。这种结果在她来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她的挚友们都曾以“危言”的方式警示过她这其中的利害。――但是,迄今为止,大量人依旧固执地相信,李丹梦断定是得了一笔好处才会到大学里去的;否那么,为什么呢?“我才不信呢。”

是的,“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也曾经问过她几次。每次的回复都是一样的。她几乎是带着沉痛之感说,我真是不堪琐碎、繁杂的事务之扰,单位领导干部的一大片面时间不得不泡在各种各样无益却务必的琐事之中,天长日久,变成毫无意义的工作压力,真是滥用生命,降低生活质量。实在是不堪忍受。而且,这样的日子必然会消磨人的文学感觉,使自己离文学越来越远。工作久了,我才熟悉到,这不是适合我的工作;我的兴趣在写作,在文学。务必有个了断,再做我自己的事。于是,她在别人意外、惊诧的眼神里,离开了办公室,重新走进了大学的校园。她说,我想做的事,在大学里最好。(这一点,我倒也同意。)

以上的转述未必完全切实,但离实情也并不相远。“为了文学,为了写作”这样一个简朴得几乎抽象甚至又是可说极其奢靡的理由,她就把以前种种都放下了,为了这种种,有人又会是容许付出多少辛苦呵。而文学能够成就她吗?梦想时间能很快再作回复。由于文学的理由而有所放弃,作出牺牲,这是对文学的固执和坚持。“虽然有些傻,但值得敬爱。”只是当你能够体会出其中的胸怀大气时,你就不理应再质疑这种看似对文学的固执和坚持而有所放弃、作出牺牲的举动,实那么就是一种人生境界的流露和表达。李丹梦的“童稚”真称得上就是一种大气。她使我相信,她天生就是属于文学的。你也不要质疑。

人如其文、其文如人这样的老话还是有道理的。大气的李丹梦写出的是大气的文章,反过来也可以说,从她的文章里也可以看出心胸中的大气。这些年来,熟谙李丹梦的同行都知道,她所写的那些文章,几乎都是属于作家作品论的小题目,而且主要又是所谓文学豫军即豫籍作家(河南作家)的评论。在这有限的论说空间里,批评家的腾挪翻转不会显得太逼仄了吗?但是,或许是豫籍作家的创作契合了李丹梦的文学敏感,也或许是李丹梦的文学视野照亮了豫籍作家的创作空间,总之,在李丹梦的笔下,有关豫籍作家的批评空间或可能已经产生了真正的地域变迁,从地理地域进入了精神哲学领域。能够从有限性中发见无边的大世界,在小角落里看出幽深的潜意识,这就是大气的文学气质和大气的文学才华,这就是李丹梦的大气。

李丹梦的豫籍作家研究,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地域文学研究;她所期望或自觉为的是一种精神哲学层面上的主体论文学批评。她把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关于农人叙事伦理学的探讨》,正表达了这样一种自觉的理论追求。由作家作品论所构成的对于“文学豫军”的整体性研究,及贯注于其中的主体论视点,一方面明显超越了简朴的地域文学范畴,另一方面也突破了作家个体研究的局限。理论意识的广度和个体研究的深度,使这本书成为近年来文学批评著作中相当少见的学术力作。

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李丹梦文学批评的大气表现,倚赖于她的理论素养和阐释才能。她的研究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了一种大局面和大眼光。如何进入并阐释有关豫籍作家的文学世界及其特性?李丹梦没有走一条谨小慎微、提防求证的路径,她的方法有着鲜明的理论向导和参照。她主要从超地域的精神文化建构,关于民间、地域、启蒙等等的表达虚构性的辨析和主体呈现的价值扫视基点这三方面形成自己的主体论文学批评框架,由此在对一种地方性的作家群表达象的研究中,察觉、突出并探讨了中国当下文学的普遍性问题。其中,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或命题的提出,就是农人叙事伦理学的观点及其阐释。农人叙事伦理学观点的提出,显示了李丹梦有足够的理论才能在相较其他研究者更为深刻的程度上,透露“农人文化血缘传统的作家”的道德系统和伦理系统,能够在理论上有效地解释豫籍作家的文学世界及其特性,并且也能一针见血地暴露其文学和文化心理之弊。更加是建立在理论洞察力根基上的思想批判性,使李丹梦的豫籍作家研究显出了通常学术理论探讨中极为少见的批评锋芒。这当然也使她与所谓文学豫军构成了既有亲缘却又相当慌张的奇异关系。

李丹梦是这样解释和表达她对豫籍作家的宏观判断的:对于大多数出世于农村的豫籍作家,其写作是与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结合在一起的,切当地说,这种写作行为本身就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一片面。而这种超越是从他们在写作中对权力情结与村庄情结的处理上表达出来的:一种与自我的关联,或者说是一个在写作中脱颖而出的主体――“我”在处理往昔与记忆时所流露出的固执与割舍,承续与断裂。它们构成了豫军作品最为动人的片面。一种道德建构的谱系,通过小说的叙事表达出来――这便是我所谓之的“农人叙事伦理学”的核心所在。(《“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关于农人叙事伦理学的探讨》,春风文艺出版社,2022年,第29―30页)在李丹梦的分析视野里,她是从豫籍作家的文学建构中洞悉了一种特定的道德谱系的生成即农人叙事伦理学。因此,她对豫籍作家的研究,实际上也就是关于农人叙事伦理学的探讨。而这一探讨路径的察觉和实践价值,无疑将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相关问题供给了崭新的理论启发。在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核心命题之后,李丹梦接着要完成的就是对于豫籍作家的个案探讨。这是她研究的主体片面,也是她的理论需要获得实际支持的主干内容。正是在这一片面,李丹梦最为充分地表现出了一个成熟的文学批评家的高度专业水平。她对周大新、刘庆邦、李佩甫、阎连科、刘震云、墨白、李洱诸豫籍作家的个案研究,酣畅淋漓地发挥出了自己擅长将理论概括与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批评才能,尤其是在对作家个体的深度解剖方面显出了带有批评家个人印记的独特优势。(我以为这是大量老资格的批评家也要相形见拙的)

概括地说,我认为李丹梦的概括作家论,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开展的。一是从作家创作的文学主体建构的呈现方式论述作家作品,这也是对农人叙事伦理学的概括响应;二是通过对作家创作的文学风格的散射现象和个体的焦灼表现的分析,探讨豫籍作家的个体艺术特质。大凡对于地域文学现象或作家群体的研究,都难免于由此疏忽文学个体特质的批评。李丹梦的豫籍作家研究鲜明预见到了此中的危害性。她的设防就在于将作家文学风格的散射与其突破地域或群体牢笼的焦灼表现联系起来,既建立起两者的某种因果规律关系,同时也将其置于农人叙事伦理学的宏观背景之中。精神主体内容的解剖与个体美学趋向的透露,在李丹梦的作家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兼顾和圆满的照应。这其实也是在真正全面的意义上建构批评家自己的主体论文学批评理论。我要反复强调的一点是,李丹梦是一个有着自觉理论意识的批评家,她要面对并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达成理论对于个体解释的有效性。因此,她务必正视文学个体所表现出的全部重要细节。正由于如此,我揣摩她才会用作家论(个体研究)的方式布局她的有关“文学豫军”的整体性研究。否那么,她的著作就当取名为“豫籍作家论”之类了。从中我们可以不难看出李丹梦文学批评实践的关切向度。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丹梦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大气来由。

作为一个尚还年轻的批评家,李丹梦的成熟才华已经足使我们惊异。相比之下,我更看重的是她既冷静又执着的思想和性格气质。这将是她的文学批评或使她成为一个大批评家的基石。具备确定文学才华的批评家并不少见,但具备自觉而相对成熟的理论意识的批评家就并不多见了,更为甚者,能够在重要的人生阅历和选择中,拿得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