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语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再见了,亲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学习体会结合上下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决句子含义;学习作者叙事与抒情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在读悟中感受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惜别之情。教学难点:1、领悟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原因。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模仿课文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媒体:重点语句课件;课文插图课件;相关音乐文件等教学过程:一、触摸历史,走近文本

(教师动情讲述)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战争,并炮轰中国丹东地区,把战火烧至中国边境。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3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最终,他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同时还谱写出了一支中朝两国人民荡气回肠的友谊赞歌。1958年10月26日,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日子。此时,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读课题“再见了,亲人”),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自己的万般留恋也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再读课题)。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再读课题)。二、初步感知,走进文本1.预习汇报,寻找主要人物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文中的“亲人”具体指谁?(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她们和谁是亲人?(板书:志愿军)2.概括主要事迹同学们,只有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那么,中朝两国人民有没有血缘关系?既然如此,志愿军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朝鲜人民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究竟为志愿军做了什么?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洗补衣几夜没合眼送打糕昏倒在路旁救伤员

失去孙孙

救老王

妈妈牺牲

挖野菜

双腿伤残4.教师小结,激情引领同学们,这就是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作的,正因为这一切,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亲人(生读课题中的”亲人”)同学们,本文作者魏巍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曾经在朝鲜战场与战士们一同出生入死,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在朝鲜的每一个日子,我的心常常被一些东西感动着。”50多年过去了,今天当我们读起《再见了,亲人》时,心中一定会涌起和作者魏巍同样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阅读,看看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句子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参与交流。)三、倾心研读、走近“亲人”(一)走近大娘

孩子们,在送行队伍中,有一位年迈的大娘。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大娘,看看大娘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动!(预设根据学生会谈及感受的句子进行交流)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1)齐读句子。(2)观察插图,体会这是怎样一位大娘。(这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大娘;这是一位满脸皱纹的大娘;这是一位双眼布满血丝的大娘;这是一位双手粗糙、裂着大大小口子的大娘;这还是一位弯腰驼背的大娘等等。)(3)通过引读的方式,在读中体会志愿军与大娘的情谊。师引读:就是这样一位大娘,她竟然带着全村妇女:——生接: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透过“炮火、硝烟”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战火弥漫的场面师引读:就在这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是您:——生接: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通过角色转换,与文中人物对话。师引读:大娘,战场上这么危险,快回去吧!——生:我不能回出啊!师引读:大娘,战场这样危险,你不害怕吗?——生(战士们已经快支持不住了,他们太需要我们了师引读:就是这样一位大娘,在志愿军空着肚子跟敌人空着肚子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带着全村女——生接: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师引读:这真是——生接:雪中送炭啊!师引读:大娘啊!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赢了那次阻击战,可您在回家的途中,却累得昏倒在路旁,您说:——生接:(课件)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2.“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1)交流感受。(2)“惟一”是什么意思?那失去惟一的亲人,对大娘来说意味着什么?(3)是啊!小孙孙对她来说是这么重要,可是,为了抢救志愿军伤员,她却失去了这惟一的亲人,您说:——生接:(课件)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我们不能忘怀,所以,分别时才这样难舍难分。(出示照片、音乐)看,这就是当年《中国青年报》上登载的75岁的李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情景。回首往事,情更深,意更浓。谁来请求和娘停步?(课件)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生:读(请求读)师:就是这样请求,大娘也没有停下送别的脚步,送了一程又一程,我们只好恳求大娘生:读(恳求读)师:你不断地恳求大娘,可是,大娘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住。为了让大娘早点回家休息,孩子们,那就让我们一齐来乞求大娘吧——生:读(乞求读)(二)走近小金花我们不会忘怀这位朝鲜阿妈妮,我们也不会忘怀——生接:小金花。1、学生交流课文第二段中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和感受!教师点评、总结。2、师小结: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动的很多,我们感动妈妈的勇敢、无畏、视死如归,但我们更感动小金花的刚强。听到妈妈牺牲的噩耗后,同志们都伤心地痛哭起来,只有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生:“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课件)“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抽生读、齐读)师引读:妈妈牺牲后,你一滴泪都没留,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啊!可是今天——生接读。(课件)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3、交流小金花为什么哭了?通过指导朗读来安慰这位伤心的小女孩。(三)走近大嫂在送行的人群中,还有一个拄着双拐的大嫂,她也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谁来说说大嫂的故事?通过引读、接读的方式体会“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情感。四、感悟亲情是啊,在当年的朝鲜战场上,像大娘、小金花、大嫂这样的朝鲜亲人又何止千千万万。而作者仅仅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来说,这就是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同样,志愿军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很高的代价。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谁来说说。1、生自由汇报搜集的资料。2、(课件)图片资料,配乐师解说:忘不了上甘岭战役中舍身赌机枪的黄继光;忘不了战火焚烧中纹丝不动的邱少云;忘不了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杨根思;也忘不了永远长眠于朝鲜土地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忘不了五次战役后的尸横遍野;忘不了松骨峰战斗后的惨烈场面。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先后出兵130余万人。14万英烈的忠骨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3、学生谈感受。孩子们,了解了这些,你们想说点什么?4、师小结:孩子们,在持续了八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了比山高、比海深的深情厚谊。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师板书不是亲人,又胜似亲人)八年的血雨腥风,八年的峥嵘岁月,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谊怎能不感天动地?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指读板书)五、总结学习表达方法,并布置运用练笔(一)总结表达方法同学们,学了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你发现这三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这3个自然段都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而且在结尾处都用到了反问句,突出感情的强烈,表现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相同的结构,事例一个接一个的反复出现,更加突出了主旨,表现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课件)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1)开头:送别情景,劝慰亲人。(2)中间:回忆令人难忘的往事。(3)结尾:反问句表达双方的深情厚谊。(二)学习表达,以运用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或大嫂三者之一为角色,以她们的口气,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也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这是老师布置给大家回家完成的一个作业!六、告别亲人如今,亲人即将离别,在火车站台上,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道不完的离别话,诉不完的离别情,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课件)生接: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汽笛已经鸣响,火车徐徐开出,亲人们追着火车不停的奔跑,紧握的双手怎么舍得松开,志愿军只能深情的呼唤——(课件)生接: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志愿军只能这样含泪呼唤——(课件)生接: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火车越开越快,那隆隆的车行声牵动着志愿军的心。今朝分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他们唯有轻声呼唤——(课件)生接: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火车越开越快,那隆隆的车行声同样牵动着朝鲜人民的心,他们唯有希望——(课件)生接: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火车越开越远,亲人已经分别,再也看不见那亲切的面容,再也看不见那熟悉的身影,他们只能在心头一次又一次默念——(课件)生接: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再见了,大娘!再见了,小金花!再见了,大嫂!再见了,朝鲜的亲人!——(课件)生接: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课件)生接: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课件)生接: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听着志愿军的话语,朝鲜人民也早已泪流满面,他们也在深情地呼唤——(课件)生接: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列车啊,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六、升华拓展孩子们,亲人无处不在,除了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家人,还有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和老师,还有那些总是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的无名英雄们。忘不了洪水爆发时的那一抹橄榄绿,是他们给了灾区人民生的勇气!!忘不了非典时期那一抹天使白,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生的希望!忘不了512和玉树地震来临时那些可爱的身影,是他们坚定了我们生的信念!忘不了远赴非洲的医疗队和海底地震时的中国救援队,是他们让苦难的人们感受到了来自人间的温暖……虽然这些人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肤色,但是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彰显人间大爱,所以,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亲人们,让我们对亲人们说一声:——(课件)生接: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全体起立,让你们的声音传得更远,中国的亲人都能听到:——(课件)生接: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七、板书设计再见了,亲人大娘小金花不是亲人中国人民志愿军胜似亲人大嫂……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段的第二个学期,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于本篇课文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事,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他们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他们感悟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仍不强,需教师适时指导。随着经验的累积,他们也懂得如何搜集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那段历史,学习这篇课文的前两周,我布置学生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中感人的故事、观看电影《英雄儿女》,从而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进而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初读课文,交流: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从而读懂课文叙的事,初步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再读课文,通过体会最令人感动的语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升华一的情感,体会前三个自然段共同的写法──先叙事,再抒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由指导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彼此之间依依异别的深情,引导学生思考: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分别时一定也回想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从课文中找一找,结合着平日阅读,观看影视剧等说一说。使学生偏认识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为亲人,志愿军用生命和鲜血浇铸了中朝人民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效果分析这份评测练习,即读写结合的练笔完成情况令人喜忧参半,值得肯定的是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本课前三段的表达方法,都能够以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还能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更加充分。中间叙述的内容又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但也有的练笔令人啼笑皆非,不禁感叹学生社会人情经验的缺乏,语文能力的薄弱。具体表现如下:1、人物身份与行动失宜。有的学生写志愿军战士得知战友牺牲而悲愤异常,套用课文中描写小金花刚强的句子,结果闹了笑话:“许多人都哭了,你(志愿军战士)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一个成年人能做出如此动作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跟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息息相关。2、学生表达与情境失宜。《再见了,亲人》记叙了志愿军战士送别朝鲜亲人的场面。对志愿军而言朝鲜人民是他们的亲人,那么对朝鲜人民而言志愿军战士也是他们的亲人。那么亲人之间该怎么说话,有很多学生不清楚。有的说“你们为了这场战争,死了不少人”,“你的好几个战友活活饿死了”,“敌军实力十分强大,连把你们的好几个战友杀死了”,这些“死”、“饿死”、“杀死”等字眼出现在送别亲人的话语中合不合适?课文写送别大嫂时,是怎么说的?作者写大嫂为挖野菜失去双腿,他是这么写的:“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身旁爆炸,您倒在了血泊里……”用省略号省略了后面发生的事情,并没有把大嫂的双腿被炸得血肉模糊的情景描绘出来。志愿军战士不忍说,不忍回忆亲人所遭受的痛苦;也不愿说,担心勾起大嫂的回忆会难过。设身处地能替对方着想,这才是亲人该说的话。出现这种情况,估计跟学生们都是独生子,只有亲人关心他们,而他们从未想过去关心体谅父母,过于自我中心,造成不能很好的理解当时的情境,导致表达失宜。除此之外,还有啰嗦、话不及意等问题。教材分析《再见了,亲人》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二是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评测练习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还记得这三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吧!对了,这3个自然段都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而且在结尾处都用到了反问句,突出感情的强烈,表现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或大嫂三者之一为角色,以她们的口气,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也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反思第一次参加录课,不免有些紧张。为了自己,更为了孩子们,我在网上查看了很多的资料,但是,这么多的资料摆在了一起,我又有点眼花缭乱,到底怎样教。双休日,坐在电脑前,准备备课,其实反反复复中思路早已了然于心,一直下不了决心,或许就是心中一直认定一个死理: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真、实”或许才是自己的追求,犹豫、徘徊……在迫近眉睫之际,在“滴答、滴答”的键盘声中,开始了我的一槌定音。《再见了,亲人》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赞美、感激的情感,表现的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一国际主义精神的主题。为了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我采用了“情感教学”。首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质疑:“亲人”指谁?是谁的“亲人”?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题目中的“再”字怎么理解?……使学生了解“亲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类的朝鲜人民。志愿军所以称她们为亲人,是因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教学时,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好好品析,让学生体会情感。课文在追溯那难忘的往事时,出现了好些“血”,“泪”的词语,比如:“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失去妈妈”,“失去双腿”中的三个“失去”,充分说明了朝鲜人民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乃至亲人的生命。又如“雪中送炭”说明大娘冒死送打糕的原因;“同归于尽”体现了小金花的妈妈痛恨敌人、热爱志愿军的感情;“倒在血泊里”、“代价”说明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用一唱三叹、反复渲染诵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深入感受,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比山高比海深、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事非亲历不知难。”我们平时教学中只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了什么,很少关注作者是怎么写的。其实“怎么写”才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只有在语言的迁移运用中,才能更深切地感悟到遣词造句之真义,谋篇布局之技巧,表情达意之魅力。叶圣陶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例子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规律,意味着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本文写法独特,很适合模写,因此,在结尾处我引导学生讨论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