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课程名称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和内容三、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五、原始记录数据表七、数据整理计算过程举例九、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一、实验目的和内容护;,'逆实验报告过程工•程原理实验(甲) 指导老师: 成绩:—传热综合实验一一竖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同组学生姓名:、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四、注意事项六、整理计算数据表八、实验结论1、掌握空气在普通和强化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2、把测得的数据整理成Nu=BRen形势的准数方程,并与教材中相应公式进行比较。3、了解温度、加热功率、空气流量的自动控制原理和使用方法。二、实验装置与流程示意图本实验装置流程如图1由蒸汽发生器、孔板流量变送器、变频器、套管换热器及温度传感器、智能显示仪表等构成。表1竖管对流传热系数测定实验装置流程图符号说明表名称符号单位备注冷流体流量Vm3/h紫铜官规格019X1.5mm,即内径为16mm,有效长度为980mm,冷流体流量范围:3〜16m3/h.冷流体进口温度t1°c普通管冷流体出口温度t2°c强化管冷流体出口温度t?'°C蒸汽发生器内蒸汽温度T1°C普通管热流体进口端壁温TW1C普通管热流体出口端壁温Tw?C普通管外蒸汽温度TC加强管热流体进口端壁温Twi'C加强管热流体出口端壁温TW?'C加强管外蒸汽温度T,C空气-水蒸气换热流程:来自蒸汽发生器的水蒸气进入套管换热器,与被风机抽进的空气进行换热交换,冷凝水经排出阀排入盛水装置。空气由风机提供,流量通过变频器改变风机转速达到自动控制,空气经孔板流量计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热交换后从风机出口排出。注意:本实验中,普通和强化实验通过管路上的切换阀门进行切换。三、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采用间壁式换热方式进行换热。所谓间壁式换热,就是冷、热两种流体之间有一固体壁面,两流体分别在固体壁面的两侧流动,两流体不直接接触,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本装置主要研究汽—气综合换热,包括普通管和加强管。其中,水蒸汽和空气通过紫铜管间接换热,空气走紫铜管内,水蒸汽走紫铜管外,采用逆流换热。所谓加强管,是在紫铜管内加了弹簧,增大了绝对粗糙度,进而增大了空气流动的湍流程度,使换热效果更明显。1、空气在传热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如图2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tt图21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间壁式传热元件,在传热过程达到稳态后,有Q=me(T-T)=me(t-1)1p1122p221=aA(T-T)=aA(t-1)11WM22WM二KAAt (1)m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2)式计算:(T-T)Wm (2)(T-T)(T-T)Wm (2)2 W21 W1 2 W2—2 W2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3)式计算:t)(t-t)-t)(t-t)-(t -t)1 W2Wmlnt-t-W1 1(3)热、冷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4)式计算:Atm(4)(T-1)-(T-Atm(4)1 22 1—lT-1lni2T-t21冷流体(空气)的质量流量可由(5)式计算:m二V'p (5)20注意:空气在无纸记录仪上显示的体积流量,与空气流过孔板时的密度有关,考虑到实际过程中,空气的进口温度不是定值,为了处理上的方便,无纸记录仪上显示的体积流量是将孔板处的空气密度p0当作1kg/m3时的读数,因此,如果空气实际密度不等于该值,则空气的实际体积流量应按下式进行校正:
(6)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即九值很大,且管壁厚度较薄时,可认为同一截面处换热管二侧壁温近似相等,即TW2-tW1,TW产tW2,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由式(1)可得:me(t-1)=aA(t-1) (7)2p22 1 22W1m即:(8)me(t-t)(8)a=—2p22 1-A(t-t)2Wm一般情况下,直接测量固体壁面温度,尤其是管内壁温度,实验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工程上也常采用通过测量相对较易测定的冷热流体温度来间接推算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对流传热系数。下面介绍其他两种测定对流传热系数a2的实验方法。(1)近似法求算空气侧对流传热系数a2。以管内壁面积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与对流传热系数间的关系为:11+Rs11+Rs2bddd+ 2+R2+ 2—九d s1dadm 1 11(9)总传热系数K可由式(1)求得:(10)me(t-t)(10)2p2 2 1AAtm用本装置进行实验室时,换热管外侧、管壁,内侧污垢热阻均忽略不急,则可由式(9)近似得出:(11)由此可见,被忽略的传热热阻与冷流体侧对流传热热阻相比越小,此法所求得的结果准确性越高。2、准数方程式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对流传热时,传热准数经验式为:Nu二O.O23Reo$Prn (14)式中:Nu一努塞尔数,Nu=a2d2,无因次;九,Pr—普兰特数,Pr=卩,无因次;九'上式适用范围为:Re=1.0X104〜1.2X105,Pr=0.7〜120,管长与管内径之比L/d260。当流体被加热时n=0.4,流体被冷却时n=0.3。故可由实验获取的数据点拟合出相关准数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即可作出Nu~Re直线,确定Nu=BRen的拟合方程,并与公认的经验公式进行对比,以验证实验效果。通过普通管和强化传热管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四、注意事项(1)开始加热功率可以很大,但当温度达到100°C左右,有大量不凝气体排出时,加热电压一般控制在250V左右。(2) 实际实验管路要和仪表柜上选择开关及计算机上的显示一致,否则实验失败。(3) 实验中不凝气体阀门和冷凝水阀门要一直开启,防止积水,影响实验效果。(4) 测定各参数时,必须是在稳定传热状态下。一般传热稳定时间都至少需保证8分钟以上,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第一组数据的测定至少稳定15分钟)。(5)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蒸汽发生器内水位不能低于警戒水位。五、原始记录数据表1、普通管冷流体进口温度t/c冷流体出口温度t2/c冷流体流量V(m3/h)蒸汽进口处壁温T/C蒸汽出口处壁温T/C管外蒸汽温度T/C加热器汽相温度t2/c25.89870.69819.8182104.054100.436108.624104.03225.69872.69815.5912108.41101.13109.568104.53825.574.19812.2686108.904101.722110.094104.9425.175.59.68462109.4102.218110.724105.54625.576.57.6088109.596102.516110.934105.74825.19877.2986.02503109.894102.912111.25106.0522、强化管冷流体进口冷流体出口冷流体流量蒸汽进口处蒸汽出口处壁管外蒸汽温加热器汽相温度t/c温度t2/cV(m3/h)壁温T/C温T/C度T/C温度T/C25.69887.19814.015101.48100.238106.628101.50625.69887.59810.5729102.072100.832107.364102.01225.587.7987.96841102.37101.13107.888102.41625.588.0986.04656102.666101.624108.518102.82六、整理计算数据表普通管定性温度t/°C密度p/(kg/m3)比热Cp/J/(kg・°C)黏度y/10-5Pa・s普兰特准数Pr导热系数九48.301.1001.0051.9500.6980.028149.201.0951.0051.9550.6980.028249.851.0931.0051.9600.6980.028350.301.0921.0051.9650.6980.028351.001.0911.0051.9700.6980.028451.251.0911.0051.9730.6980.0285■B■BLinearFitafDatslBjr"■雷诺数Re校正流量10-3V'/(m3/s)质量流率103m/(kg/s)平均流速u/(m/s)对数平均温度(tW-t)maW/(m2・K)努赛尔准数Nu0.2365.255.7726.1251.22103.0958.700.1854.144.5320.5953.1281.8546.440.1453.263.5616.2252.7767.1137.940.1142.572.8112.8152.5855.0031.100.0892.022.2110.0752.0044.2024.900.0711.601.757.9751.9335.8020.10以Re为x轴,Nu为y轴作图如下:直线方程:lgNu=-2.07617+0.87869lgRe R=0.99978即有n=0.87869B=0.0084 Nu=0.0084Re0&869强化管
定性温度t/°C密度p/(kg/m3)比热Cp/J/(kg・°C)黏度p/10-5Pa・s普兰特准数Pr导热系数九56.451.0731.0051.990.6970.028756.651.0731.0051.990.6970.028756.651.0731.0051.990.6970.028756.801.0731.0051.990.6970.0287雷诺数Re校正流量10-3V'/(m3/s)质量流率103m/(kg/s)平均流速u/(m/s)对数平均温度(〔W-t)W maW/(m2・K)努赛尔准数Nu0.1613.764.0318.7036.47138.8277.390.1222.843.0414.1136.83104.3658.180.0922.142.2910.6337.0878.6443.840.0701.621.748.0737.2359.7233.29以Re为x轴,Nu为y轴作图如下:ReN4010000MOD10DOO15000 20000ReN4010000MOD10DOO15000 20000直线方程:lgNu=-2.33326+1.00325lgRe R=0.99999即有n=1.00325B=0.0046 Nu=0.0046Rei3325七、数据整理计算过程举例以普通管的第一组为例定性温度:t=0.5*(t+1)=48.29812查表得:密度:P=1.100kg/m30比热容:c=1.005kJ/kg-Kp粘度:卩=1.95x10-5Pa-s普兰特常数:Pr=0.698导热系数:九=0.0281W/m-K2)、空气的质量流速和其在管内流速=5.25=5.25x10-3m3/s质量流率m=V'p=5.774x10-3kg/s04V'平均流速u= =26.11m/s兀d23)、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固体壁面与冷液体之间的对数平均温度:/ \ (t-1)-(t-1)It-1)=W11 W22=51.217Wm t-tln —1-t-tW2 2(4)、«2的计算(以内表面为基准)用壁面温度与冷流体之间传热求得:mc(t-t)a= 2p22 1=103.09W/m2-k2A(t-t)2w1Nu=空=58.70八、实验结论1、普通管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冷流体流量的增加,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a2逐渐增大,Nu与Re的关系式为:Nu=0.0084Re0.878692、强化管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冷流体流量的增加,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a逐渐增大,Nu与Re的关系式为:nU=0.0046Rei.oo325由普通管和强化管的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强化管的a2值增大很多,即是强化管的传热效果比普通管好。在实验中可以看出,当用强化管时,其流速明显低于用普通管,因为在管内增加弹簧,虽然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是却降低了管路的效率,增加传热时功率的消耗。九、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思考题:实验中冷流体的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何影响?答:逆流传热优于并流传热,主要是At有所不同,在本次实验中可近似无影响,因为在本次实验中近似认为热蒸汽的温度是不变的,则不管是逆流还是并流,Atm可以看做是不变的。在计算冷流体质量流量时所用到的密度值与求雷诺数时的密度值是否一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位置的密度,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计算?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中学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统编版2025届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双鸭山市重点中学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宠物日常护理课件大全
- 二零二五版高端商务空间设计施工协议书
- 2025版动画电影编剧聘用及创意开发合同
- 2025年度车床租赁与维护保养服务全面协议
- 二零二五年紧急救援搬运服务免责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重型货车挂靠运输合同协议书
- 百万销售日常管理办法
-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 安全培训-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专家版
- 2025年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试题及答案
- 土木工程结构力学课件
- 2024年计算机二级WPS考试题库380题(含答案)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上海永大日立电梯按键的使用方法
- 注射用卡络磺钠销售培训学习资料
- WB/T 1069-2017乘用车运输服务通用规范
- MT 314-1992煤矿假顶用菱形金属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