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他的诗歌想象奇特,善用典故,人称“诗鬼”。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歌《雁门太守行》。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是元代的张养浩,“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D.《三峡》作者是北魏时期的哪道元,他所著的《水经注》既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陨石坠落事件中的幸存者回忆,他们看到陨石伴随着一道白光,急速滑行,坠落时发出数声巨响,其景象如同灾
难大片场景。
B.那些借爱国之名肆意打砸、侵犯公民权利、发泄个人私愤的野蛮行为,不是法治国家能容忍的行为,也不是真正
的爱国行为。
C.五一期间,长影世纪城开展了“惠民欢乐月”活动,以发放套票、免费开放、降价让利等,让游客感受到了实实
在在的优惠。
D.我国有些富裕县主动“戴穷帽”,以享受“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这种现象折射出了“扶贫县”评选结果的公
正与否。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B.
C.④③②⑥①⑤D.④①③②⑤⑥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飘逸着沁脾的清香;,散发着浓烈的祝福;,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这淡淡的苦
涩中所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福②生命是咖啡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B.①②③C.③②①D.③①②
5.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
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得到自我意
识的强化。
③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就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④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让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A.③①④②B.④②①③C.③②D.①②④③
6.生活中处处有文化,品味生活的情趣,你会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悟到生活的文化内涵。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
小题。
材料一:油墩儿讲究的是用料,将面粉和萝卜丝充分搅和后盛放在铁制模具里,等油锅沸腾,轻轻一放,待炸到
金黄色捞起,搁在筛子上沥油之后,用粗糙的牛皮纸或旧报纸一包就可以捧着边走边……循着童年的记忆,多少往事
带着温暖的温度,成为今天欲罢不能的味道……
——王丽萍《味道》(有删改)
材料二:乔家栅的舞团是上海人喜欢的点心,以糯米粉和大米粉为主要原料做成的。有玫瑰方糕、糯米团子、如
意糕、定胜糕等,红红绿绿,形状各异。在上海的乔家栅,早起买糕团的人总要排长龙,成为街边的一道风景。
材料三:粽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豆沙、鲜肉和火腿咸肉,其他如莲蓉蛋黄、赤豆、花生等,拌以淘洗过的糯
米,用粽叶或苇叶包成方形、锥形、斧头形等。各地民俗中在端午用粽子投江河,缅怀爱国诗人屈原,成为传承至今
的一种文化。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地方特色、____三方面体现了日常活中美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下列与美食无夫的一项是()
A.争似艄公留口吃,秀州城外鸭馄饨。
B.穹庐为室分旗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C.君子远庖厨,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也。
D.鲫鱼出网蔽江渚,获笋肥甘胜牛乳。
3.学校举办“美食伴我行,文化有传承"美食节活动,每个班级主推一款美食参加评比。请你从文化的角度写一段推
荐文字。
7.根据提示默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已亥杂诗》),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o(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后值倾覆,,尔来二十
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
两句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闲愁。表现出作者伤春感时之情。
8.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面对少年时代的恋人冬妮娅•图曼诺娃,保尔发现了两人之间的什么分歧,而坦言“我
和你已经没什么可谈的了”?
二、阅读
9.古诗文阅读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宋]张先②
龙头酢瓶@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幕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②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婉约派代
表人物。张先善于写“影”,据说因为他的诗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
写影妙句,而有“张三影”的美名。③酢魅:形状如蚱靖似的小船。
1.下列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出了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
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B.上阙后两句只是写景,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C.下阕前两句承上启下,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器天的池院,此刻显得
分外清静,一“静”字又为下面写夜景做铺垫。
D.这首词词风疏淡清丽,轻巧自然。运用华丽浓重的词语和精巧的构思,让人回味无穷。
E.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上阕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下嬲描绘出春天月夜的景色。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词的末句“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进行赏析。
10.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修(欧阳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
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渝然②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
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③幽芳
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
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有删节)
(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④,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湎悬
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苗芜秽,俾⑤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
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窈然]深幽的样子。②[渝(weng)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③[掇(du。)]拾取。④[鼓(qT)嵌盘屈](这
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鼓,倾斜。⑤[俾(bi)]使。
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关怀备至B.五色义辉君子之变
C.夕阳欲颁断壁颓垣D.沉鳞竟跃千帆竟发
2.翻译(甲)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理解: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
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歇息的时候,传来猿、鸟乱七八糟的鸣叫声。
理解:通过描写林间清晨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理解:作者虽然向往和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结交,但他也无法欣赏景物中的乐趣,因而颇有遗憾之意。
3.“山水”是中国文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大多外显为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但景语多相似,情语大不同:(甲)
文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写,既表达了①,更表现了②;(乙)文则突出表现了作者③的思想;
(丙)文借助描述一条小溪,隐晦表达④之意。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宋春光
①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都备受读者青睐,这也是近年来古诗词
热的一个缩影。而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但若要避
免古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使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读者的心灵,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
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②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
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
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
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
③其次,我们也应认识到,诗词中的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理解与体认中被不断
丰富,从而不断生成利于社会发展的、深契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意味”。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
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
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诸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
贱愿天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却往往
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
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
的普遍性意义。因此,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
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化普及所指向的,应是每位读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觉能力的提升,而
每一个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为我们民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途径,以记诵
为评判标准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诗词文化,其局限性是不
言自明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
起有效的桥梁。
1.选文第①段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和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说起,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针对“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见解。
3.下面两则材料哪些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渭城朝雨泄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边是边关功业,一边是亲情、友情,两难选择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诗的魅力由
此机氟开来,人们沉浸其中,对自己的情感和选择不断进行着发现、认识和确认,心灵也在不断成长。江西某知府欲
砍掉一棵百年的古树。有位路过行人得知,觉得甚是可惜,于是在树上题诗一首:“遥知此去作栋材,无复清阴覆绿
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知府读了后,为古树感伤、可惜,于是撤销了砍树的命令。
12.家乡的芦苇
吴培金
(1)每当清晨在古黄河边跑步的时候,总能看见数只水鸟在河面上游荡。它们真的是无家可归,因为河边几乎没
有芦苇,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夜的。于是,我想起来家乡广阔的芦苇荡,那里可是水鸟的天堂啊。
(2)我的家乡在大运河畔,那里的滩涂广阔,芦苇也就一茬一茬地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
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苇根;芦花谢了,芦苇枯了,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已在孕育着新的
生命。
(3)春天,芦苇从地底下钻出的嫩芽,饱受几场春雨之后,迅速地拔节,舒展叶子,那大片大片的滩涂地变成了
绿色的海洋。这时候,鸟儿也忙着在芦苇丛里做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孩子们行走在嫩绿的芦苇丛里,摘
来许多芦叶裹“喇叭”。先是用一片小的芦叶卷成发声的“哨子”,然后一片接一片地裹成“喇叭”状,看谁裹的“喇
叭”长,吹得响。你听,有的粗浊,有的清脆,有的细长,有的宏亮。一时间,芦苇“喇叭”声是“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和着悦耳的鸟鸣声,好一场乡野音乐会啊。
(4)夏天,芦苇长得最快,有的芦苇长到两三米高,芦苇叶子有一尺来长,似一柄长剑。风吹芦苇,发出沙沙的
响声。这个季节,是家乡的农民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他们看到地里的麦子被南风吹得金黄,他们闻到了麦子成熟的
气息,立即拿起早已磨快的镰刀,走进麦地,开镰收割,那真是“黄金铺地,老少弯腰”,抢收麦子的景象非常壮观。
三五天之后,大片田里几乎全露出了白花花的麦茬,与芦苇荡的一片葱绿形成鲜明对比。此刻,麦场上,机声隆隆,
人声鼎沸,农民们翻场、扬场,各管一行,忙着累着快乐着。很快家乡人听了到布谷鸟的叫声,就忙着犁田插秧。于
是,一片片水田里,倒映出村姑农妇们弯腰插秧的身影。水田里女人的嬉闹声,夹杂着汉子粗壮的叫喊声,惊得水鸟
扑棱棱地从芦苇丛中飞出,又引起了芦苇丛里的一串串响亮的鸟叫声。
(5)芦苇成熟的时候,芦花开始在秋风中怒放,那真是芦花似海。这时的芦苇显得苍老了,叶子不再翠绿,杆子
粗壮结实。它们是在等待人们收割吗?收割芦苇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割起两三米高的芦苇不仅耗费体力,有时还
要趟到没膝深的冷水里去割。家乡人不怕受累,挥动镰刀砍倒大片大片的芦苇;家乡人不怕吃苦,趟进冷水中收割芦
苇,芦苇根扎破双手、脚板也不吭一声。孩子们也快乐地加入到收割芦苇的队伍中,他们找鸟窝,拾鸟蛋,抓水鸟,
像野鸡、黄莺、芦喳子,放在芦苇编成的鸟笼里,唧唧喳喳的乱蹦乱叫。孩子们把这些鸟儿当作宝贝一样宠着、养着。
晚上,生产队里留割芦苇的人会餐,各家的小孩子也可以跟着大人沾沾光,比如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猪肉炖粉
丝。
(6)割倒的芦苇被捆成捆子,码成垛子,一垛一垛的芦苇,将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大量的芦苇被送到造纸厂
作造纸的原料,家乡人还用芦苇作房顶上的屋笆,就是用芦苇扎成的芦笆子,上面盖上麦草或红瓦。手艺人还用芦苇
编席子等生活用品。他们用锋利的蔑刀将芦苇去皮,劈成蔑条,用碾子压平,然后那双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用芦苇
第条编织成光洁溜滑的芦苇席。那时家家户户睡觉都用芦苇席子的,它是生活的必需品。前些年,家乡招商引资办起
了芦苇编织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心灵手巧的家乡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据说销路很好,效益不错。
(7)冬天里,家乡的河边滩涂是一片点杀景象。地上,那层层的枯黄的芦苇叶子,经受了风吹霜打、雨雪冰冻,
它们化作了泥土,为地下的芦笋根提供养料,来年春天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将破土而出。
(8)啊,这生生不息、质朴顽强的芦苇,多像家乡的勤劳善良、坚韧乐观的农民。
(9)近年来,家乡人开垦滩涂种粮食,把水塘河湾改造成鱼塘子养鱼,大片的芦苇地消失了,那芦花似海的景象
不多见了。但家乡的芦苇还是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遥远的记忆。我多想回家,看一看大运河畔秀美宁
静的水乡风光,闻一闻家乡芦苇的清香气息,听一听芦苇丛里的啾啾鸟鸣,欣赏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的个
景。
1.快速阅览文章,根据内容填空。
(1)春天,芦苇迅速拔节,。
(2)夏天,,人们在芦苇的陪伴下幸福劳作。
(3)秋天,,芦苇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冬天,芦叶渐渐枯黄,。
2.文中划线句引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什么好处?
3.最后一句中的“壮景”,能否改为“美景”?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全文,说说以“家乡的芦苇”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13.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电燃料
①随着2012年美国大旱,粮食产量骤减,由于传统的生物燃料与人争粮,其可行性再次被广泛讨论。其实,对生
物燃料的争议甚至是质疑从未停止过,不过,新技术的发展或许将改变生物燃料的窘境。
②美国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史蒂夫•斯格带领他的团队研发出一种高效的生产液体燃料的方
法,他们采用一种叫做Ralstoniaeutropha的细菌,通过对细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让其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产能方
式——自然界中的细菌以为能量来源,通过转化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科学家重速了该细菌的代谢途径,从工程大肠
杆菌等其他细菌中引入甲基酮的代谢途径,使得细菌的代谢终产物变为十六烷,它非常接近于传统柴油。这一新技术
所需要的是氢和可再生电能,而可再生电能可以由太阳能和风能等再生能源产生,也就是说,电燃料整体为可再生和
绿色的。
③电燃料,顾名思义,就是细菌等微生物直接利用电能而获取能量生长,从而生产出的生物燃料。对比传统的生
物燃料的生产方式,这一方式有了一大改进——传统的生物燃料生产方式都有一个关键的限速步骤,那就是光合作用。
无论是一代还是二代生物能源技术,大多数生物燃料能量都是源自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转化的太阳能。像是初期玉米
和甘蔗中的糖类物质,以及后来的秸杆中的纤维素,说到底,都是由植物本身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
来的。光合作用对于植物本身来说必不可少,但遗憾的是,光合作用相对来说较为低效,这就导致了生物原料生产周
期较长;想要获取储存在植物中的能量物质来生成生物燃料,需要大量的加工步骤。电燃料的生产则成功绕过了光合
作用,如果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将大大提高生物燃料的效率。
④除了光合作用的低效,传统生物燃料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与人争粮。今年的美国大旱重启了食品与生
物燃料之间的斗争。今年美国玉米产量与一个月前的预测相比下降了17%,与去年的产量水平相比下降了13%,每公顷
产量可能是17年以来最低。玉米价格已经达到了创纪录新高。而且玉米也是动物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肉类、
牛奶和鸡蛋价格也可能随之攀升。与此同时,全美大约40%的玉米产量被用来制造乙醇,乙醇生产过程会剩下一些可
供喂养动物的东西。美国政府曾强制要求:每年玉米总产量的至少四分之一要被制成乙醇,作为燃料使用。但国际粮
农组织负责人呼吁“立即暂时中止”这一政府强制要求,以便将更多的玉米用于食品或饲养牲畜。美国畜牧行业也督
促国会暂停要求在汽油中添加乙醇的法律。可以说,自从生物燃料问世,就一直处于争论的漩涡当中。
⑤目前,电燃料仍处于实验室研发和攻坚阶段,除了上文提到的研究成果外,还有其他不少令人振奋的成绩。加
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构建的基因工程,能够利用甲酸再生成如丁醇等可作为燃料的某些醇类化合物。甲酸通过二氧化碳
转化,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可再生电能。麻省理工学院对氧产碱杆菌进行基因改造,发酵生产出了异丁醇。这种醇类物
质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现有汽车的引擎对其有很好的兼容性,比如一些赛车引擎用的是异丁醇。另外,还有一些公司
致力于该领域的研发。虽然在生产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电能,似乎依靠电能再来生产燃料看起来多此一举,但其终产物
还是相当有实际意义的,除了常规的生物燃料等一些可以作为能源的产品,现在的技术还可以生成碳水化合物或是其
他可燃分子,以及包括香精、化纤、溶剂、油漆等在内的日用品。因为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生物合成过程,所以,仍
然属于生物能源的领域。从目前看,这一技术有了很好的开端,倘若该技术可以走出实验室,生物燃料将迎来属于自
己的春天。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一③段的说明内容。
2.读选文③④段,说说传统的生物燃料存在哪些问题。
3.选文④段画线句除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④段中加点的词“至少”能否去掉,为什么?
5.读选文⑤段,选出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A.目前,电燃料仍处于实验室研发和攻坚阶段,但也已有了不少令人振奋的成绩。
B.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构建的基因工程,能够利用甲酸再生成如丁醇等可作为燃料的某些醇类化合物。
C.麻省理工学院对氧产碱杆菌进行基因改造,发酵生产出了异丁醇,这种物质可以用于一些汽车的引擎上。
D.对比传统的生物燃料,如使用玉米制造的乙醇等,电燃料优势明显,已不属于生物能源的领域。
三、语言表述
14.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春天来了”为话题,写一段话,要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和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50字)
四、写作
15.按要求写作。
书信是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也可描写;可以谈人生,可以聊家常,也可以探讨学术:无
论写什么,也无论怎么写,你都可以在信中敞开心扉与人交流……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一封书信。
(任务一)
自从看了《流浪地球》,九年级学生小语就迷上了科幻小说,但父母认为学业繁忙,为科幻小说花时间,太不值得
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给小语同学或其父母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任务二)
小文的游学经历,让他真切地感受到“游历与实践对成长的重要性”»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与体会吗?请给小文写一封
信,与他交流分享你的经历和故事,感受和思考……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套写、抄袭;(3)有规范的书信格式;(4)不得透露个人信息,需要出现本人姓
名的地方用“xx”代替。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析】
C.错误,“山坡羊”是曲牌名。
2、B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项错误,搭配不当,巨响不能被看到,可以改成''听到坠落时发出数声巨响”;B项正确;C
项错误,成分残缺,在“以发放套票、免费开放、降价让利等”后面加上措施;D项错误,指代不明,应将“评选结
果的公正与否”改成“评选结果的不公正”。
3、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
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
序、逻辑推理顺序等。通读语段,所给的六个句子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国结”历史悠久④③,“中国结”
与日常生活的关系②⑥,“中国结”与美学的关系①,“中国结”与服饰的关系⑤。通过比较选项,我们只要确定最
后一句就可以得出答案,语段最后的语境是“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放在它前面的应该
是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所陈述内容一致,有因果关系,故⑤放在最后,所以排列顺序
为④③②⑥①⑤。通读排列后的语段,符合语感和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故选C。
4、D
【解析】
本题中根据下句“飘逸着沁脾的清香”可知应选择“生命是茶”;“浓烈的”应该是酒,应选择“生命是酒”;“细
细品尝”而“苦涩”应选择“生命是咖啡”。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③①②。故选D。
5、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
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
序等。解答此题,先通读全句段找中心句,③提出了一个观点,可作为第一句;①以“动漫”为中心词展开叙述,紧
接上句意思,可作为第二句;④句分析中有“获得成功”与②句中的总结契合,②中有“因此”一词可作为尾句;由
上分析,可排序为:③①④②。故选A。
6、1.童年记忆(生活经历)文化传承(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
2.C
3.示例一:粽子,端午节前后,人们用苇叶包裹糯米及各种馅料蒸煮二成,传说中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缅怀爱国
诗人屈原。
示例二:东坡肉,宋朝苏东坡发明的一道菜肴。
示例三:汤圆,与元宵节有关。
【解析】
1.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材料一回忆的是童年制作油墩儿的经历,概括为“童年记忆”«材料三写的是传统节日端
午习俗,制作粽子,概括为“文化传承”。
2.C项错误,“君子远庖厨”,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与美食无关。
3.开放性试题,推荐一款有传统文化的美食,推荐文字与文化名人有关即可。如示例三:月饼,与中秋节有关。
7、(1)烟笼寒水月笼沙(2)吟鞭东指即天涯(3)瀚海阑干百丈冰(4)也无风雨也无晴(5)受任于败军之
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
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
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笼、吟、瀚、阑、奈何”等字词的书写。
8、答案要点:保尔投身革命事业,热爱劳动,而冬妮娅高傲虚荣,鄙视劳动。(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积累。少年保尔与林务官的女儿冬尼娅偶然相识,保尔因为冬尼娅不像
富家女子那样讨厌他的贫穷粗野而感动,冬尼娅也被保尔倔强勇敢的性格所吸引。当保尔遇难时,冬尼娅热情地伸出
了援助之手,两人建立了纯真的友谊与爱情。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冬尼娅受资产阶级生活习惯长期熏染所特有的小姐
气派渐渐显露出来,好打扮,穿着时髦,爱出风头,鄙视劳动。保尔清醒而痛苦地认识到两人在思想上的距离越来越
大,而且确定自己不能影响她,将她拉向无产阶级这边时,与她决裂。
二、阅读
9、1.BD
2.末句采用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表现了恬淡清明的
意境,表达了作者格外恬适和舒畅的心情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ACE三项正确。B项错误,上阕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
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D项“运用华丽浓重的词语”错误,本词语言工巧。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
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游春的人散了,词人回到家中,心境特别宁静。
这里的月色清明,写了静夜之美。杨花从清明的月色下飞过,影儿绰绰,庭中景物似蒙上一层轻雾,瞬息间,月色依
旧清明。两句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反映出词人畅游一天后恬静舒畅的心境。
10、1.I)
2.A
3.示例:①对自然美景(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②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的思想)③与民同乐④怀才不遇
【解析】
1.D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都是“竞相”之意。A前者“具有,具备”,后者“完备,周到”。B前者“交互、交
错”,后者“交情,交往”。C前者“太阳落山”,后者“残毁,坍塌”。
2.B"乱七八糟的鸣叫声”错。应改为“此起彼伏的鸣叫声”。C“但他也无法欣赏景物中的乐趣,因而颇有遗憾之
意”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
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3.比较阅读。【甲】文用了了几笔勾画出江南的山水之秀美,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自己归于自然、娱情山
水的清高思想。【乙】文通过平实简洁的叙述向人们描绘了丰乐亭之“乐”,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此“乐”的欣喜眷恋
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此“乐”来之不易而生的珍惜之感,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丙】文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
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根据以上分析填空即可。
【点睛】
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
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
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
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
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
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
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
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
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
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
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
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
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三)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
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洞流。岸边还有
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榛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
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
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
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
后来的人知道。
11、1.①从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②引出“古诗词文化普及”的论
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2.①记诵古诗词,并体会其中的“意味”;②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③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3.第一则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理由:第一则材料赏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看出,吟诵古典诗词,能
让人在审美愉悦的同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对心灵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和选文第④段中的观点相契
合。第二则材料中所举的诗词,只体现出诗词在知府欲砍掉百年古树这件事中的作用,和第一则材料相比意蕴不够深
入,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解析】
1.要求学生牢记议论文开头的一般作用:引出文章的话题;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本文分析,
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和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写起,这是从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
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引出“古诗词文化普及”的论题,引出下文的论述。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中的观点分析。“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可以理解为“对于诗词除了
记诵,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做什么”。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
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
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概括得出:记诵古诗词,并体会
其中的“意味”;结合“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
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
生活方式。”概括得出:诗词可以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结合“长
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概括得出: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3.要求学生首先写出是否适合。然后结合文本观点和材料观点是否一致分析。材料一是赏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可以看出,吟诵古典诗词,能让人在审美愉悦的同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确认自我,对心灵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和选文第④段中的观点相契合。材料二中所举的诗词,只体现出诗词在知府欲砍掉百年古树这件事中的作用,不符合
文本的观点,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12、1.(1)孩子们摘来芦苇叶子裹喇叭(2)芦苇快速生长(3)芦苇逐渐成熟(4)芦苇化为泥土为芦笋提供养料
2.引用古诗词,让文章更有文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喇叭声音嘈杂(或动听)的特点,与前文的“粗浊"''清
脆”“细长”“宏亮”相照应,表达了孩子们(作者)对芦苇的喜爱之情。
3.不能。“美”太普通。“壮”,更能表现出作者故乡芦苇的面积大,生命力旺盛,为故乡的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更能表达作者对芦苇对故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对芦苇消失的的怀念与遗憾之情)。
4.示例:文章描写了家乡的芦苇一年四季的成长过程,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赞美了芦苇茂密顽强、生生不息的
特点。芦苇的奉献象征着家乡对自己的养育之情,作者借物喻人(或借物抒怀),传达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对勤劳善良、
坚韧乐观的家乡人的深情赞颂!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朴素美好的乡村生活渐渐远去,温润的文字中包含着凝重的感情,
甜美的回忆中夹杂着深深的怀恋和遗憾,作者就像那无家可归的水鸟,找不到自己的天堂。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
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描写春夏秋冬的段落仔细研读,根
据提示填空作答即可,难度不大。
2.本题考查学生对引用诗句的作用的掌握能力。引用诗句能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更有
说服力。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领起全篇,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具有画龙点
睛之效,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结合文章内容来看,引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句诗,富有文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喇叭声音的嘈杂,与前文描写相照应,表达了作者对芦苇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要准确把
握词义,可从多个角度入手,比如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联系句子表达需要来分析,
“美”太普通,“壮”,更能表现出作者故乡芦苇的面积大,生命力旺盛,为故乡的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能表
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
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标题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题目本身义,指文中的某样物品(题目为名词时多
见),文章中的某个情节(题目为句子时多见);题目深层义,往往与中心相联系。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家乡的芦苇”
表面指自然界的芦苇,实际上“芦苇”象征着家乡对自己的养育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对勤劳善良、
坚韧乐观的家乡人的深情赞颂。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3、1.新兴的电燃料研发的背景、生产原理、定义、优势
2.光合作用的低效,与人争粮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传统的生物燃料与人争粮
4.是“最低”的意思,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表示全美每年玉米总产量最低有四分之一要被制成乙醇,多数情况是要
超过这个数量。去掉后就变成了确数,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5.D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明这个对象
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
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一般采用“对象+特征”方法来概括。文章1~3段说明的对象
是“新兴的电燃料”,说明的具体内容是“研发的背景、生产原理、定义、优势”。据此可概括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说明层次,
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结合“但遗憾的是,光合作用相对来说较为低效,这就导致了
生物原料生产周期较长;想要获取储存在植物中的能量物质来生成生物燃料,需要大量的加工步骤”“除了光合作用
的低效,传统生物燃料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与人争粮”这两个句子概括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
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第4段画线句子除
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语句“今年美国玉米产量与一个月前的预测相比下降了17%,与去年的产量水平相比下
降了13%”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传统的生物燃料与人争粮的事实,突出地说明了生
物燃料存在的问题。
4.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
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一般采用先解释词语本义,再结合语境分
析语境义,最后分析其表达作用。其表达作用是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语句“每年玉米总产量的至少四分之一要被制成乙醇,作为燃料使用”中的“至少”,是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说明全美每年玉米总产量最低有四分之一要被制成乙醇,若去掉,则表示就是四分之一,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至少”
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据此分析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依据文章第3段“电燃料,顾名思义,就是细菌等微生物直接利用电能
而获取能量生长,从而生产出的生物燃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工作表扬信(15篇)
- 会计求职信 关于会计专业的求职信
- 五月五端午节慰问信
- 中国各地酒类广告语
- DB12T 591-2015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 个人购房收入证明范本(7篇)
- 个人工资收入证明范本(6篇)
- 肾脏课件简易教学课件
- 绘画牙膏课件教学课件
- 背景课件可爱教学课件
- 化工安全隐患大排查内容
- (自己编)丝网除沫器计算
- 应用数理统计基础答案 庄楚强
- 溢流阀基本知识图解
- 5G网络优化测试方法
- 代理申办原产地证委托书
- 全套企业管理流程(文字版)
- ICC国际商会NCNDA和IMFPA中英文对照可编辑
- 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界定文件
- 各种表面活性剂耐碱性一览表
- 我最喜欢的运动英语作文(精选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