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中学生_第1页
教育传播中学生_第2页
教育传播中学生_第3页
教育传播中学生_第4页
教育传播中学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传播中学生第一页,共27页。教育传播学主讲教师:关玉兵第二页,共27页。教育传播中的师生第六章第三页,共27页。1.简述教师在教育传播中的承担的角色。2.陈述教师的传播素养包括哪些方面。3.阐释在教育传播中教师的传播行为,以及要做好这些工作需注意的问题。4.阐述学生受播者的传播行为及特征。5.简述师生互动的类型和特点。本章学习目标第四页,共27页。一、学生在教育传播中的地位二、学生的传播行为三、学生传播行为特征5第2节教育传播中的学生第五页,共27页。(一)学生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角色1.受传者

教育信息的接受者,要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选择与接受教育信息,并进行译码。应通过各种渠道,充分使用各种教育媒体,尽可能多地接受教育信息,使自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2.传播者反馈信息的发送者,在接收信息,译码和处理之后,发送反馈信息以帮助教育传播者调控教育传播过程。学生作为反馈信息的发送者,其主动性与教育传播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学生只要发挥主体积极性,善于思考,必定会提高接收信息的效果。一、学生在教育传播中的地位第六页,共27页。(二)学生的素质要求1.生理素质要求学生的感觉器官发育要正常。保护和运用神经系统和大脑。身体健康。2.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加强接收与加工信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地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集中注意力,保证最重要信息的输入与加工。具备良好的观察与接受事物的能力,充分发挥感官的功能。要有积极思维的习惯,使输入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加工。一、学生在教育传播中的地位第七页,共27页。(二)学生的素质要求3.知识能力素质

社会经验:要走出家门、校门,接触社会、大自然。基础知识:运用符号与媒体的能力;课程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动手操作,掌握技能与技巧。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交往,敢于暴露自己,善于发问。4.思想品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一、学生在教育传播中的地位第八页,共27页。(一)接收传播信号学生接收信息,不只限于教师口授,其渠道很多,主要有:1.教科书及参考书教科书依据教学大纲编写,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参考书可以扩大知识面。2.教师的课堂讲授课堂教育传播的主要渠道,有教师对书本知识补充或深化,学生应调动听觉以及视觉。二、学生的传播行为第九页,共27页。(一)接收传播信号学生接收信息,不只限于教师口授,其渠道很多,主要有:3.多种教学传播媒体各种教学传播媒体的运用,可增加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实性。4.大众传播媒体不能忽视学生从大众传播媒体接收的传播信息,要正确引导学生去看和听,发挥其积极作用。5.教学实践与社会活动学生亲自参加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能用视、听、触等各种感官广泛接触社会的事物。二、学生的传播行为第十页,共27页。(二)进行译码工作学生接收到传播信号后,在大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存储。1.将信号转换为符号感官接收到信号,经神经系统传至大脑,在大脑中经加工才转换成符号。2.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大脑得到符号,和已存在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得到符号的信息意义。二、学生的传播行为第十一页,共27页。(三)输出与反馈信息学生对信息译码后,产生行为,即输出信息,并反馈信息。1.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接收信号时:喜爱程度等;译码时:表情、姿态等;译码后:知识积累、情感改变等。2.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如:观察学生行为表现、提问让学生回答、学生练习与作业、考试等。二、学生的传播行为第十二页,共27页。(一)目标性区别于大众传播,学生接收的信息是有一定规定性的。1.接受信息要按培养目标规定。按照教育方针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计划,再制定培养规格。学生应按培养规格去接受信息,形成合乎规格的知识与能力结构。2.学生传播行为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按照预先安排的时间,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授课、实验、作业、考试等活动。学生要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二)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才能很好地完成培养规格所要求的学习任务。三、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点第十三页,共27页。(三)选择性学生已有一定的经历、兴趣爱好、看法、“预存立场”,学生对某些传播内容会出现选择性接受、理解和记忆。1.选择性注意(selectiveattention)选择性注意成为受众接受信息的第一道“闸门”和“筛子”。从传播内容看,人们总是愿意接受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一致的、或自己关心的、需要的信息。忽视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抵触的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从媒体选择看,人们一般愿意选择自己习以为常和喜爱的媒体。从传播形式上看,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选择取向。三、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点第十四页,共27页。影响信息注意度(认知度)的因素:结构性因素:主要涉及信息的形式,包括信息刺激的强度、对比度、重复率和新鲜度等。功能性因素:包括延缓性因素和即时性因素。前者是人们在文化、社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个人特征,如一个人的信念、理想、价值观、伦理观和个人性格等等。后者指受众在接触信息时的心理状态,如情绪、精神面貌、具体需求等。【例】有人曾对英国读者看报的情形作过如下描述:治理这个国家的人阅读《泰晤士报》。自以为自己正在治理这个国家的人阅读《镜报》。认为这个国家应该由别的国家来治理的人阅读《晨星报》。治理这个国家的那些人的夫人阅读《每日邮报》。拥有这个国家的人阅读《金融时报》。认为这个国家应该和从前一样治理的人阅读《每日快报》。认为这个国家应维持现状的人阅读《每日电讯报》。在国家有困难时,谁来治理国家都不关心的人阅读《太阳报》。三、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点第十五页,共27页。如何使媒体信息对受众具有吸引力?(1)应该对受众接触信息的动机进行具体而科学的分析。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研究发现受众接触媒体信息的动机一般包括这样四种:监测环境信息;消遣;社交需要;心理和情感需要。(2)传播媒介的信息要想具有吸引力,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易得性对比性报酬与威胁(报偿与警示)三、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点第十六页,共27页。2.选择性理解(selectiveperception)指受众在注意到部分传播内容后还会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内容进行解释。包括两层含义:(1)受众在所接受的信息中,只对其中的一部分信息进行深层次的认识、思考、处理和运用,对其他的信息则停留在曾经注意的阶段,不再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它们。(2)指受众“由于兴趣、信念、原有的知识、态度、需要和价值观等这些认识因素上的差异,具有不同认识结构的人们实际上对任何复杂的刺激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即赋予意义)”。三、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点第十七页,共27页。2.选择性理解(selectiveperception)影响选择性注意的结构性因素和功能性因素同样影响受众的选择性理解。1976年,戴维森提出选择性理解包含四种意义:(1)依个人习惯:依照某些经验来接受传播内容;(2)依心理的调和:接受合乎本身信念的传播内容;(3)依易得性:喜欢接受容易理解的传播内容;(4)依效用性:接受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传播内容。三、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点第十八页,共27页。【例】:上海电视台1999年《记录上海》栏目中,曾播出一记录片《离婚危险期》。片中讲述一对结婚十年的夫妻,丈夫提出离婚,而妻子不同意离婚的故事。丈夫认为妻子不温柔、不善解人意;妻子认为丈夫是第三者插足。而他们的女儿则泪流满面的哭诉:“要是他们离婚的话,我就有妈妈,没爸爸了;或是有爸爸,没妈妈了。”显然,该片子的主题说明:幸福的家庭应该是夫妻和睦,婚姻应是爱情的结晶,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婚外恋是不道德的。但手却出乎意料地提出许多不同的观点:观点1:一日夫妻百日恩,没有必要离婚。丈夫只要回心转意,别再拈花惹草就行,妻子应宽宏大量,既往不咎。孩子都10来岁了,一家人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得了。观点2:这妻子太可怜了。结婚时,两人白手起家,像小鸟一样,一点一点地筑巢,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丈夫却有了新欢。观点3:这女人太傻,你听她说:“他不回家,我就在阳台上等。他一点钟回来。我就哭到一点钟,他两点钟回来,我就哭到两点钟。”干嘛自己不也去寻乐子?观点4:孩子太可怜。夫妻感情破裂,就应分!观点5:男人没一个好东西。那第三者更不是好东西。观点6:这妻子没必要拖,拖得住人,拖不住心,还不如散!自己坚强些。人,只能靠自己。观点7:这妻子不离婚是嫌丈夫的钱给的少。你听她说:“他(丈夫)只肯出3万元抚养费,小孩养到16岁,这点钱怎么够?”第十九页,共27页。3.选择性记忆(selectiverecall)是指受众对信息的记忆也是有所选择的,常常是只记忆那些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对已有利的和自己愿意记住的信息,同时忽略或抑制那些无意义的、附加的、不利的和不愿意记住的信息。

《著名摄影记者艾格纳逝世》[美联社马萨诸塞州大巴灵顿(1999年)4月4日电]以阿尔贝特·爱因斯坦站在一块黑板前和墨索里尼拧鼻子等照片闻名于世的摄影记者卢西恩·艾格纳昨天在一家私人疗养院去世,终年97岁。三、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点第二十页,共27页。3.选择性记忆(selectiverecall)影响选择性记忆的因素:(1)主观因素(2)客体因素(3)载体因素改善方法:(1)创造良好的记忆环境,避免干扰。(2)重视首尾效应。(3)必要的奖惩。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是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构成传播过程的三个防卫圈,它们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干扰,应尽量去减少。三、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点第二十一页,共27页。选择性记忆选择性理解选择性注意输入的信息被拒绝的信息被拒绝的信息输入的信息信息三、学生的传播行为的特点第二十二页,共27页。一、师生互动过程二、师生互动类型三、师生互动的特点第3节师生互动传播机制第二十三页,共27页。一、师生互动过程教师认知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学生认知师生互动的含义和过程互动,“Interaction”。即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广义:师生之间一切相互作用和影响,群体或个体,教育情境或社会情境。狭义: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认知是对另一方行为的选择性知觉和评价;行为是各自认知的体现。第二十四页,共27页。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1)教师中心式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目标是把社会文化价值与规范灌输在所有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被动。(2)学生中心式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目标是充分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学生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主体身份与教师互动。教师扮演咨询者、辅导者、动机激发者的角色,强调学生主动学习。(3)知识中心式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建立在强调系统知识重要性的基础上的,以有效地传授和获得知识,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取得更高资格、将来从事理想工作而做准备为目标。师生互动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二、师生互动类型第二十五页,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