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石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1页
某石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2页
某石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3页
某石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4页
某石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石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前言一、任务由来根据《﹡﹡﹡﹡﹡﹡1:1万地质灾害害分布与易发发区图》可知知,﹡﹡﹡﹡﹡﹡﹡﹡石矿矿区位于于地质灾害低低易发区,必必须进行地质质灾害危险性性评估工作。受﹡﹡﹡﹡﹡﹡﹡石矿的委托,xx院承担了﹡﹡﹡﹡﹡﹡﹡石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二、主要任务和和要求评估工作的任务务与要求是::阐明矿区地地质环境条件件的基本特征征;分析论证证矿区各种地地质灾害的危危险性,并进进行现状评估估、预测评估估和综合评估估;对矿区遭遭受地质灾害害的可能性和和该矿区开采采中、开采结结束后引发地地质灾害的可可能性、危险险性作出评价价;提出预防防和治理地质质灾害的措施施与建议,并并作出矿区场场地适宜性的的评价结论。评估工作的目的的是:对矿区区工程场地的的适宜性作出出评价,预测测和预防地质质灾害的发生生,保障矿区区开采的顺利利进行,为矿矿区地质灾害害防治提供科科学依据。三、评估工作依依据1、中华人民共共和国国务院院令第3944号:《地质质灾害防治条条例》;2、国土资源部部国土资发〔2004〕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xx省人民民政府令第104号:《xx省地质灾害害防治管理办办法》;4、xx省国土土资源厅国土土资发〔xx〕30号文《关于于加强地质灾灾害危险性评评估工作的通通知》及附件件《地质灾害害危险性评估估技术要求》(试试行)(以下简称《技技术要求》;;5、﹡﹡﹡﹡﹡﹡﹡﹡石矿矿区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评估合同同。第一章评评估工作概述述第一节矿区概况况与征地范围围一、矿区概况﹡﹡﹡﹡﹡﹡﹡﹡石矿矿区位于﹡﹡﹡县城南西向向的xx乡xx村北侧山体体,矿区至﹡﹡﹡县城直距13km,行政区划划隶属﹡﹡﹡xx乡管辖。根根据《﹡﹡﹡﹡﹡﹡﹡﹡石石矿开发利用用方案》,该该矿山为露天天开采,设计计开采的对象象为花岗闪长长岩,设计的的开采最低标标高为245.000m,最高标高高为308.330m,开采相对对高差达63.300m。二、征地范围﹡﹡﹡﹡﹡﹡﹡﹡石矿矿区位位于﹡﹡﹡县城南西向向的﹡﹡﹡村北侧山体体,矿区至﹡﹡﹡县城直距13km,矿区中心心地理坐标::东经xx,北纬xx。矿区占地地面积约285533m2,矿区拐点点坐标见表1。矿区有公公路(水泥路路面)至16省道,经16省道转23省道可达﹡﹡﹡城,交通便便利。(见图图1:交通位置置图)表1矿区区拐点坐标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矿区范围示意图图J132955588404535117J232955588404536661J332955411404537111J432954111404537111J532954111404536000J632954300404535119J732955099404534996第二节以往往工作程度矿区属﹡﹡﹡xxx乡管辖,﹡﹡﹡自上世纪六六十年代以来来,曾进行过过多次地质工工作,主要地地质成果有::1、《xx省区区域地质志》,xx省地质矿产局,1989年;2、1:20万万《区域水文文地质普查报报告》(xx幅、xx幅),(xx省地质局,1983年);3、《﹡﹡﹡地地质灾害调查查与区划报告告》(xx省地质环境境监测总站);;4、《﹡﹡﹡地地质灾害防治治规划》(﹡﹡﹡人民政府,2004年);5、《﹡﹡﹡﹡﹡﹡﹡地质灾害分分布与易发区区图》(﹡﹡﹡国土资源局局);6、《﹡﹡﹡﹡﹡﹡﹡地质勘查报报告》(xx省第xx地质大队,2004年);7、《xx省﹡﹡﹡﹡﹡﹡﹡﹡饰面花岗石石详查地质报报告》(xx省第一地质质大队);8、《﹡﹡﹡﹡﹡﹡﹡饰面花岗石石矿矿区开发发利用方案》(xx省第一地质大队);9、﹡﹡﹡﹡﹡﹡﹡﹡石矿矿区总总平面图(1:2000)。上述研究成果,为为本次地质灾灾害危险性评评估工作提供供了较详细的的资料,特别别是《xx省﹡﹡﹡地质灾害调调查与区划报报告》与《﹡﹡﹡﹡﹡﹡﹡1:1万地质灾害害分布与易发发区图》详细细论述了﹡﹡﹡县域范围内内的地质环境境条件、地质质灾害分布、形形成规律,划划分了地质灾灾害易发区和和防治区,对对本次工作具具有重要的指指导意义。第三节工作作方法及完成成的工作量一、工作方法接受任务后,项项目组按照《技技术要求》,在在收集分析区区域地质环境境资料基础上上,进行了野野外踏勘,采采用“实地地质调调查与社会调调查、访问相相结合”的方法,初初步了解评估估区地形地貌貌特征、地层层岩性、岩土土体类型、地地质构造、水水文地质条件件及现状地质质灾害分布发发育情况等。编编写了“﹡﹡﹡﹡﹡﹡﹡﹡石矿矿区地质质灾害危险性性评估工作大大纲”。依据《大纲》要要求,开展野野外实地调查查。工作中充充分收集利用用评估区及附附近反映地质质环境条件与与地质灾害等等有关资料,重重点调查矿区区及其周边的的地质环境及及现状地质灾灾害点发育、分分布等情况。本本次调查范围围与评估区范范围基本一致致。整个工作过程均均按《地质灾灾害危险性评评估技术要求求(试行)》所所规定的程序序进行(见图图2)。二、完成的工作作量依据《大纲》要要求,开展野野外实地调查查。野外工作作于xx年xx月xx日结束,完完成的工作量量如下(表2):表2野外外调查工作量量一览表项目名称地质编图(kmm2)调查路线(kmm)调查面积(kmm2)评估面积(kmm2)调查点(个)访问(人次)收集资料(份)照片(张)工作量0.5072.80.200.17123936第四节评估估范围与级别别的确定一、评估范围根据本区的地质质环境条件、矿矿区的特征,结结合矿区周围围的地形地貌貌特征确定评评估范围:矿矿区周边以丘丘陵山脊、沟沟谷为界,评评估区面积约约0.17kkm2,编图面积积约0.5077km2。中心地理理坐标:东经119°331′13″,北纬29°46′33″。二、地质灾害危危险性评估级级别的确定《技术要求》规规定:地质灾灾害危险性评评估,应根据据地质环境条条件复杂程度度和建设项目目的重要性分分级进行。1、地质环境条条件复杂程度度根据地形地貌、地地层岩性、地地质构造、工工程地质条件件、水文地质质条件、人类类工程活动对对地质环境的的影响程度、地地质灾害现状状发育程度等等综合确定。根根据已有资料料和实地调查查分析:评估估区为丘陵地地貌,地貌类类型单一,地地形自然坡度度较平缓,坡坡度在10°-30°之间;区内内出露地层主主要有第四系系冲洪积层及及残坡积层,出出露岩体为燕燕山早期第二二阶段侵入的的花岗闪长岩岩(γδ52(2)),岩性岩相变变化不大,岩岩土体工程地地质性质一般般;区内断裂裂构造不发育育;水文地质质条件简单;;总体人类工工程活动较频频繁,对地质质环境有一定定的影响,但但现状地质灾灾害不发育。根根据《技术要要求》,确定定评估区地质质环境条件复复杂程度属中中等复杂类型型。2、建设项目重重要性该矿山规划生产产规模为3.0万m3/年,为露天天开采矿山,开开采的对象为为花岗闪长岩岩,用于加工工成不同规格格的饰面石材材,总征地面面积285533m2,为小型矿矿山。按《技技术要求》规规定,该矿山山属于一般建建设项目。综上所述:本项项目为一般建建设项目,评评估区地质环环境条件复杂杂程度为中等等复杂类型,按按照《技术要要求》中的评评估等级划分分方法,确定定本工程地质质灾害危险性性评估级别为为三级。第二章地地质环境条件件第一节气象象、水文一、气象本评估区属亚热热带季风气候候,四季分明明,温暖湿润润,雨量充沛沛,光照充足足。季风和台台风对气候影影响显著。冬冬春寒潮多,夏夏秋间常受台台风侵袭。年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降水量1500..5mm;年均暴雨雨日数(指日日降雨量≥50mm者)为2.7天,多的年年份达5天,多分布布在5—9月间,日最最大降雨量183mm,时最大降降雨量100mm。根据附近近水文站多年年的降雨观测测资料表明,每每年的4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汛汛期,特别是是6月至7月的上旬,受受冷暖气流控控制连绵阴雨雨,常暴雨成成灾,每年10月中旬至次次年4月中旬为非非汛期。全年年风向随季节节而变化,年年最多风向为为北东向,多多年平均风速速为1.8m//s,最大17.3mm/s。二、水文矿区东侧有一山山间冲沟,长长约2.2km,汇水面积积约为0.9kmm2、溪底纵坡坡度约3°-10°,此冲沟为为山谷,两侧侧地势较缓,沟沟底宽约1.0—3.0m,本次调查查时沟内水深深约0.2m—0.5m,沟内水流流较大(照片片1)。据调查查访问,该沟沟在雨季时水水流量较大,旱旱季水流量较较小,枯水期期时会出现断断流现象。另外,在矿区东东侧约200m处为塘湾水水库,水库面面积约0.04kkm2,水库拦水水坝为一土坝坝,顶宽约7.0m。现场调查查时,水库内内的水深达数数米,水质较较好。(见照照片2)第二节地形形地貌﹡﹡﹡﹡侧地丘地低程93对3然体坡发积小矿区位于丘陵区区的山坡上,矿矿区最高标高高为308.330m,最低标高高为228.223m。矿区均为为山体。矿区区内由于以往往的不合理开开采石矿,多多处形成大小小、深度不一一的采坑以及及长度、高度度不等的采矿矿边坡。(见见照片3)第三节地层层岩性一、地层评估区出露的地地层主要有第第四系残坡积积层(el—dlQ)及冲洪积积层(al--plQ4):1、第四系残坡坡积层(el—dlQ):布山,厚厚度一般在0.5m—1.0m之间,在沟谷谷处可达2.0—3.0m。由由褐黄色、土土黄色粉质砂砂土混碎(块块)石组成,干—稍湿,结构松散,碎石与粉质砂土混合堆积,浅部含植物根系。由于残坡积层分布零星、且厚度薄,附图上不予表示。2、第四系冲洪洪积层(al—plQ4):分布于于评估区东侧侧的山间冲沟沟及两侧的平平缓地带,冲冲洪积层堆积积较薄,厚度度一般在1.0m—3.0m之间,局部部可达3.0—5.0m。由砾、卵卵石及粉细砂砂等砂组成,部部分地段含粉粉质砂土较多多。砾卵石磨磨圆度一般,分分选性较差。表表部多改造成成旱地。二、岩浆岩体本评估区出露岩岩浆岩体为燕燕山早期第二二阶段侵入的的花岗闪长岩岩体(γδ52(2))。花岗闪长岩:浅浅灰色、灰色色,具中粗粒粒结构,块状状构造(见照照片4)。组成成成分以长石及及石英为主,含含有部分角闪闪石及少量辉辉石、黑云母母等。其中长长石含量在55-60%之间,石石英含量在10-20%之间,其其他成分含量量在20-35%之间。矿物物粒度除部分分长石为3-4mm外,其其余矿物粒度度一般在1-2mm之间。岩性性硬,节理裂裂隙发育一般般。第四节地质质构造与区域域地壳稳定性性地质构造根据本次调查及及区域资料,评评估区内末见见有断层及褶褶皱构造通过过。但受区域域构造背景的的影响,评估估区内岩体局局部节理裂隙隙较发育。根据野外现场调调查,评估区区岩体主要发发育3组节理裂隙隙:①:343°∠∠84°,线密度1条/m,面较平直直、光滑,延延伸规模大,闭闭合状;②:145°∠∠18°,线密度1条/m,面较平直直、光滑,延延伸规模大,闭闭合状;③:253°∠∠79°,线密度1—2条/m,面较平直直、光滑,延延伸规模大,闭闭合状。二、区域地壳稳稳定性xx市域自公元元二世纪以来来有记载的4级以上地震震共5次。其中后后唐天成四年年(929),xx市区发生5级地震,“庐舍倾地甚甚多”(民国《xx府志·卷八二》)。清咸丰五五年夏历十一一月二十日(1856年1月5日),xx发生4.75级地震,“屋墙破裂,河河水沸腾”(清光绪《xx县志·卷十五》)。这两次地地震以烈度论论,均属破坏坏性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动参数区划图图》(GB183306—2001)及xx省建设厅[2001]167号文件,本本区地震动峰峰值加速度为为<0.05g,相当于地地震基本烈度度<Ⅵ度,属震级级小、烈度低低的稳定区域域。第五节工程程地质条件根据本次调查及及收集的资料料,结合同类类岩土工程划划分经验,将将评估区岩土土划分如下::一、第四系冲洪洪积层(al—plQ4):分布于矿矿区东侧山间间冲沟及两侧侧的平缓地带带,冲洪积层层堆积较薄,厚厚度一般在1.0m—3.0m之间,局部部可达3.0—5.0m,由冲洪积积砾、卵石、粉粉细砂等组成成,部分地带带含粉质砂土土较多,天然然地基承载力力150—220kPPa。二、第四系残坡坡积层(el-dlQ):岩性为为粉质砂土混混碎(块)石石,土黄色、褐褐黄色,粉质质砂土干—稍湿、松散散状。碎石含含量15-30%,粒径2.0-6.0c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其其物质成分以以花岗闪长岩风化产产物为主。该该层厚度一般般在0.5—1.0m之间,在沟沟谷处可达2.0—3.0m。在间。三、全风化基岩岩岩性为燕山早期期第二阶段侵侵入的花岗闪闪长岩体,浅浅灰色,具中中粗粒结构,块块状构造。组组成成分以长长石及石英为为主,含有部部分角闪石及及少量辉石、黑黑云母等。岩岩体风化剧烈烈,多呈砂土土状,部分呈呈及砂土夹碎碎(块)石状状,完整性差差。厚度较大大,一般在2.0m-5.0m之间。分布布于丘陵山体体的第四系松松散层之下,与与第四系残坡坡积层界线不不清。四、强风化基岩岩岩性为燕山早期期第二阶段侵侵入的花岗闪闪长岩体,浅浅灰色,具中中粗粒结构,块块状构造。组组成成分以以以长石及石英英为主,含有有部分角闪石石及少量辉石石、黑云母等等。厚度一般般在4.0m—8.0m之间。岩石风风化较强烈,完完整性较差,多多呈浑圆块石石状及砂土夹夹碎块状,岩岩石基本质量量等级为Ⅳ级。分布于全全风化层之下下。五、中等风化基基岩强风化层之下为为中风化的燕燕山早期第二二阶段侵入的的花岗闪长岩岩体。浅灰色色,具中粗粒粒结构,块状状构造。组成成成分以长石石及石英为主主,含有部分分角闪石及少少量辉石、黑黑云母等。节节理裂隙发育育一般,岩体体完整性好,岩岩性硬,抗风风化能力较强强,岩石基本本质量等级为为Ⅱ级。第六节水文文地质条件评估区范围内地地下水按含水水介质类型可可分为松散岩岩类孔隙水和和基岩裂隙水水两类。一、第四系松散散岩类孔隙水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水主要为冲洪洪积含水层(al—plQ4):及两侧的平缓地带,由砾、卵石及粉细砂等组成径流条件好。与地表水联系密切,接受大气降水和丰水季节冲沟水流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从高处向低处径流,向河流排泄,由于含水层岩性、厚度上的差异,地下水量分布不均匀,丰水期水位较高,枯水期水位较低。二、基岩裂隙水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要分布于丘陵陵区,赋存于于花岗闪长岩岩体的风化裂裂隙之中。基基岩裂隙水主主要受大气降降水的补给,地地下水在基岩岩连通的裂隙隙内流动,一一般沿节理裂裂隙面流出,由由于节理裂隙隙的贯通性差差,赋水性差差,水量一般般较贫乏。裂裂隙水沿一定定的水力坡降降向下渗流,在在坡脚或沟谷谷中渗出。综上所述,本评评估区水文地地质条件简单单。第七节人类类工程活动对对地质环境的的影响评估区的人类工工程活动主要要表现为挖山山采矿,评估估区内由于以以往不合理开开采石矿,形形成大小、深深度不一的采采坑,并形成成了高度、长长度不等的采采矿边坡,对对区内的自然然生态环境和和地质环境造造成一定程度度的破坏。故故总体上评估估区人类工程程活动较频繁繁。综上所述:评估估区为丘陵地地貌,地貌类类型单一,地地形自然坡度度在10-30°之间;区内内出露地层主主要有第四系系冲洪积层及及残坡积层,出出露岩体为燕燕山早期第二二阶段侵入的的花岗闪长岩岩(γδ52(2)),岩性岩相变变化不大,岩岩土体工程地地质性质一般般;区内断裂裂构造不发育育;水文地质质条件简单;;人类工程活活动较频繁,对对地质环境的的影响较大,但但现状地质灾灾害不发育。因因此,本评估估区地质环境境条件复杂程程度属中等复复杂类型。第三章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现状评估估地质灾害是指由由于自然产生生或人为引发发的对人民生生命和财产安安全造成危害害的地质作用用。地质灾害害危险性评估估的灾种主要要包括:崩塌塌、滑坡、泥泥石流、地面面塌陷、地裂裂缝和地面沉沉降等。现状评估是对评评估区范围内内工程施工前前已存在地质质灾害的危险险性进行评估估,地质灾害害危险性等级级按照《技术术要求》分为为大、中、小小三级(表3-1)。表3-1地质灾害危危险性分级表表确定要要素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程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程度危险性大强发育危害大危险性中等中等发育危害中等危险性小弱发育危害小第一节地质质灾害类型及及特征根据《﹡﹡﹡xxx乡1:1万地质灾害害分布与易发发区图》等相相关资料可知知,评估区位位于地质灾害害低易发区,区区内无地质灾灾害点分布,本本次调查也未未发现现状地地质灾害点。根据区域地质环环境条件结合合本次野外现现状调查和收收集资料表明明:评估区既既无岩溶地层层,又无地下下采矿点和过过量抽吸地下下水,因此不不存在地面沉沉降和地面塌塌陷等地质灾灾害;矿区场场地为丘陵山山坡,人工堆堆积物和自然然松散物少,残残坡积层厚度度小,且自然然山坡上植被被发育,场地地处汇水面积积小,不具备备诱发泥石流流灾害的条件件。因此,本本次评估重点点调查的地质质灾害类型是是滑坡、崩塌塌。第二节地质质灾害危险性性现状评估一、自然斜坡及及现有人工边边坡稳定性评估区位于地质质灾害低易发发区,但未有有地质灾害点点分布,本次次调查亦未发发现现状地质质灾害点。1、自然斜坡稳稳定性评估区内自然斜斜坡坡度在10-30°之间,坡面面植被较发育育。自然斜坡坡坡体岩性::表层为第四四系残坡积层层,厚度一般般在0.5-1.0m之间,在沟谷谷处可达2.0—3.0m,下下伏基岩为燕燕山早期第二二阶段侵入的的花岗闪长岩岩,全风化层层厚度一般在在2.0—5.0m之间、强风风化层厚度一一般在4.0m—8.0m之间,中风风化岩石完整整性好,岩体体节理面倾向向一般与边坡坡坡向斜交或或相反,且自自然斜坡表面面植被较发育育,本次调查查时亦未发现现裂缝、崩塌塌等边坡变形形迹象,自然然斜坡稳定性性较好。2、矿区老采矿矿边坡稳定性性在矿区内由于以以往的不合理理开采石矿,形形成大小、深深度不一的采采坑,并形成成了高度长度度不等的采矿矿边坡。采矿矿边坡未采取取任何防护措措施,现状边边坡高度在10m-40m之间,边坡坡留有2—3个平台,平平台宽度在3.0—8.0m不等,边坡坡整体坡度在在55°—70°之间。(见见照片5)坡体岩性:表部部为第四系残残坡积层,厚厚度0.5-1.0m,其下为花花岗闪长岩,全全、强风化层层厚度较大,可可达6.0m—13.0m,中风化岩岩石完整性好好。现场调查查,老采矿边边坡在掉的未等迹边坡现现状整体处于于基本稳定状状态。二、库岸稳定性性矿区东侧约2000m处为塘湾水水库,水库库库岸为自然斜斜坡,大部分分基岩出露,部部分坡面长满满杂草、灌木木,水库拦水水坝为一土坝坝,顶宽约7.0m。经现场调查查访问,库岸岸及拦水坝目目前未见有变变形、地裂缝缝等迹象,且且在水库建成成至今的几十十年使用过程程中未出现库库岸及坝体渗渗漏的迹象,库库岸现状稳定定性较好。三、既有民房地地基稳定性在矿区南侧为xxx村,村内民民房已建多年年,经现场调调查访问知,等变形迹象,既有民房地基稳定性较好。综上所述,根据据现场调查资资料表明,矿矿区及其影响响范围内现状状地质灾害不不发育,评估估区现状地质质灾害危险性性小。第四章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预测评估估预测评估是指工工程建设可能能引发、加剧剧或遭受地质质灾害危险性性的评估。本本项目建设后后,将局部改改变现有的地地质环境条件件,存在引发发、加剧地质质灾害发生的的可能性,同同时也存在工工程建设遭受受建设场地附附近不稳定地地质体所形成成的地质灾害害的可能性。第一节地质质灾害危险性性预测评估内内容与方法按有关技术要求求,评估的灾灾种有崩塌、滑滑坡、泥石流流、地面沉降降、地面塌陷陷和地裂缝。根据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本次野外现状调查和收集资料表明:评估区既无岩溶地层,又无地下采矿点和过量抽吸地下水,因此不存在矿区不存在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根据xx省第一地质大队xx年xx月编制的《﹡﹡﹡﹡﹡﹡饰面花岗石矿开发利用方案》,该矿山为露天开采,由于矿山距离﹡﹡﹡村较近,夜间不工作,工人和管理人员吃住不在矿山,且矿山现场范围小,不设计矿山地面建筑设施。开采矿石所需炸药量较少,矿山不设炸药库房。故矿区范围内无建筑物,不存在矿区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地质灾害。矿区地面标高在在228.223m-308.330m之间,根据据《﹡﹡﹡﹡﹡﹡﹡饰面花岗石石矿开发利用用方案》,该该矿山设计的的开采最低标标高为245.000m,最高开采采标高为308.330m,故将在矿矿区的北侧、西西侧及南侧形形成高度不等等的最终采矿矿边坡。为此此,确定本次次地质灾害危危险性评估方方法主要采用用地质分析法法,即运用地地质环境条件件各组成要素素之间的相互互关系,加上上经验类比方方法去分析推推测发生地质质灾害的可能能性。由于工工程区段的不不同,分析中中采用的环境境要素也不尽尽相同,其分分析的方法也也不同。第二节矿区区开采矿石引引发或加剧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的预测一、最终采矿边边坡引发地质质灾害的危险险性评估矿山开采按照最最低的开采标标高245.00m开采后,将将在矿区的北北侧、西侧及及南侧开挖形形成高度不等等的最终开采采矿边坡,北北侧最终采矿矿边坡长约190m、高度在2.00-56.400m之间;西侧侧最终采矿边边坡长约130m、高度在15.00-23.000m;南侧最终终采矿边坡长长约66m、最高可达15.000m。上述三段边坡坡坡体岩性及节节理裂隙基本本一致,具体体为:表部为为第四系残坡坡积层粉质砂砂土混碎(块块)石,土黄黄色、褐黄色色,结构松散散,浅部含植植物根系,厚厚度较小,一一般在0.5-1.0m之间;下伏基基岩为燕山早早期第二阶段段侵入的花岗岗闪长岩,浅浅灰色、灰色色,具中粗粒结结构,块状构构造,全、强强风化层厚度度较大,可达达6.0m—13.0m,中风化岩岩石完整性好好,节理裂隙隙发育一般,岩岩石坚硬、抗抗风化能力强强。边坡岩体体主要发育三三组节理裂隙隙:①、343°∠84°,线密度1条/m,面较平直直、光滑,延延伸规模大,闭闭合状;②、145°∠18°,线密度1条/m,面较平直直、光滑,延延伸规模大,闭闭合状;③、253°∠79°,线密度1—2条/m,面较平直直、光滑,延延伸规模大,闭闭合状。根据据矿区的老采采矿边坡类比比,并参照相相关规范,开开挖边坡坡率率以小于上述述采矿边坡为为宜,北侧边边坡坡向181°、西侧边坡坡坡向94°、南侧边坡坡坡向13°。根据边坡坡坡向与岩体体节理裂隙面面倾向之间的的关系绘制赤赤平投影图(图5、图6、图7),并对各边坡预测评估如下:由赤平投影图(图5)分析可知,北侧最终采矿边坡有一组节理裂隙面倾向与边坡坡向呈小角度斜交,且节理面倾角小于边坡坡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其余节理裂隙面倾向均与边坡坡向相反或斜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该边坡属不稳定型,且由于该边坡高度较大(高达2.0—56.4m),岩石全、强风化层厚度大(达6.0m—13.0m),矿山开采易引发上部松散层滑塌及局部剥落,形成掉块或局部滑塌。因此,北侧最终采矿边坡高度大于5.0m的坡段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中等。由赤平投影图(图6)分析可知,西侧最终采矿边坡节理裂隙面倾向均与边坡坡向相反或斜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该边坡属基本稳定型,但由于该边坡高度较大(高达15.0—23.0m),且岩石全、强风化层厚度大(达6.0m—13.0m),矿山开采易引发上部松散层滑塌及局部剥落,形成掉块或局部滑塌。因此,西侧最终采矿边坡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中等。由赤平投影图(图7)分析可知,南侧最终采矿边坡有一组节理裂隙面倾向与边坡坡向呈小角度斜交,但节理面倾角大于边坡坡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其余节理裂隙面倾向均与边坡坡向相反或斜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该边坡属基本稳定型,但由于该边坡高度较大(最高可达15.0m),且岩石全、强风化层厚度大(达6.0m—13.0m),矿山开采易引发上部松散层滑塌及局部剥落,形成掉块或局部滑塌。因此,南侧最终采矿边坡高度大于5.0m的坡段引发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中等。综上所述,北侧侧、南侧最终终采矿边坡高高度大于5.0m的坡段及西西侧最终采矿矿边坡引发滑滑坡、崩塌地地质灾害的可可能性、危险险性中等,危危险性中等区区面积约9900mm2。二、矿山开采形形成的弃碴引引发地质灾害害的危险性评评估矿山在开采过程程中将产生大大量的弃渣,根据《﹡﹡﹡﹡﹡﹡﹡石矿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的弃碴中有一部分可以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则用汽车运离矿山,需要占地堆积。设计弃碴场应在地形较平缓的山凹内,其上汇水面小,在碴场的周围砌筑拦碴墙,并在碴场坡顶两侧修筑排水沟。并对整治后的碴场根据实际情况,覆土为耕地或林地,恢复植被及生态环境。弃碴在集中堆放及碴场经治理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第三节矿区区开采过程中中可能遭受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的预测通过对现场的调调查、访问,评评估区属地质质灾害低易发发区,且未有有地质灾害点点分布,本次次调查亦未发发现现状地质质灾害点。矿矿区均为山体体,自然斜坡坡坡度在10-30°之间,残坡积积层厚度一般般在0.5—1.0m之间,在沟沟谷部位可达达2.0m—3.0m,下伏基岩为为燕山早期第第二阶段侵入入的花岗闪长长岩,全风化化层厚度一般般在2.0—5.0m之间、强风风化层厚度一一般在4.0m—8.0m之间,中风化化岩石完整性性好,岩体节节理面倾向一一般与边坡坡坡向斜交或相相反,且自然然斜坡表面植植被较发育,本本次调查时亦亦未发现裂缝缝、崩塌等边边坡变形迹象象,自然斜坡坡稳定性较好好。据资料表表明评估区内内未有现状地地质灾害,本本次调查亦未未发现有边坡坡和山坡变形形的迹象,其其稳定性较好好。矿区遭受受现状地质灾灾害的可能性性小、危险性性小。由《﹡﹡﹡﹡﹡﹡﹡饰面花岗石石矿开发利用用方案》可知知,该矿山为为露天矿山,采采用自上而下下台阶式开采采,采用凿岩岩爆破和钻眼眼膨胀剂静态态爆破分离相相结合的采矿矿工艺,在开开采过程中,会会形成临时的的采矿边坡,因因坡体基岩为为燕山早期第第二阶段侵入入的花岗闪长长岩,全、强强风化层厚度度较大,特别别是强风化层层以粉质砂土土夹大小不一一的块石为主主,在开采爆爆破过程中,强强风化层中的的块石有形成成掉块或局部部崩塌的可能能。故矿区中中部及西部在在开采过程中中遭受临时采采矿边坡滑坡坡、崩塌的可可能性、危险险性中等,危危险性中等区区面积约201900m2。综上所述:矿区区北侧、南侧侧最终采矿边边坡高度大于于5.0m的坡段及西西侧最终采矿矿边坡引发滑滑坡、崩塌等等地质灾害的的可能性、危危险性中等,危危险性中等区区面积约9900mm2;矿区中部部及西部在开开采过程中遭遭受临时采矿矿边坡滑坡、崩崩塌的可能性性、危险性中中等,危险性性中等区面积积约201900m2。第五章地地质灾害危险险性综合分区区评估及防治治措施第一节地质质灾害危险性性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依据据地质灾害危危险性现状评评估和预测评评估结果,在在充分考虑评评估区的地质质环境条件的的差异和潜在在的地质灾害害隐患点的分分布、危险程程度,采用定定性、半定量量分析法综合合评估地质灾灾害危险性,对对工程建设场场地适宜性作作出评估,并并提出防治地地质灾害的措措施。现状评估表明::评估区位于于地质灾害低低易发区,但但未有地质灾灾害点分布,本本次调查亦未未发现现状地地质灾害点。经经现场调查分分析,矿区及及其周边自然然斜坡与现状状采矿边坡稳稳定性较好,矿矿区东侧水库库库岸稳定性性较好。评估区现状状地质灾害不不发育,现状状地质灾害危危险性小。预测评估表明::矿区北侧、南南侧最终采矿矿边坡高度大大于5.0m的坡段及西西侧最终采矿矿边坡引发滑滑坡、崩塌等等地质灾害的的可能性、危危险性中等,危危险性中等区区面积约9900mm2;矿区中部部及西部在开开采过程中遭遭受临时采矿矿边坡滑坡、崩崩塌的可能性性、危险性中中等,危险性性中等区面积积约201900m2。综合评估认为::本评估区现现状地质灾害害不发育,现现状地质灾害害危险性小。矿矿区北侧、南南侧最终采矿矿边坡高度大大于5.0m的坡段及西西侧最终采矿矿边坡引发滑滑坡、崩塌等等地质灾害的的可能性、危危险性中等,危危险性中等区区面积约9900mm2;矿区中部部及西部在开开采过程中遭遭受临时采矿矿边坡滑坡、崩崩塌的可能性性、危险性中中等,危险性性中等区面积积约201900m2。第二节矿区区场地适宜性性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的的结果和《技技术要求》中中建设场地适适宜性分级表表(表5-1)的规定,矿矿区场地适宜宜性评估如下下:矿区北侧、南侧侧最终采矿边边坡高度大于于5.0m的坡段及西西侧最终采矿矿边坡引发滑滑坡、崩塌等等地质灾害的的可能性、危危险性中等;;矿区中部及及西部在开采采过程中遭受受临时采矿边边坡滑坡、崩崩塌的可能性性、危险性中中等,但可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