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讲解_第1页
日本文学讲解_第2页
日本文学讲解_第3页
日本文学讲解_第4页
日本文学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文学一、日本文学的发展(一)日本古代文学1.上代文学:奈良时期:《古事记》、《万叶集》2.中古文学:平安时期:《古今和歌集》、紫式部《源氏物语》3.中世文学:镰仓、室町时期:《平家物语》、“能”剧、“狂言”4.近世文学:江户时期:俳句、净琉璃、歌舞伎(二)日本近代文学1.明治时期:二叶亭四迷《浮云》、夏目漱石《我是猫》2.大正时期:芥川龙之介《罗生门》、《竹林中》二、日本文学的发展(三)日本现代文学1.二战前:新感觉派、横光利一2.二战后:川端康成《雪国》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参考文献《东方文学史通论》,王向远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日本文学简史》,于荣胜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日本文学史》,张如意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日本文学史》,卜庆霞、李光泽著,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日本当代文学研究》,何乃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一)奈良时期(公元710—794)叙事文学以“记纪文学”为代表。《古事记》(712)《日本书纪》(720)《古事记》日本古代官修史书。本书以皇室系谱为中心,记日本开天辟地至推古天皇(约592—628年在位)间的传说与史事。是日本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典籍,亦为日本最古的文学作品。《日本书纪》为汉文国史,共30卷。通常把以这两部文献为中心构成的神话群系称为“记纪神话”。《古事记》全书由序和上、中、下三卷正文构成。上卷是神话传说,写的是天照大御神直系系谱,即统谱,讲述了宇宙、万物、日本国土及其民族的产生。中卷和下卷,承上卷的神统谱,神话、史料混杂,录述了第一代神武天皇至第十五代应神天皇,第十六代仁德天皇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的天皇家族系谱,即皇统谱、帝纪记事,包括天皇征讨、下臣叛乱、皇室的政治举措和恋爱生活等内容。《古事记》天地形成之初,众神居住的天上界——高天原上诞生了三尊天神:天之御中主神、高御产巢日神、神产巢日神。其中天之御中主神是天上界的最高主宰,高御产巢日神掌管天上界万物生育,神产巢日神掌管幽冥界。这三尊神都是独神,无性别,而且隐形。当时的下界是一片汪洋,之上漂浮着一片国土。这个国土没有根,只能在海面上浮游。浮游中,国土萌生了一个象苇芽那样的东西,化成神,叫做“宇麻志阿斯诃备比古迟神”(意思是由芦苇芽生的好男子)。之后又诞生了一尊神,叫做天之常立神(意思是永远存在于高天原)。这两尊神也是隐形不现的独神。以上五尊神是特别天神,也是日本神话中的最高神。《日本书纪》全30卷,前两卷为神代记,余28卷是从神武天皇至持统天皇的纪事,按照编年体编著。整体上,《日本书纪》不以神话、传说为主,而已记载史实为重,尽量保持正史的特质。参考了我国的《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大量史籍,采用我国编史的干支纪年法,重视史料,文采华丽、注重修辞。书中记载了128首原初歌谣,首次出现童谣。《万叶集》抒情文学以和歌总集《万叶集》为代表。《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抒情诗歌(和歌)总集,日本抒情文学的奠基作。共20卷,收入和歌计4500余首。《万叶集》分三大部类:“相闻”——意谓感情上的相互闻问。“挽歌”——多为悼念死者而作。“杂歌”——内容广泛,从狩猎、旅游、宴请,到睹自然风物而叹人间之炎凉、社会之变迁的都可包括。吟叹人生的苦闷悲哀,抒发诗人对外在事物、尤其是自然景物的细腻的主观感受。它初步奠定了日本诗歌重主观情绪、重感受、重宣泄苦闷悲哀的审美基调。《万叶集》《万叶集》云倚高峰上,犹如我倚君。高峰思不息,但愿我如云。多麻河岸上,晒布似穿梭,何以女儿辈,爱情有许多。此身奉严命,明日戍边行,可叹从今后,无妻共枕衾。大君有严命,仓皇便起程。父母遗家里,停湾渡海行。参考文献《万叶集(精)》,(日)佚名著,赵乐甡译,译林出版社,2002《万叶集与中国文化》,(日)中西进著,刘雨珍,色艳军译,中华书局,2007(二)平安时期(公元794—1185)

和歌:

《古今和歌集》随笔、日记文学:清少纳言《枕草子》物语文学《古今和歌集》和歌:日本的一种诗歌体,区别于汉诗,是日本最早形成的一种独立文学形态。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形式,均由五、七音节相配交叉而成。长歌在七句以上,形式是“五七五七”音节交替反复多次,最后以“五七五七七”音节结尾;短歌由五七五、七七共31个音节构成;《古今和歌集》全20卷,收入和歌总数共计1100余首。主要作者是中下层贵族知识分子和僧侣。从性质上可分为和歌、歌谣;从形式上可分为短歌、杂体、大歌所体、神乐歌等;从提出看可分为四季歌、贺歌、离别歌、恋歌等,分类意识明确。《古今和歌集》立春之日所咏渍袖掬清水寒日冰冻三尺餘所以能汲者盖是今日立春时暖暖東风解其冰旧年立春所咏岁內春既來顾思过往年一载非宜称昨年亦复岂合称今年彷徨不知谓何年《古今和歌集》歌风由《万叶集》的古雅质朴转向纤细优雅、平淡澄明、语言洗练,倾向内向性和世俗化。表现:一、主观投入自然,表现出强烈的季节意识。双袖汲水结成冰,今日春风催冰融。(纪贯之立春歌)二、恋歌歌风内向、含蓄委婉,从实际到虚空乃至梦境,呈现爱的心路。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小野小町恋歌)《古今和歌集》以自然和恋情为双轴,心词相兼,以“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为歌心展开。推动了和歌的中兴,与当时流行的汉诗文同为宫廷文学,使汉诗、和歌并存融合,促进了民族诗歌的发展与独特艺术个性的形成。《枕草子》《枕草子》:日本随笔文学的鼻祖。清少纳言:歌人清原元辅的女儿,父兄的官名“少纳言”。“枕”——“枕词”;“枕边”;随笔、笔记、手记。“草子”——日语中又写成不同的汉字,如:草纸、双子、双纸。(草稿或稿本)。全集12卷,约分300段,分为列举、随想、日记回忆等。内中文章长短不一,长篇有如“草庵”、“积善寺”、“二条宫”等达数页者,短篇有如“歌集”者,只列举了散部歌集的名字,不到一行。全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四季节令、情趣、宫中礼仪、佛法人事、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还谈论歌谣、和歌、小说、绘画、棋道等。《枕草子》片段"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了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到了日没以后,风的声响以及虫类的鸣声,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但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人管了,以至容易变成白色的灰,这是不大好看的。"《枕草子》主要特征:一、从琐事中见巨细纷繁的世态。二、富含诗情的想像性、纤细的感受性。三、确立了本土的“风情美”的审美理念与情趣。四、熟练活用了许多佛典和汉籍。引用《法华经》、《文选》、《史记》、《汉书》、《四书》、汉诗中典故。从前人说“半遮面”的那个女人,恐怕还没有这样的美吧?物语文学:物语:意为将发生的事向人仔细叙说,即故事或杂谈,成熟的物语文学即所谓小说。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期(公元10世纪初)。在日本民间评说即日本古代神话故事与传说的基础上形成的,还接受了中国隋唐传奇的影响。其形成之初有两大类型:一是具有神话传奇色彩的“传奇物语”(又称“虚构物语”),以《竹取物语》、《落洼物语》为代表,一是以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以《伊势物语》、《大和物语》为代表。其后,这两种物语合流,10世纪初产生了过渡性的作品《宇津保物语》。11世纪初紫式部创作了物语文学的最高成就《源氏物语》,它是日本叙事文学——小说这一新体裁成熟的标志。镰仓室町时期还盛行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记录、讲述战争的“战记物语”。《竹取物语》

日本最早的物语文学,讲述生于竹心的美貌姑娘赫映姬的神话故事。“人”的内心世界,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生动展现。赫映姬性格中的沉静、机智、矛盾和忧郁通过精细的语言技巧和华美的词藻展现出来,将真实性与传奇性、现实与理想、美与丑、幻灭与永生对立而又和谐地融合在一个整体中。《平家物语》“战记物语”:描写武士的战斗生活和侠义行为。《平家物语》被称为“民族的英雄叙事诗”、“描绘时代本质的伟大民族画卷”、“日本叙事诗文学最高峰”。时代背景:镰仓、室町内战频繁、群雄割据,武士文化繁盛。内容:新兴的平氏与宫廷的对立、宫廷的阴谋与源氏的卷土重来,平氏、源氏两大武士集团大会战、平氏失败与灭亡的全过程,反映了镰仓时代风云变幻的武士社会变迁,以及地方武士崛起的风貌。《平家物语》主题:作者以“诉说世事本无常”开始,以“永归净土”结束,表现了当时信佛教流行的“盛者必衰”、“诸行无常”的价值观,同时在描写武士的国与家、君与臣的选择上,也表达了儒家的忠孝伦理观,形成了中世纪武士的审美价值取向。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转衰如沧桑。——《平家物语》第一卷紫式部与《源氏物语》(一)生平与创作1、《源氏物语》的作者是谁?2、“紫式部”的由来3、文学世家、“才女”4、青年丧夫、入宫为官5、主要作品:《源氏物语》、《紫式部日记》、《紫式部家集》紫式部根据作家生平和小说《源氏物语》改编的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海报报(二)《源氏物语》:世界最早的完整的长篇小说、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1、时代背景:平安王朝贵族社会中充满复杂而尖锐的矛盾斗争,加上地方势力迅速抬头、庄园百姓反抗,矛盾激化,爆发多次武装暴动,社会危机四伏,到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2、情节内容:《源》以这段历史为背景,通过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隐蔽式地描写了当时贵族的政治联姻、权力的腐败与淫逸生活,真实反映时代面貌。贯穿全书的是源氏、其子薰君与众多女人的爱情。小说叙事规模庞大,描写焦点集中,人物谱系繁缛,文化内涵典雅。主要人物关系1—44回右大臣大纳言↓↓弘徽殿女御桐壶天皇桐壶更衣藤壶女御

↓↓↓

葵姬↓紫姬空蝉↓三公主轩端荻

↓↓↓↓大皇子(朱雀帝)源氏

→→→冷泉帝↓明石姬夕颜末摘花六条御息所

花散里源内侍胧月夜玉曼

↓45—54回薰君

《源氏物语》人物画廊俊美绝伦、光华照人的源氏《源氏物语》人物画廊藤壶《源氏物语》人物画廊紫姬《源氏物语》人物画廊空蝉与源氏3、主题(1)表现贵族社会的种种矛盾,特别是贵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弘徽殿女御及其父右大臣一派与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一派政治势力的较量。(2)表现源氏及其上下三代人对妇女的摧残。源氏情爱无度,勾引和玩弄女性,与后母乱伦,蓄养幼女,情欲泛滥。4、价值观:鲁迅评《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闻。”《源氏物语》以“物哀”作为中枢,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喜怒哀乐的感情,以及对女性的关怀与同情。《源氏物语》反映了时代与历史的潮流,虽也写了光源氏等的好色和风流,但是为了折射与之相伴而产生的矛盾、人心的嬗变、世事的无常、荣华背后的衰落,隐蔽式地从内里提示贵族社会盛极而衰的历史趋势。《源氏物语》中,主要人物大都以出家遁世或死亡作为最终的解脱。这就是“物哀”精神与佛教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念。5、艺术特色(1)结构:前44回以源氏为主人公,后10回以薰君为主人公,两部分既可单独成篇,又是一个整体。(2)第41回只有标题“云隐”而无正文,暗示源氏之死。(3)体裁:散文与韵文相结合,内含近800首和歌,表现了宫廷文化的高雅精致氛围,有利于人物内心的刻画。(4)大量引用汉诗和《礼记》、《战国策》、《史记》、《汉书》之典故,反映了作者的学术修养。(5)物哀美学。“物哀”

美学:日本文学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1730-1801):《<源氏物语>疏证》其对日本文学、文化和文论的最大贡献即在于,在《紫文要领》《石上私淑言》等著作中细致阐述了”物哀论“,改变了建立在中国儒家道德学说基础上的”劝善惩恶论“。含义大致是指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的一种凄楚、悲凉、伤感、缠绵悱恻的感情,有“多愁善感”、“感物兴叹”、“感物伤怀”义。“物哀”具有强烈的感受性、抒情性、悲剧性,是日本式悲剧的一种独特审美风格,成为日本传统文学的一大特征。也表现为一种内向化的、精神性的悲剧冲突,即现世的情欲享乐、人际关系、人情显现与深层意识中的悲观主义、虚无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悲与美是相通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物哀”

美学:日本文学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关于‘物之哀’,即是在‘物’之中发现‘哀’,是接触事象而引起的感动。如贯之于古今序中所言‘将心中所思之事附于所见之物所闻之物,而能够表达出来’一样,乃是接触事象而引起的感动。——久松潜一《日本文学评论史》“物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人的感动,以男女恋情的哀感最为突出。第二个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贯穿在对人情世态、包括‘天下大事’的咏叹上。第三个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尤其对季节带来的无常感,即对自然美的动心。“——叶渭渠《日本古代思想史》因为我从小见惯她那举世赞美的优美姿色,所以她逝世之时,我比别人更为悲伤。毕竟深知物哀之情,并非由于自身对死者有特殊关系而来。(四十幻卷)源氏启程前:天欲破晓,夜色尚浓,公子便准备启程。时值残月冷照,凄清萧索,院中樱花盛期已过,枝头残红点点,凄艳可怜。雾渐笼罩,迷迷蒙蒙,浑然相融。这景致美于秋夜。(十二须磨)感物而哀,知物伤怀,由物及人“物哀”美学的界定在本居宣长看来,“知物哀”即是知人性、重人情、可人心、解人意,富有风流雅趣,即是从自然人性出发,不受道德观念束缚,对万事万物具有一种包容心、理解力与同情心;尤其是对思恋、哀怨、忧愁、悲伤等刻骨铭心、锥人心肺的心里情绪有充分的共感力。以物语与和歌为代表的日本文学的创作宗旨即是“物哀”,作者只是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感动,如实表现出来并与读者分享,以寻求审美共鸣及心理满足,此外并没有教诲、教训读者等其他功利目的;物语放弃善恶的判断,只追求物哀。读者的阅读目的也是为了“知物哀”“感伤怀”,“知物哀”即是一种文学修养,也是一种情感修养,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审美境界。“物哀”美学的意义“物哀论”既是对日本文学民族特色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日本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试图摆脱对中国文学的依附与依赖,确证其独立性、独特性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日本文学观念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碑;“物哀论”涉及文学价值论、审美判断论、创作心理论、读者接受论、中日文学与文化比较论等诸多方面,是理解日本文学和文化的一把要匙,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价值和理论意义。推荐书目:[日]本居宣长:《日本物哀》,王向远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0月。如何以物哀美学理解《源氏物语》要正确理解《源氏物语》,不能用善恶道德观去评判。一部物语,体现了物哀,表达了符合世间人情的情感就是善的,反之是恶的。源氏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要有世间其他的书论其罪过,而物语不必像儒佛之教那样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它只是以讲述人间物哀故事为宗旨。物语描写那些不道德的恋情,并非赞同这种不道德。《源氏物语》不是以道德眼光看待男女主人公的恋情,而是为了借这个题材使人兴叹、感动、悲哀,即表现物哀,让内心超越这种污浊的男女恋情而得到美的升华。《源氏物语》主人公均以满足情欲开始,以沉沦、死亡或出家告终。全书弥漫着淡淡的哀愁,体现了人生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源氏一生陷于矛盾和纠结,特别是与藤壶乱伦的罪孽感和背叛紫姬的深深自责。灵魂与肉欲始终在斗争中苦苦挣扎,结果又总是欲望压倒理智从而陷入更深的心灵冲突。源氏的苦闷及无奈,意在说明人生的苦痛和悲哀,表现了物哀的美学观。《源氏物语》与《红楼梦》比较研究1.女性形象

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女性观2.小说观念

小说观念流变、小说功能、影响3.佛教思想

六条院与大观园、物哀与禅趣4.主题思想、人物性格5.形式、结构能剧、谣曲、狂言日本最初的戏剧是“能”或“能乐”——日本的“歌舞剧”。谣曲从“能”中的严肃部分转化而来,反映贵族生活的悲剧性;狂言从“能”中插科打诨的幕间插曲发展而来,具有较强的世俗讽刺意味,反映了民众生活的喜剧性。日本市井戏剧:歌舞伎与净琉璃近松门左卫门创作了净琉璃脚本110余部,歌舞伎脚本28部。剧作大致可分为四种:时代物(历史剧)、世话物(社会道德剧)、心中物(情死剧)和折衷物(历史及社会内容的戏剧),其中尤以世话物和心中物的影响大。近松的创作标志着日本戏剧的一个高峰,他有“日本的莎士比亚”之誉。日本市井戏剧:歌舞伎与净琉璃歌舞伎:早期以歌舞为主,中间夹以滑稽表演,融悲喜剧于一体,以女角为主。后因与嫖娼结合发生质变,歌舞伎全部由男性演员出演。17世纪80年代后,渐向严肃戏剧发展,并出现了文学剧本,以写实倾向的歌舞伎创作为主。净琉璃:早期以琵琶伴奏,说唱词章,是具有素朴音乐性的说唱故事形式。后与傀儡戏、三弦琴结合,并以木偶净琉璃形式呈现。最早的古净琉璃脚本是《十二段草子》。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传统文学形式之一,产生和繁荣于江户时期。它是一种以三句十七音组成的短诗,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故又称十七音诗。“俳句”产生于和歌。现在仍与传统的短歌和新体诗等在文坛流行。《古池》

松尾芭蕉闲寂古池旁青蛙跃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故乡》

小林一茶故乡呀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俳句的特点:1.篇幅短小,音数、句数的限制,要求它所表现的事物和情感,必须是简单的、压缩的。简单含蓄地表现那些片断的、一闪即逝的景象和刹那情思。2.对读者的作用,主要是暗示的或触发的。读者须有相当的生活体验,并善于思索或体味。3.内容有两种,较多的是浓缩地表现作者经验的事物或景象,不直接抒情;一种则是较强烈地反映作者情绪。踩了亡妻梳子,感到闺房凉意。我死葬墓旁,亦愿作枯芒。“俳圣”松尾芭蕉与“幽玄”美学松尾芭蕉(1644—1694)“俳圣”、东方式“行吟诗人”主要著作:俳句纪行集《奥州小路》、俳句文集《幻住庵记》、《俳谐七部集》,共千余首。艺术风格:禅宗“孤绝”精神、“闲寂”和“优雅”。创作主张:心境恬然闲适,才能体会生命的觉醒和冲动,感受自然万物内部生命的巨大张力。一片静寂中,蝉鸣声声透岩石。

泰戈尔:“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