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脱硫讲义_第1页
生物脱硫讲义_第2页
生物脱硫讲义_第3页
生物脱硫讲义_第4页
生物脱硫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炭微生物脱硫技术

煤中含硫量约0.1%~10%,煤中硫元素对煤炭的利用极为不利。

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环境(酸雨),腐蚀设备;炼焦时,60%的硫进入焦炭,使生铁变脆;气化时,生成二氧化硫,使催化剂中毒、腐蚀设备;堆放时,硫铁矿高的煤易氧化和自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炼焦和发电用煤含硫量必须在1%以下,一般用煤含硫量必须在1.5%以下。研究高效低成本的煤炭脱硫技术,将有很大的经济和环保意义。1.背景2.煤炭中硫的存在形式

煤中主要以无机硫和有机硫两种种形式存在,

无机硫占60%~70%,主要有硫铁矿和硫酸盐矿,

有时还含有微量元素硫。

有机硫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但含量较低,有机大都与煤化学结构的碳骨架相结合,如硫醇类-SH,硫醚类(R-SR'),硫醌类等。

目前,煤炭脱硫常用的微生物有:硫杆菌属、细小螺旋菌属、硫化叶菌属、假单胞菌属、贝氏硫细菌属、埃希氏菌属等。

脱除无机硫的微生物主要有: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等。

脱除有机硫的微生物主要有: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根瘤菌等。3.脱硫微生物(1).无机硫的脱除原理:黄铁矿在潮湿富含氧气地环境中,能够自发而缓慢的氧化为硫酸根和亚铁离子,并放出热量;当环境中存在某些嗜酸的硫杆菌时,此反应速率将大大加快。其作用方式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指黄铁矿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即微生物在使煤中黄铁矿发生降解生成高价铁离子和硫酸根的同时,利用释放的能量进行新陈代谢。间接作用:指微生物催化氧化黄铁矿生成硫酸根和铁离子,该铁离子作为强氧化剂与金属硫化物反应,将黄铁矿硫氧化为硫酸根或元素硫。

4.煤炭微生物脱硫原理相关反应方程式:2FeS2+7O2+2H2O→2FeSO4+2H2SO44FeSO4+O2+2H2SO4→Fe2(SO4)3+2H2OFeS2+Fe2(SO4)3→3FeSO4+2S2S+3O2+2H2O→2H2SO4(2).有机硫的脱除原理:二苯并噻吩(DBT)在煤炭中含量最高。微生物分解二苯并噻吩(DBT)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分解煤的结构使二苯并噻吩溶于水,而不直接作用于二苯并噻吩的S原子;二是只作用于二苯并噻吩的s原子,而不破环煤的结构,使硫变成溶于水的硫酸盐。煤中有机硫多存在于煤的多环结构中,它与碳、氢、氧等元素牢固的结合,因此采用微生物脱除有机硫的方法(种类和机理)与脱除无机硫大不不同,工艺流程也很复杂。目前还在试验阶段。

煤炭脱硫可分为:燃前脱硫、燃中固硫、燃后烟气脱硫。

常用的煤炭微生物脱硫方法有:生物浸出法、表面处理浮选法和生物选择性絮凝法等。5.煤炭微生物脱硫方法1)生物浸出脱硫:其实质是一个生物氧化过程,微生物作催化剂,使可燃硫(主要是黄铁矿等还原价态的硫)转变为不可燃硫(主要是硫酸盐等高价态的硫),微生物用硫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所释放出能量完成新陈代谢。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缺点:是处理时间较长,浸出废液不能及时处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2)表面处理浮选法:微生物加入煤浆中,通过预处理,使之与煤浆充分混合,然后给入浮选装置。微生物附着在黄铁矿颗粒表面,或使其表面氧化,或改变黄铁矿的表面活性,使其易溶于浮选液,从而进入尾矿。煤粒表面仍然保持良好的疏水性,随气泡浮上水面,从而把煤和黄铁矿分开。优点:时间较短。缺点:适用范围较窄,管理复杂性和运行成本高。3)微生物一絮凝法:它是采用疏水的细菌吸附于煤表面,通过细菌的吸附,使煤粒形成稳定的絮团,但该细菌很少吸附到黄铁矿表面。其实质是利用细菌对不同矿物絮凝能力的不同,实现煤与黄铁矿的分离。此法较新颖,研究和应用比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1)煤炭粒度:煤样粒度要适中。过粗时,降低了黄铁矿颗粒和微生物细胞的接触概率和黏着概率,减弱了细菌在黄铁矿颗粒表面的吸附强度,而使黄铁矿的抑制减弱,导致脱硫率的下降;过细时,由于煤泥罩盖等将造成脱硫率下降。(2)菌种类型。菌体是脱硫过程的主体,菌体脱硫的效率直接影响除硫的效果。菌体细胞浓度,在菌矿反应过程中,存在最佳细胞浓度。(3)菌体生长环境。微生物对环境是十分敏感的。主要包括:温度、PH值,营养液(或悬浮液)的浓度、以及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素。研究表明,微生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相当苛刻,过高过低都会抑制其生长。7.脱硫的影响因素1)脱硫效率低。2)煤炭微生物脱硫的许多机理尚未弄清。3)脱硫微生物菌种不多,脱硫效果好的菌种少。4)煤炭微生物脱硫方法有局限性。5)煤炭微生物脱硫成本较高。6)煤炭脱硫的处理量受到限制。8.脱硫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消费量的增加,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